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胸怀天下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11-27刘春玲

奋斗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形态共同体和平

刘春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十个方面宝贵经验。其中,将正确认识与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问题的基本经验凝练为“坚持胸怀天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襟与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眼于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引领时代潮流、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和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基

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是因为其深深根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仁”“和”的价值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共通交融,反映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重视,旨在为全人类指明发展目标、规划未来图景。

“仁者爱人”的和平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对社会环境与对外交往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与实践意义。“仁”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前提性基础,“爱”是人类交往行为的中心逻辑,“仁”通过“爱”实现本质内涵的发挥,在不断自内向外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和平稳定的发展追求,逐渐形成了以“爱人”为根基的和平观念,并最终达到“保四海”的国家情怀。在对“仁者,爱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充分践行了“克己复礼为仁”的道德准则与和平向往,世界也将在相互“爱人”的行为中形成“仁”的共同体。因此,“仁爱”发展性彰显出的道德感染力与实践指向性,成为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思想底蕴。

“和而不同”的文化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家与民族视为文化有机体,因而“常把民族观念消融在人类观念里面,也常把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观念里”,“夷夏之辨”就是对其的有力阐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来,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不存在价值或地位上的高低,二者都是文明的组成部分,一个文明内在尚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呈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更加不言而喻。因此,立足于对文明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交流的包容性,期待各个文明在自身个性的基础上完成与其他文明的融合,实现文化的“和合”。不同文化的“和合”关系不仅能有效协调甚至消除文明摩擦,也能为人类整体文明的和谐发展提供助力。“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共同体提供的价值索引,“和合不同”的文明观也是人类整体文明存在的根基与进步的动力,为我们构建“和合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内涵与实践指向。

“天下大同”的世界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与国家是完全不同的范畴,国家政权可以随着历史更迭,而天下则意味着价值的凝聚,“天下主义”将世界视为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突出了文明层面的一致性。“天下主义”与“大同”思想统一是在对大同社会的构想之中,早在《礼记》中,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对“大同”思想的探讨愈发激烈,直至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对“大同”思想进行过阐述,呈现出极强的历史传承性与价值延续性,反映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念价值目标一致,都是对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讲信修睦的社会准则、崇尚公正的社会风气的追求。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之要

《决议》中再次强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一普遍愿望的现实路径。

树立国际权力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注重用更加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解决方式,妥善处理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尊重各国的制度体制、发展道路、文化渊源,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国际关系框架,在国与国交往中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摒弃冷战思维,倡导平等交流,打造公平正义的政治共同体。

弘扬共同利益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各国都是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每个国家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和发言权,应共商世界发展道路,共建全球经济体系,共享人类发展成果。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各国人民得以更好地生存,各国经济得以更好地发展,打造共创美好未来的经济共同体。

倡导新型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让人类文明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现求同存异,以文化平等、包容互鉴的理性去规避文明冲突的灾难。“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在对待不同文明时,要学会美美与共、兼容并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让文明成为和平的纽带,助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繁荣璀璨,迈向文明共同体。

坚持整体安全观。没有安全这一“国之地基”,发展问题就成为空中楼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树立全世界整体安全观,加强世界各国团结协作,才能够实现利益长久、公平正义的安全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为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保驾护航。

构建绿色发展观。当前,新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生态博弈形势仍然严峻,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不能仅靠一国倡议,各国应该携手合作,为人类发展谋求生态健康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寻求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途径,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构建崇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共同体,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创新全球治理体系之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过程中不断深化内涵、丰富路径,中国实践的示范效应日益彰显,“一带一路”擘画宏伟蓝图,协商共治、共同贡献和利益共享的理念被广泛认同。中国正在不断推动国际社会形成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特点新要求的国际组织架构和对所有成员形成强大吸附力的交流合作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之治正向世人展示着社会主义的强大优越性。这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永不称霸的文明新形态;这是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明新形态;这是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文明新形态;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的文明新形态;这是不断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开创新局,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文明新形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优势愈加彰显,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光芒愈发夺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全球的多种治理模式和治理路径中,“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其原因在于它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解决方式,破除“修昔底德陷阱”的迷思,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寻求各国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就是希望世界各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断地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这也表明了“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截至2021 年12 月,世界上140 多个国家和30 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受到全球化逆流、单边主义盛行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影响,全球治理出现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世界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相互影响,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塑全球治理新模式:从亚洲命运共同体到中拉命运共同体,从海洋命运共同体到卫生健康共同体,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倡议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被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郑重写入了文件或决议之中。近年来,中国不断提高公共产品的供应力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中,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维护世界人民生命权健康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向世界传递了“更团结”和“一起向未来”的强烈信号,“天下一家”烟花绽放让世界大同理念永恒回响,为疫情困扰下的世界注入信心与力量,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履行国际社会义务的有力体现。

猜你喜欢

新形态共同体和平
生成逻辑、内涵特征、重大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多维视角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用“世界尺度”规划航线——大学之大,重在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
新形态西装
博弈·和平
激活时装新形态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