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蛔虫病的防治

2022-11-27王双怀

养殖与饲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蛔虫驱虫猪群

王双怀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畜牧兽医站,青海海东 810700

在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猪蛔虫病是各类寄生虫病中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这类寄生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在猪小肠内而引发的一种较强传染性的疾病。据相关调查结果,养猪场内猪蛔虫病的发病概率最低为17%左右,最高达80%左右,每只患猪蛔虫病的病猪体内蛔虫数量为20~30 条。通常情况下,感染猪蛔虫病的病猪不仅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其增重率也会大幅度下降,患病严重的猪群则会出现发展停滞等负面问题,更为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猪群出现死亡,进而严重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整体的经济效益。

1 病 原

猪蛔虫是一类寄生在猪小肠内的寄生虫,这类寄生虫大多为浅黄或浅红色。猪蛔虫的虫体表面具有一层较厚的角质层。雄性虫通常长15~20 cm,雌性虫通常长20~40 cm。猪群在感染这类寄生虫病后,雌虫每天可在猪小肠内产10 万~20 万枚卵,在其产卵高峰期时,其产卵数量可高达100 万~200 万枚。这些虫卵通常会跟随猪的粪便一同排出体外,在环境适宜时通常在10 d 左右便可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并通过依附于猪饲料的方式再次回到猪体内,这些虫卵再进入猪体内后便可孵化成幼虫,幼虫通常会进入猪的肺泡内进行发育,待发育成熟后便通过食道再次进入猪小肠。通常情况下,猪感染蛔虫病的整个过程大约为2 个月,这类病虫在猪体内寄生7~10 个月便会随粪便排出猪的体外[1]。

2 流行病学

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猪蛔虫病的分布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且具有流行快等特点,通常情况下,这类疾病大多出现在不重视猪饲料管理工作的养殖场内,最易感染这类寄生虫病的猪群为3~5月龄的幼猪,在感染猪蛔虫病后幼猪的生长速度减缓,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死亡等症状。造成这类现象的因素主要可分为3 个方面:①这类病虫的生命力十分旺盛,且仅依靠一些基础营养物质便可生存;②猪蛔虫病的病虫繁殖能力强,成虫1 d 便可产大约10万枚卵;③虫卵在发育的过程中外界因素难以对其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这类病虫的虫卵具有较高的存活率。此外,这类病虫虫卵还具有相对较强的粘附性,从而使其可通过粪虫、鞋靴等方式携带传播[2]。

3 临床症状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猪蛔虫病所具有的临床症状在3~6月龄的猪群中表现最为明显,通常情况下,在患此类寄生虫病后的7 d 左右,幼猪会出现轻微的咳嗽症状,幼猪的体温也会随之上升(>40 ℃),感染猪蛔虫病较为严重的幼猪则会出现精神状况低下、呼吸加快、嗜睡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并且有部分幼猪还会随之出现贫血、黄疸等表现,幼猪在患猪蛔虫病后其生长速度会遭受较为严重的抑制,最终逐渐发展成为僵猪。伴随着猪群感染猪蛔虫病的时间不断增加,患病猪群还会出现呼吸困难且丧失规律性等症状,并且其还会在呼吸的过程中出现嘶哑状的咳嗽、呕吐等病状。患病猪群在患病7~15 d 后其病状会逐渐减轻,但是其体况会愈发虚弱,最终死亡。

相对于3~6月龄的幼猪来说,6月龄以上的猪群体在感染猪蛔虫病后,其体内寄生的蛔虫数量相对较少,加之6月龄的猪群整体营养状况较好,因此其在感染猪蛔虫病后并不会出现显著的病状。但是,猪群在感染猪蛔虫病后其肠胃功能通常都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出现磨牙、食欲不振以及发育缓慢等症状[3]。而成年猪群则因自身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其通常能够抵抗蛔虫感染,并且其在感染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这使得其成为了猪蛔虫病的主要传染病源。若病虫的数量较多,那么猪群在感染猪蛔虫病后极易被病虫堵塞肠道,进而使其出现酸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猪群出现肠道破裂。此外,在这类患病猪群中还极易出现胆道蛔虫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患病初期,病猪出现拉稀、体温上升、腹痛等症状,并在6~8 d 出现肠破裂而导致死亡。

