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间优质护理联合夜间居家护理对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11-27黄凤邓燕萍陈雪琴程丽琳林晓蕾陈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1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居家量表

黄凤 邓燕萍 陈雪琴 程丽琳 林晓蕾 陈冲

(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肺癌起病较为隐匿,大部分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但放化疗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且部分晚期肺癌患者体质较差无法耐受放化疗[1]。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后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2],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均为晚期,病情危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因其病程较长,患者伴有疼痛等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在日间病房住院,白天在院治疗,夜间回家,患者在院期间医护人员的干预会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但患者在家无有效护理,不良反应较多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在进行治疗后,患者居家期间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进展,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健康教育及关注护理患者心理、生理及家庭等多方位护理新型模式逐渐形成,在护理中以患者为主,理解患者的感受并进行护理服务。近年来,该优质护理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使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3-4]。此外,肺癌患者会出现恶液质,并随着肿瘤的增长而堵塞支气管,导致继发感染,常见表现为发憋、咳脓性痰、呼吸困难等。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支气管收缩,会使黏液分泌增加,易使患者的通气量减少,加重病情。因此对于夜间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5],居家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良好,在改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为延伸优质护理的效应,进一步促进居家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疾病康复,本试验采用日间优质护理联合夜间居家护理研究其对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中肺癌的诊断标准[6];符合免疫治疗适应证;肺癌病程为1~24个月;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意识清楚,未合并中枢系统疾病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官、系统严重疾病者;既往患有精神疾病者;高龄无法配合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研究者。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于日间在医院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只在患者在院期间进行夜间居家指导:①转变护理观念: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卫生部颁发的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运用到细节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②人文关怀: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在日间病房接受治疗的肺癌免疫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在病房及病区走廊上张贴“请保持安静”“优质护理团队竭诚为您服务,祝您早日康复”等提示标语,关心患者。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言语亲切、有礼貌,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进行称呼,不能直接呼喊床号。③改变护理工作模式: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分层级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行责任体制整体护理。每个治疗区每日安排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各1名,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如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士随时巡视病房,主要围绕患者进行工作,主动关心照顾患者,提高护理质量。④提高业务水平:护士运用每日的护理晨会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的护理知识等并进行护理技术示教。每个月对护理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进行考核,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⑤提高护理管理信息化水平:使用了掌上电脑(PDA)输液全流程管理系统进行输液管理。从静配中心接收医嘱后,配药、出仓、日间病房接收、护士上药、接瓶、输液结束均可回溯,可质控,具体到个人。在护士给患者输液时,首先运用PDA扫描患者腕上的住院号条码,进行身份识别,并根据条码核对医嘱。当患者与医嘱相对应后进行输液。这使得护士查对医嘱更方便、更准确,减少了医疗差错的产生,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⑥实行医护一体化查房:责任护士每日跟随医师查房,了解患者的体征及检查结果,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医嘱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⑦饮食指导: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导致食欲不佳,因此该病患者需增加摄入含有维生素、蛋白质以及易吸收的食物,并多食蔬菜水果,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改善预后。⑧健康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治疗及改善至关重要。患者需要禁烟禁酒,尽量减少对可加重病情的有害气体的吸入,如汽车尾气等。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等,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等方法,改善肺通气状况,提高呼吸功能。⑨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在治疗后易发生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呼吸道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的咳嗽,将呼吸道黏液排出,以免窒息等发生。增加患者的白蛋白含量,减少肺水肿的发生率;对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⑩心理干预:肺癌的病程较长,且无法完全治愈,因此大部分患者受疾病的困扰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失去康复的信心,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告知家属多陪伴、理解、关心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康复信心。

