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力”之“炮制”论

2022-11-27魏爽郝峰李冀

中医药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熟地黄药性麻黄

魏爽,郝峰,李冀*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药力是药物本身在方剂中与它药相比而言的能力,决定了药物在方剂中的地位。单味药无法评判其药力大小,只有将其置于方剂中,药力才有生命,才能悟衡其药力之大小。影响药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药性、配伍、药量、剂型、体质、煎服法等,药物在方中的药力主要由药性、药量与配伍决定,药性是决定药力的基础因素,药量则是药物在方中药力大小的衡量标准。一般而言,药物的药性通常是不变的,但在方剂运用时若更改药物的炮制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药性,使其发生某些转变。方剂中君药之作用趋势往往针对主要病机,君药之药力更易于把握,若君药能够通过炮制而使其药性产生明显的改变,那么对其在方中作用趋势之探讨就更有意义。本文试以几首经典方剂中君药运用不同炮制方法时其药力之差异为基础进行探讨。

1 “药力”探讨之必要性

方剂多以“君臣佐使”为组方原则。然而,诸多医家对许多传世之经典方剂及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君臣佐使”的界定难以达成共识,难以对方子进行精准的剖析。基于此种情况,李冀教授根据“力大者为君”提出“药力判定公式”,以“药力”作为判断方剂中君臣佐使地位的依据。药物在方中的作用是由药物自身在方中的药力大小所决定的。这使一些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地位更为明确,使方剂之理论研究更加明晰[1]。另外,尚有许多方剂并不是以“君臣佐使”为原则而立或不适宜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但药力仍然可作为判断方剂中药物尤其是主药作用力量大小的重要依据。“方无至方,方以效论”,不能因为一首方剂无法界定其“君臣佐使”而忽略其有效性,方剂有效就必然有其一定的道理,即或现阶段人们不能解释所有方剂的组方原理,也应当基于临床承认其疗效。如以“药性”即药物的四气五味等为基础的组方理论所创的方剂等,组方时并不以“君臣佐使”理论为依据,或不适宜以“君臣佐使”之理论对其进行阐释。这时,便可通过“药力”之判定,明辨各药之作用趋势,使得方剂更好地被人们所把握。方剂可以无“君臣佐使”之区分,但方中每味药必然有其自身的“药力”,且可通过调整药量、配伍等影响其药力。一首方子不论以何种原理组方,都应有其一定的作用趋势,方中药物配伍可使整首方剂发挥其多方面的作用,方中所用之药都有其运用的道理,每药必有其药力。因此,对“药力”之探讨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2 炮制对君药药力的影响

方剂中药量变化与配伍的灵活运用是影响药力的两个突出方面。一般而言,药量越大,其在方中的药力就越大。但有时药量亦可改变药物之药力,如柴胡一味,于补中益气汤中少量应用则有升阳之性,于逍遥散中使用常用剂量则可疏肝解郁,于小柴胡汤中大量应用则透散少阳之邪。通过配伍可以增强、减弱或改变药力。通常,作为影响药力的基础因素“药性”是一定的,但并不意味着其永久保持恒定不变。药物有其一定的药性,多数药物的功效具有多向性,且可通过配伍或药量改变使其发挥其某一或部分功效。而不通过配伍或药量改变亦可使某一药物发挥其某一或部分功效,或改变其原有功效,这一因素便是炮制。药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或“小”的概念,药物不同的功效有其不同的作用趋势,药力亦有其一定的“方向”性。药性是探讨药力的基础因素,药性的可变性使炮制之探讨更有意义。

