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驱动促读写融合的实践探索
——以小学中年级教材为例

2022-11-27胡紫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鹅驱动文本

胡紫金

(龙岩市师范附属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提问碎片化现象。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受到限制。驱动性问题既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1]借助于核心问题,能推进课堂教学,推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促进读写有效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中高年级之后,教师创造条件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可以避免让学生学会依赖,不动脑筋,甘于平庸,从而让学生更喜欢语文。

一、以围绕重点的问题驱动,把握作者情感基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第二学段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认真解读教材确定课文重点,寻找课文的“问点”。围绕重点确定“问点”可以展开问题驱动教学,把握作者情感基调,探寻文本表达秘妙,从而迁移实践、动笔写作。[2]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动物朋友”为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抓住特点写喜欢的动物”是本单元的重点。《白鹅》是文艺大师丰子恺的作品,其语言构思精巧、幽默风趣,在读中体会作家语言的趣味和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可以紧扣“高傲”展开教学:“为什么说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让学生了解课文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写出了白鹅的高傲。围绕“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体会鹅叫声高傲;借助“步态从容、大摇大摆、毫不相让”等词了解鹅的步态高傲;借助“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等词了解鹅的吃相高傲。在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运用对比、朗读感悟等方法中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白鹅,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深深的爱。读到这样的句子,让我们想起奶奶经常跟别人说:“我们家那个淘气包……”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这是明贬实褒的写法,我们在说话和习作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

二、以围绕难点的问题驱动,丰富读写言语经验

驱动性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经验进行转化,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同时对学生的挑战难度要有所考虑。[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围绕难点问题展开问题驱动教学。读文后,再问,有冲突,就要进行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不断反思自己是否正确,教师从来不教,只是帮助解决问题。自己读,扎得更深。学生在疑中学,读中学,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丰富读写言语经验,促进读写融合,更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琥珀》这课,刚开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是琥珀?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推测”是什么意思……初读课文时,学生借助资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了许多问题,再读课文时,留下了一个主问题:“为什么说我们从那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可以借助鱼骨图让学生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借助表格让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了解“科学家的推测”以及“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带着主问题,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和表格再读课文,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再对比“阅读链接”,在事实与故事的关联中,让学生发现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这篇科普文章的趣味性,如“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这些语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环境,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这些词句的妙用,从而丰富读写言语经验。这时教师推荐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再让学生想象编一编当时故事发生的情形,使得阅读不只是停留在文本所写的内容上,更关注到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学习语言运用。

三、围绕目标的问题驱动,习得课文表达方法

驱动性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把握作者情感基调,丰富读写言语经验,还能让学生习得课文表达方法。教师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指导者和榜样者,解决问题为课堂发展的思维活动化,教师在课堂设定的目标要有高阶性,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设出问题。统编教材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习作支架,围绕目标的问题驱动可以让学生从所关联的课文学到如何选材、如何表现主旨等,从而汲取思想、情感的丰富养料,习得构思、表达的经验。

如统编教材三下《赵州桥》要落实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初步理解并在相似情境中练习‘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根据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读文思考:“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这样设问:“赵州桥在当代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学生在读中从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中找出关键句“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借助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雄伟”和“美观”的特点分别把二、三自然段写清楚的。同时借助资料、利用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学了这篇课文,再让学生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如围绕“龙岩大桥真壮观呀!”写一段话,学生在读写融合中了解怎样围绕一段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同时联系生活进一步了解桥梁或身边事物的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在品味语言、把握结构、尝试想象的活动中习得课文表达方法,语文要素的落实就水到渠成了。

围绕问题驱动教学促读写有效融合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找“问点”,这“点”藏在文章的题目里,藏在课后思考题里,藏在文章的关键语句里……[3]题目就像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课题展开问题驱动,可以促进深度阅读和目标的达成,提高读写能力;课后练习提示了课文的重难点和应该落实的语文要素,巧妙利用课后练习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恰当地进行小练笔;抓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课文中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抓住关键语句设计核心问题,既能体味作者巧妙的构思、有趣的语言,还可以挖掘学生言语潜能。

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提问,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要大,要指向目标,要指向难点。抓住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地读八九遍,课堂上要教师要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有推动学生与文本深度互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读写有效融合,培养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白鹅驱动文本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白鹅写生记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白鹅
神笔会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