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旱优73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7王礼兵毛夏丰
王礼兵,潘 伟,毛夏丰
(1.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种子经营站,安徽宿松 246500;2.安徽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水稻收割后,对利用稻桩上再生芽萌发生长起来的再生苗,加以适当培育达到出穗成熟的稻谷,称为再生稻。再生稻具有栽培简单、生育期短、省种省肥、米质优良等特点。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水稻种植由于“用工荒”出现了大量的“双改单”现象,“一季+再生”栽培模式逐步成为这些地区和我国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而两季不足的稻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节水抗旱稻旱优73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沪旱7A与旱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节水抗旱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4024),2016年通过江西省引种备案。2019—2021年在江西省作再生稻示范种植,表现出节水抗旱能力强、生育期短、再生能力强、抗逆性适应性好、米质优良等特点。笔者对旱优73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作再生稻种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观察与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其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1 示范点概况
示范点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涌塘村(115°99′E,29°71′N,海拔23.5 m),地势平坦,为传统水稻种植区,排灌条件较好,土壤肥力中等,为冬闲田。2021年7月上旬开始,柴桑区水稻生产遭受高温天气,其中7月4—31日连续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尤其是7月5—16日连续日平均气温在35℃以上,最高温度达37℃。
2 旱优73示范表现
2.1 产量表现
2021年在九江市柴桑区新合涌塘村旱优73采用“一季+再生”栽培模式,共示范种植14.6 h m2,采用人工水直播旱管方式,4月15日播种,7月20日齐穗,头季稻8月15日成熟收获,柴桑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进行田间考察,现场采用收割机收割测产,产量达9.79 t/h m2;再生稻10月26日成熟收割,平均产量3.38 t/h m2,两季产量合计13.17 t/h m2。
2.2 农艺性状
旱优73在九江市柴桑区做“一季+再生”模式种植,头季株高117.9 cm,穗长27.8 cm,有效穗269.6万/h m2,每穗总粒数168.5粒,每穗实粒数160.2粒,结实率95.1%,千粒重27.6 g,生长势强,株型适中,整齐度好,后期落色好,田间未出现倒伏现象;再生稻株高97.6 cm,穗长19.2 cm,有效穗159.1万/h m2,平均每穗粒数94.8粒,结实率86.9%,千粒重27 g,田间表现群体整齐,无病害发生,耐肥性强,剑叶直挺,青秆黄熟,转色好。
2.3 生育期
旱优73 4月15日播种,7月20日齐穗,头季稻8月15日成熟收获,全生育期125 d;再生稻9月18日齐穗,10月26日成熟收获,再生季生育期73 d。
2.4 抗性
2017年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旱优73表现苗叶瘟平均3.7级,穗瘟平均5.7级,穗瘟平均4.3级,稻瘟病综合指数4.5,中感稻瘟病,稻曲病5级,白叶枯病5级。
3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为确保两季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头季稻移栽播种期应安排在3月15—30日,尽量早播。手插秧秧龄不超过30 d;机插秧秧龄不超过20 d。用好壮秧剂、缩短缓苗期、确保穗数。直播播种期应安排在4月5—15日。
3.2 合理密植,确保有效穗
插秧移栽密度27万~30万/h m2,行株距30.0 cm×11.5 cm,每穴栽插2粒谷苗;机插秧应根据土壤性状选择最佳移栽期插秧,每穴栽插3粒谷苗;直播用种量37.5~45.0 k g/h m2。
3.3 合理施肥、稳穗增粒
施足底肥,复合肥450 k g/h m2加碳铵150 k g/h m2、锌肥7.5 k g/h m2;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时追施尿素150 k g/h m2;巧施穗肥,拔节后15 d叶色偏黄的田块追施尿素75~90 k g/h m2;施好再生促芽肥,在齐穗后13~15 d施复合肥150 k g/h m2,钾肥75 k g/h m2。
3.4 杂草防除
水直播做好芽前封杀,于水稻催芽播种后2 d内,在稻板湿润无积水的前提下,抢晴天用40%苄嘧磺隆·丙草胺W P 0.9~1.2 k g/h m2对水450~750 k g/h m2均匀喷雾。苗后防除:稻谷播种后15~20 d,使用10%噁唑酰草胺EC(韩秋好)1.51~2.25 L/h m2+480 g/L灭草松A S 2.25 L/h m2,对水450 k g/h m2茎叶喷雾。
3.5 科学管水,壮秆大穗
移栽后薄水返青,结合追分蘖肥施除草剂深水抑草,分蘖期间歇灌水、干湿交替,适度露田,茎数达225万~240万/h m2、分蘖高峰期后适时适度晒田,长穗期水层和间歇露田相结合,齐穗后保湿灌浆,蜡熟期自然落干以利机收,防止晒田造成机械碾压伤害。
3.6 预防病虫,保持茎秆健壮
虫害以防治螟虫为主;病害则以纹枯病和稻瘟病为主要防治目标,特别是长势旺的田块,及早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结合治虫加井冈霉素等相关农药预防纹枯病,稻瘟病于苗期和破口抽穗期用三环唑类农药预防。
3.7 用好促芽剂,促进再生芽多发且整齐
于齐穗期后,用专用再生促芽剂喷施促芽,保持母茎活力,促进潜伏芽萌发。
3.8 标准收获,两季高产
头季稻整体成熟度达90%为最佳收获期,做到勤观察、及时收获。为确保足够的再生芽萌发、再生穗整齐一致、后季稻稻米品质达标,留桩高度须保持在35~40 cm;收获时尽量保持田间干爽而不龟裂,稻茬经机械碾压后恢复直立期短、萌芽快。
3.9 早追肥,促进萌芽、增穗增粒
头季稻收割后5~7 d追施尿素225 k g/h m2,促进较低节位潜伏芽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
3.10 巧用“九二○”,促进抽穗整齐
为促进不同节位的再生稻发育进度一致、抽穗整齐、再生稻谷成熟度一致性好,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高、提高商品价值,分别于头季稻收获后5 d左右及再生稻破口抽穗期各用“九二○”15 g/h m2对水450 k g/h m2加磷酸二氢钾1.2 k g/h m2均匀喷雾。
3.11 后季稻水分管理模式
头季稻收获后5~7 d湿润灌溉,收获7 d后结合施促芽肥采用水层灌溉,抽穗期浅水促进抽穗整齐,齐穗后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促进成熟。
3.12 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再生稻生长时期,根据虫情预报,做好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