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刺史考全编》续补
——以《西南大学新藏墓志》为中心

2022-11-27王守芝严寅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开元刺史墓志铭

王守芝,严寅春

(1.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2.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郁贤皓先生筚路蓝缕,举十年之功完成第一部地方行政长官研究专著《唐刺史考》[1];又经十年苦索细研,写成二百多万字皇皇巨著《唐刺史考全编》[2](以下简称“《全编》”),为唐代文史学者提供了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自《唐刺史考》出版以来,学界多有辑佚补缺,使唐代刺史谱系日趋完善。在郁先生及其他学者的辑补中,尤以依托新出土墓志蔚为大宗。以墓志为基础,稽核其他文献,也成为唐代刺史谱系辑补的主要模式。2018 年,凤凰出版社出版毛明远编著《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3](以下简称“《集释》”),收录唐代墓志200 余方,且多为新刊布者,为唐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遵《全编》体例,以《集释》为中心,续补了80 余任刺史,以期对完善唐代刺史谱系有所裨益。在续补时,对《全编》中原考有所订正者,以按语做出说明。

第一编 京畿道

卷一 京兆府(雍州)

1、萧德昭 高宗时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父德昭,皇朝中书舍人、兵部礼部侍郎、雍州长史、右金吾将军、兰陵县开国子。”[3](P359《)旧唐书·刑法志》:仪凤二年萧德昭为兵部侍郎,参与“删辑格式”。[4](P2142)

2、桓臣范 开元十八年(730)

《集释》一四八《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桓公(臣范)墓志铭并序》:“庚午之岁,上在西京。京邑者,四方之则。慎择良尹,久难其人。公简在帝心,迁京兆尹……为秉钧多忌,出牧相州。”[3](P438)桓臣范卒于开元二十四年,年六十四。庚午即开元十八年。案:《全编》系约开元中。[2](P20)

3、卢耽 大中十三年(859)

《集释》二三三《大唐故度支鄜延院官侍御史内供奉柱国赐绯鱼袋陇西李府君(又玄)墓铭并叙》:“大中十三年,吏部与骊山尉。是岁,卢耽尹京兆……委之奏长安戎务。”[3](P669)

4、冯缄 咸通中

《集释》二三三《大唐故度支鄜延院官侍御史内供奉柱国赐绯鱼袋陇西李府君(又玄)墓铭并叙》:“柱史即颛顼之裔也,讳又玄……大中十三年,吏部与骊山尉。是岁,卢耽尹京兆……逮十年,凡改九尹,历长安尉、醴泉丞、京兆法掾,但有不理之患,乃命柱史处之……固冯京兆缄曰:‘公处剧务,观公清闲自得,心不时挠,可谓才高而任小矣。’请绾东西二贼曹……柱史输诚解之,不免,乃副是命。二年,帝理双主重曹。”[3](P669)案:《全编》系乾符初。[2](P62)

5、裴寅 咸通中

《集释》二三三《大唐故度支鄜延院官侍御史内供奉柱国赐绯鱼袋陇西李府君(又玄)墓铭并叙》:“柱史即颛顼之裔也,讳又玄……大中十三年,吏部与骊山尉。是岁,卢耽尹京兆……逮十年,凡改九尹,历长安尉、醴泉丞、京兆法掾,但有不理之患,乃命柱史处之……固裴弄印寅常大夸于诸侯间。”[3](P669)裴寅,裴遵庆之子,官至御史大夫,两《唐书》有传。《旧唐书·懿宗纪》:咸通四年十一月以户部侍郎裴寅判本司事。[4](P655)

卷三 华州(太州、华阴郡)

6、萧龄之 永徽元年-二年(650-651)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祖龄之,皇朝散骑常侍、司农卿、邵浙华三州刺史、黔广二府都督、方阳县开国男。”[3](P359)《大唐故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方阳县开国男萧使君(龄之)墓志铭并序》:“永徽元年,追授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5](P383-388)萧龄之卒于显庆元年。案:《全编》系于永徽二年。[2](P72-73)

7、萧璿 景龙末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神龙首岁,皇历中兴,制命惟新,旧资式叙,敕授少府监丞,迁起居郎……寻丁内忧解秩……服阙,拜朝散大夫、行尚书司勋员外郎,迁兵部郎中,授上柱国,转吏部郎中。累居粉署,独步丹省,伏奏起草,弥纶有声……帝嘉乃诚,擢授宁州刺史……公简其时赋,殊其日力,俗免凋缺,人用康宁。此公之临华州也。”[3](P359)萧璿两度侍从中宗李显,后因反武牵连,谪居安东十多年。神龙元年起复,颇得中宗器重,故“累居粉署,独步丹省”,擢授宁州刺史。其后辗转并州、洺州、华州,先天元年任广州都督。

