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退群”事件背景下家校沟通现状及协同机制

2022-11-27石佳雯卢贺婷刘思维李欣怡陈士博毕建欣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石佳雯 卢贺婷 刘思维 李欣怡 陈士博 毕建欣

摘要:家校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初等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当前家校沟通中产生矛盾冲突原因进行剖析,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家校沟通意识及其涉及到的教育责任的分配理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当前家校沟通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家校沟通协同机制,对有效提升当前家校沟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责任;家校协同机制

2020年11月,江苏一家长因不满教师通过家长群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发布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并质疑教师失职。家长群事件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指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或批改作业;教育部发布相关工作通知,严禁布置要求家长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并给出了回应: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缺位,这类行为要明令禁止,一旦发现就严肃处理。

家长群事件折射出的教育问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界限不清,要想彻底解决此类问题,教育双方必须就教育责任的划分形成相对统一认知,同时借助多方面、深层次的家校沟通和家校互动。本文从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家校互动沟通的现状、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家校沟通协同机制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初等教育育人成效,促进学生个体从知识水平到心理建设全方位的成长,良好的家校合作必不可少。家校合作不仅弥补了教育双方关于学生个体情况了解的缺失,同时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课后巩固时的家长监督,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也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力。如果不能良好的开展家校合作,极易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并引起教育双方对彼此的信任缺失。但是初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思考方式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面对的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弱,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家校合作的现状

为了解当前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合作双方对家校沟通和合作的认知层次,项目组成员在2022年6月在浙江省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省内各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家长,同时考虑到家校合作的紧密性和必要性,我们将小学家长作为调研的重点人群,占全部调查者的59.24%。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21份,样本涉及多年龄段不同工作类型的家长群体,因此相关调查分析发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家校沟通方式多样化,沟通内容以学业表现为主

通过前期调查,将当前家校沟通模式归类为三种,一是在基础学业教育上进行合作;二是通过实践德育相关活动进行合作;三是具有个体针对性反馈性合作。最终的调研结果表明第一种由家长监督课后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各阶段学校家校合作最基本的模式,有67%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两种模式均超过半数受访者选择,表明目前家校合作逐渐深入并且多方向开展,但是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发展。

调查发现,目前家校联系方式多样,主要通过微信群聊、家长会进行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有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这两种沟通方式,而家访、学校单独会面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沟通的方式,受家校双方时间精力所限,没有特殊需要基本不采取这一类方式,因此仅有不到20%的家长有过这样的沟通经历。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在校情况(多选):成绩(84.36%)、日常行为表现(72.99%)、学习状态(71.56%)、人际关系(50.71%)。表明家校沟通的内容更多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业情况。

(二)老师是家校沟通的主导者,且与家长关系良好

调查问卷显示,会经常主动找老师沟通的家长仅占13.7%,甚至有7.58%的家长几乎没有主动与教师沟通的经历。结合走访的实际情况及其他的调研资料,在现实中,学校及教师作为更具专业性和领导性一方在家校合作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而且调查结果表明,在沟通过程中,虽然双方立场不同,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实际冲突的发生频率较低,家长和教师之间关系和谐。即使家长一方受到“家长群”这类沟通桥梁带来的困扰,但是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在双方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三)家校合作不达预期效果,存在低效沟通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清楚家校合作本身是有意义的,能弥补教育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缺,而且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毋庸置疑目前的家校合作存在许多问题,如(多选)家校合作内容狭窄(58.77%)、合作双方定位不明(56.87%)、合作关系不对等(54.03%)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存在差异(34.12%)、缺少良好的双向沟通(38.39%)、家长缺少专业的家庭教育支持(31.28%)。这些问题导致家校合作低效沟通,合作效果不佳,形成不了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三、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家校合作中家长和老师责权不明,导致信任缺失

研究表明,学校的组织和行为是造成家长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行为之间落差的主要原因。此次家长群事件,家长与教师之间产生的冲突和分歧,正是因为学校教师对家长“任务式”的单向沟通,引起家长不满,认为是教师失职。其实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和家長的责任本身就是相互融合的,有研究者采用了共同责任理论来描述这种关系。事实上,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不认为部分教师将一定教学任务转移给家长是教师的不担责的做法,而更多的认为是教育政策、家校沟通出现问题。

