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译《唐诗三百首》数字翻译策略研究

2022-11-27蒋美红

关键词:唐诗三百原诗唐诗

蒋美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数字入诗是我国古诗的一大艺术特点,“数字入诗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至南北朝,鼎盛于唐”[1]。唐代的诗人们通过对数字的巧妙应用,淋漓尽致地表意抒怀,栩栩如生地描绘诗情画意,从而升华诗歌意境,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译者翻译唐诗,首先需要了解数字在唐诗中的具体作用,再配以科学的翻译策略,方可最大限度地再现唐诗中数字的艺术美。

一、数字在唐诗中的作用

普通的数字,通过唐代诗人们的生花妙笔,生成了许多朗朗上口、让人叹为观止的千古佳句,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诗人们通过数字描绘恢宏的场面,表达真挚深厚的友情,揭露冷峻残酷的现实,歌颂缠绵的爱情,寄托无处安放的相思,数字也因此成为唐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唐诗中数字的作用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实指、虚指和文化特指。

(一)实指

唐诗中的数字实指通常是交代情景发生的时间、人物的年龄或事物的具体数量。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初三的夜晚甚是可爱,露珠似一颗颗珍珠,初升新月形如弯弓。这里“九月初三”便是为诗歌情景描述交代时间,是实指。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中描述的“她”十三四岁,姿态美好举止轻盈,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十三余”是诗歌描写的女子的年龄,“二月初”则是诗中的喻体“豆蔻花”所处的季节。又如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曾三次访问,请他出来辅助自己。[2]215这里的“三”是指刘备拜访的次数,同时又与“两”形成呼应,增添诗歌的音乐美。再如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是指“整个春季的三个月,战争不息。”[2]144

(二)虚指

唐诗中数字虚指使用最为广泛。虚指的数字没有准确的数学上的计量意义,常常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或形成一种张力。诗人为了诗歌的意境与理想的美学效应,常常利用数字营造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反差性审美体验,或通过数字实现诗歌的音韵美,或通过数字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如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里的“万里”言其“距离家乡遥远”,“百年”则“比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3]639此处数字并非实指,而是为了营造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让人读后悲从中来。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句使读者体验到“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3]1014,营造了冷寂荒凉之境,诗中的“千山”和“万径”都是虚指。数字“千”和“万”的使用既能达成诗歌对仗的审美要求,又以表示“多”的具象性的数字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与下联中的“孤”和“独”形成对照,一幅幽远寂静的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中“一饮”与“三百”形成强烈对比,用夸张的手法烘托诗人的热情豪迈和不醉不休的心情。

(三)文化特指

数字的文化特指功能主要表现在:有一些数字在长期的使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固有的文化意义,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被广泛使用;有些数字是在特定的诗歌意境中获得了典型文化意义,成为后来诗作中的用“典”来源;有些数字的文化特指是其在数学意义上的延伸;还有一些数字的文化特指则与其本身的数学意义相去甚远,而成为约定俗成的诗化意象。如李白的《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中“五花马”指名贵的马。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上最考究马的装饰。凡有名马,常把鬃毛剪成花瓣形,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剪成五瓣的叫五花马。[4]“五花马”也被解释为“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3]256。又如万楚的《五日观妓》中:“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诗中的“五丝”是端午节时人们缠在手臂上,用以辟邪、祈福的五色丝线,又叫“五色缕”“长命缕”[3]44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诗中“九重天”指朝廷、皇帝。白居易《长恨歌》云:“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其中“九重城阙”指京城。“京城为皇宫所在,皇宫门有九重,故云。”[2]88

二、许译《唐诗三百首》对数字的处理方式

许渊冲教授取得了丰硕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曾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国际翻译家联盟(FIT)颁发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其翻译的《唐诗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传达原文意境的同时,尽力追求诗歌的音韵之美,用诗体译文翻译唐诗,获得学界广泛关注,体现了许渊冲教授主张的“三美”(即译文需要再现原诗的意境美、声音美和形式美)、“三化”(即等化、浅化和深化)等文学翻译思想。意境美、声音美和形式美简称为“意美”“音美”“形美”。