卷五 岐州(扶风郡、凤翔府)

8、桓臣范 开元末

《集释》一四八《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桓公(臣范)墓志铭并序》:“庚午之岁……迁京兆尹……为秉钧多忌,出牧相州……改宣州刺史,历荆府长史,复转岐州……除左武卫大将军,复委西京副留守……开元廿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于位。”[3](P438)庚午即开元十八年。

卷六 邠州(豳州、新平郡)

9、李行立 约开元中

《集释》一六八《唐故太原府兵曹参军李府君(仲珪)墓志》:“皇考行立,银青光禄大夫、通邠等三州刺史。”[3](P499)李仲珪卒于天宝十三载,年五十三。

第二编 关内道

卷七 鄜州(洛交郡)

10、弥姐通 武德末

《集释》〇六九《唐故左千牛府中郎上柱国韩君(忠)墓志铭并序》:“夫人弥姐氏……父通,皇朝左领军大将军、鄜州十七州行军大总管、使持节鄜延二州都督、散骑常侍、延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泥阳县开国公之长女。”[3](P230)夫人弥姐氏卒于贞观二十二年,年四十一。鄜州、延州等贞观二年罢都督府,弥姐通先任延州都督,复任延州刺史,则其贞观二年或在延州任,鄜州都督似应早于此。

11、元利贞 约中宗时

《集释》一二四《大唐前幽州参军韦君故妻元氏(淑姿)纪年铭》:“曾祖斌,皇初屯田郎中。祖文俨,太仆丞。父利贞,中大夫、韶鄜姚三州刺史,定襄郡公。”[3](P375)元淑姿卒于开元九年,年四十三。案:《全编》系于待考。[2](P224)

卷九 丹州(咸宁郡)

12、阎永吉 高宗时

《集释》〇八七《大唐故太仆主簿赵府君(自慎)墓志铭并序》:“夫人河南阎氏,随通议大夫敏之孙,皇扶丹二州刺史永吉之女也。去总章元年九月廿一日终于私第,春秋卅有六。”[3](P281)赵自慎夫妇葬于开耀二年三月。

卷一〇 延州(延安郡)

13、弥姐通 贞观二年(622)

《集释》〇六九《唐故左千牛府中郎上柱国韩君(忠)墓志铭并序》:“夫人弥姐氏……父通,皇朝左领军大将军、鄜州一十七州行军大总管、使持节鄜延二州都督、散骑常侍、延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泥阳县开国公之长女。”[3](P230)弥姐氏卒于贞观廿二年,年四十一。贞观二年延州罢都督府,弥姐通先任延州都督,复任延州刺史,则其此时或在延州任。案:《全编》待考录有弥姐长通,或与弥姐通为一人。[2](P253)

卷一一 宁州(彭原郡)

14、萧璿 景龙末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神龙首岁,皇历中兴,制命惟新,旧资式叙,敕授少府监丞,迁起居郎……寻丁内忧解秩……服阙,拜朝散大夫、行尚书司勋员外郎,迁兵部郎中,授上柱国,转吏部郎中。累居粉署,独步丹省,伏奏起草,弥纶有声……帝嘉乃诚,擢授宁州刺史。”[3](P359)萧璿两度侍奉中宗李显,后因反武牵连,谪居安东十多年,直到神龙元年方才起复,颇得中宗器重,故“累居粉署,独步丹省”,擢授宁州刺史。其后辗转并州、洺州、华州,先天元年任广州都督。

卷二五 单于大都护府

15、郭幼贤 上元二年(761)

《集释》一六六《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单于副都护上柱国郭公(幼贤)墓志铭并序》:“及安禄山首乱天下……公常以少击众……以功授卫尉卿、单于副都护、振武军使、朔方节度副使、左厢兵马使……上方委公以专征之任,诏征赴阙。道病,上元二年三月廿四日薨于灵州官舍。”[3](P494)案:《全编》疑在肃宗时。[2](P387)

第三编 陇右道

卷三三 河州(安乡郡)

16、窦孝忠 高宗时

《集释》一〇一《大周故朝议大夫使持节简州诸军事守简州刺史长清县开国男窦府君(孝忠)墓志铭并序》:“贞观末,调补唐太宗文武圣皇帝挽郎,选授石州离石、兖州泗水二县令……除江王友。俄转夔州司马,累迁湖齐兖三州长史,又迁河州刺史。良能之美,列郡所推,玺书褒叹,擢拜简州刺史……大周天授三年二月九日卒于神都之景行里第,春秋六十有四。”[3](P319)

