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虚痰瘀毒论治恶性骨肿瘤*

2022-11-28张永健李红专史恒蔚李彦强

中医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医学血瘀正气

张永健,李红专,史恒蔚,许 伟,李彦强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根据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中医学“骨睢”“骨瘤”“石痈”“肉瘤”等范畴。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或关节疼痛肿大、皮色改变、病理性骨折等。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是现阶段治疗恶性骨肿瘤的常用方法,但手术切除很难将肿瘤细胞切除干净;而化疗和放疗会杀死正常的细胞,故临床治疗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1]。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发现,虚、痰、瘀、毒是恶性骨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从虚、痰、瘀、毒出发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其可行性。笔者从虚、痰、瘀、毒出发论治与恶性骨肿瘤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辅助治疗恶性骨肿瘤提供参考。

1 虚、痰、瘀、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

1.1 虚——正气亏虚

《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认为正邪的消长变化贯穿肿瘤发病的全过程。疾病早期虽邪气亢盛,但正气亦充足,正邪在体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故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肿瘤早期不易被发现。疾病发作期,正气逐渐亏虚,机体阴阳功能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气血生化功能失和,骨失所养,抗邪无力,癌邪趁虚蔓延,结为有形之实邪,故出现临床症状。疾病晚期,正气消残,伴全身机能虚衰的表现,如出现全身乏力、体质量下降等症状,此为“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西医学提出的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正常免疫力,可以防御与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这与中医学正气抵御外邪的理念相似[2]。有学者[3]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微小RNA-214(miR-214)被转运至CD4+T细胞后,可经过靶向肿瘤抑制因子PTEN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诱导调节性T细胞增殖以促进免疫反应。研究[4]表明,肿瘤患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免疫力和抵抗力较正常有所下降,这种现象在中晚期患者和长期化疗或放疗患者中尤为明显。免疫功能的异常可直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5],这与中医学因“虚”致病理论一致,故正气亏虚与恶性骨肿瘤关系密切。

1.2 痰——痰浊凝滞

痰是人体津液代谢输布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丹溪心法》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认为机体肿块的形成与痰关系密切。痰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洁,体虚劳倦等原因,致津液代谢障碍,凝聚为痰。痰的重着黏滞之性缠绵难解,容易和其他邪气共同致病,固有“百病皆有痰作祟”之说。“痰之为物,在人身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痰浊可随着气机运动到达身体各处,所累积部位具有隐秘性,与肿瘤易转移而不易被发现的特性相符。痰浊凝结于某处形成肿块,与肿瘤细胞异常增值后形成的肿块特点相近。有学者认为,痰证理论与肿瘤细胞和其间质之间的津液代谢失调具有关联性,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内长期痰浊互阻的病理状态,肿瘤的微环境可以看作是痰浊特性的微观延伸[6-7]。现代研究[8]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与痰饮微环境相似,肿瘤微环境中的B细胞淋巴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等多种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也都与痰饮微环境有关。因此,痰浊是恶性骨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瘀——瘀血留滞

《难经本义》曰:“积蓄也,言血脉不行,蓄积而成病也。”中医学理论认为,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血液运行不循常道,或停滞不行,积聚于体内形成瘀血,进而引起其他疾病。《圣济总录》云:“瘤之为义……气血流行不失其常……瘤所以生。”《血证论》记载:“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气为血滞,则聚而成形。”可见瘀血留滞于体内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瘀血阻滞于经络和脏腑,不通则痛,且表现为刺痛,局限于某处,与肿瘤患者局部压痛、痛处固定不移相似。现代研究[9]认为,肿瘤血瘀证的本质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高度相关,循环障碍可导致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加重循环障碍。有学者[10]认为,肿瘤血瘀证有机体整体血瘀和局部血瘀共存的特点。武湘云等[11]对恶性胫、股骨骨肿瘤患者进行血象分析,发现患者外周血中的碱性磷酸酶会明显上升。凝血因子可通过将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肿瘤高凝及促血管生成的微环境与中医学理论的血瘀存在相关性[12-13]。故恶性骨肿瘤可从瘀血论治。

1.4 毒——癌毒侵袭

毒者,泛指机体内的有害物质,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癌毒理论源于中医学“毒邪致病”学说,并结合西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发展而来。《仁斋直指方论》曰:“癌者,上高下深……毒根深藏,穿孔透里。”说明毒可致癌,表明癌肿的形成与毒邪滋生关系密切。肿瘤起病初期,癌毒深伏脏腑经络,隐而难察,一旦显露则病势凶猛,难以控制,随着病情的发展,毒邪耗伤气血阴阳,因病成损,此乃因毒致病,因病致虚[14]。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的产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通常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致使机体平衡状态被打破,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15]。癌毒常与痰、瘀、湿等其他病理因素共同致病,这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各种微环境调控机制中发挥作用,影响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上具有一致性[16]。

