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音乐公共课的思政路径研究

2022-11-29

轻音乐 2022年1期
关键词:音乐课赏析思政

李 双

音乐是大学公共课体系的重要组成,其所呈现的艺术性特征显著,在强化大学生艺术审美与涵养熏陶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很强。教师在实施音乐课教学期间需关注学生的素质培育需求,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深入发掘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内涵和文化资源,然后将其合理渗透到音乐课当中,让学生的审美思维受到有效的启发,同时也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音乐授课中需积极转变思想观,针对思政课程所具有的功能价值有效开发,创优教法以及音乐课堂的组织策略,从而让课堂呈现出全新活力与特色。

一、大学音乐公共课思政的教育意义

作为推进素质课改深入落实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指在具体实施授课的过程中关注思政教育目标,深入发掘课程中所包含的优秀文化资源,彰显德育特色,从思想、态度、能力以及综合品质等多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有效培育。在大学阶段为了学生审美思维和艺术表现力的有效培育,学校将音乐作为公共课程之一,针对基础乐理和音乐赏析等模块进行合理规划,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程支撑下形成良好的艺术思维,在良好的氛围熏陶下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感知,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在音乐领域的艺术赏析和表现力。同时,音乐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让其内心的压力得以释放,从而形成更积极的人生观,助力学生建立起乐观的人生品格。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需切实关注思政教育在音乐活动中的深入贯彻,并着手于教学实际,深入分析目前音乐课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现状,找出当下所存在的不良问题。

二、大学音乐公共课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虽然美育在大学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并对音乐公共课提出了更高的执教要求,如强调课程思政深入贯彻,但是因为教师自身的育人观存在着显著的禁锢性,对思政教育在音乐课上的有效融合缺乏思想重视,导致思政教育的整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施教期间,教师未能正确认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和德育价值,单纯就教材中所包含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灌输,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学习期间,在审美思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效培育。同时,教师未能从思想观念、情感认知以及品质素养等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也是导致音乐课程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受到一定局限的关键原因。在确定目前音乐课上关于思政教育全面实施所呈现的不良现状表现之后,教师需在具体的授课思想和执教举措上进行合理优化,探索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三、大学音乐公共课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音乐思政价值,革新思政育人观

在高校素质育人背景下,音乐课程所具有的学科特性和育人价值比较显著[1]。不仅能够助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与创新素养,同时也是实现德育的重要载体,在思政价值方面蕴含的内涵比较丰富。因此,教师需关注课程在思政方面的具体体现,并顺应新时期针对大学生素质建设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音乐课的教学理念上进行革新。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程所具有的教学实践价值,并将其与音乐课进行有效整合,针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内涵进行有效发掘,在日常授课活动中,将思政内涵深入渗透下去,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启发,并端正自身对艺术审美以及对生活实践的态度。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在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其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要让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从而有效感受音乐所具有的艺术要素,也能够让学生在今后对音乐学科进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端正的思想观,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在音乐领域的艺术造诣。

(二)发掘民族音乐素材,加强文化意识培养

国家强调新时代背景下,音乐公共课的思政教育要重点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音乐教育在资源整合方向上有全新的突破与创新。高校在课程规划期间需关注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目标,先针对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提炼,然后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举措搜集丰富的民族音乐素材,在此基础上就具体的音乐课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而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艺术熏陶下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知,让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综合赏析能力都能够获得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音乐文化[2]。将传统戏曲、京剧、地方民谣以及民族歌曲进行资源整理,然后组织学生自主进行乐理探索,从音阶、调式等方面进行有效剖析,让学生在文化涉猎和拓展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也能够让其在巩固和内化基础乐理内容的同时对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全面的认识,促使其建立起良好的传承意识,以弘扬民族优秀音乐为己任,深入参与到音乐赏析与探索当中。

(三)创设直观音乐情境,渲染艺术审美气氛

大学生音乐公共课程思政为切实保证教学环境更具有艺术性,进一步熏陶学生的艺术涵养和认知,教师需基于思政教育目标导向在具体的施教环境上进行合理优化,科学借助多媒体工具作为辅助,在具体的育人情境和教学氛围上进行优化[3]。让学生能够在情境联想与深入体验中切实有效地感受具体的音乐内涵,领悟音乐要领,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渲染下懂得发现美、认知美。例如,在围绕“民族调式”教学执行期间,则可以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搜集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素材,例如可以将蒙古歌谣渗透到课堂上,创设良好的聆听环境,让其能够在感受与聆听的过程中明确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的特征,进而支撑学生更深入地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有效剖析,帮助学生形成端正而清晰的审美观。