第四编 都畿道

卷四八 东都(洛阳宫、神都、东京)

17、萧璿 开元四年、五年(716、717)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加公银青光禄大夫,授广州都督……考终举善,结课居多。于时天府择卿,河都分守,司其泉货,通其转输。保而勿失,非公莫可,是用拜公太府卿,兼知东都留守……擢为左散骑常侍,仍兼留守……命公为京兆尹……寻以大驾移跸……是用转君为河南尹……以开元五年五月四日薨于河南府之官舍。”[3](P359)《全编》系萧璿开元三年至四年任广州都督[2](P3157-3158)、开元四年任京兆尹[2](P17)。苏颋《授萧璿京兆尹制》:“左散骑常侍、上柱国、东郡留守萧璿……可京兆尹。”[6](P2057)《册府元龟》卷一一三:“(开元四年)十二月……帝将幸东都,以京兆尹萧璿充置顿……五年正月辛亥,幸东都。”[7](P1237)案:《全编》疑在开元二年-三年。[2](P544)

卷四九 河南府(洛州)上

18、裴绩 高宗时

《集释》一五一《大唐故德州司功裴府君(文明)墓志铭并序》:“祖绩,字熙绩,举秀才入仕。随季无象,唐初跃龙,众于晋阳戴天,公于鄠县迎日,乃授礼部尚书、洛州长史、翼城县开国公。”[3](P448)永徽中,改别驾为长史。

19、唐昭 开元十九年(731)

《集释》一四五《大唐故河南府汜水县尉长乐冯君(仲庸)墓志铭并序》:“转同州朝邑县尉。上《政录》十卷,帝览而嘉之,敕集贤院试以文策……褒然登科,擢以畿甸。时河尹唐公等,以制岩险隘,逸足无施;京邑浩穰,盘桓可试,俾摄河南尉……廿三载,以同官速讼,噬腊衔冤,左为抚州南丰县尉。”[3](P431)《新唐书·艺文志》:“冯中庸《政录》十卷,开元十九年上,授汜水尉。”[8](P1513)夏婧考“唐公”或即唐昭。[9](P69-80)案:《全编》系待考。[2](P622)

卷五〇 河南府(洛州)下

20、崔颋 元和初

《集释》一九二《唐故正议大夫守左散骑常侍致仕上柱国博陵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赠越州都督崔公(颋)墓志铭并叙》:“累迁河南尹、秘书少府监、同州刺史、太子宾客……以衰病上状,除左散骑常侍,致仕。”[3](P566)崔颋元和四年出为同州刺史。[2](P131)

21、崔璙 咸通七年

《集释》二四〇《唐故河中府法曹掾李君(元嗣)墓志铭并序》:“时河南尹崔公璙以君吏事详明,局务修整,特表授河南尉……辛卯岁冬,复调试于有司。”[3](P686)李元嗣卒于咸通十三年,辛卯岁即咸通十二年。《唐大诏令集》卷八六《咸通七年大赦》:“其河南府水灾之后,仍岁飞蝗,想彼蒸人,尤多凋瘵,宜别赐盐铁,河阴人运米三万石,委崔璙充诸色用。”[10](P488)

第五编 河南道

卷六十三 亳州(谯郡)

22、裴龙虔 约武德七年(624)

《集释》〇四九《随故仪同三司王屋郡太守裴公(眺)之墓志》:“弟三子龙虔,出身右千牛,早赴义师……官至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左卫率、云旗将军、深贝宗观冀五州诸军事,再临冀州总管。又迁宋亳谯颍沈信涡涂荆九州诸军事、亳州总管。”[3](P163)裴眺开皇十二年卒,武德八年葬,年五十一。亳州,武德五年置总管府,七年改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

23、于哲 贞观十年(636)

《集释》〇五八《唐故使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于使君(哲)墓志铭并序》:“十年,加员外散骑常侍、使持节亳州诸军事、亳州刺史。”[3](P193)案:《全编》疑在贞观中。[2](P898)

24、刘伯英 约代宗时

《集释》一九〇《大唐故怀州司马刘夫人裴氏墓表并序》:“生三男二女,皆手自训养。长曰伯英,以门荫早达,迁亳庐二州刺史……俱不幸相次后夫人而终。及夫人殁于长安宣阳里,享年五十五,以时月非便,遂权殡于城南义善寺道南,于资六十余年矣……以元和九年正月廿五日改卜。”[3](P558)

卷六五 泗州(临淮郡)

25、元洪 元和九年(814)