4 病理变化

猪蛔虫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所造成的病理症状也不同。分开来看,幼虫阶段的猪蛔虫在猪肝脏区域会导致病猪出现肝脏出血、坏死等症状,这类幼虫到达肺部后便会导致猪群出现蛔虫性肺炎等病症。成年蛔虫如若寄生在猪小肠内便会通过刺激小肠黏膜的方式导致猪群出现腹痛等症状。若蛔虫增加到一定的数量,那么这些蛔虫便会形成一个整体的球状体,进而导致病猪出现肠梗阻,最终致使其出现小肠破损以及死亡等情况。其次,部分蛔虫在进入猪的胆囊后便会导致病猪出现胆囊堵塞等症状,进而引发黄疸等病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成年蛔虫往往带有一定量的毒素,这些毒素会对猪的中枢神经与血管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使其出现各类神经性的病症。此外,成年蛔虫在寄生到猪体内后便会吸取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猪群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进而导致其生长缓慢,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猪群出现死亡[4]。

5 剖检变化

通过在无菌环境下对因患猪蛔虫病而死亡的病猪进行解剖能够发现,因蛔虫的影响,猪小肠黏膜存在十分明显的充血、水肿症状。病猪的肝脏表面也有一些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且部分肝脏组织出现坏死症状,在对病猪的肝脏组织进行横切后发现病猪肝脏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脂肪变性症状,且存在大量蛔虫游动的虫道。此外,病猪的肝脏呈肿大、充血状,在将肝脏切开后,肝脏内部仍存在较多的病虫。这类病虫整体为粉红色,形态为中间相对粗壮,两端呈圆柱形。此外,在开展剖检变化观察时,部分因猪蛔虫病死亡的病猪还存在肠道病变且肠黏膜上存在较多出血点等症状[5]。

6 防治措施

6.1 预 防

在预防猪蛔虫病方面,养殖场需重视2 个方面的工作:①以饲养情况为基础定期开展驱虫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具有规模化的养殖场在开展养殖活动时,首先需对全部猪群开展驱虫工作,并在日后养殖过程中每年针对公猪进行2 次驱虫,母猪则需在生产前1~2 周内进行1 次驱虫活动,幼猪需在转圈时进行1 次驱虫。此外,新引进的猪种则需在驱虫结束后才可与原有的猪群进行合并饲养。其次,母猪产房需在进行全面消毒后方可进猪生产,母猪在进入产房前也需对其进行全身清洗。散养育猪场则需在幼猪断奶时对幼猪进行第1 次驱虫,4~6 周后需再次进行驱虫。针对农村散养猪群来说,养殖户需在猪3~5月龄时各进行1 次驱虫,在选择驱虫药时尽可能选用阿维素菌类的驱虫药。②定期开展猪圈清洗与消毒工作,并对猪粪进行统一堆集发酵处理,从而确保在猪粪发酵的过程中有效杀死猪粪中的蛔虫卵。

6.2 药物治疗

在针对患猪蛔虫病的病猪开展药物治疗工作时,养殖人员可将10~20 mg 甲苯咪唑、10~20 mg丙硫咪唑、30 mg 氟苯咪唑一同加入猪饲料中来开展病猪饲养工作。其次,养殖人员还可通过交替使用阿苯达唑与伊维菌素的方式来针对病猪开展药物治疗工作,通常情况下,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的用量为10 mg,伊维菌素的用量则为每千克0.3 mg,在应用这两类药时,通常需每天1 次,连续使用3 d,以便能够更加彻底地治疗猪蛔虫病[6]。再次,在针对养殖场的全部猪群开展猪蛔虫病的药物预防工作时,饲养人员需要通过盐酸左旋咪唑的应用来达到良好的药物预防效果,在一般情况下,这类药物的用量为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 mg,1 次/d,持续喂养3 d,以此来进一步确保药物预防效果。此外,常用的注射药物有阿维菌素、多拉菌素等,在应用这类注射药物时,饲养人员需以猪的体重为基础,科学配比药物,以便全面发挥药物在治疗猪蛔虫病方面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病猪在服用药物后会将蛔虫虫体排出体外,这时饲养人员需及时将这类粪便清除出去,并采用深埋的方式处理病猪粪便,以免其他猪群误食感染猪蛔虫病。

7 结 语

现阶段,在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猪蛔虫病的发生将会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十分直接的影响。为此,在开展规模化的养殖活动时,饲养工作人员需时刻关注猪群的日常状态,以便在发现猪群异常时能够及时通过相关补救措施有效应对猪蛔虫病的同时,进一步确保养殖场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规模化养殖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养殖工作人员需针对猪舍开展定期的清洗消毒工作,并根据猪群的生长状况制定合理的驱虫工作计划,从而借助定期驱虫、消毒等工作的开展来有效预防猪蛔虫病。在应对猪蛔虫病时,饲养工作人员需通过各类药物的科学应用来积极开展药物治疗工作,从而在有效应对猪蛔虫病的同时有效避免患病猪群的拓展,进而有效降低猪蛔虫病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最终为养殖场经营效益的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蛔虫驱虫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生猪驱虫正当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蛔虫对人体伤害远超想象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不能等闲视之的蛔虫病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