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舞蹈《汉宫秋月》的创作手法
2022-11-29任霄甜符姗姗
任霄甜 符姗姗
《汉宫秋月》是由国际一级编导王舸所创作并由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所表演的古典女子群舞。该舞蹈一出便一举夺得了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以及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评委会特别奖等一系列奖项。王舸所创舞蹈最大特点在于:首先,对作品选材十分重视。[2]无论是《父亲》《凤悲鸣》,还是《中国妈妈》《过早》甚至《汉宫秋月》,这些题材都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3]在全国舞蹈比赛历史上,这些作品有着独特的创新地位,无论哪个作品形式在全国舞蹈比赛中都是第一次出现,特征明显、不可重复;其次,每个作品都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都有可歌可泣,催人泪下,曲折而又感人的故事内容与情节;再次,每个作品中都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统一;最后,塑造每个人物形象的舞蹈语言都紧扣作品思想内容,从而向观众讲述生动曲折的故事。《汉宫秋月》整个舞蹈便具有强大的情感冲击力以及时空代入感,也正是王舸独特的创作手法达到了一改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之名,做到了以舞叙事,以事抒情,以情彰理,最后形成情理相融,深入人心而不自知的境界。
下面,本文将从舞蹈《汉宫秋月》的舞蹈结构、人物塑造、音乐设计、队形调度这四点对编导的创作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舞蹈《汉宫秋月》简介
该舞蹈以古曲《汉宫秋月》的名字命名,其舞蹈创作灵感也来自于此曲。古曲《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意在表现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舞蹈《汉宫秋月》便将这首乐曲的内涵寓意提取出来,以汉代封建体制为历史背景,从一位老宫女的视角,表现了深宫高墙内宫女们孤苦凄惨的人生经历,批判了古代皇权对女子的迫害。编导以回忆为手段,时间为线索,以汉宫中老宫女的记忆为主线,把汉代宫女悲惨的生活以舞蹈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舞蹈《汉宫秋月》以“事”为框架,意在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情感,突出情感在全舞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在舞蹈语言上,该舞借鉴了汉唐古典舞的动作元素,并选择了古代宫廷中的边缘人物——“宫女”为主角。作品大幅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时空、人物、情绪等一系列的对比,产生了一种虚实相生、时空交错之境,达到了以人衬人,以人造景,人景传情的人、景、情三者合一的舞蹈高度,突出了老宫女的悲哀、凄惨的人生,在感官和心理上都给了观众以强烈的冲击。同时编导在舞蹈整体结构的编排中加入了戏剧化的“起承转合”,将舞蹈以小舞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强化了舞蹈的叙事性与抒情性,赋予了舞蹈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因此更易引发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创作手法分析
(一)舞蹈结构
《汉宫秋月》整支舞蹈可分为ABC三段式结构。
A段为整支舞蹈的开头,它表现了故事主人公悲惨的现状:红颜不再、芳华已逝,白发苍苍的老宫女在黑暗的舞台上擦着地。一开场便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昏暗的灯光设计象征着老宫女生活的悲惨,是她悲凉无望的内心写照与外化。
B段是老宫女进入了回忆世界并在回忆中挣扎、绝望的情形。在这段中,编导巧妙地借助了演员队形以及舞台调度的变化,呈现出了虚与实的对比,将老宫女从一开始的盼望、努力见到皇上一面,到后面的内心挣扎直至即将梦醒回归绝望的情绪变化很好地展现于观众的眼前,紧紧扯住了观众的情绪,使其随着舞蹈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C段包含了整个舞蹈的高潮,是老宫女回归现实后内心绝望、悲伤的情感爆发之处。最后宫门关上的声音结合群演两个半弧形的队形将主角围于中间,表现了宫墙对主角永远的囚禁使其无奈接受现实,放弃自我,继续以行尸走肉般状态生存的悲剧结尾。
