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11-28贾荣飞
贾荣飞
(贵州大学,贵阳 550025)
农村公共管理涉及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等多个方面,目标是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善农村居住卫生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对农村公共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提升管理的整体水平。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分析总结当前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改进对策,旨在提升农村公共管理问题的整体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农村公共服务。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长期规划,治理方式有待完善
对于农村公共管理而言,基层政府是主体。若要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必须提升基层政府的执政水平。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共管理的认识尚不深刻,未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长期规划。从原因来看,随着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部分基层政府注重政绩和短期利益,缺乏基于农村实际需求的农村公共管理长期规划。短期利益虽然见效快,但不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易导致农村公共管理目标不明确,进而引发重复管理等问题。
此外,治理方式有待完善。从农村基层政府的农村治理方式来看,普遍存在单一化的问题。例如基层简单执行上级传达的任务,直接按照文件开展工作,导致治理与实际情况不符,难以满足农村公共管理的实际需求。
1.2 公共投资浪费
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全面实施,但仍处于初步阶段,各项经济工作落后于城市。有些农村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农村与城市公共管理目标的差异,盲目借鉴城市公共管理经验,在公共事业方面投资过高,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不重视此问题,将会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从资金角度来看,农村地区远没有城市充足,部分投资项目中具有一定的扶贫性质。从相关部门角度来看,投资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如果直接照搬城市或者其他农村的经验,极易使公共投资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1.3 政策执行刻板
为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出台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和指导意见,但内容侧重于农村规划建设,与农村公共管理有关的内容较少。加之指导纲领性的思想比较多,使得农村经济建设普遍存在着“朝令夕改”的现象,使部分项目建设缺乏标准指导。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之间存在互相攀比的现象,部分地区大兴土木建设打造农村形象工程,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
1.4 缺乏农村公共管理专业人才
缺乏农村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或者是人才专业能力不足,都会影响到农村公共管理质量。人才力量不足是大部分农村的共性问题,农村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人才引进难度很大。人才匮乏意味着农村公共管理缺乏专业指导,难以达到预期成效。若要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公共管理的对策
2.1 做好长远规划,丰富治理方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规划公共管理时,不能只注重短期绩效,要尽量站在长远角度,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长远规划。
首先,培养基层农村公共管理基层工作人员加强长期规划意识,确保多个领域和多个项目实现联动,朝同一个长远目标逐步推进。制定管理规划前,组织专家开展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制定规划。对上级相关部门而言,基层政府和基层人员在农村公共管理考核方面,不能过于重视短期绩效,而是应当督促他们重视并做好长远规划,并将其纳入考核范围。
其次,农村基层政府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丰富治理方式。上级制定的政策通常是宏观的,农村基层政府执行上级政策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政策决进行适当的修改,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政策,为提升治理成效提供决策保证。
再次,在农村公共管理过程中,向农民开展道德教育和普法,通过提升农民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可以为农村公共管理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2 对农村公共事业要进行合理投资
农村经济发展盲目照搬城市经验,导致农村公共事业投资比例过高。经济发达的农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参照城市的经验完善当地的公共事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投资公共事业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制定合理的资本利用方案。例如,在对农村公共事业进行投资之前,需要对某一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明确项目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价值,或者能够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种类和质量。
投资前还应深入基层调查,征询当地农民的意见。例如,农村医疗教育与文娱事业均非常重要,需要合理分配两者的投资比例。这就需要结合农民的意见与需求,以满足其实际需求为目标,合理分配资金。投资前的评估和征求意见,有利于避免资金和资源浪费。
2.3 完善基层管理政策体系
明确农村公共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准则、法规和制度,确保基层干部的农村公共管理行为处于监管之下。督促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充分保护村民权利。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农村侧重发展经济。为促进经济发展,占用农户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资源补偿政策和措施,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此外,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农村公共管理有序开展的关键,监督范围包括农村公共管理各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以及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通过较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农村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或者通过提升当前工资和福待遇吸引人才。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为专业人才提供晋升渠道。鼓励任责期满的专业人员继续留任,并对自愿留任的人才给予政策支持。
第三,通过加强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农村公共管理相关知识和农村实际情况,开展实用性较强的学习和培训,让人才队伍了解本地公共管理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3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重要保障,而农村公共管理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农村公共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缺乏长期规划、治理方式有待完善、公共投资不合理、公共管理政策体系不健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等。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改进对策,为推进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