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化价值及其育人功能论析
——以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为例

2022-11-27龙金菊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万山工业博物馆

龙金菊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不断进入人们的记忆空间,人们在对历史文化革新以标识其现代性特征的同时,历史记忆逐渐染上了太多市井图像,并随着公众的价值偏好、审美兴趣打下了特定时空烙印,使得许多历史记忆逐渐受限并且变得模糊起来。在此情况下,博物馆自然成为历史文化的坚强“卫士”,以传统文化的守正品格与传播技术的创新姿态承担着历史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冲突、抗争与融合,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留一线生机。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记忆是人们对过去的社会活动的印象累积。历史记忆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人们通常正是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了他们的记忆的”(1)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8.。历史记忆是文化认同得以构建的重要通道,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符号与记忆编码,使人们在当下与过去的时空中找到了延续性,为稳定的社会群体存在找到合理性依据。钱穆先生曾告诫道:“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2)钱穆.国史大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 -3.因此,历史记忆是国家共同体得以延续与发展的重要通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心智活动,“历史记忆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的一种心理图构过程”(3)龙金菊,高鹏怀.记忆、认同与共生:兼论“爱国汞”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J].广西民族研究,2019,(6).。它往往会立足现在对过去进行价值规范性重构,形成满足于当下文化建构的记忆符号。在历史记忆的选择与构建路径中,需要相应的物件与社会空间作为载体。博物馆无疑就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家、城市和文明发展程度的象征和体现。在数字信息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社会,博物馆被赋予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育人的文化身份和主体地位,肩负着延续历史记忆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是了解万山这座城市文明的窗口,成为触摸与感受万山汞矿工业文明与新时代“万山精神”的文化中心。它不仅肩负着讲好“万山汞矿工业兴衰史”“万山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这些故事的使命,也成为凝练“爱国汞”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与发展动力的重要空间。那么,如何叙述万山汞矿工业文明的过去? 究竟哪些内容应该被列入展览内容当中,并且以怎样的方式驱动人们对这段历史与文明的情感共鸣,凝聚哪些能够代表“万山精神”的文化符号,引导人们形成怎样的价值观? 这些都是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文化育人研究中很值得梳理与准确表达的问题。

二、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的文化叙事方式

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及其育人功能离不开特定的叙事方式。也只有通过特定的叙事方式,才能把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有效地转化为契合时代需要的文化价值,进而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使其文化价值得以广泛而持久地传播。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具有特殊的历史语境和文化元素。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类的时代传承进入文化育人视野,它以怎样的空间状态和叙事方式阐明自身,或者说如何面对日常的教育体验和运行方式,成为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需要关注的叙事主题。当前,当汞矿工业文明已经逐渐成为历史记忆,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愈发占据了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从空间叙事、物件叙事和记忆叙事三个方面探寻博物馆的文化元素,这对阐释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有着极大的内涵丰富与品质提升作用。

(一)从空间叙事讲好馆内与馆外故事

博物馆的基础构成是空间与展品,空间是展示藏品的物质场所,展品是镌刻着文化符号的历史物件。“这意味着博物馆空间并不只是一个展示容器,而是一个流淌着感官体验的叙事场域。”(4)段俊吉.作为教育方法的博物馆[J].东南文化,2021,(5).博物馆正是借助空间与展品的融合营造了特定的叙事情境。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镇土坪社区。2011 年由“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更名为“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并于同年11 月被列为国家第三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单位,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汞矿工业遗产,传承团结奋进、爱国奉献的万山精神。从空间结构来看,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可利用楼层为三层,面积2400 余平方米,其中:一楼为序厅,设有万山汞矿沙盘模型、形象墙、贵宾室、办公区等; 二楼为陈列厅,主要陈列、展示世界和中国汞矿资源分布情况及万山汞矿采冶历史;三楼为演示厅,主要陈列、演示万山地域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及民族风情。当下,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是万山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科普教育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山因为“汞”资源的自然禀赋,造就了万山“兴于汞、衰亦汞”的历史。如何讲好汞矿工业的历史故事,最为直接的突破口亦是用好、用活这些历史遗存,从这些历史遗存中去探寻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对话。因此,除了馆内的陈列厅,万山秉持“变废为宝”的基本理念积极进行矿山遗址的空间打造,于2015 年投资20 亿元对原汞矿废旧开采区、生活区、相关文物进行修缮性改造与开发利用,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某种程度上说,朱砂古镇旅游景区是万山城市发展中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成为万山从历史走向现代、呈现转型发展风貌的主窗口,对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的空间功能起着丰富的补充作用。

