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2022-11-27吉林化工学院付译萱
吉林化工学院 付译萱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职业学校学生是我国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与骨干力量,一大批接续一大批地通过职业学校的培养陶冶进入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不断地迸发和涌流新鲜活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就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变化的风向标,新的社会环境下,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比以往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竞争精神,开拓创新能量,职业学校越来越凸显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孵化与输送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作用。实践充分表明,大力推动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是促进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有利于赋予学生职业发展的能量和潜力,有利于解决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提出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实施力度,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创新,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训。
一、新时代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意义
教育模式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也即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是尊重教育规律,瞄准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的,有着相对稳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策略与方法。教育模式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育人质量。每一所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都必将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面临调整完善和改革创新的新情况和新选择,稳定状态是相对的,发展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
从当前情况看,职业学校在教育模式的发展变化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必然取向,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教学内容贯彻和落实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好培养效果,以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适应学生成长成才、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而且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环境看,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使得国内外对于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社会呼声很高。再从职业学校看,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活跃和越来越有效率,也是职业学校走向长远发展道路的基石,若想实现职业学校高水平发展的目标,也应该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出发,按照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加以调整。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准人才的重要人才培育场所,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两方面代表了高技术人才的水平,也能彰显我国的综合实力,说明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与大国工匠,不但是职业学校教育水平提高的需要,而且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二、影响新时代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因素
(一)教育观念方面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落后教学观念的限制会导致部分职业学校,其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技能有所欠缺。。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计划中,应在专业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对传统教学加以改革,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环境,让教学活动的创新创业培育动能有所提高。
(二)教师素质方面
教师是职业学校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关键,但部分教师传统思想严重,意识上存在抵制新生事物的问题,或对教学的改革缺乏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或未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存在指导能力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建设性、针对性意见等问题。只有教师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同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三)教育体系方面
职业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积极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部分学校的课程设计相对单一,因起步较晚而未能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训练进行有机融合,在教育体系设置上有待健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在于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以多角度、多形式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工作。
三、新时代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策略
(一)明确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便是明确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可将学校中的创新创业课程同现阶段社会的需要加以结合,设置相关的管理服务课程,从细节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的参与过程加以重视和管理,使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实践水平,但当前有部分职业学校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能力难以在课堂中得到充分锻炼,这些学校要多组织创新类型的培训活动,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拥有更多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机制
在新时代环境中,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整体目标的设定上,要紧随时代潮流,只有透彻地把握和分析时代的发展方向,职业学校才能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培养。对学生的培养应采取正确的途径,将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融入目前的学生培养计划中,达到对学生进行新知识传递的目的,才能高效地培养学生,使其在新时代中得以进步和成长。为了使教育活动更具“递进式”特点,可对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机制进行划分:一是基础性课程,主要针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其中包括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发展中必需的知识,决定了要对全体学生开展该项课程。二是专项课程,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调查,对学生进行有效划分,可对不同类型学生实施差异性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专项课程内容,确保课程能够有序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开展专业化、特征化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可对自身的学习特征进行深入认知,便于今后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可具有更为明确的目标,指引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提高。三是课程实践应用,通过实践对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增强学生的活学活用水平,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以外,也能对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进行强化,为今后其在社会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
伴随“职教二十条”的贯彻落实,我国职业学校的生源范围有所扩张,其生源类型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差异性也发生了扩大,说明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应加以调整和更新。素质教育的归宿是“育人”,学校可考虑回归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以专业教育为平台,基于课堂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致力于转变和树立学生的就业、创业思想,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在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学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上一层楼。
(四)促进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职业学校若想在新时代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切入点,通过资料分析、案例教学、项目管理等形式,指引学生分析自身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尽快把握创新创业的机会。教师或可在理论教学后,为学生布置创新创业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收集数据信息,使学生意识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掌握市场需求、明晰核心产品、设计科学市场营销计划的重要性。还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借助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模式的应用,构建跨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队伍。可发挥出当代“学徒制”教育的优势,构建由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各个行业企业家等构成的教育团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全程教育指导。
(五)基于校企合作使创新创业文化走进校园
职业学校应正确认知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即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强、符合企业综合需求的人才。学校应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文化走进校园的体系,让创新创业文化在学校形成浓厚氛围,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应重点邀请创新创业的成功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来校举办座谈会等活动,事先调查广大学生关注的创新创业话题和领域,用以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还要为学生和企业建立信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在校园环境中塑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将鼓励创新创业实践和宽容失败的思想融入其中,保护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建立失败补偿制度,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提供更多保障等。
(六)完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
职业学校可采用量化形式的学分考核制度,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加以完善。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发表的专利、论文等加以统计后,为其制定和实施专门的考核体系。或依照具体情况设定奖励机制,如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将其创新创业学分按照既定比例转化为专业学科学分等。除了校内考核体系的完善以外,还要健全企业评估机制。企业是主要扶持职业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社会层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学校提供创业园区,将其作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产地。在落实企业创新创业成果评估机制的条件下,能够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得到最有效的转化。
(七)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拥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丰富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作为职业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先决条件,学校应对师资力量和教师团队进行高效筛选与培养。
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或考虑强化同企业的合作,定期组织教师团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可逐步增加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在同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还可邀请合作企业中在创新创业领域内拥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员工,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以座谈会、经验分享会等方式,为学生传授更贴近社会现实的工作经验,提供更多工作指导意见等,用以获得理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八)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
信息技术种类繁多,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和层面上也会发挥出差异性作用。如职业学校可在教学方面,基于互联网技术采用课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合理分配授课时间,适当减少过多的理论知识传授课时,以智慧启迪、思想培育等为目的展开教学。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要顺利完成传统课堂教学的授课任务,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为线上教学的互动和交流夯实基础。在线上教学中,可采用社交软件、网络课堂等平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战场”。如利用社交软件设立公众号,指引学生关注后,将创新创业相关的新闻报道、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以图片、视频搭配文字的多媒体方式,生动地向学生进行信息推送,使学生拥有更加活跃的创新创业意识。职业学校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资源,以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为重点,降低平台建设的盲目性,使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学校可在官方网站上设置合作企业的超链接,或增设校企间的对接窗口,让学生利用客户端便能随时随地感受企业的生产现场。也可同企业一道构建信息化的实训平台,便于将校企内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使教师和企业都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我国较多职业学校基于当地社会发展而建立,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也独具特色,但本科院校在理论基础上经验丰富,为此,可利用信息化途径强化职业学校间、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间的沟通,这也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可行之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确立就业发展方向等意义重大。
因此,职业学校应着眼于长期发展目标,通过明确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机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于校企合作引入创新创业文化、完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相关链接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为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初中毕业生的50%~7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者培训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全国平均在60%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办学经费短缺,经费供应渠道不稳定的问题,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长,但还不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多数学校,国家的财政投入只能维持人头费支出,校舍紧缺,设备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所以,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尤其是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许多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办好职业教育,除了依靠政府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职业教育法规定。
什么人可以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比较落后,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有一定距离。中国的职业教育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虽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加,但还不能适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仅靠政府举办职业教育还不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职业教育法规定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办学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