APP下载

普高声乐教学中融入戏剧表演的合理性研究

2022-11-29

轻音乐 2022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声乐歌唱

马 尧

很多人对“声乐”的理解局限于歌唱一词,认为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声乐确实是一门有关于歌唱的艺术,但归根结底它其实是一门表演艺术,“声乐”的全称其实是“声乐表演”。对于歌唱而言,学生只有理解到作品本身的情感,做到“共情”的歌唱才会赋予歌唱一定的生命力,然而声乐表演并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取悦他人。只有好听的声音是不够的,木讷的表情与拙劣的表演并不能给观众很好地传递情绪,到头来就只是歌唱者的“自我陶醉”。

“持有良好的表演台风,从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在有修养的戏剧表演中去更好地展现音乐,所以,平时训练中一点一滴地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是声乐课堂教学规范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基本前提,旨在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1]声乐表演相较戏剧表演而言,酝酿情绪的时间并不长,情绪的调动要更加迅速准确。声乐表演时,表演者从上台到一首作品的结束从情绪上要经历“准备”“抒发”“结束”三个阶段,而往往一首声乐作品的时长不超过七分钟。大部分声乐演出对演唱者的要求并不只是演绎一首作品,而是多首作品的连续表现,所以这又要求表演者在演绎完上一首作品后快速调整状态,进入另外一种情绪。

声乐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歌唱教育,而是声乐表演教育,过于关注声音的训练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以及理解作品的能力,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会忽略表情、形体以及心理的变化。除了声音的训练之外,表演课程的开展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寻找一种富有“生气”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声乐课堂。然而在普通高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额外开设表演课并不现实,这主要受限于学校对课程设立的整体规划。在音乐课的基础上增加一门表演课程也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所以只能采取在声乐课堂上融入戏剧表演的方法,以达到声乐表演教育的目的。

一、戏剧表演在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丰富歌唱情绪

高中声乐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多,知识量有限,导致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作品当中的情绪把控能力不足。鉴于这种不能短时间内丰富阅历的困难情况,戏剧表演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戏剧的特点之一就是故事性,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不同的人生。学生通过体会戏剧带来的不同“生活阅历”,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对作品情感的把握能力。

在普通高中的声乐教学当中,教师的作用很重要。声乐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应该在自身的教学方式上融入戏剧表演。戏剧表演的强烈感染力可以帮助教师铺垫教学活动的基本氛围,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审美引导的作用,教师通过语气的润色,将作品内容诠释成感性的有色彩的画面,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从潜意识中接受整体的情感基调,心理上做好承接作品情感的准备。教师将戏剧表演融入到高中声乐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保持对声乐的兴趣,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就会保证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戏剧表演的方式下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学生会因为故事的冲突性以及融入角色的同理心而全身心地投入,从心理学上来说,教师的情感释放会刺激学生做出反应,学生不自觉地模仿行为会让他们快速进入老师所引导的情感氛围当中,注意力集中的同时,学习效率也会正比上升,这样才会让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普高声乐教学不能是完全理性的,感性是保证歌唱有色彩的条件之一,必须做到理性和感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加强肢体表达能力

不同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高中生的心理情况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敢放声歌唱,也不敢肢体表达,这些学生的反应会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而教师在自己的声乐教学活动中融入戏剧表演,会从心理上给予学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如果学生感觉到外界环境是安全的可靠的,这种紧张的心理会随之减弱,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接受知识。

普通高中不同于艺术学校,学生重心以文化课为主,登台展示的机会普遍较少,舞台表现力普遍较弱。肢体动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无论从声音还是肢体表达来说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很难采用模仿教师动作的方法获得真正自然的肢体表达方式。肢体语言应该是即兴的、临场发挥的,比较于歌词应该更加灵活灵动。所以,便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让普高学生获得这种能力。

戏剧表演是从生活中来的,好的表演会让别人从中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所以在普通高中的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模仿等表演训练,将生活中的动作进行有分寸地夸大和一定程度地浓缩,并融入到歌唱当中,这样会使歌唱表演的肢体变得非常自然。

(三)提高歌唱技巧

鉴于普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主要选择中国的“梅兰芳表演体系”以及西方比较直白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来融入音乐活动。

在普通高中声乐教学之中融入戏剧表演并不只是对自身的心理和形体有益,其实也对普高学生的声乐技术很有帮助。在中国传统戏剧当中,对声音有严格的要求,要求肉声实,气声凝,字正腔圆。其中,包含着如何使声带更好闭合的技术、气息技术、横膈膜应用技术、建立歌唱管道的技术、面罩与咬字技术。而字正腔圆正是让普高学生建立起基础声乐审美标准的“基础答案”。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也对歌唱技术有帮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从模仿开始,到达外在,再从外在进入到内在。他的训练方式很多,比如天性解放、感受练习、观察练习等,这些练习会在普通高中声乐教学中带来很多好处,无论是在肌肉放松方面,口型舌位方面还是咽壁小肌肉群控制方面都有很有效的帮助。

在普通高中声乐教学当中融入戏剧表演对提高学生演唱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相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二、普通高中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训练

(一)表演基础训练

普通高中的声乐教学以大课为主,一对一声乐教学条件有限,所以戏剧表演的表演基础训练表现在多人集体训练当中,我们主要以西方表演理论为主来说。首先要根据普通高中的学生情况来制定教学大纲,要有目的性地进行戏剧表演的训练,这种训练不能单纯的以戏剧表演为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声乐表演教学中来。鉴于普通高中生的声乐水平普遍较弱,应当从基础的知识入手。