(二)从物件叙事激活文化传播力

博物馆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它所容纳的物件是历史的,但其价值及其传播路径却是当代的。“在不同的博物馆中,物件的类型、意义及其叙事都关涉了知识的生产体系和文化的存在方式。”(5)段俊吉.作为教育方法的博物馆[J].东南文化,2021,(5).当物件嵌入叙事过程时,它便从具有支配性的故事线索激活了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主要由四个部分七个展厅的历史叙事组成。第一部分也是第一展厅,主题为“千年丹梦”。主要展陈朱砂王的历史背景、矿区分布地图、朱砂工业用途、帝王所用、药用价值等。第二部分也是第二展厅,主题为“万山之丹”。主要展陈万山开采朱砂的历史背景、朱砂的开采步骤和发展历史。第三部分由第三、第四与第五展厅组成,主题分别为“红色丹都”“爱国汞”和“共和国的功臣和汞魂长存”。主要展陈新中国成立的万山汞矿的开采历史,后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汞”的历史背景及汞矿杰出的工作者的基本介绍。第四部分由第六、第七展厅组成,第六展厅主题为“丹都涅槃”。主要展陈汞矿关闭后万山区转型发展道路和保留下来的一些老图片,以及国家领导人对万山的亲切关怀。第七展厅为机械文物展示,展陈汞矿地质一勘队的堪矿历史及汞矿开采时期的机械设备。在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的物件叙事中,不仅需要关注展品本身蕴含的汞矿工业文化信息和历史故事,更要关注建构历史意义之外的社会情感与价值认同,激活并深化汞矿工业文化的深层意义。

(三)从记忆叙事引发情感共鸣

记忆是对历史意义的重新建构。记忆叙事通常遵循记忆者所坚信的叙事伦理。“在当代,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它不再仅仅是封存并展示文化记忆的场所,而是成为公众互动、体验和分享的空间和纽带。”(6)刘沙.阐释人类学视野下的博物馆展览研究[J].东南文化,2020,(5).在博物馆的记忆叙事与文化育人语境中,离不开历史实物的空间编码结构与历史记忆的时间叙事模式,它们共同糅合了真实与想象、情感与记忆这两个永恒的叙事主题,将历史事件与文化情感有效地串联起来。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的记忆叙事有着丰富的情感共鸣元素。具体表现在: 万山因丹砂储量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而被誉为“丹砂王国”的称号;这里是出产“光明砂”的地方; 是晚清中国工人抵抗英法侵略者掠夺矿产资源的首发地; 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付出巨大牺牲并已被确认的“红色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是共和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工业特区;是曾为国家增收创税、陪护新中国共渡难关的地方;是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其汞矿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汞”的地方; 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始终牵挂的地方;是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而又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核心区”等荣誉称号的地方。如今,这座神奇的汞矿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在党与祖国的嘱托下呈现出奋发图强之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可见,这些丰富的记忆叙事元素无不渗透着这片土地与国家之间的密切互动与深厚情感,也成为最能激发人们开拓创新、奋发前进的情感力量。

三、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是博物馆得以依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一直受到学者们研究的青睐。价值不仅与博物馆的本身存在有关,还更涉及人对博物馆的感知。在文化价值的研究中,约翰·霍顿(John Holden)将其分为工具价值、内在价值与制度价值(7)John Holden.Cultural Value and the Crisis of Legitimacy:Why Culture Needs a Democratic Mandate[D].London:DEMOS,2006:14 -19.。总体来看,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成为两种最为常见的讨论中心。内在价值源生于博物馆本身的文化价值,工具价值主要源生于政治设计与社会发展需要。从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价值来看,它不仅要展示与表达丰富的工业文化底蕴,而且要凸显与延伸厚重的红色文化精神。具体表现在基于爱国主义的内在价值与基于自强奋进的工具价值。这两种价值交相辉映,形成了“万山精神”的文化内核。