2 虚、痰、瘀、毒互结共同致病

恶性骨肿瘤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毒、邪实为标,虚痰瘀毒病理变化并存,贯穿于整个恶性骨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正气亏虚,津液输布无力而成痰浊,痰浊凝滞,阻碍气血运行,血行不畅,聚而成瘀。瘀血阻络,阻碍津液正常运行,久必生痰。痰瘀相互搏结,逐渐恶化,瘀久成毒,毒邪流注于五脏六腑,致脏腑、经络功能异常,又势必影响气血、津液运行。痰、瘀、毒相互凝结作为有形之实邪停留于机体内,在至虚之处滋生,又耗损正气,日久愈虚,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虚、痰、瘀、毒相互胶结,蕴结于五脏六腑,使疾病缠绵难愈,构成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因此,可从虚痰瘀毒出发,探讨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

3 从虚、痰、瘀、毒治疗恶性骨肿瘤

3.1 从虚论治,扶正固本

若正气亏虚导致恶行骨肿瘤的发生,首当扶正固本。《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健康与否取决于正气的盛衰,正邪相争,正气胜则御邪能力强,驱邪外出,疾病自愈。《外科正宗》云:“骨瘤者……治当补肾气……利窍调元,肾气丸是也。”指出通过肾气丸助肾纳气,使正气充盈,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瘀自破,肿瘤自然得到缓解。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肿瘤的热点,主要指通过激发免疫系统以增强抗肿瘤能力,这与中医学“扶正固虚”理念相似[17]。研究[18]发现,扶正类中药可以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和网状内皮系统活力,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能力,促进重要免疫细胞活化,调整多种细胞因子分泌,控制癌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可通过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力,使正气充实,增强抵御邪气的能力,改善机体代谢,达到扶正固虚的效果,间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恶性骨肿瘤本虚标实的病理性质也决定了扶正固虚为其基本治疗原则。

3.2 从痰论治,化痰降浊

《证治汇补》提出“脾虚不运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若脾虚失运,津液不布,气机升降失常,则清浊相混,水湿凝聚成痰浊。中医学理论中脾主运化,调节水液代谢,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医宗必读》云:“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必先治脾。”阐述了脾的功能正常与否是治疗痰浊的关键,故应当通过健脾之法达到化痰降浊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健脾中药有白术、黄芪、党参。研究表明,白术多糖可通过诱导免疫应答和在S期阻滞小鼠肝癌肿瘤细胞,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发育[19];黄芪总黄酮可以通过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发挥协同作用而抑制肿瘤生长[20]。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片)为健脾益气的经典方剂。徐玲等[21]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可以通过调节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癌性恶病质小鼠的营养状况,从而缓解肿瘤所引起的某些并发症。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为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了药理学基础,表明中药化痰降浊之功能够有效地治疗肿瘤。

3.3 从瘀论治,活血化瘀

《血证论》提出“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瘀为要”的治疗大法,指出通过活血化瘀之法使瘀血消散,起到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能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形成,改善肿瘤血瘀内阻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发挥化疗药物的疗效[22]。刘春秋等[23]研究发现,西黄丸(麝香、牛黄、炙乳香、炙没药)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血瘀症状,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凝血指标,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Wadsworth等[24]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控制c-Jun 氨基末端激酶/应激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和磷酸化,影响激活蛋白-1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转录。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瘀”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王科等[25]通过研究丹参酮ⅡA对鼠新生血管的影响,发现过量使用活血药物可以破坏血管完整性,可能增加肿瘤转移机会。因此,活血类中药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和促进的双向作用,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把中医学基础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恶性骨肿瘤。

3.4 从毒论治,抗癌祛毒

癌毒潜伏于体内,变化多端,久治不愈,是肿瘤的基本病机证素,因此“抗癌祛毒”是贯穿始终的基本治法[26]。抗癌祛毒、解毒药物应与攻毒药物同用,在解毒攻毒的前提下,根据癌毒夹杂的病邪,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如癌毒与痰瘀搏结,易耗气伤阴,故可用“化痰祛瘀、益气养阴”之法;若与痰瘀郁结化生内火,可采用“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之法[14]。常用药物有重楼、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等。任可等[27]研究发现,重楼提取物可将骨肉瘤143B细胞阻滞在G2/M期,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破坏骨肉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时间。但由于癌毒缠绵难愈,草木之药效力难以达到攻毒效果,应酌情配伍具有药性峻猛、搜风拔毒特性的虫类药物以毒攻毒,如蜈蚣、土鳖虫等[28]。《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蜈蚣……性微有毒……凡痈疮诸毒皆能消治。”丰哲等[29]用蜈蚣为主药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法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发现加服中药后的综合疗效、止痛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治疗前,表明其能较好地缓解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外,在解毒与攻毒的同时,治疗方法要因人因证而异,合理掌握药物毒性的大小,避免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全程应顾护正气,调畅气机,做到攻毒而不伤正。故抗癌祛毒是治疗恶性骨肿瘤的重中之重。

4 小 结

综上所述,恶性骨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表现为整体为虚,局部为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治疗时应把握病情变化的情况,把扶正固虚之法贯穿治疗肿瘤的始终,再根据痰、瘀、毒实邪的病情状况辨证论治,做到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历代医家实践经验表明,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历史悠久,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希望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西医学成果,探讨恶性骨肿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充分挖掘中医药治疗恶性骨肿瘤相关疾病的巨大优势和潜能。

猜你喜欢

中医学血瘀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