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人才开发引擎昭通发展

2022-11-27马霞昆明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昭通市昭通科技人才

文/马霞(昆明理工大学)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人才是助推一个地方的引擎。没有一支科技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昭通市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树立“跨越发展更需要跨越式补‘短板’”的工作理念,瞄准各类科技人才急需紧缺、发展动能不强这一难题,以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手段,积极探寻贫困地区科技人才发展路径,出台有力政策措施,实施系列人才工程,推动各项人才走到基层一线、项目现场、产业前沿去献智出力,初步形成了人才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助跨越发展破题破局”的态势。

一、科技人才开发的背景

昭通市在科技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上决心很大,但长久以来,由于昭通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低、全民科学素养普遍不高,引进、开发、使用及留住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科技人才发展失衡、匮乏、流失严重,制约了昭通经济创新性增长。

(1)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昭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合力尚未形成,缺乏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办法,推动人才合理配置的措施还不完善;人才工作渠道基本沿袭分系统和地区的管理模式,存在“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现象;部分县区和有关部门对科技人才挖掘、储备、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不到位;体制比较僵化,“党管人才”机制不够灵活,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导向不够鲜明,尊重知识、尊重科技人才、人才创新的风气不浓。

(2)科研投入不足,科研设施基础条件差。科研投入是决定科研成果产出与科研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昭通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科研投入财政资金缺乏。科技人才蓄积基础薄弱,难以形成较强的依附载体;科技人才总体收入水平远低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水平和中介服务机构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现代化的科研基础设施处于低端水平或根本没有的状态;吸纳、培养、使用人才的投入过少,也难以对高层次科研人才形成吸引力,以2016年统计数据为例,2016年昭通全社会研发支出13546.9万元,仅占GDP的0.18%,而同时期全国为2.1%。

(3)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低,高层次人才少,行业分布不均匀断层突出。根据统计部门数据,2016年昭通市有人口5475000,人力资源总量3937000人,人才资源总量264225人,科技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比例为6.7%,全市人才密度4.8%。人才资源总量中,专 业技术人才92957人,占35.2%;科学技术人才16470人,占6.2%,农村实用人才107366人,占40.6%;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400人,占16.7%。不难看出,尽管昭通是人力资源大市,但却是一个人才资源弱市,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密度较低等问题突出。各类人才构成中,农村实用人才占比大,科学技术人才占比最小。另外,根据实地调研了解,在县乡一级交通工程、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经济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人才行业、区域分布不均衡,比如在医疗、学校相对集中,在交通、建筑、经济、旅游等领域却求贤若渴。

(4)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首先,昭通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产品多为粗加工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专业能力看,传统专业人才多,科学技术人才少;继承性人才多,创造性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其次,人才开发使用不到位。根据统计部门数据,2015年昭通市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5.01%,全国为16.9%;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仅为1.32人年,全国为48.5人年;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仅为13.48%,全国为33.5%。不难看出,昭通市以上数据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批人才学非所用,人未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出现了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的局面。

(5)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科技企业家短缺。近年来,昭通市科技成果转换经济发展贡献GDP呈负增长,科技企业家转换成果专利的水平低于1%,没有一支专门从事将科技转换为成果的队伍,申请专利成功率极低,使科技成果转换为商品、产业的水平几乎为零,也没有专门的科研企业,也没有企业建立科研实验室、工作室。

(6)宣传不到位,氛围不浓。昭通知名度不显,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对昭通的了解较少,对昭通在科学技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做法也是知之甚少。知名度不显,使得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昭通市工作困难重重。另外,各级各部门对各自领域关于人才开发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不够,优秀人才典型培树得比较少,抓人才工作的氛围不浓,对人才工作的宣传报道不多。

二、科技人才开发的路径

(1)实施科技人才引进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聚焦重要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等需要,查找人才工作薄弱环节,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补齐人才短板。比如:设立2000万元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经费,积极鼓励人才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2)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紧扣昭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人才发展目标,按照“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启动实施“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三个并行的人才计划。培养选拔“鲲鹏计划”人选27人,涉及产业发展18人、占67%;实施“雏鹰计划”,每年招聘一批优秀紧缺专业大学毕业生以及订单定向培养50名左右本科院校免费医学生、400名左右免费师范生。注重面向生产一线拓展“名家、名师、名医”人选培养选拔工作,现培养选拔“三名”人才59人。