(一)基于爱国主义的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一系列以文化为载体的价值,主要指在心智、情感和精神上能给人们带来主观体验相关的价值。万山汞矿工业兴衰史中最能让人产生情感体验的无疑是万山这片土地与国家命运始终紧紧结合在一起文化主线,可以集中归结为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一综合性范畴,体现在政治、伦理与文化诸社会系统的构件中,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壤。”(8)李兰芬.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述要[M].南京: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147.爱国主义是嵌入国家体系下的复杂系统当中的,始终与一个国家的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说是长期以来民族文化积淀的产物。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9)萧高彦.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81.。万山汞矿工业发展中,有着厚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一方面,集中体现在抗战时期不畏牺牲,抗战救亡的革命精神(10)据资料记载:1925 年9 月4 日,贺龙率革命军来到万山。革命军在万山驻扎期间,提出“消除恶患、保护工农”的口号,受到广大矿工的热烈欢迎,赶场坝四官塘就有一百多人参加了革命军。1931 年5 月,受贺龙指派的姚元忠化名姚玉清,与姚元贵一起回到万山混入德镒和砂厂充当矿工,秘密发动群众,并于此年8 月15 日召开会议,秘密成立省溪县苏维埃政府和黔东省溪纵队武装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隐蔽的或公开的斗争。全面抗战开始后,在汞矿场的纵队成员日夜加班加点的劳动,尽量多生产汞,远销欧美以制作武器,有效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了抗战,他们披星戴月、节衣缩食、捐款捐物支援前线,为反对日本和德国法西斯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参见:李杰.贵州汞矿史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47.;另一方面,集中体现在新中国三年困难期为国家偿还苏联债务的“爱国汞”精神(11)1958 年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在涉及赔偿问题上条件苛刻,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接着出现的三年严重困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建设困难空前。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万山整个矿区天天灯火通明,工人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生产,为国家创收15 亿元,付出巨大牺牲的同时,也作出重大的贡献。周恩来总理深情地誉之为“爱国汞”。。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然成为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应该讲好的“中国故事”,成为博物馆文化育人中应该呈现的精神内核。

(二)基于自强奋进的工具价值

工具价值往往被设置于经济目标的实现,带有很强的社会性,但又通常与文化的辅助作用有关。工具价值是博物馆历史记忆的时代价值转化的主要动力。21 世纪初,由于万山面临汞矿资源枯竭的困境,发展举步维艰,但万山人民始终没有放弃,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关怀与政策反哺,及时转变发展理念,从行动上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共创新时代自强奋进的新万山。近年来,万山人始终秉承“爱国汞”精神所赋予的责任与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12)2013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专报件上作出重要批示:“铜仁市万山区2008 年遭受特大凝冻灾害,这些年来在中央和省的支持下,万山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实现了脱困目标,我感到十分欣慰。希望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用好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金山银山变回绿水青山。其一,依托生态修复理念加强矿区环境治理力度,为旅游业绿色发展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其二,依托汞矿核心技术促使工矿业的升级发展,确保经济平稳及可持续性发展;其三,依托矿山遗址打造“朱砂古镇”景区,作为观赏与体验万山发展新貌的主窗口。通过近十年的自强奋进,万山已经成功实现了在绿色转型发展上的突破,并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众多的荣誉共同诠释了“爱国汞”精神的新时代内涵。正如学者所说: “‘爱国汞’精神作为万山矿业文明的一种核心价值体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性传承价值,一直支撑着与新中国共同奋进的新万山。”(13)龙金菊,高鹏怀.记忆、认同与共生:兼论“爱国汞”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J].广西民族研究,2019,(6).如今,“爱国汞”精神已经日渐被激活成为专属于万山汞矿工业文明的核心话语体系,获得了深入人心的文化传播力。尤其是生活在此的万山人民对汞矿工业文明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已经缔结成为丹砂矿业文明得以传承与延续的情感纽带,这对拓展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四、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的拓展路径

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城市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一座城市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文化之“根”与精神之“魂”。而在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与独特性展示的价值诉求中,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在其中也得到了有效地发挥。从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来看,它承载着万山作为“中国汞都”所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久远的采矿历史与世界上最原始和最先进的汞矿开采、冶炼的方式。千百年来,万山人民对丹砂的开采、冶炼及使用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它造就、承载、反映了本土文化传统及其特有的思维逻辑与感知方式,成为万山重要而丰富的“家园遗产”与“精神瑰宝”。并且,万山汞矿工业文明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很值得在博物馆本身的文化育人功能的拓展上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一)从历史记忆深耕红色文化内容

