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生教授辨治缺血性中风临床经验
2022-11-27刘艳华周德生张梦雪陈小红
刘艳华,周德生,张梦雪,陈小红,郭 纯*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中风病类型之一,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征,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1]。中医药在缺血性中风的论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今医家多有论述。周教授勤求古训,善治中风,临证数十载,颇具心得,提出荣气虚滞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并进一步认为荣气虚滞可细分为荣气虚与荣气滞,在临床上二者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相兼发病[2]。笔者有幸跟诊,试将其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缺血性中风病机发挥
1.1 荣气亏虚,脑络失荣
气、血、阴、阳、津、液、精、营、卫、髓、膏等一切精微物质归属于荣气范畴,荣气起源于先天命门,赖于后天水谷精微和自然清气充养,以滋润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3]。而脑为元神之腑,凌驾于脏腑及经脉之上,是具有平衡调节机体作用的高层次独立系统,其形成与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荣气这一物质基础。荣气旺盛,则髓充脑满、神明清灵,进而脏腑经脉得养,各就其位。若荣气虚损,则脑络失荣,气血失和,易发中风。而针对缺血性中风荣气亏虚者,周教授强调临床以阳气虚、阴液虚及精血虚为主。分而论之,命门之火的生生不息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诚如赵献可《医贯·玄元肤论》所言:“欲世之养身者,治病者,的以命门为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火乃人身之至宝”,欲保身长全,当温养此火。命门火衰则肾阳虚衰,而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阳亏虚则脏腑气化失常,经脉失温,轻者中经络而肢体麻木不仁、半身不遂,重者中脏腑而猝然昏厥,《医门法律·中风门》所记载的“偏枯不仁,要皆阳气虚馁,不能充灌所致。又如中风卒倒,其阳虚更审”,正体现了这一点。阴液不足亦与缺血性中风的病理过程紧密相关[4]。狭义的阴液专指津液,津液亏虚可致血脉失充,或血液浓缩黏稠,进而气血不畅,脑脉郁滞,发为中风。阴虚则阳亢,《冯氏锦囊秘录·方脉中风合参》云:“中风一症,多由肝阴不足,肾水有亏,虚火上乘,无故卒倒,筋骨无养,偏枯不遂,故滋肾养肝,治本之至要。”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阳亢化风,气血随之上逆,痹阻脑络,亦发中风。《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全体总论》言:“肾系贯脊,通于脊髓,肾精足,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是髓者精气之所会也。”精血的充盈是脑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精血亏虚则脑髓失充、神机失明,而张锡纯更进一步指出脑髓之质为神经本源,髓海不足可致肢体偏废,此时恢复脑灌注将成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关键[5]。由此,阳气、阴液、精血等荣气亏虚,可致脑络失濡养,而发中风。
1.2 荣气郁滞,脑络痹阻
郁乃蕴结壅滞之意。狭义的郁单指情绪堆积、气郁不舒;广义的郁则涵括一切荣气的壅塞停滞。《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气血郁滞既是荣气郁滞的一部分,又是必然结果;荣气失于宣通,气血失于调和,则百病皆生。而在缺血性中风中,荣气亦虚亦实,或因虚而滞,或因滞而虚,其中若属实者,或气郁或血郁,或湿郁或痰郁,均为荣气郁滞的表现形式,最终将导致气血壅滞,脑络痹阻,发为中风。分而言之,周教授认为气郁者多从肝论,肝主疏泄,统率一身气机,肝郁不疏不仅易诱发郁证,亦会诱发郁病,而郁证、郁病与缺血性中风紧密相关。明代张景岳提出因郁而致病和因病而致郁,周丹等[6]进而提出郁证性中风,认为因情志诱导而发中风,即因郁而致病,因中风后气血失调而发的卒中后抑郁,即因病而致郁。情志抑郁是肝气郁滞的外在征象,肝气郁滞是缺血性中风病程的重要部分。木郁不舒亦致脏腑气化失常、津血停滞不行,变生痰湿郁证。而痰湿可随气机升降出入,上蒙清窍,内壅脏腑,外滞经脉[7]。《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云:“风木过动,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胜……饮食变痰……或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神识不清”,土虚木乘,痰湿内生,久郁风阳痰火相煽,上冲犯脑,痹阻脑络,而致神昏。周绍华教授[8]亦提出“痰致脑病、脑病治痰”的观点,强调脑病从痰论治。而因气机郁结,或痰浊瘀滞,或荣气亏虚,或脉管破损,所形成的瘀血也常停滞于脏腑组织经络而影响荣气循行,间接导致缺血性中风。清代医家王清任从血郁证出发,创制补阳还五汤以治疗气虚血瘀性中风偏瘫,因其临床疗效显著,沿用至今。国医大师张学文创造性提出颅脑水瘀证,认为瘀血阻滞脑络,血行失畅,血中津液反外渗组织间隙而形成水浊,或痰湿浊液互结,壅滞脑窍,导致中风[9]。而水湿、痰浊、瘀血作为有形病理载体,可为外来或因体质阴阳差异内生的寒热之邪所依附,合并而致中风,故中风闭证又有阴阳之分。因此,气、血、湿、痰郁滞皆易壅塞荣气使道,痹阻脑窍经脉,诱发中风。
