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
2022-11-29吴卫洁
吴卫洁
新时期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提高,也导致市场上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1]。高校声乐教学是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重要课程,其教育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专业人才今后的就业发展。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实际看,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不管是歌唱教学、声乐理论,还是在发声技巧训练上,都以西方的声乐知识为主,很少关注我国的优秀音乐文化,这就影响到声乐民族化发展。鉴于此,为了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我国实际相符合,同时也为了促进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就需要特别注重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2]。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宝贵的音乐文化之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
(一)情感表达细腻
在我国传统声乐体系中,情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声乐作品表演时,成功与否,与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声情并茂”有直接的关联。传统音乐发展至今,在声乐中情感是最具有内涵,也是最具备影响力的。并且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在情感表达方面十分细腻,强调作品的情怀、个体意思,而西方音乐中,在情感表达上则更加强烈、直接。
(二)声乐审美强调字正腔圆
传统声乐作品在旋律上,是根据歌词声调为基础来确定的,以此保障群众在感受声乐作品时能很好地理解歌词内容、内涵。这也导致传统声乐表演强调“字正”,并且在声乐演唱中,表演者需要保证自身情绪传达的准确、圆满,要顺畅、完整地将歌曲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腔圆”的目的,这样才能形象地将乐曲的人物、景象等表现出来。因此,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声乐审美就是字正腔圆。
(三)关注个性化音色
在传统声乐作品中,语音是表现的基础和前提,强调音色要集中、清脆、明亮,这与西方声乐存在很大不同[4]。西方声乐看重的是音色的纵向性结合,以期达到“共振峰”这一标准性质,在此基础上做到音色的有机结合。而在我国,受到线性音乐思维的影响,在音色上更加看中音色的个性特征,以此实现音色多元化发展。
二、传统音乐文化渗透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注重传统优秀音乐文化融入的关键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促进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融合所形成的音乐精髓,借助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我国历史风俗、地理特征、民俗习惯等[5]。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要素,可以指引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内涵,能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并且能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实际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以西方音乐文化为核心的教育局面,对于本体文化却不太重视。而西方音乐文化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的民众审美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套自身的音乐特色文化,并且这套文化完全契合民众审美。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高校声乐课堂教育内容,能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漫长历史中各个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成果,将传统音乐文化和高校声乐教学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审美思维,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中国美,以达到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音乐作品,从而激活思维,促进创新能力发展,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渗透现状
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实际看,在传统音乐文化渗透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既影响到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提升,同时也不利于优秀声乐人才的培养[6]。
首先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对传统音乐文化不看重的情况。高校对于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虽然设置有关于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但是其比重却很小,这也表明高校声乐教育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渗透的重要性[7]。对高校声乐课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关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更多的是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呈现,并非是必修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其不重视,学生接触传统音乐文化的时间也比较少,难以承担继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高校声乐教学的关键目标在于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强化学生音乐鉴赏、审美及艺术修养能力,在此目标下,高校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声乐作品,很少指引学生对传统声乐作品进行鉴赏。
其次是西方音乐文化带来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也会做出调整。二十世纪西方经济快速发展,这也使得其音乐风格、特色发生了很大改变,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享誉全球的优秀音乐作品极多,这不仅对西方音乐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音乐界的发展带来了影响。西方音乐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经常会以西方音乐为模板,过于强调对西方音乐的研究,忽视了对本土音乐的研究,这就会影响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最后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国际地位相对比较低[8]。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三大音乐体系也逐渐融合,相较于其他音乐文化,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弱,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这就造成了很多高校在声乐课程设置上,以西方音乐为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都偏向于西方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渗透不重视。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途径
(一)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情感教育中
高校声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声乐知识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9]。在我国,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音乐作品,并且各个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高校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想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课堂上,就需要从情感方面入手,要借助情感教育来渗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如经典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只需要播放一遍,学生就可以听出其中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先简单地为学生介绍这一作品的背景及描述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歌词,感受歌词中的情感。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和这一作品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展现出来,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自身情感投入到作品中,通过这样的活动设置,学生就会对歌曲情感以及自身的情感有深刻把握,能理解歌曲描述的内容,也能找准歌曲节奏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民族声乐演唱技能,如怎样做到三腔共鸣、如何充实音色等,并且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嗓音特色,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音色,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感知中
大学生性格比较活跃,爱好广泛,但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加上学生的个性比较鲜明,造成了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也有所不同[10]。但是对大学生来说,无论他们对传统音乐有什么了解,都是一种体验传统音乐之美的过程,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指引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音乐感知情况,指引学生积极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传统音乐,同时为学生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如调查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歌曲的情感、剖析音色特征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上。同时高校声乐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传统音乐作品表演活动,让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促使学生能在表演、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本质、情感。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指引学生感知作品的气韵、意境,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节奏、音色、调式等进行感知,保证学生能全方位地理解、感知音乐作品。对大学生来说,在学习声乐知识时,必须对传统音乐文化韵律有全面的理解体会,要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这样才会更加全面深刻地感知到声乐作品的魅力,才能在学习声乐知识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借助课堂活动渗透传统音乐文化
新时期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也为高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依据。对高校声乐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该灵活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在实践中,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将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材料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对其有直观的体会,促进学生对传统声乐文化的全面感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同时高校声乐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声乐趣味表演活动,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古人”的身份演绎声乐作品,体会声乐作品的情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四)深入挖掘传统音乐文化价值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其本身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11]。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挖掘,要借助传统音乐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品质,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获取声乐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关注传统声乐知识学习。由于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对其了解不全面,所以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做到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传统音乐文化宣传,并设定相应的传统声乐文化教育目标,增强学生对传统声乐文化的重视度。在声乐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传统音乐文化要素,如在美声唱法中融入民族元素,增加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中指引学生收集传统音乐素材,如曲谱、视频等,指引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强化学生认知。
(五)提高声乐教师传统音乐文化素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想全面渗透传统音乐文化,就需要确保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日常教学中,高校声乐教师需要积极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在高校声乐教师传统音乐文化修养提升上,应该考虑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民族音乐课程内容,因为在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育内容更加集中在西方音乐上,这就造成了声乐教师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西方声乐文化知识学习上,对于本土音乐文化学习不重视,导致教师的文化修养相对比较差。对声乐教师来说,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活动,首先要做的是对传统的民族音乐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声乐教学方案,选择适宜的民族声乐作品开展教学设计。因此高校声乐教师需要具有充实的传统音乐理论,能准确地区分民族音乐曲调、音乐风格、艺术特征等,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灵活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文学修养,要对传统声乐教学具有信心,灵活地应用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知识。最后,高校声乐教师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辅助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 结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并且能保证学生健康观念形成,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同时,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本身来说,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能进一步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学习欲望。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灵活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育中,一方面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改革。
注释:
[1]李 强.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2020(09):112.
[2]王 帆.高校声乐集体课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7):91.
[3]张雪飞.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东京文学,2019(05):174—175.
[4]蒋琴琴.高中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探讨[J].国际教育论坛,2020(07):49.
[5]宋 辰.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J].北方音乐,2020(12):145.
[6]李 瑞.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策略探析[J].明日风尚,2019(16):117.
[7]王晋敏.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脱节的原因及其融入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9(07):250—251.
[8]陈庆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艺术教育,2020(08):115.
[9]林美美.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9):174.
[10]曾晓婧.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引入分析[J].北方音乐,2020(21):19.
[11]朱宏昆.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黄河之声,2019(1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