《集释》二〇〇《唐故侍御史内供奉知盐铁埇桥院赵府君(纂)墓志铭》:“元和九年,元洪守泗州,淮右兵叛……公为太子通事舍人、兵马从事……至元和十二年,刺史李进贤复□团练副使。”[3](P588)《资治通鉴》载元和九年九月庚辰“以泗州刺史令狐通为寿州防御使”[11](P7706),则元洪当本年由饶州刺史迁转。

26、李进贤元和十二年-元和末(817-820)

《集释》二〇〇《唐故侍御史内供奉知盐铁埇桥院赵府君(纂)墓志铭》:“元和九年,元洪守泗州,淮右兵叛……公为太子通事舍人、兵马从事……至元和十二年,刺史李进贤复□团练副使。十三年,转大理评事,守本职。”[3](P588)案:《全编》系于元和末。[2](P947)

卷六八 曹州(济阴郡)

27、李镜玄 高宗时

《集释》一〇三《周故陈君(范)夫人赵郡李氏墓志铭并序》:“考镜玄,唐刑部郎中、右司郎中、密曹二州刺史、大理少卿、刑部侍郎。”[3](P325)李氏卒于长寿二年,年七十三。《册府元龟》卷一六一:贞观二十年正月“大理正郭文宗、李镜玄等以六条巡察四方”。[7](P1796)

卷七一 密州(高密郡)

28、李镜玄 高宗时

见前条。

卷七三 齐州(临淄郡、济南郡)

29、郭弘业 咸通中

《集释》二三六《唐故绛州龙门县尉太原郭府君(行翛)墓志铭并序》:“窆有日,元昆前淄太守弘业潸然出涕,以志地文见请。”[3](P677)“前淄”,墓志拓片中“前”字右下角似有补字,惜已漫漶,或即“临”字。《旧唐书·僖宗纪》:乾符二年正月,“以凤州刺史郭弘业为左金吾卫将军”。[4](P693)郭行翛卒葬于咸通十一年,年二十八。

卷七四 淄州(淄川郡)

30、魏方回 天宝中

《集释》一九一《唐故太原府寿阳县尉崔府君(淑)及夫人巨鹿魏氏合祔墓志铭并序》:“父履素,金吾郎将、大明宫留守……公即留守之第六子……春秋五十四,告终于长安。夫人巨鹿魏氏,实淄州刺史方回之息女……生一男一女而孀居者,垂廿载……贞元十二年逝于永州。”[3](P561)《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三七一《唐故剑南西川南道运粮使检校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赐绯鱼袋京兆韦府君(羽)夫人博陵崔氏(成简)合祔墓志铭并序》:“夫人姓崔氏,讳成简……太原府寿阳县尉淑,夫人之皇考。淄州刺史魏方回,夫人之外祖。”[12](P803)崔淑女崔成简卒于元和十四年,年六十七;崔淑妻魏氏卒于贞元十二年,孀居近二十年,崔淑当卒于大历中,崔履素任大明宫留守或在天宝末玄宗奔蜀时,则魏方回任淄州刺史亦应在天宝中。案:《全编》系约开元中。[2](P1060)

第六编 河东道

卷七九 蒲州(河中府、河东郡)

31、桓臣范 开元中

《集释》一四八《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桓公(臣范)墓志铭并序》:“改汝州刺史,复转蒲州……入迁工部侍郎……庚午之岁,上在西京……迁京兆尹。”[3](P438)桓臣范卒于开元二十四年,庚午即开元十八年。

卷八一 晋州(平阳郡)

32、路岳 约咸通中

《集释》二三四《唐琅邪颜夫人阳平路氏墓志铭并序》:“夫人姓路氏……堂兄故晋州刺史、赠礼部侍郎岳,今门下侍郎岩,皆以才望进。”[3](P673)路氏卒葬于咸通十年,年三十六。

卷八二 慈州(汾州、南汾州、文城郡)

33、裴正(真卿)约贞元三年-十七年(787-801)

《集释》一八一《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太仆少卿兼慈州刺史赐紫金鱼袋河东裴公(正)墓志铭并序》:“贞元十七年二月三日,有唐慈州刺史河东裴公终于位……贞元初,太尉李公分阃岐下,辟公参谋幕画,奏授检校职方员外郎兼侍御史。未几,使停,授慈州刺史。星纪三周,即赐金紫。又三年,加检校太仆少卿,刺史如故。”[3](P538)李公当即李晟,兴元元年任凤翔陇右节度使,贞元三年拜太尉兼中书令,邢君牙继任。案:《全编》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约贞元中有裴匠[2](P1194),《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续编》亦收有此墓志且录文作“匠”[13](P983)。

卷八四 汾州(浩州、西河郡)

34、乌行固 约咸通中

《集释》二五四《唐故乌府君(元守)墓志铭并序》:“祖讳重玘,检校工部尚书、寿州刺史。父讳行固,检校左散骑常侍、汾州刺史。”[3](P722)乌元守卒于中和六年。

卷八八 仪州(辽州、箕州、乐平郡)