1.3 气血水同病,诸虚实并存
周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主张荣气虚滞是缺血性中风的关键病机,并进一步强调荣气虚滞涵括荣气虚和荣气滞两个方面。荣气虚是指由命门虚而引起的阴阳精血等精微物质的不足;荣气滞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气血郁滞,其病理过程以气滞为首,痰湿、瘀血为主要病理产物,寒热为无形之邪,常附于痰瘀有形载体之上,兼夹致病。荣气虚与荣气滞常互为因果,可虚实互化,即因虚而滞、因滞而虚、虚滞并存。从正邪消长变化而论,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可分为五种:①以荣气滞为主、滞中夹虚实象明显者,如痰邪壅盛的中风闭证,其中阳闭者常因痰火日久暗耗阴液,除中风闭证主要症状,兼有大便干涩难解、舌干红、苔黄糙、脉弦细等津亏特点,阴闭者常因痰浊偏盛耗损阳气,兼有四末不温、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暗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等阳虚特点;②以荣气虚为主、虚中夹滞虚象明显者,如中风脱证,常因阴阳俱伤,气血周流异常,而兼有痰瘀郁滞、胃肠食积之象;③荣气虚滞均显,如因正邪相争日久,虚更虚、滞更滞的中风恢复期,其中表现为偏枯不用、肢软无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的气虚血瘀证为典型虚实并显证型;④荣气虚滞均隐,如荣气虚滞不明显,正处于量变蓄势阶段的中风先兆期,仅出现一过性头晕、肢体肌肉麻木跳动等表现;⑤久病迁延郁劳沉疴,如久病内伤积损、经脉郁滞不通的中风后遗症期,其中因久病肾阳虚损、痰浊挟虚火上犯引起舌络气血不畅的喑痱症体现了这一特点。
2 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
2.1 补虚通滞
依病因病性而论,本病往往气血水实、诸虚实并存。①以荣气虚为主者,当以补命门之虚为主,针对阴阳精血亏损的具体情况分别予以滋补,又恐补益药滋腻滞气,常佐以行气药,达到补而不滞的目的。②以荣气滞为主者,当以通滞为要,强调以行气、化痰、祛瘀、通络为治法,消除脏腑郁滞,畅达气血,通养脑腑及四肢经脉。其中因肝木调畅一身气机,行气应以疏肝理气为首;而痰瘀既是有形病理产物,亦是间接致病因素,痰浊壅滞当选法半夏、僵蚕、胆南星、天竺黄、姜竹茹、皂荚等祛湿化痰;瘀血停滞宜选鬼箭羽、苏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又脑络不通是荣气郁滞的必然结果,故常佐以藤类通络,选用络石藤、石楠藤、海风藤、鸡血藤、忍冬藤等通达脑络;脉络郁滞甚者,可加全蝎、地龙、蜈蚣等虫类药走窜通络。
2.2 临证加减
风邪偏甚、痉挛震颤者加钩藤、天麻、防风、秦艽、白蒺藜、僵蚕等祛风;肝阳偏亢、血压偏高者加桑叶、菊花、牡蛎、石决明等平抑肝阳;脑水肿头痛者加车前子、泽泻等利水降颅压;舌强难言者加薄荷、蝉蜕、木蝴蝶利咽开音;排尿障碍者加炙麻黄、王不留行等利尿;上肢活动不利者加桑枝、桂枝、羌活等引药上行而通达上肢经脉;下肢活动不利者加川牛膝、独活、木瓜、狗脊等引药下达而畅达下肢脉络;肢体麻木疼痛者加延胡索、片姜黄、海风藤等行气止痛;肌肉萎缩乏力者加紫石英、蜈蚣、白参、黄芪、炙麻黄等强肌起痿。
2.3 应用入脑引药
从病位而言,本病病位在脑,可加用入脑引药,如白芷、石菖蒲、人工冰片、人工麝香、苏合香、人工牛黄、蔓荆子、细辛、辛夷、藁本、天麻等,而石菖蒲、皂角刺、白芷常作为组药醒脑开窍,治疗中风神昏。
周教授基于荣气虚滞理论进一步创立活血荣络方,其中1号组方为玄参、木瓜、赤芍、桃仁、忍冬藤、天麻、白芷、石菖蒲,2号组方为石楠藤、鸡血藤、川芎、乳香、没药、玄参、生地黄、黄精、人工冰片。方中选用滋阴、化痰、祛瘀、通络、醒神等作用的中药,以补虚化滞、通养脑脉。经数据统计,活血荣络方多年来被广泛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10];亦有相关实验研究证明活血荣络方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11]。
3 病案举隅
患者范某,男,71岁。2021年1月9日初诊。因“突发行走不稳、共济失调24 h”,急诊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收入院。自诉于2021年1月8日14:30左右突发行走不稳,未予以重视,半小时前在拾物时突然跌倒,无法自行起身,左侧肢体稍乏力,遂至我院急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血小板78.00×109/L,血小板分布宽度 17.00 fL;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40.5 IU/L,乳酸脱氢酶312 IU/L,肌红蛋白74.3 μg/L;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正常。颅内CT示:双基底节、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入院症见:患者精神状态一般,行走、坐立不稳,无视物旋转、头晕头痛,左侧肢体乏力、无麻木,无言语不利、饮水呛咳、胸闷心慌、腹胀腹痛等,纳寐一般,二便正常。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7年余,服用“二甲双胍片”50 mg tid、“格列齐特片”30 mg tid,血糖控制较差;有“冠心病”病史,2013年在外院曾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 36.4 ℃,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79/83 mmHg。