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

2022-11-27孙宏刘地秀

奋斗 2022年9期
关键词:处突突发事件应急

孙宏 刘地秀

应急处突能力是领导干部应对风险挑战、有效化解危机的基础性、核心性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重要的政治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们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是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我国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必修课。从应急管理全过程看,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风险研判能力,准确识别评估风险

领导干部的风险研判能力,是指敏锐识别安全风险、动态掌握风险情况、精准把控风险规律的能力。潜在的风险演变成为现实的突发事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有效控制,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风险研判是应急处突的基础性能力。

一要全面识别风险,提前预判风险。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风险的系统性、多样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各类风险耦合叠加、传导升级形成错综复杂的风险综合体。要识别风险,就要对不同来源、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进行全面检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端住“望远镜”,注重观大势,高度关注各种风险和不同领域风险间的连锁联动效应;又要架起“显微镜”,注重察细节,善于从征兆和苗头中发现隐含的重大风险,确定应急处突的“风险地图”,真正实现应急时能够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二要精准评估风险,预见风险走势。识别出风险到底有多严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评估,准确界定风险等级做好防范。各级领导干部要敏锐识别风险,应该定期开展常态化的风险形势分析研判,要通过大数据集中整合、分析,揭示各风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科学研判风险发展态势,预见风险走向。

二、提高应急准备能力,未雨绸缪做好防范

应急准备能力是针对频发危机或高危风险,提前采取的计划、组织、培训、演练、改进等行为,以提升安全风险承受水平的能力。应急准备是贯穿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各环节的基础性措施。没有充分的思想、人力、物力、制度、科技等应急准备,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突工作。

一要充实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实用,是应急处突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做好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专家组等各方面人力资源的充分储备。不断完善队伍学习、培训、演练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其次,动态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储备效能,构建集实物储备、合同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于一体,政府储备为主、民间储备协调互补的应急资源储备体系,做到关键时刻“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再次,要完善应急处突的各项基础设施,尤其是升级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设施系统、环境保护系统等城市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减少承灾体脆弱性,以支撑应急处突的速度和强度。

二要健全完善制度体系。随着我国风险环境、公共安全形势、国家治理模式等发生重大变化,自2003 年“非典”后形成的以“一案三制”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已逐渐细化。预案体系在一些地方已精细化为“情景建构与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即根据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预设情境构建“假想敌”,以此进行预案编制和演练,突出系统性、协同性和针对性,把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做扎实、做充分。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安全生产委员会“双主任制”,党政领导责任、属地监管责任、行业监督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员工岗位责任等制度的出台,应急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在日常和细节上作好应急准备。

三、提高现场处置能力,科学决策控制事态

领导干部的现场处置能力,是指在时间紧迫和事态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调动整合有限的决策资源,运用高超的领导指挥艺术,及时果断控制事态,努力减少损失、转危为机的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本领的集中体现。

一要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不同于常规决策的规定性程序,应急决策着重于抓主要矛盾、直击问题的关键,要在短时间内拿出有效措施,才能第一时间控制事态。要求领导干部具备在不确定信息中发现焦点问题的敏锐力,具备根据事态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方案的应变力,具备敢于在危机情境下“拍板”的决策力,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二要整合各方力量、善于排兵布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多主体、多部门、多层级共同参与的集体行为。一方面,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组织力量和配备资源,形成快速有序的协同应急。另一方面,面对如危化品爆炸事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突发事件,要有效放权,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好专业技术力量和设施装备,提高应急处置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三要依靠群众力量,实现群防群治。人民群众是应急处置的主体性力量,要积极拓展人民群众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灾害信息员队伍的作用,收集研判危机信息;要通过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强化培训,充分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安全意识、自救互救能力;要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和善后恢复的机制,提高其有效组织资源的动员能力,实现应急力量的优化整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

四、提高风险沟通能力,引导舆论形成共识

风险沟通能力是领导干部在风险防范或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通过信息公开、交流互动、社会动员等方式沟通信息,引导公众正确感知了解风险、形成共识,稳步提升群众安全感的能力。在移动互联时代,突发公共事件和网络舆情往往相伴相生。特别是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极易在新闻发布、信息传递、善后处置等诸多环节出现沟通失灵,从而降低群众对应急处突的支持与评价。因此,领导干部面向群众的风险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及时主动,掌握舆论引导权。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存在一段时间的“信息真空”。一旦官方媒体信息沟通滞后,不实信息就会快速传播,引发群众的担心、揣测甚至恐慌情绪,对事件处置工作提出批判、质疑和否定,甚至影响应急处突的顺利推进。因此,要搭建公众熟知的、权威的、固定的信息沟通平台,第一时间及时主动对外发布,并坚持重要信息主流发、事件态势及时发、注意事项重复发、权威信息重点发的原则,以最快速度掌握舆论主动,积极引导社会情绪,赢得群众支持。

二要协作互动,确保信息准确畅通。对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必须打好组合拳。一方面,对于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公开栏、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另一方面,对于应急处突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公众真实感受、舆论监督等,还可以通过不同媒体间的协同配合、错位互补性报道、新闻访谈等方式深入沟通,更好发挥宣传部门和信息发布部门协同合作的合力。要注意收集掌握公众对特定信息的反应、情绪和期盼,重视互动渠道的建立,及时疏导群众情绪,回应群众诉求。

五、提高反思学习能力,增强事后恢复韧性

领导干部的反思学习能力是指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应对过程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针对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整改完善提高的能力。危机是学习的最好时机,以危机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才能不断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

一要对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估。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制度多集中在生产安全事件,且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又更多聚焦在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对全类型全过程的突发事件进行整体反思与学习的制度并不完善。因此,要增强突发事件的反思学习能力,领导干部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应急决策、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全面、客观、真实地接近或还原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

二要从反思中改进提高。在应急管理中,有“六个月改革”原理,即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有六个月的时间,让人们更有动力去改革修补现有不适应的体制机制。但在事件结束六个月后,由于人们注意力的有限性,兴奋点转移,突发事件为反思和改革创造的机会很快就会关闭。因此,突发事件调查结束后,必须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堵塞漏洞,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综上,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是一个动态化、链条式的过程性能力。就领导干部而言,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把安全发展贯穿在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能够持续推进应急处突环境的改进并“转危为安”,才能从最基础层面避免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处突突发事件应急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危机管理能力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任务中的作用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
突发事件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