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22-11-27雷莉辉关文怡

养殖与饲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效果考核

雷莉辉 关文怡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动物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通过解析动物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探究动物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利用免疫学技术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动物健康。作为高职院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在免疫学教学中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免疫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技能来进行动物疫病的免疫诊断及免疫预防。而免疫学因为与各个学科之间交叉性、融合性较强,理论体系比较抽象,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易理解,那么如何将免疫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消化、吸收课程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免疫检测技术,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在深刻领会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的基础上,立足动物免疫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教学理念,借鉴兄弟院校在免疫学施教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并提出高职院校在动物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1 把握动物免疫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本校动物医学专业开设课程的比例有所调整,动物免疫学由原本学时数就不多的48 学时压缩到目前的36 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对缺乏直观性、内容分散、抽象的免疫学理论以及免疫学检测技术进行全面掌握是不切合实际的,很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因此,想要学好动物免疫学这门课,首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消除学生对动物免疫学产生的厌倦心理[1]。在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上好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绪论是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的大门,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情绪。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为什么同群动物接种后有的动物会出现免疫失败?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先要进行皮试?临床输血前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前为什么要进行组织配型?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生活现象的分析及教师的引导,热切希望通过后续章节的学习寻求答案,因此意识到学习免疫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动物免疫学自主学习的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提高抽象理论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教材上不断改进与完善。以较为权威的李舫主编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中的免疫学部分为主要教材,结合其他免疫学教材,教师团队编写了供学生使用的《动物免疫学》讲义,讲义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合理排序,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PPT是统一的知识体系。其次,采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教师在课前将授课资料,如PPT、图片、视频、flash 等上传到“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事先预习,完成闯关练习,这样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听讲或提问,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把握各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和拓展程度,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总之,讲义给学生提供了一份很好的预习、复习资料,“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检测和巩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可反复进行练习,以便教师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反馈资料。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它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2-3]。比如,在讲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时,借助flash 动画能动态展示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并能体现每个反应过程的变化,使抗原、抗体及酶标记物之间的反应过程流畅、可见、易懂,化抽象的原理为具体实验现象,同时,更易于掌握该知识点的操作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了抽象理论的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设计实施方案,拓展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免疫学教学实验中,通常是老师准备好实验器材,接着进行实验原理、内容及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然后学生参照实验指导书或技能单,以“照葫芦画瓢”的方式去进行实验操作,基本都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显得实验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重视或者印象不深刻,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往往只会分析“特定情况”,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4],课前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实验项目,自主制定实施方案,课内分组讨论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验实施,课后每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提交自己的分析报告,并在QQ 群或微信群中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报告后提交至“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再对各组的报告进行评价,这样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实施情况,也有利于掌握学生在分析实验各环节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引导、督促、帮助、评价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开放性思维能力,从而获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4 运用过程性考核制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以往动物免疫学课程的考核多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各占50%,总评后给出学生该门课程的综合评定成绩。但由于高职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差异较大,一些书面表达能力欠缺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往往成绩不够理想,而部分实践操作能力很差,但应试能力较强的同学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最终成绩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种考核方式不但没有培养出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反而使一些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习惯,更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动手能力[5],所以考核结果也未能真正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真实掌握程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不让学生抱有“浑水摸鱼”的应付态度,在考核前将学生随机分组,实施过程化考核,将考核的项目具体化,考核的内容多样化,对各环节的比例进行调整。比如在讨论、设计实施方案时需提供小组讨论原始记录,讨论过程的参与度如何(占20%)?项目实施时小组成员的分工如何(占10%)?分配的任务是否按方案设计中如期完成(占10%)?任务涉及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如何(占20%)?任务评价结果如何(占10%)? 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如何(占20%)?是否体现探索、创新等综合能力等(占1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基本上可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项目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考核结果也更公平公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与团队协作意识得到了加强[6]。

5 结 语

尽管关于《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已在我院多届班级中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鉴于该学科的特点,在不同生源中推广仍需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在部分章节的知识点中,需要更加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这些都需要动物免疫学教学团队成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使《动物免疫学》这门课程越来越得到学生的认可与重视,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免疫学知识,达到会熟练运用免疫学知识促进免疫技能操作、正确分析试验结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免疫学教学效果考核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