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院感防控管理实践*

2022-11-28黄丽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院感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6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院感收治病区

张 青 李 蕾 黄丽芬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院感科,广东省广州市 510060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1],证实为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研究发现其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2]。据不完全统计,从疫情之初至今,全国已有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出现了院内感染事件。2021年1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感控专家在工作中发现,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存在漏洞[3]。在国外,医护人员感染事件时有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20年4月14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分析了美国各地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报告显示,截至4月9日,有9 282位医务工作者感染新冠肺炎,27人死亡[4]。

笔者所在医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广东省、广州市指定的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医院迅速作出抗击疫情的应对措施。先后开辟了 42 个病区为隔离病区。同时,放射科、研究所、检验科、输血科等医技部门,对患者及其标本开展相关的检查及检测工作。

1 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3月30日,我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相关病例2 847人次,其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025例,无症状感染者1 069例;本院累计超过1 500人,19个单位相关人员参加抗疫。作为广东省收治新冠确诊患者最多、收治新冠相关病例种类最全、参与救治人数最多、参与单位来源最广的医院,面临巨大的院感防控压力和挑战。

2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策略

2.1 优化制度、指引与路线布局 医院共有3栋住院楼,1、2号住院楼为传染病病区住院楼符合“三区两通道”设置,但3号楼为综合性病区与传染病病区布局不同。在疫情最高峰,先后开辟 42个病区为隔离病区,设置新冠肺炎患者专用医技部门。全院范围的路线与布局都需要结合医院收治任务变化而重新规划和改造,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我院共收治确诊患者、染疫嫌疑人、新冠疑似、留观、无症状感染、恢复期、复阳、出院后集中观察患者8类新冠相关人群,采取了分区收治。新冠核酸阳性患者(包括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收治于1号楼不同病区,新冠核酸阳性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后(包括恢复期、复阳、出院后集中观察患者)安排转诊至2号楼不同病区继续隔离。染疫嫌疑人、新冠疑似、留观者安排于3号楼综合住院楼观察。根据不同病例特点,安排至不同住院楼、不同病区治疗观察,进一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规划院区大环境,规范医务人员、救护车辆、医疗废物转运等路线,设置明显的院内路标及利用绿植形成软隔断,进一步清晰不同人员通道,实现“人流”“物流”“空气流”洁污分开[5]。

2.2 成立院感督导队强化监督 成立了院感防控督导队,督导队在院感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归属院感科管理,由院感科科长直接任队长。该督导队由临床不同科室(术科、内科、口腔科等)、不同职称人员构成,先后共47人。2020年11月进行了优化,目前督导人员主要由儿科医生组成。同时每个病区及辅助科室安排1~2名督导小组成员,从流程制度、布局、穿脱防护用品、消毒隔离、职工健康监测等全方位督导[6]。为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专业性及执行力,将督导员按区域分组,并聘任相关病区高年资护士长作为顾问,专业指导,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议。

院感防控督导小组及院感科专职人员每日对各病区及辅助科室(包括放射科、检验科、研究所、输血科)进行督导,督导科室完善和实施相关院感工作制度及流程、申领充足合格的防护物品、检查消毒管理工作,并监测医务人员体温,对有发热或有其他症状的人员及时跟进、观察及治疗,随时关注职工心理、精神状况。重点对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不同区域的防护要求进行监督、及时提醒和培训。如有外来人员(如电工、维修工等)进入病区,督导员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及指导其做好个人防护,防范职业暴露。

通过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7],做到日发现、日反馈,设立问题清单台账,定期组织工作例会,落实整改、持续改进。

2.3 落实责任 医院制定了院感专班及领导分片包干制度,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签订院感防控责任状,落实院感防控工作,对于出现问题,立行立改,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医院进行通报。

2.4 安排隔离病区工作的人员集中居住 我院在2020年1月31日,租赁酒店安排隔离病区工作的人员集中居住[8],最多时达8家酒店,更好地保障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结束工作后,仍在酒店隔离14d。总务科工作人员驻守酒店,监测酒店住宿医护人员体温及身心健康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实行酒店、科室、总务科、院感科、预防保健科多部门共同管理。

2.5 创新人性化管理 隔离人员在接受隔离期间,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进而导致各种不良情绪,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为了避免因为患者过激行为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采取有效措施,创新人性化管理。

营造温馨的氛围,在病区的走廊、过道上布置“小林漫画展”;开展八段锦、音乐疗法、沐足、按摩、食疗等,让接受隔离人员宁静心绪、感受关爱,降低焦虑及抑郁程度[9]。医院收治来自67个不同国家的患者,为尊重不同风俗习惯,尽可能照顾食物习惯及生活要求;国外患者在接受隔离期间,情绪波动较大,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安排外事办翻译人员、警察、留学生志愿者等在确保做好个人防护情况下至科室驻点,同乡志愿者与患者进行交流,有效安抚患者情绪,及时做好宣教,督导患者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等。

通过上述人性化、精细化管理既保证了患者按照甲类传染病的管理,同时也保障了医务人员安全。

2.6 强化培训 成立专职培训团队,培训内容涵盖个人防护、患者管理、病区消毒隔离、标本运送、污物处理等流程;安排院科两级多层次、多时段、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培训及考核,要求人人知晓。

特别针对17个外单位支援人员,如外单位的医务人员、施工队伍、翻译、警察、外事办驻点人员、厨师、留学生志愿者等,针对个人防护、手卫生等院感防控知识,反复培训反复考核。个人防护要求人人过关,院科两级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支援人员进入隔离病区时,由本院医生或护士陪同,监督其穿脱个人防护流程,确保做好个人防护。利用“问卷星”要求全院职工每月进行感控知识考核,通过后台分析数据,将成绩反馈科室,科室针对薄弱点进行二次培训及考核。树立起“人人都是感控践行者”的理念。

2.7 应用非接触式多体征监测系统 2020年5月7日应用非接触式多体征监测系统,用于隔离病房患者的体征监测,实现了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的实时监测与传输,客户端提供数据查询功能,为医护人员判断被监测者体征状态提供数据依据,减少医患接触率,有利于阻断病毒传播。

2.8 病历文书消毒 2020年2月10日制定病历文书消毒指引。病历文书由所在病区统一保管,需签名的医疗文书由医师/护士先在清洁区签名,带入病区经患者签字后,统一存放在病房污染区指定的密闭箱子里。每日汇总所有污染区的医疗文书,先在潜在污染区使用紫外线灯(纸张平铺、正反面)各照射消毒30min(合计60min),然后整体放入图书档案消毒柜内消毒(消毒柜放置于清洁区,消毒时间为60min),消毒完毕20min(待臭氧消散)后取出按要求整理病历。整理后的病历统一放置在清洁区指定位置待回收[10]。

2.9 人脸识别系统及信息摄像头应用 保卫科在医院大门、住院楼门口等出入口全面安装高清人脸识别系统。信息科在过道、缓冲间等安装摄像头,可在医护办公室观察该病区进出人员、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流程等,同时在保卫科可集中观察全院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和完善应对新冠疫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及管理体系,落实相关的制度、指引及流程,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不打折扣执行流程指引、分片包干、督导反馈、人员管理,层层抓落实,实行精细化、人性化、闭环管理等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院感收治病区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及院感发生率影响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保洁程序 确保院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