唐诗中的数字有时简洁明快,一目了然,有时虚实相间,相互应和,有时一字千言,尽显诗人风骚。千古流传的名句中,常常有诗人神来之笔,赋予平常的数字画龙点睛之力。唐诗数字英译时要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译者在语言转换活动中需要使用各种翻译策略,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诗数字艺术的美。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中涉及数字的诗句达180 多条,译者根据原诗的不同意境采用相异的翻译策略,因而即使是同一数字,在不同的诗句中翻译策略也可能不同。许译唐诗要求译文“意美”的同时追求译文的“音美和形美”,因此许多相同的数字译文却截然不同,但总的方法论是许渊冲教授的“三化”原则,具体翻译策略分析如下:

(一)实指数字翻译策略

实指数字通常交代时间、年龄、季节及事物的数量等信息,大都没有文化差异,数字所表达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一致,纵观许译《唐诗三百首》,其中实指数字基本都采用照数直译或转换性的“等化”“浅化”或“深化”翻译策略。下文中例(1)至例(31)皆出自许渊冲翻译的《唐诗三百首》。

1.照数直译

“原文说一指一的时候,对等的译文不但形似,而且意似,甚至可以神似。”[5]唐诗中有些数字是表达具体的“数、量”信息,直接翻译不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障碍,可“照数直译”,即进行严格的“等化”翻译,把原文中的数字一一对应翻译成英语,使译文与原文的信息量高度一致,例如: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How I love the third night of the ninth moon aglow!

The dewdrops look like pearls;the crescent like a bow.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

I hear what she tries to speak out.

“I’d three sons guarding the town high……”

(3)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杜甫《赠卫八处士》)

After twenty years,who knows then,I come into your hall again.

2.转换性“化译”

许渊冲教授提倡的“化译”,包括“浅化、深化和等化”翻译。“浅化”翻译,就是用浅显的语言译出原文,把深奥的原文用浅显易懂的译文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6]唐诗中一些实指数字在诗化语境中隐含了特有的文化意义,照数直译难以再现原诗的意境,许译《唐诗三百首》中对这些实指数字进行了适当的转换,将原文中数字的特定文化意义转换为译文中一般所指,进行“浅化”翻译,使译文深层意思与原文一致;或对数字进行简单计算后译成英文,进行变通性“等化”翻译,达成译者追求的“意美”;“深化”翻译则是通过变通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内容比原文更加深刻[6]。对实指数字进行转换性“化译”的情况在许渊冲翻译的《唐诗三百首》中很常见,例如:

(4)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Not yet fourteen,she’s fair and slender Like early budding flower tender.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You leave the town walled far and wide;

For mist-veiled land by riverside.

(6)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Three miles along the dike unfeeling willows stand,

Adorning like a veil of mist the lakeside land.

(7)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豆蔻年华”是指少女十三岁的年纪,如果将例(4)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直接翻译成“二月初的豆蔻花”,外国读者很难理解原诗中“豆蔻”的含义,再者,唐诗中的二月是我国传统的农历历法,直接翻译反而不够准确,因此译者并没有直接翻译,而是把特定的隐喻变成了一般的比喻,将“二月初”隐含在“early budding flower”(刚刚长出花蕾的花朵)中,传达了原文中“美好”的意思,而译文又浅显易懂,用一个一目了然的意象代替诗句中的“特定文化意象”,使用了“浅化”翻译原则。例(5)中“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项羽灭秦,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2]129诗中指的是当时京城长安以“三秦”为辅,翻译成“the town walled”(有城墙的城市);而“五津”是长江边五个渡口名,在四川境内,翻译成“land by riverside”(水边的城市),唐诗中的诗化地名“三秦”“五津”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许渊冲的译文用一般的意象来替代,也采用了“浅化”翻译策略[7],例(6)中原诗中的“十里”相当于英文中的三英里,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做了数学上的转换,翻译成等值的“three miles”可以说是“等化”,例(7)《春望》背景是安史之乱,唐肃宗至德元年(756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诗人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3]497《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中“烽火连三月”,指战火自安史之乱以来连续不断,到次年三月仍没有停息。诗中“三月”没有直接翻译,而是译成“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即“烽火越烧越高”,有“战争不息”的意思,译出了其深层意思,比原文字面表达的意思更为深刻,采用了“深化”翻译。