当然,舞蹈再如何叙事也不像文字那般清晰且绝对,它是观众自身文化内涵铺垫下对舞蹈的自我理解。就连文学作品都有“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样的说法,那么对于舞蹈这一艺术而言,同一动作在不同观众眼中也会产生不同含义。就拿C段结尾来说,除了上述理解外,另一个版本是在舞蹈高潮部分,老宫女得知了自己即将被逐出宫去,即将有新的一批年轻无知的少女进入到这宫墙之中,悲极生乐,悲伤、愤恨、绝望又无奈的复杂情绪充斥着内心,随着最后宫门关上的声音响起,主角出了宫,回过头看的那一眼是宫门,也是自己被锁在宫墙内的青春,更是新入宫少女们未来的悲剧性结局。
我只觉得这个不爱说话的炊事员不错,每天的大清早他都给我们包饺子吃。他天天都要起得很早。秋季里潮气重,大清早,他孤零零一个人,在厨房里择菜,洗菜,剁菜剁肉,连擀带包,该多麻烦呀。
故此,本文将舞蹈的ABC三段总结为以下三句话:红颜已逝悲凉度,时空交叠往昔溯,宫门一闭终身误。
(二)人物塑造
在《汉宫秋月》这个舞蹈中,编导运用最多的技法便是对比,这一点从舞蹈的人物塑造上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舞蹈是以老宫女为主线进行剧情的发展,而群舞便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群舞演员身穿汉代象征性黑红曲裾,一头乌黑的头发松松的扎起,过白的脸庞,整齐划一却僵硬机械化的动作既还原了古时的审美,又暗示了汉代宫廷内僵化刻板、毫无人性的规章制度以及皇权对人性的压迫,将一群深受汉代宫廷森严制度的桎梏,人性僵化,迷失自我的年轻宫女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反观老宫女这一形象,身穿洗到发白的破烂粗布麻衣,头发稀疏花白,皮肤脏黑,早已掉光的眉毛,佝偻的后背,小心翼翼的状态以及蹒跚微颤的步伐,皆刻画了一名地位低下,深受封建制度的摧残与剥削,孤苦凄惨,青春不再,年老色衰的宫女形象。年轻宫女与年老宫女鲜明的对比下,突出的是老宫女悲惨的现状,暗示的却是年轻宫女在这宫墙内未来的结局。
(三)音乐设计
舞蹈《汉宫秋月》的音乐整体基调是凄凉、悲怆的,从而为整支舞蹈奠定了情感基调。音乐采用了中西融合的方式,以中国的箫、二胡为主乐器,配以西方的钢琴、管弦乐并结合鼓点,带动了整支舞蹈的起承转合。
首先A段开头以女生吟唱:“今夕是何夕,宫墙慥慥寒冰砌”将观众带入到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意境之中,为整支舞蹈奠定了情感基调,这是整支舞蹈音乐中的一大点睛之笔,结合昏暗的灯光,悲凉的嗓音瞬间将观众带入到了舞蹈情绪之中。随后接入了空洞、凄凉的笛声,表现了老宫女悲惨的生活现状,并营造了一种古代女子“一入宫门深似海,犹若寒冰砌人心。耗尽春华宫墙内,日复明日年复年”的意境。紧接着鼓点的出现将氛围变得有些诡异,结合演员的调度,表现了老宫女被卷入了记忆的旋涡,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之感。最后音乐与演员的动作同时戛然而止,代表着时间、空间以及情绪都将进行转变,进入舞蹈的第二段。
B段音乐则整体较为舒缓,以轻缓的钢琴曲开头,相比第一段情绪更为流畅明亮,却仍带有淡淡的伤感。体现了一种时光回溯,追忆往昔却仍与现实重叠的情景。后随着二胡声的进入,情感中的“悲”渐渐加重,配合老宫女与年轻宫女动作、情绪的对比,群舞的“喜”更加凸显了独舞的“悲”。紧接着其他乐器的进入使整个音乐旋律更为丰富饱满,情绪更加浓烈,结合独舞演员大幅度的动作将舞蹈推向了小高潮。最后音乐节奏突然变得急促,旋律也变得沉闷紧张,代表着老宫女回到了现实,青春早已不再,宫中悲惨的生活却还在继续,也以此情绪爆发,来到了舞蹈的第三段。
C段音乐包含了舞蹈的高潮与结尾。前期音乐风格紧张、悲壮,结合老宫女回归现实,拼命干活还备受欺凌的悲惨情境,体现了宫中宫女卑微、凄惨的境况。 后一小段急促鼓点的出现,代表着老宫女内心纠结的情绪转变。或许是在得知自己可以出宫的消息后内心对现实的嘲讽和愤慨,又或许是悲痛的情绪在回忆中对比过后更加难以压抑,即将喷薄而出。伴随着演员扭曲胳膊的动作,情绪加重,痛苦、绝望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音乐便进入了高潮,老宫女情绪崩溃爆发,群舞演员在独舞身后快速的队形交错变换既代表了王朝更迭又是老宫女内心情绪的外化。舞蹈的最后是一声沉重的宫门关闭的声音,这是整个舞蹈音乐的又一亮点所在,点题的同时升华了情感。随着声音的结束,老宫女忽然顿住,缓缓回头,那宫门关住的是自己的一生,也是那些新入宫的无知少女的青春。
整支舞蹈的音乐设计十分契合舞蹈主题,同时在舞蹈情感的渲染,情节的推动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四)队形调度