35、韦知艺 长安四年(704)

《集释》一一〇《大唐故中大夫使持节箕州诸军事守箕州刺史上护军韦府君(知艺)墓志之铭并序》:“拜箕州刺史……春秋六十有七,以长安四年三月廿四日薨于都道训之里第。”[3](P341)案:《全编》系于中宗时。[2](P1270)

第七编 河北道

卷一〇〇 相州(邺郡)

36、桓臣范 约开元十八年(730)

《集释》一四八《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桓公(臣范)墓志铭并序》:“庚午之岁,上在西京……迁京兆尹……为秉钧多忌,出牧相州。”[3](P438)桓臣范卒于开元二十四年,年六十四。庚午即开元十八年。

卷一〇一 卫州(汲郡)

37、裴万石 贞观中

《集释》〇八一《唐故青州司马上护军辛府君(澄)志铭并序》:“夫人河东裴氏,父万石,唐卫州刺史、馆陶公第二女也……以仪凤元年十二月廿七日合葬于洪源乡之旧茔。”[3](P265)

卷一〇四 洺州(广平郡)

38、萧璿 景龙景云间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神龙首岁……敕授少府监丞,迁起居郎……寻丁内忧解秩……服阙,拜朝散大夫、行尚书司勋员外郎,迁兵部郎中,授上柱国,转吏部郎中。累居粉署,独步丹省,伏奏起草,弥纶有声……帝嘉乃诚,擢授宁州刺史……壤即赵都,州连魏邑。俗多豪举,遇击瑟而相夸;人尚雄张,闻抽戈而是竞。公下车布化,褰维导俗,怀惠畏威,革讹去弊。此公之理洺州也。”[3](P359)萧璿两度侍奉中宗李显,后因反武牵连,谪居安东十多年,神龙元年起复,颇得中宗器重,故能“累居粉署,独步丹省”,擢授宁州刺史。其后辗转并州、洺州、华州,开元初任广州都督。

卷一〇七 冀州(魏州、信都郡)

39、裴龙虔 约武德六年(623)

见前第22条。

卷一二〇 平州(北平郡)

40、李慕勋 约僖宗时

《集释》二五七《唐故西都右厢马步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左武卫将军同正兼御史大夫柱国陇西李公(仁钊)墓志铭》:“曾祖讳慕勋,唐守平州刺史,累迁检校左散骑常侍。祖讳全忠,唐幽州节度使检校太尉。父讳匡威,唐幽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3](P731)李仁钊卒于同光三年,年四十七。

第八编 淮南道

卷一二三 扬州(兖州、广陵郡)

41、赵赞 约元和中

《集释》二三三《大唐故度支鄜延院官侍御史内供奉柱国赐绯鱼袋陇西李府君(又玄)墓铭并序》:“先夫人天水赵氏……维阳节度使赞,即夫人亲季父也。”墓志署“孤子罕奉遗旨撰”。[3](P669)李又玄卒于咸通十年,年五十三。《宝刻丛编》卷四:“《唐著作郎权公碑》,唐赵赞撰序,郑絪铭,郑余庆分书,元和十四年立。”[14]此赵赞或为同一人。

卷一二九 庐州(庐江郡)

42、刘伯英 约代宗时

见前第24条。

卷一三〇 寿州(寿春郡)

43、乌重玘 约元和中

《集释》二五四《唐故乌府君(元守)墓志铭并序》:“祖讳重玘,检校工部尚书、寿州刺史。”[3](P722)乌元守卒于中和六年。元和中有乌重胤,当与乌重玘为兄弟行。

卷一三二 光州(弋阳郡)

44、裴玄亮 约高宗时

《集释》一五二《皇唐故温州长史裴府君(光朝)墓志》:“曾祖随沧州刺史府君讳綦,祖皇益州长史府君讳询,考皇光州刺史府君讳玄亮。”[3](P451)裴光朝约卒于开元二十九年,葬于天宝元年,年六十四。

卷一三五 安州(安陆郡)

45、韩宝 武德末、贞观初

《集释》〇六九《唐故左千牛府中郎上柱国韩君(忠)墓志铭并序》:“父宝,随朝散大夫、左监门中郎将、青州刺史、检校青州都督、齐州黜陟大使,皇朝右监门中郎将、安州都督府长史、检校赵王府事、上柱国、襄川公。”[3](P230)韩忠卒于显庆五年,葬于龙朔元年。安州武德七年由总管府改为大都督府,贞观六年罢,七年复置,十二年再罢,则韩宝任职在武德七年至贞观十二年间。

