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11-28刘曙杰孙立娜于向志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罗非班血小板血流

刘曙杰,陈 儒,孙立娜,史 超,于向志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发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于心血管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典型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可有效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但术后易形成微血栓、再狭窄、低灌注等不良情况,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替罗非班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的形成。目前,已有充分临床证据证实替罗非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微血栓等诸多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应用效果确切[3]。然而替罗非班有不同的给药方式,且治疗效果不同,至今临床未达成统一认识[4]。本研究旨在分析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86例,均接受PCI治疗。①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5]诊断标准;符合PCI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既往无心脏手术治疗史;②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异常者;具有心理或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者;合并其他器官并发症。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56例。对照组男78例,女52例;年龄32~79(63.94±11.68)岁;发作至入院时间(81.46±15.42)min;植入支架1~3个;介入治疗部位:左前降支52例,右冠状动脉40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38例;观察组男88例,女68例;年龄32~80(64.58±11.74)岁;发作至入院时间(82.17±15.49)min;植入支架1~3个;介入治疗部位:左前降支65例,右冠状动脉47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44例。2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经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63)6 ml,然后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入1.8 ml/h,治疗时间共24 h;同时口服氯吡格雷(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55)75 mg,1/d;口服阿司匹林(华阴市锦前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739)100 mg,1/d。观察组: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6 ml,然后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入1.8 ml/h,治疗时间共24 h;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 mg,1/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治疗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6]。显效:术后心绞痛症状未出现,心电图显示ST段回升幅度0.15 mV以上;有效: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显示ST段改善;无效:术后临床症状未消失,且恶化。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评判标准为0级:闭塞的远端血管未发生顺行血流灌注;1级:远端血管有前向血流灌注,但无法充盈远端血管床;2级:造影剂引起病变远端血管完全充盈的持续时间超过3个心动周期;3级:造影剂引起病变远端血管完全充盈时间为3个心动周期内[7]。

1.3.3左心室功能:应用心脏彩超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比值(E/A)。

1.3.4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并统计2组再次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TIMI血流分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0级和1级均为0例、2级16例(10.26%)、3级140例(89.74%);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0级0例、1级8例(6.15%)、2级23例(17.69%)、3级99例(76.15%)。2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2,P<0.001)。

2.3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E/A>1患者比例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A>1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比较

2.4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原则为有效实现血管再通、濒死心肌组织再灌注;在该病发病机制中,血小板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可触发血小板激活、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能有效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球囊扩张会对血管壁产生一定压力,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膜损伤,引起血小板强烈活化,从而再次形成血栓;同时还易导致血栓脱落、远端微循环栓塞,发生“无再流”现象[8-10]。为避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围术期或远期发生血栓事件,抗血小板治疗极为重要。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远端微循环栓塞,有利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水平的恢复[11]。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进一步阻断血小板交联和聚集,抑制血栓形成[12-14]。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应用替罗非班可获得良好血管再通率[15]。临床研究显示,在术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术中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术中静脉滴注替罗非班有利于提高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并不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既往临床认为,替罗非班推荐给药方式为静脉内给药[16-17]。王红军等[18]研究曾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在注射10~30 min后血浆浓度达到峰值,且起效快,药效时间长。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到达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浆浓度则会下降,无法发挥其疗效,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靶病变处相关血管无前向血流[1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IMI血流主要分布于2、3级,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E/A>1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说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给药短期临床疗效优于静脉给药,有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灌注水平等。推测原因可能在于冠状动脉内给药可在靶病变处直接起效;且在给药过程中能充分保证药物浓度,于短时间内发挥药效[20]。另一方面,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可逆性[2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与静脉给药相比,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中,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TIMI血流分级,缓解左心室重塑,恢复灌注水平,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罗非班血小板血流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HPLC法测定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中光学异构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