左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济检查:走“一”字步不能,左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左侧轮替试验稍笨拙,双侧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睁眼(+)、闭眼(+)。NIHSS评分:2分(共济失调)。辅助检查:血糖:葡萄糖(空腹)12.89 mmol/L,葡萄糖(2 h)13.0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0%。尿常规:葡萄糖(+);脑纳肽前体、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双腔起搏器,VAT及DDD两种起搏模式,起搏心率83次/min。患者因有起搏器植入,不能完善颅脑MRI,故未完善。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血小板减少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功能Ⅲ级C)。治疗上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 bid静滴改善侧支循环,乙酰谷酰胺注射液0.5 g qd静滴营养神经,艾地苯醌片剂30 mg tid改善脑代谢,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bi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薄衣片 162.5 mg qd降压,阿卡波糖片0.1 g tid+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 qd+西格列汀二甲双胍(II)薄膜衣片900 mg bid降糖及对症支持治疗。因考虑患者血小板偏低,暂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医辨病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辨证为风痰瘀阻证。治以化痰熄风、活血通络。方以化痰通络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蜜远志、当归、川芎、麸炒枳实、竹茹、石菖蒲、炒地龙各10 g,鸡血藤、首乌藤、茯苓、天麻、络石藤各15 g,炒僵蚕、甘草各6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配合谷红注射液15 mg qd、丹参多酚酸0.13 g qd静滴活血化瘀通脉。2021年1月11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99.00×109/L,血小板分布宽度19.60fL,血小板容积比0.11%。后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 qn抗血小板聚集。
二诊(2021年1月17日):患者诉左侧肢体乏力稍缓解,仍行走不稳、坐立不稳,口干口苦,烦闷难耐,大便2日未解。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效不更方,于前方基础上加大黄6 g、黄芩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21年1月19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99.00 ×109/L,血小板分布宽度21.00fL,血小板容积比0.12 %。
三诊(2021年1月24日):患者诉行走不稳、坐立不稳、左侧肢体乏力较前明显改善,二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查体:左上肢、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予1月17日处方14剂,带药出院。
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往往以荣气壅滞为主,虚滞并存。《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云岫按:“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本案患者年老肝肾精血亏虚,肝木失荣,又平素性情急躁,阴不制阳,阳亢化风,而木旺乘土,土虚水湿运化不及,酿生痰湿,痰湿随风阳上行,上滞脑络,外滞肢体经脉,内滞脏腑,气血不畅,痰瘀互结,脑络经脉痹阻。故宜以行气、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功,选用化痰通络汤加减,方中佐以藤类及虫类药通达脑络,而患者大便难解,遂加大黄、枳实祛肠腑瘀滞。又恐荣气已虚且祛邪易伤正气,兼以茯苓、当归、甘草益气养血健脾。待郁滞去、荣气充,则气血畅、络脉自通。
4 结语
周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荣气虚滞理论符合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其从荣气虚和荣气滞两方面论治,虚则补正气之虚,滞则以通经脉之滞,而荣气虚滞往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因此,临床上通补兼施,杂合以治,复方简药,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