(3)实施载体推动科技人才发挥作用。以东莞、中山与人才交流协作为契机,加强高端人才智力联动协作,签订人才服务项目,积极推动组建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修学习等工作。加强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高层次专家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先后组建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1个,吸引国内国际知名人才等700余人次到昭通问诊把脉,共选派1239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骨干队伍对口帮扶村,在一线精准开展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创业咨询等工作。

(4)推进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昭通实施专家人才联系服务基层制度,建立市管人才业绩档案,择优选派了88名高层次专家和杰出人才到基层服务,并将“服务基层”纳入市管人才项目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到基层一线发挥优势、贡献智慧、实现价值。鼓励引导18名农林科技人员自愿参与项目合作、创办领办企业或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广大农林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苹果、马铃薯、天麻、生猪、肉牛等“百亿”农业产业,建立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实现“一名首席专家、一个工作团队”推动“一个特色产业”发展。

三、现实意义

重视、吸引、留住、挖掘科技人才潜能,为科技人才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是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关键。贫困地区人才发展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研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是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摘掉贫困帽的重要保障。

(1)破除被动思想,树立党管科技人才工作格局。摒弃“引才不愁”的思想意识和坐等人才上门的被动做法,以战略眼光“抢”人才。一是树立“人才共享”新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所得。人才引进“刚柔并济”,不断创新引才方式方法,千方百计使人才、智力和技术为我所用,以落后之经济共享先进之人才。二是树立人才开发“顶天立地”新思路。所谓“顶天”是指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昭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所谓“立地”是指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植根乡土、服务地方。“顶天”是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立地”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既要重视“顶天”,更要重视“立地”。三是树立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对昭通而言就是结合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抓昭通市“六大战略”用才需求,开拓创新、有的放矢地依托昭通人才引进与开发系列配套制度办法创新式开展人才引进和使用工作。

(2)优化引才渠道,构建优质科技人才引进环境。昭通作为边远贫困地区硬环境先天不足,唯有统筹各类支持政策进一步营造优美、优质、宽松的人才“生态环境”,方可“抢”到人才、留住人才。一是优化引才渠道。主动对接全国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高学历人才引进工作,既可以是刚性引进,也可以是柔性引进,不拘泥于形式,只求能为我所用。二是优化政策环境。构建以人才选拔、吸引、培养、评价和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引进人才在编制安排、住房和生活保障、职称评定、工作经费补助等方面的政策升级。三是优化市场环境。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构建统一高效的人才市场体系,改进人才配置模式,形成依托市场识别人才、引进人才、定价人才的机制。

(3)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科技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一是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推进智力与资源相结合。结合昭通独特的自然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昭通市特色优势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新兴产业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人才瓶颈,在昭通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专家工作站。二是搭建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科技人才到农村开展成果转化。三是搭建基层对口人才培养平台,加快基层人才培养。每年有计划地从县区及乡镇(街道)选拔推荐基层专技人才到市级对口单位进行跟班交流学习,培养能扎根基层、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4)强化宣传报道,打造“一站式”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尊才重才识才用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待遇引人,感情留人,政策稳人方能“抢”到人才。一是人才开发既要做也要说。各级各部门要通过活动会议、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昭通的总体发展战略、区位资源优势、人才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让外地高层次人才更多地了解昭通。二是整合行业部门资源,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三是探索建立青年人才驿站。为有意来昭求职和创业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鼓励大学生来昭创业、鼓励在昭大学生留昭发展。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为主要手段,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引得来人更留得住人。

(5)健全激励机制,注重将本土人才转换为科技人才储备。因地制宜、奖惩并用,建立适合昭通发展的“软硬兼施”激励机制,从多方面入手增加人才的归属感,使人才资源在昭通发挥应有的效应。一是注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化激励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科研成果交易提成制度、重奖有突出贡献人才制度。二是注重本土人才储备。在培养上下功夫,将本土人才磨炼成可用之才,为昭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持续推进“兴昭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和昭通“名家、名师、名医”培养工程,支持培育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三是注重发挥基层人才队伍作用。积极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等基层一线人才作用,筑牢脱贫“桥头堡”。

四、结论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未来。新时代当有新理念,昭通在人才开发与支持方面虽先天不足,但却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昭通当以十九大报告为引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赤水河畔、乌蒙山麓,共同助推昭通实现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昭通市昭通科技人才
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亲人
亲人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