第九编 江南东道

卷一四一 杭州(余杭郡)

46、姚幹冲 约贞观中

《集释》一六三《故司农寺主簿姚府君(承珇)墓志铭并序》:“曾祖炽,随银青光禄大夫、青相魏三州刺史……祖幹冲,唐朝请大夫、杭州刺史。”[3](P482)姚承珇卒于圣武二年,年七十三。

卷一四五 婺州(东阳郡)

47、薛洿 咸通十五年(874)

《集释》二四一《唐故郢州刺史李公夫人(郑氏)墓志铭并序》署“朝议郎使持节婺州诸军事守婺州刺史柱国薛洿撰”,郑氏葬于咸通十五年。[3](P689)案:《全编》疑在中和时。[2](P2070)

卷一五三 泉州(丰州、武荣州、清源郡)

48、李震 贞元十九年(803)

《集释》二〇一《唐故泉州刺史陇西李府君夫人河东裴氏(清)墓志铭》:“妣夫人年廿五归我皇考府君……府君奉皇大父建州府君命……归我妣夫人……贞元癸未岁,仲言兄弟等不天,遘悯凶于泉州。”[3](P590)裴氏大和六年卒,年七十八,则大历十四年成婚。《新唐书》卷七二上《宰相世系表》二上姑臧李氏载有司封员外郎李皆,肃宗宰相李揆之弟、泉州刺史李震之父。[8](P2192)《八闽志》载李皆建中前建州刺史、李震贞元间泉州刺史。[15]卷三一、三二则墓志中之建州府君、泉州刺史当即李皆、李震父子。

第十编 江南西道

卷一五六 宣州(宣城郡)

49、桓臣范 开元末

《集释》一四八《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桓公(臣范)墓志铭并序》:“庚午之岁……迁京兆尹……出牧相州……改宣州刺史,历荆府长史,复转岐州……除左武卫大将军,复委西京副留守……开元廿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于位。”[3](P438)庚午即开元十八年。

卷一六七 衡州(衡阳郡)

50、韩晔 大和三年(829)

《集释》二〇五《唐故尚书司封郎中衡州刺史颍川韩府君(晔)夫人巨鹿县君魏氏(琰)墓志铭并序》:“公讳晔……衡州有经国之谋猷,出尘之姿度,定交取友,莫匪畯人。当永贞、元和间,朝署多故,燔林铩翮,留落外方,荐更符守,以及捐馆,而识者叹其位不充量。夫人内勤妇道,远采经训……爰自昼哭,于今七稔……终于荆州之旅舍……以大和九年八月廿九日归葬于万年县洪源乡少陵原。”[3](P602)案:《全编》引《南岳总胜集》系于大中时。[2](P2443)

卷一六九 连州(连山郡)

51、李绍 约大中末

《集释》卷二四〇《唐故河中府法曹掾李君(元嗣)墓志铭并序》:“五代祖皇朝常州刺史、名列十八学士讳玄道,玄道生给事中亶,亶生昭王府司马成休,成休生润州丹徒尉霸,霸生检校屯田郎中、连州刺史绍。君即连州府君之次子……调补郿县尉,遭先府君忧去任……服阙,授寿安尉。未满秩,复丁先夫人忧……免丧,再为长水簿。时河南尹崔公璙以君吏事详明,局务修整,特表授河南尉……辛卯岁冬,复调试于有司。”[3](P686)李元嗣卒于咸通十三年,年四十六。崔璙咸通七年在河南尹任。案:《全编》引《乾隆连州志》列待考。[2](P2464)

卷一七二 邵州(南梁州、邵阳郡)

52、萧龄之 武德八年-九年(625-626)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祖龄之,皇朝散骑常侍、司农卿、邵淅华三州刺史、黔广二府都督、方阳县开国男。”[3](P359)《大唐故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方阳县开国男萧使君(龄之)墓志铭并序》:“宇文化及命为将军,公耻恚不受,奔于李密……因得归顺,授大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行通事舍人,寻拜邵州刺史……武德九年,转浙州刺史。”[5]武德四年平定萧铣,始置邵州,中有唐陵任职[13](P510),故系于八年-九年。

卷一七四 澧州(澧阳郡)

53、魏万成 约代宗时

《集释》二〇五《唐故尚书司封郎中衡州刺史颍川韩府君(晔)夫人巨鹿县君魏氏(琰)墓志铭并序》:“祖万成,皇膳部员外、澧州刺史。”[3](P602)《元和姓纂》岑仲勉校记谓永泰中有魏万成[16](P1197),或同一人。

第十一编 黔中道

卷一七五 黔州(黔中郡)

