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调研工作中得到的思考

2022-11-27孙树莉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广校高素质田间

孙树莉,汤 宇

(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384)

根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区调研统一安排,2021 年由中央农广校带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青岛7 个省(市)农广校主要负责人组成河南调研组,深入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开封市祥符区、商丘市夏邑县、永城市4 所县级农广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调研,走访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及农民中专学历教学班,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市县有关领导及省市县三级农广校负责人分别进行了3 次座谈,全面了解区县级农广校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诉求,对新阶段进一步发挥区县级农广校职能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1 农广校承担的主要工作与工作特色

调研显示,7 省(市)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人才振兴部署要求以及中央农广校联合办学领导小组会议精神,采取务实举措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各省市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工作推动方法包括: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不断推动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落地落实;二是加强上下及横向沟通协作,不断强化农广校组织管理服务职能;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内容,不断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四是开展“一主多元”培训模式,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笔者在深入河南省省农广校及4 所县级农广校实地调研中了解到,河南省农广校正处于机构改革时期,但目前从省市县级农广校看,均隶属于农业农村部门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现有的教育培训职能上,河南省农广校分别加挂了“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和“省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两块牌子,承担的主要工作有:负责全省农业干部的培训和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负责对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校的教学业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估;负责农民“绿色证书”师资培训;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农民教育、“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科教结合、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

在河南省调研的4 所县级农广校中,有3 所是本县承担农民培训项目的主要或唯一机构,常年承担教育培训任务,另外1 所主要负责农民培训的监督管理工作,不举办培训班。

多年来,开封市兰考县、开封市祥符区、商丘市夏邑县、永城市4 所县级农广校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任务,稳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持续开展“绿色证书”等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坚持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农民,在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突显了农广校培养农村人才的主力军地位。归纳起来,县级农广校主要体现以下工作特色。

1.1 围绕产业科学办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以商丘市夏邑县农广校为代表的县级农广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办班,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用农民教育培训的软实力,促进社会经济的硬发展。

1.2 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养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短期培训,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开封市祥符区农广校坚持“应培尽培”“需培就培”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云上智农APP 等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建立微信工作群开展跟踪服务;永城市农广校重点加强销售环节培训,打造电商实训基地,提供电商直播全程服务,重点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商丘市夏邑县农广校坚持“弹性学制、农学交替、送教下乡”职教模式,以农村党员干部及高素质农民为对象,稳定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将高素质农民培训与农民学历教育有效衔接,既能提高农民学员学历水平,又能培训学员实操技术,取得一定成效。

1.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永城市农广校对参加培训创业致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学员进行宣传,对党的方针政策、公民家庭美德、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等进行宣讲,有效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封市兰考县农广校重视田间学校文化建设,指导农民田间学校学习焦裕禄精神,打造“真诚做人、勤恳做事”的企业文化,深挖产业文化,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

1.4 开展绿色理念教育,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商丘市夏邑县农广校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学员生态环保意识;开封市兰考县农广校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乡村大喇叭、知识问答、集中学习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支持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1.5 培养村级组织带头人,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商丘市夏邑县农广校实施“四步培养法”,即“把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支部书记”,推荐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农民加入村“两委”,助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 区县级农广校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区县级农广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持“三个面向”,培育了大批高素质农民,但在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下,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存在“三个弱化”

2.1.1 机构编制弱化 据调研,河南省135 所农广校中,12.2%的农广校没有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复文件,7.9%的农广校没有独立法人证书,19.4%的农广校未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20.9 %的农广校没有加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牌子,13.7%的农广校没有作为独立机构办学。北京、天津、山西等省(市)农广校体系普遍存在此类情况。

2.1.2 人员力量弱化 区县级农广校工作人员力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大,缺少中青年业务骨干。以开封市兰考县和开封市祥符区为例,兰考县下辖463 个行政村(社区),农业从业人员37.8万人,耕地面积6.83 万hm2,农广校仅有3 名工作人员,不承担授课任务;祥符区下辖345 个行政村,农业从业人员43.6 万人,耕地面积8.67万hm2,农广校仅有4 名专职教师,部分工作人员被政府部门借调。天津市农广校区级分校面临同类情况。

2.1.3 作用发挥弱化 多数区县级农广校仅发挥了教育培训机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农业农村科教部门参谋助手的作用,没有承担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等工作。

2.2 教育培训工作亟须“三个转型”

2.2.1 培训理念转型 新发展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理念仍以传统教育培训为主,应转移到培育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的现代高素质农民的轨道上,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帮助广大农民同步进入现代化。

2.2.2 培训方式转型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培养1 名乡村振兴带头人仅靠7 d 或15 d 的短期培训是无法完成的,这需要3 ~5 年持续进阶式培养。

2.2.3 培训组织管理方法转型 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组织管理已从粗放管理向规范运行转变,需要加快精细化、标准化发展,突出与其他培训机构的竞争优势。

2.3 培训能力水平有待“三个提升”

