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保育”课程吸引力策略初探

2022-11-28

中文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保育员中职技能

周 剡

(抚顺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 抚顺 113003)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保育”课程学习现状

1.学生学习习惯欠佳

由于中职学校招收对象的起点是初中毕业生或肄业生,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甚至选择此专业并未经过深思熟虑,而是抱着玩的心理。因此,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攻破这一难题。

2.学生自我定位过高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及职业规划尚不明确。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之后就会成为幼儿园教师。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所以毕业后实际就业岗位多数为幼儿园保育员。而保育员这一工作岗位,在学生心理不被接受和重视。

3.学生对保育认知不足

保育员实际是幼儿生活的老师,在幼儿园工作中至关重要。但一些学生误认为,保育员就是“阿姨”,不如教师地位受人尊重,加之中职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还是孩子,突然的身份的转变使学生对于照顾幼儿生活起居,特别是一些脏累工作有畏难心理。面临以上现状,对于讲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保育”课程的教师来讲是个考验,如何上好“幼儿园保育”课程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提升“幼儿园保育”课程吸引力的策略

“幼儿园保育”是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中都明确强调,幼儿教育以保为主、保教结合。

1.增强保育员职业认同感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它与普通义务教育相比,将“体”放到第一位,体现了保育和教育并重。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共同的任务,而保育则是幼儿园的独特任务。

一是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幼儿、特别是3 岁前幼儿关注更多的是生活起居、“吃饱睡好”、生活能力及适应情况等问题,对幼儿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关注度并不十分明显,后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才会将关注点转移到学习内容。因此,让学生了解幼儿首先要生活好,才能学习好,启发学生对幼儿园保育员岗位重要性认识,使学生更加喜欢且热爱这个岗位,并愿意成为幼儿生活能力提升的帮助者、引导者。

二是提高认识。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全面的保育观,不仅包括身体的保育,还包括心理的保育,既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又促进幼儿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既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给予必要的保护照顾,又要培养形成幼儿健全的人格;保育员工作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学中通过生动准确的语言描述和幼儿一日生活保育内容,使学生加深对保育员工作的认知。

三是保教结合。所谓保育,有保护、保健、养育、教育多重含义。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就是保育员和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默契配合中完成的。传统观念上的保育员只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睡”问题,而现代的幼儿园工作中,保育员不仅仅是“保姆”,更重要的是通过幼儿生活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在集中教学活动中,保育员与教师的有效配合,是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关键。例如,集中教学活动中幼儿精力不集中、哭闹时,保育员温柔的安抚、静静的陪伴、悄悄地拉拉小手等,都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安静下来。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

多数教师对“幼儿园保育”课程采用简单的讲授法,教师根据教材和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这对于现在00 后的中职学生来说,未免过于单调,难以达成教学预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乐趣,如讲保育员如何正确地拖地、消杀、清洗等实际操作内容时,传统讲授法不够生动形象,也无法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可提前做好微课。如在拖地时要求保育员采用“几”字形拖法,将方法和细节都通过微课进行讲解。微课里的场景可以是幼儿园,也可以是教室,根据不同教学实操内容,通过变换场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节省课上的时间。电子白板也是信息化手段重要载体,可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如对一些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中的“连线”“填空”等功能,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学习印象。教师课前做好课件,设计出与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学生与白板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各大网络平台、手机终端APP 等一系列方式,拓展学习空间,开阔学生眼界,将课下时间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增长保育知识,强化保育技能,并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

二是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需要考取保育员上岗证,所以大多教师和学生更重视理论知识点的死记硬背[1]。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特别是保育员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应将更多的课程和时间投入到保育员的实际技能的操作上,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例如,对幼儿一日生活管理能力、饮食起居组织能力、卫生清扫和消杀动手能力等,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体验。充分利用期末学生课程考核的契机,将分数配比进行有效调整,加大实操技能分数比例,侧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摆脱为了考证而学习的误区,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以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

三是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幼儿园保育”教学中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具体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在此期间扮演好激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幼儿一日生活“睡眠”环节中,学生们简单认为,只要幼儿安静地入睡即可,而实际的保育员工作中要求十分细致且严格。即幼儿入睡时,保育员要反复巡视每个幼儿睡眠情况,随时纠正幼儿睡姿、注意翻身频次、发现遗尿现象、了解幼儿情绪等,关注幼儿睡眠中身体和行为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讲授案例,也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于保育工作的深刻理解。再如,头脑风暴教学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自由发表意见,以达成问题多种方法的解决方案。在幼儿园保育教学中,有许多开放性问题,如当幼儿明明抢了另一个小朋友东东的玩具时,东东立即推了明明一下,明明感觉自己被欺负了,瞬间哭了起来,作为保育员是否应该进行调节?还是等老师对两个小朋友进行教导?从幼儿入园、晨间活动、早餐、集中教学活动、午餐、睡眠、户外活动、离园这一系列幼儿生活环节中,每个环节中都有很多细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既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更需要有教育者具有引导和应变能力。作为保育员将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果一概的讲述,课堂将失去活力。穿插使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若干小组,引导小组间的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说出不同的想法和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习效果更佳、印象更深、方法更多。