历史记忆是最能呈现历史事件及其文化编码的思维形式。作为集体意识的历史记忆是需要长期的历史积累和世代持续传承才能实现。博物馆在强化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育人路径中,必然充满极具挑战的技术性细节难题。对于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来说,深耕其红色文化元素无疑是提升其文化育人功能中重要的一环。这里的红色文化元素一方面体现为“爱国汞”精神,一方面体现为汞矿本身所蕴含的丹砂文化。实际上,从丹砂文化本身的红色意蕴到万山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从“爱国汞”精神这一文化符号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推进,都演示了万山汞矿工业发展史中浓重的红色文化色彩。长期以来,万山汞矿工业发展史的历史叙事更多是聚焦于汞矿工业技术及其经济价值,在红色文化的挖掘上,未形成契合于增强团结感与民族凝聚力的主流叙事,导致红色文化叙事不够立体与生动,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未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如何以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为载体,把这些红色文化元素通过规范性价值标识有效地串联与联系起来,标新这些红色文化的象征性符号,赋予这些红色文化的新内涵,强化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构建与文化认知,成为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文化价值开发与育人功能拓展中应追求的目标与责任,也成为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基础。

(二)馆内与馆外资源深度融合延伸文化育人形式

博物馆的空间意义是由空间叙事所塑造的物件与延伸性文化的集合体,有着特定的内部语义和外部边界,成为历史文化演变的时空缩影。在博物馆的空间意义生成中,若缺乏物与人、本体与意识、内涵与外延的融合思维,仅仅是借助信息技术把纸质的史料照搬到展演厅上,必然缺乏触及心灵的互动,难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进而制约场馆的传播能力和价值引导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精神体验要求的提高,人们接触信息的方式不再只是观看,而是转为身体的体验和感知。对于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来说,有着特殊的馆内资源与馆外资源。因此,除了要借助大数据与网络基础,实现虚拟技术与博物场馆的适配性,让受众足不出户便可“云游”博物场馆,这应是契合“沉浸时代”的新媒介模式以接受文化教育的基础。但同时,也应该重视参观者获得直观体验与感受的馆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借助馆外体验式资源加深并拓展馆内文化的情感牵引作用。当前,万山依托长达970 多公里的地下采矿坑道打造矿洞景区,通过一些灯光装饰,水墨丹青灯光字幕、时光隧道、时光穿梭机、矿工工作状态还原等形式,形成馆外资源的体验空间,以使带着对历史好奇与感慨的前来观光者再次近距离地感受万山汞矿工业的历史脉搏,必然成为博物馆功能拓展与延伸的重要通道。同时,充分利用矿洞外的悬崖地势打造悬崖项目,以新科技的刺激感、时尚性与万山的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引发一种人文科技与自然风光的融合与碰撞,让游客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万山那种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无疑也是“万山精神”的最好写实。因此,如何讲好万山汞矿工业遗产故事,需要实现馆内资源与馆外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常识认知与直观体验引起人们对历史的深度遐思,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育人效果。

(三)依托情感驱动提升文化传播品质

情感驱动是实现文化资源向育人功能转化的关键一环。“情感某种程度上是行动主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被加以建构与标识的结果,这意味着情感本身存在着对人的身体及社会情境的依附性,同时也赋予了情感管理的可行性。”(14)龙金菊.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情感逻辑——基于情感社会学的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情感驱动是情感管理的重要内容,旨在以特定文化资源及情景式教育对人的情感进行合理调控,在规范性价值引导下滋生深层的文化认同。万山矿业遗址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引导人们提升对汞矿工业文明的情感认同,也使“爱国汞”精神得到更好的广泛传播。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指出: “有一种爱国心,主要来自那种把人心同其出生地联系起来的直觉的、无私的和难以界说的情感。”(1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68 -269.在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的拓展中,不可忽视对“爱国汞”真实历史的情感驱动,以提升对“爱国汞”的文化认同。从其历史事实来看,因为万山富集了具有工业价值、生活价值的汞矿,招来了从古至今、从帝王到百姓的喜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万山汞矿与万山人民在帮助国家偿还苏联债务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周恩来赐予的“爱国汞”荣誉已经深深地诠释了这种爱国情感。而2008 年的一场冰灾,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人民的亲切关怀牵动着千家万户,并且依托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唤醒了万山人民迈向转型发展新时代的根本动力。如此种种,都演示了万山人民与国家之间的深情互动与深厚情感。同时,从物与人的叙事来讲,这里出产了珍藏于人民大会堂里的“万宝山”、北京地质博物馆里的“朱砂王”;还有全国劳动模范杨再发、杨菊花曾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鲜活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一笔笔伟大的兼容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遗存,文化价值开发前景远大。并且在文化资源的挖掘中,丹砂作为标志“中国文化”的典型性物质元素,某种意义成为“万山红”的代名词。虽然昔日汞矿工业的辉煌已渐渐远去,而那银光闪闪的水银和那些猪肝色的箭头砂,鲜红柱状、块状的镜面光明砂,还深深铭记在世人心中。关于朱砂的历史记忆与现代性价值不会因为汞矿工业的消退而消退。因此,在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功能拓展中,要积极融入朱砂文化及其蕴含的“爱国汞”精神,依托情感驱动提升这些丰厚文化的传播品质。