2.3.1 校长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调研发现,一些区县级农广校校长在培育理念、培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作为引领农广校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农广校校长需要有深厚的农广情怀、先进的育人理念、明确的发展思路以及科学的管理能力,才能推动农广校不断改革创新。

2.3.2 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区县级农广校教师不再承担授课任务,成为培训组织服务人员;部分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需要学习更新,专业教育水平不高。

2.3.3 培训管理者的组织策划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培训管理者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较弱,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课程设计针对性不强,不能将培训效果和跟踪服务有机结合。

2.4 农民田间学校作用发挥面临“三个难题”

2.4.1 资金支持难题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至今,虽然有国家、省、市、县级挂牌或表彰,但始终没有长期专项资金支持,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培训实训功能下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2.4.2 师资队伍建设难题 农民田间学校普遍存在农业工作者年龄偏大、专业技术师资欠缺等问题。一些农民田间学校远离城镇,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不足,很难引进并留住优秀年轻人才。

2.4.3 规范管理难题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县域的田间学校在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差别很大,田间学校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3 新阶段进一步发挥农广校体系作用的思考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区县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线主战场,只有持续加强区县级农广校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办学水平,农广校体系才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3.1 加强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办学基础性地位不动摇

3.1.1 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三级层次保障农广校办学体系的完整性 中央农广校应在推动出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中,强调充分发挥农广校作用;进一步巩固联合办学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争取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广校发展。省级农广校要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在农业农村部门制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有关文件中,争取将发挥农广校作用的内容纳入进去,同时加强与教育、人社、工会、共青团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扩大农广校体系的影响力。区县级农广校要积极配合完成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任务,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1.2 健全四级农广校联动、区域抱团的发展机制 支持组建区域联盟,鼓励支持区域农民教育培训联盟的创建和发展,实现师资、基地、课程等共建共享。如建立京津冀农民教育培训协同发展机制、长江三角洲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协同发展机制等。建立对口帮扶制度,支持引导发达地区、业务能力强的农广校对口帮扶偏远地区、业务能力相对较弱的农广校发展,在师资能力提升、教育培训理念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开展智库项目研究,组建由各级农广校“知三农、懂政策、有思路”的农广人参与课题组,形成属于农广校体系的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3.1.3 充分发挥农广校职能作用,增强农广校履职能力 各级农广校要配合农业农村科教部门开展摸底调查、培训组织、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提升农广校地位,发挥农广校作用。

3.2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区县级农广校核心业务能力

3.2.1 培训内容从单一的产业发展向全面的乡村振兴转变 着力培养“五有一加入”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即培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发展产业的本领,有协调资源的能力,有忠诚善战的队伍,有诚信厚道口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加入村“两委”,依靠带头人带动普通农户发展。

3.2.2 培训组织方式从短期培训向进阶式研习转变 针对农民急学现用的特点,根据农民的需求适时组织培训。同时,利用3 ~5 年时间,通过县、市、省、中央四级农广校进阶式培训定向为每村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农民带头人。坚持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一体化设计,培养人与培育产业同步推进。

3.2.3 培训管理从粗放管理向规范运行转变,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 中央农广校应出台相关工作管理规范或指导意见,重点规范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等基本流程,完善师资、基地、教材等遴选标准,持续推进知识能力标准化建设,实现培训目标、内容、课程衔接配套;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推进中央农广校统开、省级校自开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加快农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3.3 建强体系工作队伍,夯实区县级农广事业人才支撑

3.3.1 培养一支“热爱事业、理念先进、本领过硬、开拓奋进”的校长队伍 通过会议研讨、培训交流等形式重点培养区县级农广校校长,尤其是新任职校长,培养其爱农为农情怀,提高研究政策、谋划发展、开拓事业的能力。

3.3.2 培养一支“专业精、教法优、爱农民”的专职教师队伍 区县级农广校应组建教研小组,定期开展教师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分享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为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平台。选送区县级农广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训,增加区县级农广校教师到发达地区进修学习的机会;协同互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多种形式的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优质校骨干教师互换任教、示范课进教室、远程共享网课、合作研究课题等方式,发挥对薄弱校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3.3 培养一支“懂教育、能策划、善管理”的管理队伍 以提高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增强组织管理能力为目标导向,通过举办培训班、会议研讨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在需求调研、培训设计、教学组织、跟踪服务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3.4 加大田间学校建设支持力度

3.4.1 争取各级资金支持 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加强田间学校基础设施和培训设施建设,提高田间学校的培训能力。

3.4.2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探索校企联合、毕业生就业引导、大学生创业扶持等形式,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职业教育等农广校现有人才培养平台,提升田间学校技术水平,提高培训师资的素质和能力。

3.4.3 制定相关标准规范 分层分类制定田间学校建设标准和培训项目实施的管理规范,引导各地区加强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并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指导,坚持选树全国优秀田间学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办好、用好、发展好田间学校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农广校高素质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惠”果农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