(二)虚指数字的翻译

唐诗中数字的虚指用法最为常见,常常用来实现诗歌的对仗之美、达到夸张的表现效果、营造特有的抒情环境。唐诗中最常用的虚指数字为“千”“万”“百”“三”“一”“九”等。许译《唐诗三百首》虚指数字根据译文的音韵、意境采用了不同的处理策略。

1.照数直译

当唐诗中的数字虚指表示夸张性的“多”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是“千”“万”“百”,而英语数字“thousand”“hundred”表示约数时,意思与中文中“百、千、万”等数字表示虚指时意思对等,这时候可以忠实于原文,直接照数翻译,如:

(8)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望庐山瀑布》)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9)迢递高城百尺楼(李商隐《安定城楼》)

From hundred-foot-high city wall I look afar.

(10)后宫佳丽三千人(白居易《长恨歌》)

In inner palace dwelt three thousand ladies fair.

(11)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Pure wine in golden cup costs ten thousand coppers,good!

当唐诗中的虚指数字和英语中的虚指数字含义相同的时候,许译《唐诗三百首》一般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使用“等化”策略。如例(8)和例(10)中“三千”都译作“three thousand”,照数翻译能准确表达例(8)中“高”和例(10)中“多”的含意。例(11)中的“十千”与英语中“ten thousand”完全吻合,而例(9)中的城楼高度,直译就能够给人“高大”的感觉与意象体验。

2.虚指数字的变通翻译

许渊冲在翻译《唐诗三百首》过程中为了实现“意美、形美、音美”,对原诗中的虚指数字通过相应变通进行“化”译,翻译变通方式因译文声韵、格律及意境的需要而有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变通翻译方式。

第一,许译《唐诗三百首》有些数字套用英语近似表达。英语中的数字如“hundred”“thousand”也能够虚指表示“许多”意思,与汉语表示“许多”的“千、百、万”意思十分相似,在翻译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套用英语已有表达,如:

(12)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A thousand branches droop like fringes made of jade.

(13)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A thousand miles from home,I’m grieved at autumn’s plight.

(14)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 thousand feet over cracked wilderness ice piles.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Hundreds of sails pass by the side of sunken ship;

Thousands of flowers bloom ahead of injured tree.

虚指数字的变通翻译,具体数量虽不完全等值,但虚指功能相同。例(12)中的“万条”是虚指即“千条万缕”的意思,夸张地表示数量“多”,例(13)中的“万里”指距离家乡“千里万里”,虚指表达距离的“遥远”,两例中的“万”都译为“A thousand”表示“多”。例(14)中的“百丈”换算后约为“千尺”都是虚指,意为“冰雪厚重”,许译《唐诗三百首》中翻译为“A thousand feet”表示数量“多”,与原文意思相同,例(15)中“千帆”和“万木”形成对仗,虚指表示“许多”的意义,英译为“Hundreds of”和“Thousands of”,套用英语习惯表达,保留了数字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再现了原诗的“音美”“形美”意美”,可以说是“等化”翻译。

第二,许译《唐诗三百首》在翻译时对一些虚指数字进行了省略。许译《唐诗三百首》为了达到译文音韵和格律的诗性美,在译文语境能够传达虚指数字“相似”的意思时,隐去了一些诗句中虚指的数字,例如:

(16)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blue sky.

(17)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You’ll drift like lonely thistledown.

(18)怀君万里别(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Now you are to leave here.