大部分药物的炮制多是为了增强疗效、减低毒性,或改变其寒热之性,或使药物突出发挥其某一功效。亦有少部分药物通过炮制可使单味药呈现差异较大的药性,这种药性的改变是通过配伍难以影响的,如何首乌生用截疟,制用补益精血。炮制前后,虽其本仍是同一味药,但选择不同的炮制方式对其在方剂中的药性有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影响其在方中之药力,且以对君药药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2.1 肾气丸之地黄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2],主治痰饮、脚气、消渴、转胞等证,又名“崔氏八味丸”,普遍认为是仲景引用崔氏之方。方名往往反映了一首方的功用,原方以“肾气”命名,其意在图肾气可知。“气”是机体发挥功能的基础物质,肾司开阖功能的发挥主要责之于肾气,肾气不足则其司开阖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或开而不阖,或阖而不开,因而多出现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的情况,即“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及“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等。虚劳为阴阳精血皆损,病及精分为病势较重的情况,阴阳气血皆源于精,肾气的充足有赖于肾精的充盛,而肾精的填补要依赖于肾气的充养,即肾气源于肾精而反过来能对肾精的充盛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虚劳腰痛者运用此方可于补肾气中达到填肾精的作用。

“虚则补之”“少火生气”,肾气不足者补之应以少火生气之法,不能以大辛大热之品,要以微温阳气为基础使肾气充盛。肾气丸原方立意在于缓生肾气而助填肾精。同时温阳之品当以阴药制约其温热之性,否则易生浮火。故方中以一两桂附温阳而以八两干地黄微凉之品制约其温且补阴分。肾者先天之本,肾精之充盛是五脏六腑发挥功能的基础,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亦赖于后天水谷的充养。故原方在补肾之基础上兼顾后天之脾,以山药补脾之阴分,伍桂枝又可补脾之阳,阴阳并补,脾气亦充。肾气不充则水湿易聚下焦,茯苓、泽泻又使全方在补的基础上有泻其浊的作用。肾之阴不足则易为虚热或浮火,故用丹皮以清虚热退浮火,更佐地黄之功,杜其生热之弊。丸者,缓也,欲缓生肾气,不宜以势峻之汤剂,是方为丸缓服,恰合丸剂减缓药力之意,达到缓生肾气之功。

此方明示所用之地黄为“干地黄”,当为鲜品晒干用之,即今所用之生地黄。然后学临证运用或有以熟地黄易之者,实与仲景本意相悖。《金匮要略》成于汉代,其时,对于地黄尚无生、熟、干之明确区分,生地黄与干地黄于南北朝时期方分化,而熟地黄则始载于宋代《本草图经》[3],故原方中之“干地黄”为“生而干者”,即今之生地。盖干地黄较之鲜地黄,寒性稍减,清热凉血之力逊而养阴之效佳,熟地黄则屡经蒸晒而性微温[4]。地黄对肾阴与心阴皆有滋养作用,如炙甘草汤中即以一斤生地配诸温心阳养血之品,在炙甘草缓急的基础上补养心之阴阳。故而肾气丸中在将地黄用干品的基础上配伍诸渗泻之品亦可引其专养肾阴,且无凉遏之弊,八两干地黄与桂附各一两相配而达到“阳化气,阴成形”“少火生气”的目的。

后学以熟地黄易之,则为益精髓之品,且熟地黄寒性几无,用之无法制约桂附之温燥。然而若以熟地黄易干地黄则也非全然不可,只是易后全方偏于补精助阳,无缓生肾气之力。对此,应当理性看待,然而熟地黄与干地黄药性之差异于此亦可见一斑。如钱氏之地黄丸则将肾气丸去桂附并使用熟地黄,偏补肾精。景岳之右归丸针对的是肾精不充,肾阳不足之证,以熟地黄配伍诸滋阴与补阳之品,而以补阳为主,达到阴中求阳之目的。由此也可见,仲景组肾气丸之衷应当不为温肾阳而设,否则景岳似不会又去创制温肾之右归丸。