(二)合作双方教育理念存在分歧

1.家校合作内容局限,并存在一定强迫性

家校合作内容范围狭隘,教师和家长沟通不对等,家长表达机会有限,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学校及教师单方面强调家长要参与教育。而且由于家长受到工作生活和教育能力的限制,经常性的、有明确时间规定的家校互动活动和具体的教育任务落实,对于家长而言参与难度大。而且调查结果也表明大部分家长期望采取较为柔性的家校合作方式,希望能自发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将对具体课业的监督转为对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培养。

2.家校沟通存在滞后性,个体针对性不强,无法进行深度合作

当前家校互动沟通方式日趋多元化,但是家校联系仍不够紧密,不能形成直接有效且常规的双向反馈渠道。而且由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不同,学校教育注重整体学生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而家庭教育更注重个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两种教育存在时空差异性,导致实际家校沟通存在滞后性。现实中,存在教师在学生成绩明显下滑或者触犯校规校纪之后,才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的情况;也存在家长忽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学生近况的问题。

3.部分家长缺乏专业性的教育观念和主动的沟通意识

家校合作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部分家长缺少专业的家庭教育理念,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学生全权视为教师的责任。同时受制于教育认识水平的影响,会出现部分家长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对无关痛痒的小事吹毛求疵,影响沟通的效果。而且在家校合作中,虽然教师占主导地位,有更大的主动权进行家校沟通,但是家长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向教师询问学生在校情况,而不是对于学生在校情况一无所知,被动的等待教师反映。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家校沟通协同制的对策建议

(一)学校及教师层面

针对少数家长质疑教师失职问题对家校合作产生的信任缺失,学校应当对教师转移部分教学任务的行为,如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等进行严肃管理。同时对家长进行适当引导,学校教育的效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需要家长的配合。虽然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地位,但是家长亦是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因此为了提升家长的参与意识和教育意识,学校可以开展系列教育讲座,播放相关的教育短片,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

由于目前家校互动沟通缺乏有效且常规的双向反馈渠道,家校沟通更多的依旧以“通知型”、“任务式”为主,因此突破单一的沟通方式,线上线下建立起立体家校沟通体系十分必要。不仅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线上线下增加双方沟通机会,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学生状态的问题,而且是联合学校各层级和家长,帮助学校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去解决会发现家校教育协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问题,为家校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教师也应该转变以往的沟通方式,减少以“通知型”的方式告知家长学生成绩和学校常规事务通知,转变为以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成长需求为沟通出发点的更具针对性的交流模式。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和形象,坚守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

(二)家长层面

家長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并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对教师偶尔的疏忽保持一定的宽容。对于一些老师布置的不理解的任务,及时询问与沟通,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平时也应该主动与教师沟通,增加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的了解程度,也积极反馈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在家的课后学习情况,双方相互协作,找到彼此最适合的沟通方式,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家校教育模式,更要在其中以积极的姿态对当下教育模式进行监督和反馈,促进家校合作的良性循环。因此家长应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认知,通过相关教育视频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观点。既减少家长自身的教育焦虑,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三)政府教育部门层面

政府应当加强对家校合作的宣传教育,对家校合作的意义和科学可行的具体方法进行宣传,并大力倡导树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的观念,配合推行相应的制度措施,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对责任缺失行为的明确界定。尽量避免出现一方责任堆叠,任务分配不均衡,无关压力过大而导致家校教育的效果下降的情况出现。

政府还可以借助媒体对家校教育这种模式进行引导与宣传,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社会面的舆论渲染,营造家校教育的积极氛围,促进家校沟通的良好进行,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协作教育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周欣然.家校互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39-44.

[2]海维澄.浅谈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施行[J].才智,2020(21):166-167.

[3]吴重涵,张俊,王梅雾.是什么阻碍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参与——阶层差异、学校选择性抑制与家长参与[J].教育研究,2017,38(01):85-94.

[4]杨慧妍. 共同责任理论下家校合作之难:现状、根源与策略[D].青海师范大学,2019.DOI:10.27778/d.cnki.gqhzy.2019.000298.

课题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影子教育的生成演化路径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目编号:2020C35056)、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876001X)。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