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癌免疫患者夜间居家护理:干预内容:①组建护理小组:由医师、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等组成,实施居家护理干预以及整理患者资料的职责。在开展研究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开展研究。②创建微信平台:创建家属微信群,邀请患者家属入群,护士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针对护理。③针对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居家需求,编写《肺癌免疫治疗患者居家护理手册》。④患者夜间回家后护士进行居家随访。近的到家中随访,远的通过视频进行随访。a.护士在进行居家随访时应根据家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指导家属对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改造,保证患者的安全。b.根据家中环境及床铺进行体位指导,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或高半坐卧位,可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改善患者缺氧等情况,若患者痰多可使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患者在睡觉时应保持衣着宽松,被褥柔软。c.用药指导:护士在进行居家随访时应对家属及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及在家中药物的保管,各种药物分类放置,避免家属及患者将药物混淆,避免小孩接触等。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建立服药登记本挂于家中醒目位置,注明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时间及次数等,和患者、家属共同商定放药的位置,并设置服药的闹钟。叮嘱患者遗漏服用药物后不能加大剂量用药,以免药物中毒。保证患者用药安全。d.做好心理护理:肺癌患者常伴随着疼痛且病程较长,长期的疼痛折磨会使患者产生抑郁及不良情绪,护士指导家属多陪伴患者,尤其是孙辈的陪伴,朋友的探视以及病友间的相互鼓励十分重要。向患者讲述康复案例使患者积极面对病情。

1.3 观察指标

1.3.1 检测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应用EORTC量表评估患者在经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选其中5个功能量表以及1个生活质量量表,满分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3.2 检测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运用简明心境量表(BPOMS)评估患者在经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内容包括正性心境:积极、劲头十足、有活力等,分值与心理健康状态呈正比;负性心境:疲乏、焦虑、郁闷、暴怒等,分值与心理健康状态呈反比。

1.3.3 检测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采用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共28个条目,包括自我减压、决策、正性态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28~14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4 检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反应性内脏炎症、皮肤炎症、甲亢。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内脏炎症+皮肤炎症+甲亢)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QLQ-C30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QLQ-C30量表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BPOMS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POMS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POMS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BPOMS量表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SUPPH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UPPH量表评分均有所升高,联合组SUPPH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UPPH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SUPPH量表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n(%)]

3 讨论

受职业、环境污染、烟草接触等因素的影响,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免疫治疗具有作用范围广泛、药物毒性低、药效持久等优点,与传统放化疗、靶向治疗不同,其并不是针对肿瘤细胞,而是主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以提高人体自身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进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有关研究发现[8],免疫治疗仍存在不良反应,需要护理人员加以重视。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全面、系统、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其身心健康,促进早日康复。优质护理理念作为患者基础护理、规范化护理患者的方法,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效果突出。该护理方法能从心理上安慰患者,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并尽量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发生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和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阻碍,最大限度地给予患者人文关怀[9-10]。肺癌晚期患者会在精神上面临着对死亡的恐惧,加之肺癌患者会伴随着疼痛的折磨,患者在精神以及身体上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在夜间,会加重患者的恐惧及濒死感。因此夜间适当的护理措施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睡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治疗护理效果影响较大,由于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及依从性会影响患者的护理及治疗,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夜间护理培训,提高家属在夜间居家护理的知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尚未有关于日间优质护理联合夜间居家护理对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但已有优质护理及居家护理对肺癌患者的相关报道。夏娟[11]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可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陈雪娇等[12]研究证实了居家护理可提高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本试验经过日间优质护理联合夜间居家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自我效能评分增加,生活质量升高。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上述两种护理方法联合能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针对性的提供优质的护理指导,可有效解决患者在用药方面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另一方面两种护理方法联合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最后通过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了解,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病情进展迅速、生存期短,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因此针对此种患者应重点改善其心理及负面情绪。在晚期肺癌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理念对肺癌患者治疗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护理后患者产生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优质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可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特征的认知,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并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增强康复的信心。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对护理不了解,因而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居家护理通过不断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本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日间优质护理联合夜间居家护理干预后,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正性心境评分增加,负性心境评分减少,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原因可能是,日间优质护理联合夜间居家护理通过组建心理护理小组进行培训,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及心理知识的了解,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治疗的信心,改善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日间优质护理联合夜间居家护理可减少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居家量表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居家的日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