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五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22-11-27辛玉军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应用型课程体系

辛玉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如何使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厘清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式和育人课程体系基础上,通过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建立基于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式、育人课程体系、师资储备、实践平台的五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着重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五位一体”;创新能力

2018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双创”提出了建议,其中再次强调了高校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近年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持续高涨。各地区、高校都在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大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方式。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产出最大化,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成为各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双创”能力,构建专创有机融合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工商管理专业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也成为众多高校的选择。作为一门强调创新,實践性强的应用型专业,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工商管理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态势良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是培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1]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支撑和助推器。这也给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了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据 2019 年大学生创业报告和 2019 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显示,经管类学生就业或创业与自身专业的关联性较弱。[2]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关联度较低,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的融合性脱节。

(二)推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数字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转变成了知识、数据和人才。因此,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产业强、经济强和国家强发展道路的关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行业,他们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3]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提升融入培养体系不够深入

创新能力的培养简单的依靠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者以解决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企业家为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依靠通识课程的开设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的也要结合专业、年级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而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创业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能力教育脱节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度不高

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这些课程均为通识课程,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采用的教材为统一采购的通用教材,与专业的衔接度不高,缺乏专业特色。通识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适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但不适用于培养具备某一方面专业优势和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与市场和社会应用型相结合的要求较高,基础的通识类创新创业教育容易让专业学生陷入知识接收单一化困境,不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专业师资与专业创新创业师资是有区别的,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主要包括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基本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数量和层次上的需求。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如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这种复合型专业创新创业教师就显得尤为稀缺。大多数教师在传授创新创业类课程时,因为缺少创新创业能力,因此课程只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缺少对学生创业实战的指导。

(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未成体系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甚至建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管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践平台的专业性不足,与专业特色结合不明显,对创业项目挖掘、培育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缺乏持续性的指导,另外结合工商管理的专业特点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当从院系入手,建立一个适合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而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仅仅停留在整个学校层面,而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还仅仅针对单个能力的培养,而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一)构建基于5A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教育理念,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应该更加注重以结果为导向,即强调在明确目标、预期成果、需要达到的能力等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细化培养过程。然而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式中“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较为突出,打造基于5A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成为学生成长、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5A能力具体分为:战略规划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驱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4]

(二)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氛围的构建离不开良好的制度支撑和文化氛围。高校创新创业氛围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学校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学生、教师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从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打造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学生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第二课堂的打造、学生综合测评成绩评定和创新创业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教师方面,通过核算工作量、年终考核、指导老师奖励政策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指导。

(三)打造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依靠通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单纯依靠趋向雷同化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无法培养出竞争力强且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企业家们具备扎实的综合素养,更难以在创业领域站稳脚跟。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立足于专业,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应开设与专业匹配度较高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依托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次,建立基于5A创新能力培養的综合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的意识与精神融入到每一堂专业课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再次,注重创新创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课程体系设置要有相匹配的专业实践环节,针对不同的能力要求,从课程作业、实习实训、实验室培养和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分层次、分年级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

(四)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层次发展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师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专业教师的选聘制度和培养机制已日趋成熟,但是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的问题却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专业胜任力不足、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备、部分高校存在师生比严重不协调等现实困境,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既具有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一般问题,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比如“专创”融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整体水平与学生需求、专业发展不匹配。基于以上问题,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师相关培训。打造学校、学院、系室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能力;二是优化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师资流动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或社会组织,了解企业文化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的方式,灵活引进或者聘请创业经历较为丰富的企业家们来校交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五)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目前专业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还无法做到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本文从专业知识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两方面来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业知识实践方面,建立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专业实践平台,具体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实验课程安排、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管理,分年级和分层次设置多类型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平台方面,搭建与专业适配的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等多种实践平台和通道,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具体可通过联系企业、校友等资源,选派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发展。

四、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当前众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构建基于工商管理5A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体系、育人课程体系、师资储备、实践平台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借助这个平台培养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仍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敏佳.经管类专业“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4):27-29

[2]麦可思 2019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2019-06-10)[2020-06-21].http://www.duozhi.com/industry/201906108850.shtml.

[3]万劲波,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EB/OL],https://m.gmw.cn/baijia/2021-12/06/35362137.html

[4] 宋景华 , 刘会肖 . 基于 OBE 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J]. 化工高等教育 ,2020(06):39-43.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