(19)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四首》)

But you’re still farther off than fairy mountains green.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However deep the Lake of Peach Blossoms may be,

It’s not so deep,O Wang Lun! as your love for me.

例(16)中的“九天”译为“blue sky”,把数字“9”省略了,古人以为天有九重,九天乃最高层,即天空最高处。此处是指瀑布落差之大[8],译文采用了许渊冲所言的“浅化”翻译。例(17)“万里”言其“路途遥远”,表达诗人对朋友漂泊生涯的关切,例(18)中“万里”表达即将天各一方的感伤,许译唐诗没有对以上两例中的“万里”进行翻译,只表达原诗的浅层意思“漂泊”(drift)和“离别”(leave),是对原文的“浅化”翻译,例(19)中“一万”,在诗中意思是“阻隔重重”,强化诗中营造的“刻骨相思”之情,“一万”没有翻译,用“still farther off”来表达时空的阻隔,也使用了“浅化”翻译策略。例(20)中的“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诗人与汪伦深情厚谊的参照物,既夸张地形容潭水的深湛,也为结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埋下伏笔。“深千尺”浅化翻译为“However deep”,即“无论多深”,省略了原诗中表示夸张、加强气势的“千尺”。许译唐诗对原诗中虚指数字的“省略”,虽达成了译文音韵美和格律美,然原文中这些虚指数字带给诗歌的气势和营造的情感张力还是损失了些许。

第三,许译《唐诗三百首》还使用了叠词翻译的方法。叠词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艺术手法。[9]英语中的叠词结构形式多样,应用灵活,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其强调、夸张等语义功能也十分显著,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与画面感,在文本中有很强的修辞作用。英语中常用的叠词结构有完全重叠式,如win-win situation,fifty-fifty division;也有部分重叠式,如part and parcel,black and blue;还有复合重叠式,如hand in hand,from mouth to mouth 等。英语叠词结构在英语诗歌中使用十分普遍,如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To murmur name upon name,as a mother names her child”[10]654(摘自叶芝《Easter 1916》),“Turning and turning in the widening gyre,the falcon cannot hear the falconer;”[10]660(摘自叶芝《The Second Coming》).唐诗翻译过程中恰当使用英语叠词,有助于达成诗歌译文的意美、形美和音美。许译《唐诗三百首》根据原文意境,对原诗句中虚指数字巧用英语叠词翻译是一大特色,属于“意似”等化翻译,例如:

(2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22)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别董大》)

Yellow clouds spread for miles and miles have veiled the day.

(23)野营万里无城郭(李欣《古从军行》)

There is no town for miles and miles but tents in rows.

(24)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Only to find cloud on cloud spread over there.

英语叠词“形式工整,音韵和谐,表达意思形象生动”,修辞上可增强语气、“加强语意”[9]。例(21)中的虚指数字“千山”“万径”翻译为“From hill to hill”及“From path to path”,套用英语叠词,加强了译文语意,达成了诗歌译文的音律美。例(22)、(23)中的“千里”翻译成“miles and miles”,营造了一种“延绵不绝”的意境,很有画面感,在修辞上具有夸张的含义,正与原诗中表示“夸张”的“千里”“万里”意思对等。例(24)中的“千里”翻译成“cloud on cloud”(即“一层层云”)与后面的“spread over”(布满)连用,译文虽未翻译“千里”这一虚指数字却也再现了原诗“暮云千里”的意境。

第四,许译《唐诗三百首》还使用了解释性“等化”翻译方法。解释性“等化”翻译就是根据译文“三美”原则的需要,对原诗中数字表达的意思进行解释性改写,以再现原诗中数字所表达的意境。采用解释性“等化”翻译策略时,原文中的数字常常被省略,例如:

(25)江头宫殿锁千门(杜甫《哀江头》)

All palace gates and doors are locked on rivershore.

(26)杀气三时作阵云(高适《燕歌行》)

All day a cloud of slaughter mounts now and again.

(27)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The sword that cost me dear,

To none would I confide.