(四)开发趣味音乐游戏,培养积极心理认知

教师需关注课程思政背景下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建设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想办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性认知心理。让其在课程探索中表现得更具有自主性,也能够促使其在音乐课上表现充满活力,进一步端正学生的音乐认知。因此,教师需关注思政教育目标,并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品质建设要求角度出发对具体活动形式进行有效创新。积极设置趣味的音乐游戏,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4]。改善和调整音乐课堂的施教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游戏氛围有效体验下感受到音乐文化所具有的魅力,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在游戏参与中真正得到放松。以“节奏与节拍”为例,教师需按照课程思政导向,从培育学生形成积极性学习心理、提高学习自主性的角度出发,设置趣味且具有一定活力的音乐游戏活动。先筛选比较经典的歌曲,如红色革命主题的音乐曲目,或者传统的音乐、戏曲等资源,然后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工具设置趣味的律动游戏。在课堂上播放对应的歌曲,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自主创编动作规范参与到律动游戏当中。这样能够让整个课堂气氛更具有活力,调动学生整体在音乐游戏自主参与中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合理设置趣味的器乐游戏,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节奏、节拍知识之后,引导其利用自身所擅长的乐器自主参与到游戏当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建立起良好的感知意识,也能够让其在器乐的辅助与支撑下形成良好的创新与创造力。

(五)组织合作探讨活动,提高综合赏析素养

对于大学生来讲,形成良好的创新与赏析素养十分关键,这也是大学生公共音乐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教师授课时需积极组织合作讨论活动[5]。围绕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任务,营造良好的赏析氛围,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启发和引导。让其能够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有效赏析,从而全面提高其对音乐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综合赏析能力。因此,教师不妨科学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构建开放性的音乐探索环境,让学生的审美思路得到启发,同时也能够助力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其形成互帮互助的优秀学习品格。以音程与和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下,就歌曲在音程与和弦方面的艺术表现进行有效赏析。根据所获得审美和赏析经验在小组内进行有效互动,从而让学生的艺术思维以及在审美方面的综合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散和培养。

(六)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自主创造精神

大学生音乐公共课程还需要拓展课外活动,强化创新精神,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作为教学主导,教师需关注新时期在人才自主创造精神品质上的建设要求,在落实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需遵循在实践中提升素养的原则,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空间以及教学的组织方法进行有效创新。要遵循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探索空间,进一步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其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并促使其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其对音乐进行自主创造的自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团队配合的方式深入参与到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探索当中,通过多种举措对优秀的艺术资源进行搜集,探索感兴趣的音乐领域。然后,利用所学的基础乐理知识,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赏析,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赏析中对所学的音乐要素加以明确,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丰富文化内涵和内在底蕴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探索。不仅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记谱法的内容之后,则可以根据自身的乐理知识基础自主进行谱曲和创编,让学生在音乐领域获得较强的创新与发展造诣。

(七)加强主流音乐引导,端正积极生活态度

教师需切实关注课程思政所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并针对优质的主流音乐资源进行有效发掘和提炼,从而渲染更具有一定积极、正向特点的音乐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主流音乐的引导下,能够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促使其在音乐聆听和赏析的过程中对生活形成独特的认知,始终保持热爱,要让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教师可以加强对红色经典音乐文化的搜集,或将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音乐,如古风音乐、民族歌谣等作为重要的音乐素材,合理导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引领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内涵以及所呈现的民族特色进行有效分析,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感悟,也能够促使其在氛围渲染和熏陶下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共鸣。

(八)实施激励教学评价,提高内在发展动能

课程思政还需要关注教学评价,以提高课程内在动能。其中,教师需关注音乐课与思政有效结合的必要性[6],关注学生文化认知和品质素养,明确思政理念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具体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创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内在发展动能有效激发,达到使其以饱满热情参与音乐探索与学习的目的。教师需全面落实赏识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在情感层面的实际要求,构建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要针对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综合表现进行情感激励,从而让其对音乐课的探索与学习形成较强的动能意识。同时,在实施评价时,教师需关注新时期对人才自主反思意识养成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评价参与主体上进行有效调整。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整个音乐活动中所呈现的评价参与地位,引导其在课程参与和学习中自主反思,进而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加丰富的音乐学习经验,促使其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让其在反思中规范自身的音乐探索与学习方法,支撑学生高效而深入地完成音乐探索。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公共音乐课是极具艺术性的美育课程,在形成良好审美观与提升艺术素养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地位比较显著,是贯彻课程思政化的优质板块。笔者认为,从实践层面看,大学生公共音乐课程思政路径可以从八个方面入手,即明确思政观念、发掘民族素材、创设音乐情景、开发趣味音乐、组织合作探讨、拓展课外活动、加强主流引导、实施激励评价。我们作为高校音乐教师,需顺应新时期所提出的课程思政思想,在音乐课教学中积极落实思政教育,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达到课程思政和思政化课程之目的。

注释:

[1]董力纬.“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2]欧家玉.在高校音乐课程中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发展新型音乐教学模式[J].农家参谋,2020(16):173.

[3]肖 伟.“课程思政”视域下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之路径探索[J].艺术大观,2020(12):56—57.

[4]朱 勇.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黄河之声,2020(05):74—75,77.

[5]杜文文.“课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西青年,2020(02):207.

[6]陈 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2019(04):123—125.

猜你喜欢

音乐课赏析思政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众生相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