54、窦衍 贞观中

《集释》一〇一《大周故朝议大夫使持节简州诸军事守简州刺史长清县开国男窦府君(孝忠)墓志铭并序》:“父衍,唐右武候将军、黔州都督、上柱国、陈国公。”[3](P319)黔州贞观四年置都督府,十一年罢都督府。窦孝忠卒于天授三年,年六十有四。

55、萧龄之 贞观中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祖龄之,皇朝散骑常侍、司农卿、邵淅华三州刺史、黔广二府都督、方阳县开国男。”[3](P359)《大唐故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方阳县开国男萧使君(龄之)墓志铭并序》:“八年,转渝州刺史……迁使持节黔州都督一十三州诸军事、黔州刺史……迁使持节都督广州一十四州并高崖二府诸军事及百姓之务、广州刺史。”[5]《册府元龟》卷六八九:“萧龄之,贞观十八年为广州都督。”[7](P7939)

第十二编 山南东道

卷一九三 郢州(富水郡)

56、李某 大和二年(828)

《集释》二四一《唐故郢州刺史李公夫人(郑氏)墓志铭并序》:“公以郢州刺史先夫人四十六年即世。”[3](P689)郑氏卒于咸通十四年。

卷一九五 荆州(江陵郡、江陵府)

57、桓臣范 开元末

《集释》一四八《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桓公(臣范)墓志铭并序》:“庚午之岁……迁京兆尹……出牧相州……改宣州刺史,历荆府长史,复转岐州……除左武卫大将军,复委西京副留守……开元廿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于位。”[3](P438)庚午即开元十八年。

卷二一〇 通州(通川郡)

58、李行立 约开元中

见前第9条。

第十四编 剑南道

卷二一六 阆州(隆州、阆中郡)

59、裴婴 贞元十二年(796)

《集释》一七五《唐故阆州刺史上柱国袭绛郡开国公裴府君(婴)墓志铭并序》:“有唐贞元十二年,岁在玄枵,月在鹑火,日在陬訾之口,袭绛郡公裴婴薨于阆州牧之官舍。”[3](P521)案:《全编》系约贞元中。[2](P2886)

60、陆耽 约会昌末

《集释》二二五《唐故四镇北庭行军泾原渭武等州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中散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使持节泾州诸军事兼泾州剌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工部尚书吴郡陆公(耽)墓志铭》:“改阆州刺史。阆人方悦,复为度支司奏授检校兵部郎中,河东、振武、天德营田供军使。河东帅以邻疆,熟其理,拜章请为节度副使,授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入朝为少府少监。吐蕃东部尚恐热请献陇右故地,诏公宣喻。”[3](P649)《旧唐书·吐蕃传》:“大中三年春,宰相尚恐热杀东道节度使,以秦、原、安乐等三州并石门、木硖等七关款塞,泾原节度使康季荣以闻,命太仆卿陆躭往劳焉。”[4](P5266)

卷二二〇 渝州(南平郡)

61、寇太珪 开元中

《集释》一三七《大唐故使持节渝州刺史寇府君(太珪)墓志》:“迁渝州刺史、渝州诸军事……公性怀儒素,志求黄老,频奏解印,散逸丘园。纶旨见优,允兹固请,听其致仕。”[3](P406)寇太珪卒年不详,葬于开元二十一年,年八十二,故疑在开元中。

卷二二二 益州(蜀郡、成都府)

62、陆立素 武德三年

《集释》〇九三《大唐纪国王第四女安德县主婿梓州郪县令陆君(景澄)墓志铭并序》:“祖立素,随通事舍人、秘书郎,皇朝益州大总管府长史、太子仆、太子右庶子。”[3](P296)案:《全编》引《全唐文》卷九九二《纪国先妃陆氏碑》系于贞观中。[2](P2931)据墓志,陆立素由隋入唐,任职当在唐初;且益州武德元年置总管府,三年罢总管府,则其任大总管府长史当在其间;复据《全编》,武德元年、二年分别是段纶、窦琎在任,武德三年张贵在任[2](P2927-2928),然所据《册府元龟》《资治通鉴》或有歧义,益州刺史上言军务之事并为高祖认可及时调整布防,则张贵上言时人当在长安,益州总管府恰有空缺,故疑陆立素在武德三年任益州大总管府长史。

63、裴询 贞观中

见前第44条。

卷二二五 蜀州(唐安郡)

64、武崇节 开元中

《集释》二一〇《唐故朝散大夫太子率更令武府君(恭)墓志铭》:“皇考懿宗,皇金紫光禄大夫、左金吾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河内郡王。王考崇节,中大夫、蜀州刺史。”[3](P613)武恭卒于开成五年,年七十二。《册府元龟》卷一二八: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武崇节在陇州刺史任。[7](P1396)