四是精心设计导语感受真情实景。教学设计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不被学生重视的“幼儿园保育”课程,精心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巧妙设计新授课导语是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愿望的关键点。例如,在“入园”一课中,保育员有哪些工作内容?导课:丽丽早上入园时一直哭闹,不肯让妈妈离开,假如你是保育员该如何配合、安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得到很多答案。这时,教师抛出问题,幼儿“入园”时大家普遍认为是老师负责接待幼儿,保育员只负责搞好卫生就可以,但实际并非如此,当遇到不好引导的幼儿时,保育员的作用更大。因为保育员是幼儿生活的老师,比授课教师更具亲和力,更了解幼儿的秉性,此时保育员积极的配合、安抚可以帮助幼儿更快地平和下来。再如在“午餐”一课中,保育员有哪些工作内容?导课:晶晶把菜里的胡萝卜挑出来不吃,保育该怎么做?在寻找答案中让学生明白,保育员适时恰当的食物营养讲解,会更自然地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以此引入新课。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保育员积极配合,与老师共同做好工作。通过授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反思,明确岗位的重要性。

3.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保育技能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保育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保育工作知识点和技能,还应该不断地学习新方法、导入新知识、提高新技能。在“幼儿园保育”课中,根据课程内容,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技能点,提高授课吸引力。

一是游戏活动。在保育员技能标准中要求,初步掌握幼儿活动及活动材料相关的知识,能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和活动结束的整理工作,并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2]。这就要求保育员不仅能够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还需要掌握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并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指导,解决游戏和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独立组织户外活动等。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分组设计游戏活动作为课后拓展,将游戏名称、设计、内容、规则书写出来,共同推敲、修改并展示,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快乐和成功。在游戏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耐心指导,也需要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补充,同时提高了游戏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储备量,为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保障。

二是幼儿手指操。幼儿手指操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手指动作,与儿歌内容相配合的一种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师可根据教育内容,适时切入幼儿手指操,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编排手指操。其目的就是既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技能。如果幼儿教师教研或开会,需要保育员独自带班时,带领幼儿一起学做手指操就是让幼儿迅速安静下来的最好方法。例如,在“睡眠”一课中加入手指操“小花猫”,用小花猫轻轻走路动作,让大家体会睡眠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再如,在“户外活动”一课中加入手指操“大手拉小手”,让大家感受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关爱等。手指操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她们跟着一起学做,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的幼儿园工作。

4.根据教学进度开展多种方式实习

由于幼儿园与普通学校教育不同,幼儿的每日生活起居占据大部分时间,保育员工作内容贯穿于一日生活每个环节,学生通过教材中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开展多种实习也是提高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一是认知实习。课程进行到每一个环节,都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观看和感受。如讲到“入园”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流程,晨间提前进入幼儿园班级中,认真观察幼儿入园过程中,教师和保育员的语言、动作及接待方法,并做好笔记。回到学校后组织学生研讨,对比教材理论与所见实际进行分析,找到适合“入园”工作中的最佳做法,并以作业形式上交,教师及时给出评价,评价的等级占期末成绩的一定比例。这样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反复实践与理论推敲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加深对保育员工作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跟岗实习。跟岗实习一般在每学期末进行,是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全天进入幼儿园班级中,跟随并协助本班保育员进行工作,并做好工作内容和时间点记录。跟岗实习使学生一方面能更加细致了解保育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能更快地熟悉幼儿园工作的整体流程。回校后要求学生将一日工作进行追溯、形成日志、并积极反思,他们在成为“小保育员”的过程中学会了担当和作为。

三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三种实习方式中时间最长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学年末进行,为期两周。在与幼儿园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每个班级安排2 至4 名学生作为保育员独立开展工作,班级原保育员作为指导教师负责督促、指导、检查学生工作,并对他们的形象、态度、效果进行量化打分和综合评价。对表现突出且胜任保育员岗位的学生,学校将优先推荐就业。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通过三种实习的层层递进,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毕业后心理准备不足、经验不足、知识技能不足问题,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工作需求。

5.合理分配成绩比例

传统意识中的期末考试,都是以卷面理论答题作为最终成绩,这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并不适合,因为“幼儿园保育”要求学生要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将成绩分解为不同占比,如期末理论成绩20%、日常出勤率5%、课上表现5%(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小组竞赛情况、分组讨论情况、拓展创新情况等)、作业20%(包括下园实践日志、游戏活动设计、手指操编排等)、下园实习50%(包括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表现和效果等)。成绩的分解使学生们更加愿意参与实践和技能的操作,为成为优秀的保育员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保育员中职技能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