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科研能力培养*
2022-11-27余文静徐慧琴
余文静,徐慧琴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医学毕业生作为住院医师在经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方能上岗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要途径[1-2]。我国从2009年起经过规范化制度制定、试行、探索、改革,经过多年临床效果验证,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于2013年联合颁发《关于建立住培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文件,明确并细化住培要求,首次提出住培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侧重分析该新模式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1 住培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要求及科研现状
早期,由于医院科研指标、毕业任务及职称晋升等多种原因,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于基础实验研究,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践学习,造成一度的“科研热”,这种模式下必然导致学生的临床培养不足,临床技能及能力欠缺,研究生毕业后并不能胜任临床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于2009年将研究生类型明确分工,包括学术型,侧重于基础实验及科研研究,以及专业型,侧重于临床培养,力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专业型研究生需先在校内完成半年左右的理论课程,再进入临床阶段学习,要求其能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及必备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完成日常诊疗工作,同时也要求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与住培中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因此将两者结合并轨进行有利于有效缩短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并轨新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时需具备“四证合一”,即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及住培合格证书,缺一不可。
并轨培养模式虽然大大有益于临床技能及诊疗水平的提高,但是现实状态往往是学生需要全天候地在不同临床科室学习、轮转,缺乏系统化科研训练的时间和机会,学员参与科研意愿不高。有报道显示,专业型研究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科研思维短缺,独立完成课题设计及研究操作的能力有限,同时对当前先进理论及研究热点了解不深,这种临床与科研的不平衡发展将大大限制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深化进步[3-4]。
2 临床与科研的关系
目前重临床、轻科研的普遍现象,导致专业型研究生明显科研灌输不足[4]。科研与临床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思维的核心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的来源在于临床工作[5]。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大量的医学专业文献阅读,有助于从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最新治疗进展等多方面更深层次地认识疾病。同时,科研构思来源于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难题,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围绕疾病开展医学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将研究结论再反馈给临床,使用原创性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进一步服务于临床。因此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想法、有创新、有成果。必要的科研训练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创新研究、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大大有益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 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3.1关注专业发展方向 科研是临床的先导,科学研究始终是起于临床而又高于临床的。目前网络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生若没有科学研究作为实践的方向指引,仅凭临床经验性诊疗,则必将成为传统工匠式的医生。只有掌握专业领域内新的发展趋势,了解疾病的最新诊疗动态,才能很好地服务临床,设计出符合现阶段需要的研究课题。以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为例,该学科与多种临床专业及基础医学均关系紧密,新的成像模式和显像技术不断涌现,如何对这些新技术进行准确性和有效性的评判是学科内研究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之前,我们需关注该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如新的放射性显像剂运用及发展,多种显像剂的比较,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多模态显像的发展、循证影像等,同时结合高水平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的启发指导,紧扣所在科室及指导老师的科研优势及方向,从而以疾病为中心发散式汇集研究方法,总结科研灵感,找到新的切入点。
3.2提高科研储备和知识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离不开相关学科的学习,如统计学分析、文献检索等这些科研必备技能。查阅文献是及时掌握所在专业领域内研究背景和进展状况的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这包括技术层面上的文献检索方法,以及理解层面上的文献分析及归纳总结,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并且,文献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认知视野,避免固守临床上一些相对滞后的指南及共识,促进诊疗水平的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培轮转期间,除了完成必需的临床学习,还需要充分研读文献,特别是专业内前沿的研究热点及优秀的综述分析,科研入门者可从更易于理解的中文文献开始阅读,通过中文文献充分了解某疾病或技术的研究背景、方法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英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同时做好科研学习笔记,便于思维记忆和总结。
做好科研选题的质量控制,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综述,在综述的基础上往往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科研创新性是困扰研究生的一大普遍难题,科技查新是对研究成果、科研立项的新颖性评价的重要检验标准。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充分掌握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可能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完成进一步的探索和突破[6]。需要注意的是,一味地追求创新有可能会导致研究生选题的延迟甚至影响毕业,而且研究者所探索出的创新点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临床研究的创新可转变新的思维模式,如已有技术的应用创新、已有技术应用于新的领域创新、方法学创新等多方面。
3.3发挥住培带教教师的引导作用 住培带教教师对住培学员临床训练及科研思维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7-9]。为了避免灌输式教学,带教老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发引导式教学让住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思考勤提问,再查阅文献分组讨论,营造一个宽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在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应带领学生从疾病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等多方面进行剖析,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信息,对当前研究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探索,将科研思维灌输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10]。同时,带教老师应尽可能整合多方面诊疗方式,如加强多学科的协作交流,加强疑难病例讨论频次,从而获得不同的思路方法,同时在这过程中也提高了住培学员的表达能力及科研逻辑性,开拓科研思维。
3.4规范科研过程,提高成果品质 科学研究包括科研立题、方法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等多个过程。科研立题应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同时注意选题创新性及研究可行性[11-12]。独立选题是研究生必备素质,也是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端。选定基本研究方向后最好先进行预开题,邀请相关专家,特别是本专业以外的学术专家及有统计学相关背景的专家进行预开题审阅,并根据指导和建议做出修改,这将大大有助于选题的质量控制,并可能开拓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正式进行开题报告,确定最终选题。实验操作中应时刻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数据真实可信。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住培学习期间,而不是到了需要赶制论文时才临时“抱佛脚”。优秀的论文不仅取决于文章的内容,也取决于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正式书写论文之前,可先做一个全文提纲,规划好论文框架,按照自己的研究结果一一展开分析,保持条理清晰及逻辑性规范书写。
4 小 结
兼具临床实战与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医疗工作的主力军。认真总结分析当前住培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逐步完善规范住培各项制度,探索并改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更多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科研思维全面的优秀医生。并轨模式下“四证合一”的研究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培养科学思维及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