可见,肾气丸中地黄若用干品则功善补肾阴,配伍少量桂附以缓生肾气,适于肾气不足诸证;若以熟地黄易之与桂附配伍则全方之性偏温,适于肾精不充,肾阳不足之证。

2.2 麻黄汤之麻黄

麻黄汤为治疗太阳伤寒第一方,主治太阳伤寒表气郁者。表气被郁不得发散,因而出现脉浮、恶寒、头项痛等症。治疗当以解表散寒为主,故以三两麻黄发散表郁,逐除寒邪。寒邪伤人每有耗阳之虑,故伍桂枝固护阳气且助麻黄温散之力,又兼预培心脾之意。麻黄虽为解表之峻药,其性燥烈,恐又有宣发太过之虞,且是证每有喘呕之兼症,故以杏仁润利气机以制约麻黄宣发之性,防其宣发太过而致衄血,且有一定的降气平喘之效。麻杏相配,宣降相得,恰与肺之宣肃功能相合。考伤寒论可知原方中麻黄当为生品,盖仲景用药皆明示其炮制,此处用麻黄仅示“去节”而没交代其他炮制,此其一。麻黄生品煎煮当有药沫产生,正合其后煎煮法中“去上沫,纳诸药”之语,此其二。是知仲景所用麻黄汤中之麻黄当为生麻黄。故仲景谆谆告诫诸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不可发汗,即使已经用汗法治疗未愈者也不应复用麻黄汤,盖因其发表之力峻猛,误汗在所当忌。今人每多谓麻黄煎煮未见沫出,实皆因未用生品而是炙品。此方若将生麻黄易为炙麻黄,则其发表之力减而润肺平喘之效增,同时配伍桂枝、杏仁等则适于治疗寒性喘咳。炙麻黄虽也有一定的宣表之力,而若仍以此治疗仲景所载之太阳伤寒表实者,则发表之力明显不足,且桂枝已温之阳无从出路,极易变生内热或转入阳明,即所谓“人身之阳,既不得宣越于外,则必壅塞于内”[5]。可见,麻黄汤中麻黄若用生品,则其性专发散,用炙品则力擅润肺平喘。

2.3 白术汤之白术

所谓白术汤,出自《圣济总录》,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转载时易名“四君子汤”[1]。原方以白术命名,可见对白术功用的重视程度,观其主治“水气渴,腹胁胀满”可知[6]。考原方之白术,当为生白术。白术生用,实为健运之品,《本经》所谓“消食”似是指此。实则仲景亦直言不讳地指出生白术运化之功,即于“理中丸”中可见一斑,所谓“理中者,理中焦”,不因其三两干姜而谓“温中焦”,或因其三两人参而谓“健中焦”,却偏偏用一个“理”字,使不被重视的白术脱颖而出,且并没有交代白术要炒用,可见所用者当为生品,正合“理中”之意。胃受盛饮食,“脾气磨而消之”[7],脾欲发挥其运化之功能,脾气充足是基础,故配伍扶助中焦之气的人参,使脾气得以在“健”的基础上达到“运”的功能。脾喜燥恶湿,又兼有水气为患的病机,故以赤茯苓以通其水道。白术汤主治水气为患,生白术本有利水之功,又有赤茯苓以助之,则此方中白术之药力略强于人参可知,堪为君药。今用白术往往以炒白术,乃取其健脾燥湿之用。

其后之四君子汤则以炒白术易生白术,使白术所发挥的药力从“运”转变为“健”,其与人参配伍则共同发挥健脾之功效,运脾之力骤减。虽有渗湿之茯苓,而其作用在于渗湿以健脾,更兼辅助人参之力。此时炒白术健脾之力又明显逊于人参,仅能作为辅助人参之品,退居臣位,故四君子汤中以人参为君药,全方以健脾补气为主。

可见,白术汤(或谓四君子汤)中,若用生白术配伍人参、茯苓等则偏于运脾(白术汤),若运用炒白术则臣于人参而使全方偏于健脾(四君子汤)。

此外,常用药物甘草也应当重视其不同炮制方法在不同方剂中的运用。《伤寒论》311条曰:“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此中之“甘草汤”仅甘草一味,仲景所用之甘草多以炙者,此处却仅交代“甘草二两”,则其为生甘草可知。所谓“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此咽痛盖因邪结于咽喉局部,略有化热之象,虽汗之病不可解,若症状较轻者则可以生甘草清热解毒止痛。此证若略重者,单以生甘草一味不足奏效,则臣以一两桔梗于解毒之中有排脓之用。病情更重者,当求它法治之。甘草生品与炙品药性不同,炙甘草被医家所熟悉,其有“国老”之称,多用以调和诸药,如麻桂剂等,或缓急之用,如炙甘草汤中盖为缓其“心动悸”之症。此处甘草生品之用,亦不可忽视之。

