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2022-11-27滕叶韩美林艺术馆
文/滕叶(韩美林艺术馆)
事业单位的运行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通过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对资金的使用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让有限的资金为单位带来更多的收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使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热情度,让监督管理更加透明化。在经济动荡的背景下“过紧日子”必然成为各级政府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各事业单位尽快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做到无预算不支出、预算项目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从而促进内控水平和考核制度的提升,同时提高事业单位的营运效率。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颁发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要求事业单位全面推动预算管理建设的进度,随着深化改革促使单位高效发展。大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着政府的一些社会公益服务,使用预算管理可以加强对资金的控制,从而减少资金浪费、资源缺乏合理配置的问题,同时可以向公众披露会计数据和单位实际运营状况[1]。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其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筹集资金、科学分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资金、业务等活动的综合管理模式,按照指定的预算计划,结合单位本身的战略目标编制预算方案,同时根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引导性,促使单位资金科学分配和合理使用,从而做到节约成本、保证收支平衡,通过编制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收支预算总表最终实现预算平衡,确保资金在流转过程中平衡流动,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声誉和利润的收益,加快事业单位发展速度。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模式还能推动内部控制完善相关体系,对单位内部各部门实施监控,避免滥用资金,提升整体资金管理水平。
其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可以客观地反映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事业单位内部全面应用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完整了解国民经济运转形势和发展趋势,结合当下经济市场的发展动态,再仔细分析不同渠道收集的经济信息,充分了解经济发展规模、发展前景等,在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制度时,可以更加科学地提升其准确度;通过落实预算管理中的监督管理体系,有助于国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2]。
其三,事业单位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可以让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随着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模式不断深入变革,促进各部门工作目标朝着同一单位战略目标前进,部门之间不再各行其是,而是通过系统的联系协助工作,同时部门内部的任务目标更加清晰;在处理内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不同部门不同方法、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使得工作效率高速提升。
其四,运用合理高效的预算管理模式对资源进行科学分配。事业单位对资源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要想实现单位的资金预算目标,必须将不同方式、不同渠道筹集的资金合理分配,才能达到既定的发展目标;在分配过程中,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可以持续体现其积极作用,事业单位财政部门通过预算体系将所有部门联系到一起,科学化、专业化地对资金进行再分配,从而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全面
当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对全面预算管理认知不到位,导致编制过程不够科学全面。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大部分单位仍然没有合理利用新管理模式,除了单位管理层不重视预算管理外,还有工作人员无法准确认识到执行预算管理对于单位的重要性,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同时部门之间也缺乏交流沟通,认为只需要完成部门内部工作即可,没有意识到共同协作对于单位的效用,无法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全面预算管理丧失实施效果,未能体现理想的价值[3]。单位编制预算方案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开展工作,但目前绝大多数单位仅仅根据上一年的各项财务数据与本年支出、收入等财务信息进行编制;这样的编制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没有考量上一年度预算的批复数和实际执行情况,对于上一年度预算出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分析,并且没有以战略目标为基准建立预算目标,仅盲目增加预算数据,不仅容易导致预算失控,更容易使单位脱离实际,违背发展方向。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完善的监督体系协助管理模式运转,该监督体系需要覆盖整个管理模式,对其中的业务、人力等资源进行监管,但是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较少,通常招录的都是业务型人才,导致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尤其是缺乏财务管理人才,致使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法规,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工作人员仅掌握简单的财务核算技能,使得财务工作无法有效展开,更无法系统性地对财务工作乃至绩效预算实施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在设立监督指标时,对会计人员分析得出的数据有很大的依赖性,未能结合单位的目标进行设计,导致监督机制无法贯彻落实。
(三)财务预算执行力不够规范
事业单位从开始编制财务预算工作到结束仅有很短的时间,但在新年度开展工作会受到政府部门以及上级管理层的影响,未能把预算工作分阶段处理,上级的工作计划不能及时下达,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单位预算编制计划。
事业单位对经费进行编制时,不能全面考量工作人员的数量、薪资等造成的影响,致使财务预算未能准确编制;单位在实施编制过程中收到上级部门的资金,如需要采购则必须对预算进行重新编制,因此财务预算的执行受到影响。很多单位对财务预算足够重视,有科学的编制方法,同时具备高效的监督机制,拥有几乎完美的前期工作,但在后期没有执行到位,仍然无法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造成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无法控制对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在分析时大多数只关注预算结果,而没有对预算过程进行阐述,导致预算无法按照计划实施,也没有对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也未能做到对预算进行实时控制,最终使得财务预算未能科学运行。
(四)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颁发的新政策,大量的事业单位开始实施预算管理体系,以求在新经济形势下更好的发展。
很多单位仅实施表面工作或者依靠基层员工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有的单位由财务部门推动预算管理;因为知识的限制,财务人员在实施预算工作中缺乏预算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业务部门仅关注自身绩效,无法有效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更没有配合财务人员进行编制;部分事业单位有健全的预算体系,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参考依据实施工作,导致预算体系流于形式;预算编制方案经过审核即发放实施,工作人员对单位实际状况没有清晰的认知,经常会对预算过程不清不楚,容易出现无效支出,严重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导致预算管理体系形同虚设。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路与建议