卷二三五 简州(阳安郡)

65、窦孝忠 天授中

《集释》一〇一《大周故朝议大夫使持节简州诸军事守简州刺史长清县开国男窦府君(孝忠)墓志铭并序》:“擢拜简州刺史……大周天授三年二月九日卒于神都之景行里第,春秋六十有四。”[3](P319)案:《全编》系于武后时。[2](P3072)

卷二四五 姚州(云南郡)

66、元利贞 约中宗时

见前第11条。

卷二四九 扶州(同昌郡)

67、阎永吉 高宗时

见前第12条。

第十五编 岭南道

卷二五八 韶州(番州、东衡州、始兴郡)

68、元利贞 约中宗时

见前第11条。

卷二六四 新州(新兴郡)

69、李又玄 大中六年(852)

《集释》二三三《大唐故度支鄜延院官侍御史内供奉柱国赐绯鱼袋陇西李府君(又玄)墓铭并叙》:“柱史即颛顼之裔也,讳又玄……二城节钺雁门公纥干臮谓曰:‘公之才略,量不及矣。惟公之心机,实为智者。’每相见,只以智者所呼。雁门公拥旆午羊,制书行日,枉驾于数四,揖为从事。明年,柱史乃赴其命。南海罢楫未旬,请柱史假新兴牧,曰:‘领表之郡,非大贤之展志,愿希贬迹,共育疲瘵。’凡八寒暑,历新、勤、高、雷四地,迭奏其绩。大中十三年,吏部与骊山尉。”墓志署“孤子罕奉遗旨撰”。[3](P669)《唐方镇年表》系纥干臮大中五年至八年在岭南节度使任[17](P1037-1038),则李又玄赴粤当在大中六年。

卷二六八 恩州(恩平郡)

70、邵戡 咸通十五年(874)

《集释》二四五《大唐故侍御史内供奉度支鄜延院官赐绯鱼袋陇西李公又玄夫人安阳邵氏墓志铭并序》:“今吏部裴公坦、坤维牛公藂、上党高公湜、宣城李公璋、亲兄雄衡州刺史有文华誉,尤得五字之妙。弟戡,恩州牧;弟肱,汀州牧。”[3](P700)邵氏年卒于咸通十五年,年六十一。墓志由长子李罕撰,书于咸通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葬于京兆万年县。

卷二七〇 高州(高凉郡)

71、李又玄 大中中

见前第69条。

卷二七四 勤州(云浮郡)

72、李又玄 大中中

见前第69条。

卷二七八 梧州(苍梧郡)

73、李默 约天宝中

《集释》二〇一《唐故泉州刺史陇西李府君夫人河东裴氏墓志铭》:“妣夫人实河东裴氏……父侑,皇尚衣奉御。妣陇西李氏,父默,皇沧梧太守。季弟汉卿,见任融州刺史。”[3](P590)裴氏卒葬于大和六年,年七十八。

卷二八九 融州(融水郡)

74、裴汉卿 大和六年(832)

见前条。

卷三二一 雷州(南合州、东合州、海康郡)

75、李又玄 大中中

见前第69条。

附编 开元二十九年前后废置之州郡

江南东道

七〇 信州

76、萧遇 约贞元初

《集释》一七六《唐故朝散大夫守太仆少卿上柱国袭彭城县开国男兰陵萧公(遇)墓志铭并序》:“累迁至太原府司录、河南府兵曹,皆参其军事。拜主客员外郎,转屯田郎中,出为信州刺史,入授司封郎中、国子司业、太仆少卿,以贞元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终于兴化里之私第。”[3](P524)一六九《唐太原府司录参军萧遇故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并序》:大历八年,萧遇任太原府司录参军。[3](P502)案:《全编》系于待考。[2](P3467

江南西道

七一 池州

77、颜标 咸通十年(869)

《集释》二三四《唐琅邪颜夫人阳平路氏墓志铭并序》署“朝议郎使持节池州诸军事守池州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颜标撰并书”[3](P673),路氏葬于咸通十年。

山南东道

七八 淅州

78、萧龄之 武德九年-贞观元年(626-627)

《集释》一一八《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璿)墓志铭》:“祖龄之,皇朝散骑常侍、司农卿、邵淅华三州刺史、黔广二府都督、方阳县开国男。”[3](P359)《大唐故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方阳县开国男萧使君(龄之)墓志铭并序》:“武德九年,转淅州刺史。贞观元年,诏为山南道观风俗大使。”[5]

猜你喜欢

开元刺史墓志铭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充满自嘲与幽默的西方墓志铭
墓志铭漫话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墓志铭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