3 炮制改变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单味中药在方剂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分与中药的炮制方法及炮制辅料存在密切联系,炮制后化学成分的改变是导致中药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传统中药炮制方法多是通过水、热、乙醇等理化因素达到改变中药的药性,从而使其在方剂中发挥不同侧重的作用,也就是说,中药的药性可以通过不同的炮制工艺进行改变。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药性是基于中药在水、热、酒、醋等一定的理化因素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基础,改变原有的药理作用达到的。而处方中药物的药性一旦发生改变,依据药力判定公式,则药力必然发生改变。

传统应用中,地黄有生熟之分,生地黄经炮制后所成熟地黄之所以颜色转为乌黑,质地变黏,性味转为甘温,功效以补为主,侧重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主要在于炮制后二者的化学成分有了明显的变化[8]。赵国洪等[9]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生地黄和熟地黄化学成分及代谢物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蒸制后包括单糖、环烯醚萜苷元等化合物在内的半数代谢物水平升高,氨基酸类、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等代谢产物含量降低。炮制后,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显著增加及氨基酸含量的显著降低间接证明了炮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发生,从而导致中药颜色发生改变[10]。另外,熟地黄中果糖和半乳糖的水平也明显上升,且果糖在生地黄、熟地黄的分类上作用显著,表明果糖含量可能是熟地黄质地变黏、味转甘的原因。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地黄的重要活性成分,生地黄炮制为熟地黄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显著下降,而环烯醚萜苷元成分含量显著上升,可能是生地黄与熟地黄功效存在不同侧重的主要原因。

发表第一要药麻黄在《中国药典》[11]中收录的炮制品为蜜麻黄,(麻黄)生品以发散风寒为主,蜜炙以平喘止咳为主。可见,经炮制工艺后的麻黄在药性和功效上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说明炮制过程中可改变作为药效物质基础的麻黄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12],与生麻黄相比,炙麻黄中的生物碱、黄酮、烯烃、有机酸4类21种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生物碱类成分均有所降低,黄酮、烯烃及有机酸类成分经炙后含量上升,其中,有机胺类生物碱含量的微降,加之噁唑酮类生物碱含量的显著升高,使得炙麻黄在保留发汗作用的同时又增强了润肺止咳平喘作用。

前文已述,生白术与炒白术功效侧重存在差异,造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同样在于炮制,炮制改变了中药内所含的化学成分及水平,炮制方法不同,白术功效不同。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且以苍术酮含量最高[13],白术经过炒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而白术的性“燥”主要取决于挥发油的含量。炮制后,挥发油水平明显降低,使其燥之偏性被抑制,健脾燥湿止泻的作用得以突显。此外,白术炒后,β-丁香烯、β-Vatirenene、β-朱栾、r-榄香烯、6,7-二氢甲氧呋豆素显著升高,2-Ethyl-6-(4′-methoxyphenyl)-3-oxo-1-cyclohexenecarboxylic Acid及(+)-喇叭烯成分消失[14]。由此可知,炮制可通过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及水平影响药性,从而改变方剂之药力。

4 结论

临证处方时,君药运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有时会使全方的主治方向转变,炮制也是影响药力的因素之一。君药往往代表着一首方的主旋律,其采用不同炮制方法时所体现的差异较为明显,同时也不能忽视非君药炮制的影响,方中每一味药的药性改变都对其药力有一定影响。炮制能够改变药性,进而影响药力。“方之精,变也”,临证中对方剂的运用,其加减变化在所难免,患者病情之难以复制性使得医家运用古方时要针对患者当下之证遣药组合适宜之方,加减运用适宜之药。这些运用一定要建立在对方剂灵活把握的基础之上,熟悉方剂中药量与配伍的同时,也应对药性有一定的把握。通过详细辨证,针对患者的证施以相应的药,从而为处方发挥更好的作用提供基础,使药物更好地发挥其所被期望的药力。

猜你喜欢

熟地黄药性麻黄
良药熟地黄,让你的秋天更加滋润
麻黄 治感冒要药
冬日进补试试阿胶和熟地黄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心中的麻黄山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