1.台词训练

反观表演训练中能有效训练气息的训练当属台词训练。台词分为对白以及独白两种,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要求运用适合的音量、恰当的音调、受控的情绪,要做到这些一定要依靠气息的支持,根据不同的台词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用气。比如表示惊讶时的倒吸一口凉气,伤心时的叹气。这种基础的台词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运用气息的方法,与此同时,将台词的文字内容变成歌词,会帮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合理应用气息技术,让气息技术不再“对抗”表演情绪。

有了气息的支持,声音的色彩会发生改变——声音更加凝实,线条更加圆润,情绪更加饱满。这些声音的变化在很多人口中叫做“肉声、圆声、情声”,其中“情声”对声乐表演舞台质量的提升最有帮助。“所谓的情声就是含情之声”[2],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训练不仅对咬字吐字进行要求,还对声音的情感塑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台词训练无疑会提高学生对作品情绪的掌握能力。

2.解放天性训练

关于解放天性是什么大家众说纷纭,被大家接受的众多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让不会笑的人笑,让不会哭的人哭,让不会站的人站,让不会跳的人跳”。人都是有思想的,但是在成长的阶段会被环境影响,多多少少地抑制住自己的情感,比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吃饭的时候要等人来齐了再吃”,等等,解放天性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不再在乎环境所带来的情感上的干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很多高中生说话时很流利,一旦开始唱歌就很难放出声音,久而久之声乐表演就变成了一种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这种压力和负担也是束缚学生‘天性’的枷锁,使学生在声乐教学与演出当中很难实现思维与表演的和谐自然。”[3]针对这个问题,戏剧表演当中的解放天性训练很适合帮助解决。

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让学生的“天性”得以解放。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态”训练,让学生以不同作品的故事为基础,进行自由角色、自由台词、自由形式的表演,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引导学生接近自己的天性。

其次,在课堂上创造“围观表演”的氛围非常重要,让学生围在一起近距离围观一位同学的表演,这会让表演的同学极具压力。同学在这种压力下进行表演非常困难,在适应了这种压力之后,回到相对宽敞的舞台与观众保持相对“安全”距离,会让表演者的心理在极大程度上放松下来,从而保证演出的质量。

除此之外,解放天性训练对于歌唱时肌肉紧张问题、歌唱时肢体动作僵硬问题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3.观察练习

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除了来自于声音的美感之外,也来自于演员表演时对观众的情绪感染。要想感染到观众,需要演唱者对作品的整体情感做出精准的把握,而想要做出精准的把握就需要演唱者拥有合格的作品理解能力。在掌握了作品的整体情绪之后,演唱者要用自身的表演向观众传递作品情绪,此时就需要演唱者拥有良好的表演能力,而完成一场精彩的表演除了对演唱者的基本功有要求之外,也要求演唱者拥有强大的观察能力。只有拥有强大的观察能力,演唱者才能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融入到表演中去,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真实灵动。这样一来,观众才能从演唱者身上找到情感共鸣。

顾名思义,观察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观察能力。主要分为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两类,要求从整体认知尽可能地进入到细节认知当中,对事物进行微小化的观察,观察练习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效率也有很可观的成效。

视觉观察,将学生分成二到五人的小组,围成一个圈,尽量让他们靠近彼此,观察对方的细节特征。

听觉观察,播放一首歌曲,要求学生辨别乐器,让学生记录每一次歌唱的换气点,记录歌曲各个乐器的出现时间顺序等细节信息。

触觉观察,将学生的眼睛蒙起来,分发给大家一些不同的物品,比如苹果,尺子,篮球,头发等物品,通过触摸观察之后要求学生以“摸起来……”的句式描述触觉感受让大家来猜是什么物品。

这三种训练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细节观察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养成关注细节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声乐学习中学生接受教师教授的技巧和模仿歌唱家正确声音时,会观察得更加仔细,接受得更加准确。

(二)简单歌剧排演

在进行了基础的表演训练之后,普通高中的学生将具备基础的表演能力。此时的教学重心不能放在单纯的表演训练或者声音技巧训练上面,要将二者进行融合。

在普通高中,经常会举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歌唱比赛,大部分班级会选择合唱,齐唱等形式,而合唱与齐唱的标准在于整齐、统一。这种“趋同”的标准虽然会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的生理结构与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出现很多歌唱上的问题。而歌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不仅强调整体的划一,还凸显个人的特点。将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引入普高音乐教学中会有不错的成果。

声乐表演与戏剧表演都是表演艺术,而歌剧在两种艺术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让学生用歌唱加戏剧的方式演绎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这种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会完全发挥戏剧表演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歌剧排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绪,角色间关系的变化,通过对自身与同学之间水平的比较,形成青少年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让普高声乐教学活动更加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对声乐表演产生直观的体会。

结 语

在普通高中声乐教学中融入戏剧表演是可行的,除了对学生声乐表演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之外,对普通高中声乐教学的形式也做出了良好改变。不同于常规教学,将戏剧表演融入普通高中声乐教学之后,声乐课堂更多地变成了一种游戏,一种引导,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的收获非常丰盈,专业知识反而像一种附属品。我国献身声乐教学事业的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改变当下大众认为声乐表演艺术仅是唱歌发声的狭隘看法,让“声乐教育”回归到“声乐表演教育”中去。

注释:

[1]朱 勇.戏剧表演基础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4(19):12—13.

[2]王小宁.声乐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性[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52.

[3]顾培培.“解放天性”在中学声乐教学中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3(12):121.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声乐歌唱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