例(25)原诗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曲江萧条冷落的景象。诗中的“千门”不确指,表示“众多宫门”。江头宫殿指曲江边紫云楼、芙蓉苑、杏园、慈恩寺等建筑物。因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故曰“锁千门”[11]。“千门”与“锁”字连用,描绘“人去殿空”的凄凉。英语“All palace gates and doors”即“所有的宫门”,解释性翻译了“千门”的意思,可以说是“等化”。例(26)诗中“三时”,指的是“早、中、晚”三时[12],泛指一整天,因而翻译成“all day”。例(27)中“千金”是虚指,言其“宝剑的贵重”[13],译成“cost me dear”即“耗费很多钱”,译文与原文意思统一,也使用了“等化”翻译方法。

(三)文化特指数字的翻译

诗词中特定的文化或者历史背景往往成为译文难以传递原诗意蕴的主要原因,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特别关注文本蕴涵的文化意义的阐释与转换[14]。唐诗中文化特指数字因为其承载了浓厚文化信息,数字的“数、量”所指常被弱化,直接翻译一方面会对译文读者形成理解性障碍,难以让读者体验原诗的意境,另一方面也会破坏诗歌形式美。许译《唐诗三百首》中对文化特指数字通常采用“浅化”策略,即使用省略或释义等翻译技巧来传达原诗的意蕴,例如:

(2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

Above stand peaks too high for dragons to pass over.

(29)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My fur coat worth a thousand coins of gold and my flower-dappled horse may be sold to buy good wine that we may drown the woe age-old.

(30)谁道五丝能续命(万楚《五日观妓》)

Who says the rainbow-hued threads can prolong our life?

(3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To the Celestial Court a proposal was made,and I am banished eight thousand miles away.

例(28)中“六龙回日”是古代神话传说,太阳坐着六条龙拉的车,由羲和驾驭着,在空中行驶,诗句是说山非常高,连太阳坐的六龙车也过不去。[15]译文“too high for the dragons to pass over”,即“山太高,龙都过不去”,译文中没有直译“六”,神话故事也没有译出,但原诗中“山高难以逾越”的意蕴顺利传达,运用了“浅化”策略。例(29)中“五花马”是“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3]256翻译成“flower-dappled horse”即“有花纹的马”,也采用了解释性“浅化”翻译策略。例(30)中“五丝”描述的是一个传统习俗,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彩色丝线缠在手臂上,以辟兵、辟鬼、延年益寿[3]443。“五丝”翻译成“rainbow-hued threads”意为“彩色的丝线”,意思与原诗相近,但是诗中所指的文化习俗没有译出,是“浅化”翻译。例(31)中的“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这里指朝廷、皇帝。译文“the Celestial Court”即“天国的朝廷”,也含有“高高在上的意思”,但是在传统文化中有至尊地位的数字“九”没有直译,而采用了“浅化”翻译策略。

三、结论

唐诗中的数字是唐诗艺术审美中的重要元素,许译《唐诗三百首》在“形美”“音美”“意美”原则指导下,采用“等化、浅化和深化”策略,根据译文诗歌审美的需要,对数字的翻译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通方式。诗歌中实指数字通常采用照数直译策略或者变通后解释性翻译策略;诗歌中虚指数字的修辞功能和语义功能都很强,且要兼顾译文的诗性美,翻译起来实属不易,许译《唐诗三百首》中采用了套用目的语类似表达、省略、解释以及巧用英语叠词翻译等变通技巧;而文化特指数字隐含的典故、文化习俗等通常难以用简洁的诗性语言进行对等翻译,为了减少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损失,许译唐诗多采用“浅化”翻译策略,以实现诗歌翻译的“意美”“形美”“音美”。许译唐诗中数字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为古代诗歌中的数字翻译提供了参考路径。

猜你喜欢

唐诗三百原诗唐诗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该怎样向《唐诗三百首》致敬
唐诗写柳之妙
峨眉山月歌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南园十三首·其五
改诗为文三步走
唐诗赏读
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