编导通过舞台上队形的变化与调度来营造固定的宫中景象,形象地交代了事件发展,还以此表现了时空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时空交叠、虚实相生的意境。多人的“虚境”与个体的“实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老宫女悲凉凄惨的人生。
在舞蹈的队形设计上编导采用了直线、矩形、圆形这三种图形为主,其中直线与矩形居多,这样规矩刻板的队形设计象征了森严肃穆的皇宫和封建刻板的宫规,以及在这种压抑个性、一板一眼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规规矩矩”的宫女们,她们就像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一般,毫无生气与个性。而圆形的队形设计则代表着宫墙,象征着锁住女子青春,耗费女子一生的牢笼。归根结底这一切的悲剧都是宫规的束缚,是皇权至上的制度下人们的无知与无力,从而表现了皇宫封建制度压迫下女人们的可悲。或许很多人看到的都是编导以年轻宫女衬托老宫女的悲惨,其实编导又何尝不是用老宫女的悲隐喻那些正值芳华的年轻女子的悲剧结局呢。
在队形的流动调度上,最出彩的就是其中的圆弧形调度。编导以圆弧形调度分别表现了皇权、时间和桎梏。
在舞蹈的A段开头,编导以所有人低头面向圆心绕圈的圆形调度结合老宫女在圆外对着圆心下跪磕头的动作,表现了那时皇权的至高无上,也侧面体现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可悲。
圆弧调度还被编导用来表现了时间的流动。如A段与B段衔接处,群舞以S形流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双弧形的队形将老宫女包裹于中间,S形的流动给人以混乱感,主角穿梭其间象征着时空错乱,回忆开启。略微停顿过,悠扬的音乐慢慢响起,静止的双弧形慢慢地往回倒退,倒回了老宫女过去的时光里。而在C段的结尾,同样是在双弧形的队形上调度,老宫女也同样被双弧形包裹,但却是背对着观众往舞台后方慢慢地走去,双弧形则围着老宫女轻且快地绕圈。这象征的是时光流逝,王朝更迭,春去秋来,日复一日的景象,代表了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一旦步入宫门中,便再也踏不出这森冷的宫墙了。编导运用了同样的队形,不同的调度表现了不同的时间变化,塑造了鲜明的舞蹈形象并加强了人物情感的表达。
编导用舞蹈的队形调度引导了观众视线的转移,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成功地塑造了老宫女的形象,将老宫女悲凉哀怨的情绪表达到了极致,同时还运用群舞调度和舞台空间的配合形成对比,强化了老宫女的凄惨人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总 结
舞蹈《汉宫秋月》以汉代封建体制为历史背景,从一位老宫女的视角,表现了深宫高墙内宫女们孤苦凄惨的人生经历,批判了古代皇权对女子的迫害。编导以回忆为手段,时间为线索,以汉宫中老宫女的记忆为主线,带领大家进入古时宫女悲惨的生活之中。同时还以“事”为框架,以戏剧化的“起承转合”带动情感的发展,强化了舞蹈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层的情感共鸣,突出了“情”在全舞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叙事来抒情,借抒情传观念,赋予了舞蹈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舞蹈语言上借鉴了汉唐古典舞的动作元素,充分贴合舞蹈背景时代。并选择了古代宫廷中的边缘人物——“宫女”为主角,由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带观众看遍汉王朝宫廷女子的悲凉凄惨,从典型人物形象入手体现共性,使人物形象更为深刻,更具说服力,也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音乐设计上与舞蹈结构完美契合,烘托了舞蹈氛围,强化了舞蹈情绪,带动了剧情发展。除此之外,作品还大幅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包括时空、人物、情绪等一系列的对比,结合寓意丰富的舞台队形以及舞台调度,以调度造景,以景抒情,从而营造了一种虚实相生、时空交错之境,突出了老宫女悲凉、凄惨的人生,在感官和心理上都给了观众以强烈的冲击。
注释:
[1]李 蓉.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02):119.
[2]李千惠.王舸舞蹈作品题材的独特视角[J].当代音乐,2015(04):102—103.
[3]冯百跃.论王舸全国舞蹈比赛获奖群舞的创作观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1):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