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理念的“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建设与反思
2022-11-28吴江超刘艳全吴斌夏娜任小娜
吴江超,刘艳全,吴斌,夏娜,任小娜
喀什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喀什 844000)
2020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1]。喀什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自2015年建立以来,课程教学不断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以及有效课程思政融入模式;近几年在本专业对外技术服务过程中,深感南疆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食品分析”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涵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培养食品品控、研发、质量体系建立等领域专门人才的核心课程。以喀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立项的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建设项目为契机,“食品分析”课程以新工科理念作为指导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课程建设对接产业需求
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课程改革要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要求,在新疆地区,食品工业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高水平研发、品控人才的持续供给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食品产业的发展程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新疆地区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教学案例更多地融入新疆本地优势食品产业的相关知识内容,如番茄制品生产、番茄红素产品生产、乳制品生产及品控、葡萄酒产业、制糖工业、色素辣椒、干果加工、特色果蔬贮藏与加工等主流产业内容,让同学们对专业有更多的职业和专业认同感,直观认识到本专业的未来就业环境和场景;在适当的课程教学环节中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显著的正向反馈。
食品行业作为天然具有思政要求的学科,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地融入大量的食品行业质量文化、职业道德、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相关职业精神和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并守护本行业所要求的相关规范,在适当的课程教学环节中、在内容上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显著的正向反馈。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浅显易懂的案例、问题,以及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训练同学们用专业思维来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同学们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并从内心深处认可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既有骨架也有灵魂。
表1 “食品分析”课程目标与思政映射融入点
2 课程内容对接产业技术发展
优质的课程思政内容载体一定是一节优秀的专业课,为充分对接产业需求,在充分调研和咨询本领域代表性企业和专家的基础上,将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中部分陈旧的内容改成现阶段的主流技术和内容,并在实验室建设方案撰写、实习实训中着力增加对应项目内容的配套性,如原来食品分析实验中的多糖测定,该项目除高校研究领域外,未曾在任何食品企业开展,因此改为液相色谱法检测维生素含量;将水分活度测定改为水分含量测定;新加入重金属含量测定相关内容等,通过此类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实践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课程学习的兴趣得到显著提升;在样品准备和仪器调试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大幅减少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表2 “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目标与思政映射融入点
目前在食品产业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大型分析仪器由于其高效和结果精确的特点使用已非常广泛,充分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里删减了部分的理化分析内容,大幅增加了仪器检测相关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实验项目,不断融入质量控制中的经济意识、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并且在实验等待过程中经常性进行基础操作能力测试,一方面,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充分发现并改进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3 根据学生志趣来调整教学方法
在多年从事食品分析相关课程教学时发现: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每个知识模块的具体行业应用场景和相关案例非常感兴趣,而对单纯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兴趣索然;对此,我们将“食品分析”教学知识点典型案例与课程思政融入点有机结合,汇编成册了“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并将驻厂指导实习、对企业技术服务、在外交流培训等机会视为重要教学能力提升机会积极参与,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进步,典型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案例库得以持续完善;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充足的案例能够实现教学环节张弛有度,依据学习能力强弱不同的教学班级实现有效引导,因材施教;如脂类的测定章节,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同学们感兴趣的肯德基吮指原味鸡、鸡米花等品项,以及方便面炸制过程如何防止油脂劣变,来讲授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的意义,并结合曾经地沟油的广泛出现来引导同学们食品质控人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的塑造,使同学们逐渐建立起投身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荣誉感,进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通过有效的案例式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分析理论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有效频次由原来的平均7次/节上升到13次/节;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能够显著带动课堂气氛,并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食品分析实践教学中,主动将结果不理想的实验加班重做的学生比例大幅上升,并且实验全过程,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4 整合内外资源,课程思政教学有效外延
首先,整合“食品分析”教材内容,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面向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科学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塑造学生食品行业质量安全守护者的爱国公民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素养。在“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效沟通,典型教学和课程思政案例尽力衔接但避免重复;其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大二所学课程专业知识在后续大三的校内综合性实习实训中体现并进一步强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整体意识等,在实习实训中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并提出解决方案;再次,在大四的专业实习中准确对接岗位需求,与企业指导教师一起制定对学生的实习前培训方案,并及时从企业技术人员处得到学生的相关反馈,为后续的课程教学重难点及课程思政教学强化领域设置提供有效参考;最后,在毕业生毕业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检验。
通过一系列的食品分析课程改革,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使本专业学生2020年及2021年年度在各大型食品企业中的专业实习得到良好反馈;过去两个年度中,喀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食品分析”直接相关的专业实习岗位共计72人,岗位胜任率分别为92%和98%(2019年为61%),优良评价率平均95%(2019年为58%),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高。企业反馈学生的专业素养表现突出,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强烈,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未来新型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具备学业精神,而且还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优秀,还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2]。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应用型专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坚定地认同劳动创造价值、知识创造价值,铭记诚实守信,鄙弃好逸恶劳,在走向工作岗位前既要有足够的应用技能,也要有足够的职业素养和不断提升自我的内生动力。
5 “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反思
食品工业作为工业类目中吸纳就业人口最多,产业链最长的的行业,对西部以农产品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部分地区群众中“只有公职单位还是正经工作” 这一根深蒂固思想,一些学生家长和学生自身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着不切实际的执念;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较高的职业认同,从而能明确自身定位、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并乐于投身本行业,对降低学生“主动失业”带来的个人和家庭返贫具有特殊的意义。
最近五年由于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快速上升,食品企业内同样加快了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检测设备的迭代步伐,各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提升的同时,人才需求数量有所下降;食品检测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对高校培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3];因此,充分适应行业变化,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是工科专业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专业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也是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不断更新的源泉;“食品分析”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区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与供给、食品类学科建设与发展、地区食品企业发展效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振均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不断契合经济社会发展中本行业出现的新方向、新要求,实现本领域人才培养的应用能力教育+职业精神塑造有效结合;课程思政案例库、融入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与探索,只有当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产生越来越强烈的专业认同和日臻完善的职业素养,才能实现灌输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进而更加明晰专业领域内自身的自我价值实现途径,并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