五、小结与展望

博物馆如同剧场舞台,通过特定的场景布局与主观想象,把客观历史及其文化意义有效地传递出来,实现与观众的心灵交流与情感互动。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情感驱动提升历史记忆及其文化认同,自然成为博物馆育人功能拓展的讨论中心,也是博物馆如何从“守正”走向“创新”的价值目标所在。当下,博物馆应以一种积极的文化姿态,摆脱文化革故鼎新中难免的世俗束缚,以自身倔强的文化生命力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必须进一步打通其文化育人通道,以加强博物馆文化记忆的公共性建构,引发公众的文化自觉。这是博物馆的时代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量:

(一)坚持守正理念,保持老器物的记忆唤醒功能

历史文化必然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以一种安静而祥和的气息浸润着人们的生活。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承与发展历史文化的空间场域,同时由客观物质形态与主观精神两个方面加以综合与互构。其中,客观物质形态是博物馆文化空间的基本属性,也是其文化意义得以延伸的前提与基础。而最能表达博物馆的物质形态的,正是静置于博物馆中一件件曾经物尽其用的老器物。这些老器物既是历史某一片段的文化载体,也是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角色。它们不仅记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亦能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留存与研究意识,成为记忆唤醒的物质载体,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证与历史依据。因此,在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拓展中,必须保持老器物的记忆唤醒功能,使历史文化得以守其正,进而才能更好地创新。

(二)因应创新诉求,规范博物馆的时代价值提升

特定的历史是博物馆得以存在的实质性内容。博物馆对历史文化的呈现既是一种传承方式,也是一种契合时代需要的价值提升。因此,追溯历史、实现历史文化的价值提升成为博物馆应有的时代责任。杜赞奇曾指出:“任何历史既是传承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16)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70.可见历史并不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及其进程所构成的,对历史的书写也成为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是取得学界广泛认同的“复线历史观”。在“复线历史”中,我们很难脱离记忆对历史事件及其价值提升的完整性理解中的作用,这种完整性理解也呼吁了历史记忆的时代价值构建。简言之,历史记忆不能与历史事实简单地画等号,它必须兼顾现代性价值构建的需要,需要在规范性的政治文化空间中被想象、叙述和重组,以获得意义存在的完整性。因此,在博物馆文化价值构建及其育人功能拓展中,不仅要通过全新的方式对历史文物加以视觉的体现或唤起,而且更有必要因应时代需要规范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构建,重新激活历史记忆的时代意义。

(三)兼容物质性与精神性,增强博物馆的文化记忆认同

博物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价值依托于客观的物质空间,而实现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则依托于主观精神空间。物质空间只构成了博物馆的基本属性,其完整的形象特征与集体记忆还需要加入人的时空运动、使用和理解,归根结底则依赖于人们对文化记忆的情感认同。心理学家巴特莱特认为:“记忆不只是‘痕迹’(traces)的重新兴奋,而是反复推敲的‘构念’(construction)。”(17)巴特莱特.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M].黎炜,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译序3.这种构念实际上必须依赖于对文化记忆的情感认同。而如何构建这种认同感,则必须依赖于合理的情感驱动。埃里克森认为:认同是个体在情感或信念上与他人或其他对象联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18)Erik H.Erikson.Identity:Youth and Crisis[M].New York:W. W. Norton & Company,1994:22 -24.从中可以看出情感在人与物之间的具有强大的联结纽带作用。同时,“情感不仅是一种先赋性的社会资源,还可以通过日渐积累与代际传承,形成一种具有传递性、交换性的社会能量。”(19)龙金菊.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情感逻辑——基于情感社会学的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通过情感的合理驱动,能把博物馆历史记忆有效地转化为一种文化力量,使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情感依托。因此,在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讨论中,无疑是要以更具有冲击力的文化符号、象征及意义把历史记忆有效地体现出来,并且促进历史记忆转向文化认同的公共性建构,以不断丰富博物馆文化认同的情感根基。

猜你喜欢

万山工业博物馆
团长回村
团长回村
秦直道
博物馆
流言
露天博物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博物馆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