(一)革新预算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要想科学实施预算管理,必须要求内部工作人员建立专业的预算管理理念,同时引导每位岗位工作人员完成思想的转变,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导向性作用。在完成预算编制任务目标时,以事业单位数据库为基准,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做好编制准备工作,以此提高全面预算编制方案的合理性。首先,要发挥事业单位管理层的领导作用,将预算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从预算管理变革背景着手,讲解其运行原理、操作流程等,以事业单位员工为核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动员其主动参加预算管理工作[4];其次,组织事业单位员工参加宣传教育培训,注重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员工的热情度,拓宽工作人员的视野,提升员工创新理念,为革新预算编制方法提供支持;再次创建温暖的工作环境,在执行预算编制方案过程中,部门管理者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工作,尤其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此建造良好的工作风气,潜移默化对员工产生影响,确保预算理念融入工作中;最后,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协同工作,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务必要以持续发展型的预算编制方法为基础,从而实现战略规划。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立必须契合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科学、合理地分配内部原材料、人力等生产要素,保障战略贯彻到底。
此外,务必考量事业单位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有效衔接,以此保证战略目标满足发展计划,从而对展开工作具备引导性。在编制初期,主要工作内容要求管理层把事业单位长期发展分阶段科学化执行,中期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状况精准制定相应计划,后期通过对执行工作的结果分析为以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要想防范财务风险,对预算实施有效监督,要通过以下几个层面健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其一,提高事业单位全员监督意识,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要落实绩效考核机制,预算管理从每位员工做起,通过培训不断普及并且提升监督相关知识。从预算约束上推动管理层工作内容的变动,构建绩效考核以及评价机制,以此促进事业单位健全预算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针对部门、员工等不同层次运用不同的绩效管理制度,同时将绩效指标数据化,从而让管理工作更方便开展[5];其二,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出现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要努力普及互联网覆盖率,网络技术的运用让监督管理工作得以实现全面掌控,同时做到及时监控、实时管理,让“信息孤岛”现象不复存在,管理层更要学习网络相关技术,以便于更好地对员工实施监督管理;其三,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督程序规范化,针对与预算有关的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等进行监督,从规范预算编审程序出发,确定监督流程中不同环节的任务,把任务合理分配到不同部门进行处理,每个部门各司其职,部门之间共同协作,提升工作效率,共同推动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其四,通过构建内部财务报告制度,运用权责发生制,通过构建内部会计信息制度,可以推动部门之间的横向监管和国家财政内部预算监管体制的实施,通过要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质,将运用资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隔离,建立了管理与责任相对应的资金管理体系。以推进国家现代预算管理与监察体系的建立,促进事业单位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三)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要将预算编制和实施工作紧密结合,对计划管理内容分阶段负责,把全部计划资金细化到各个项目,明确落实项目的管理责任机关,对逐个项目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工作目标。
首先,加强对计划实施机关的负责性,在履行不同预算职责流程中,把各具体责任目标落实到个人,同时设置和实施有关的奖惩制度,并通过对不同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落实力度评估,贯彻奖惩制度,以此强化部门员工的执行任务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其次,事业单位要制定预算通报制度,各部门要举行预算实施状况讨论会,针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通过沟通与交流共同提高部门的预算执行水平;最后,运行预算执行跟踪监控机制,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要善于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对部门内部员工执行过程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不断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要求其执行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为本单位预算绩效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全面保障。
(四)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由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开展管理工作,将内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该体系需要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点。第一,部门之间互相协作,听从统一的调度和指令,管理层以事业单位目标为基准,为实施工作从发展的大局提出针对性意见;财务部门侧重于从会计数据角度出发描述本单位发展现状,业务部门主要从绩效方面阐述预算目标、绩效目标等业务相关数据的完成数量,要想综合管理预算,必须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信息同步,通过数据联通、合理沟通,将有限的资源科学分配到不同部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而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加准确,预算执行落实到位;第二,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预算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训工作,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沟通能力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结果,定期从外部聘请专业人才进行授课,从而让预算管理人员提升业务水平、拓宽知识覆盖面,积极推动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此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提升[6];第三,让实施预算管理人员全面充分地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来加快数据的传递,使业务数据实时传送到单位内部,预算管理人员通过实时的分析,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时也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反馈预算方案和执行状况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束语
总之,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事业单位要想发展预算管理,对资金规范运转进行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就要在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过程中,对国家扶持相关行业的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实施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通过从编制缺乏合理性、预算管理缺乏监控、财务预算执行力度较弱、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不同角度对不同问题进行探讨,给出革新预算编制方法、健全单位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等相对应的对策,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依据,加强预算管理对单位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