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辨三法”辨治头痛*

2022-11-27陈海敏付高爽曹克刚

西部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伤外感肝火

陈海敏,付高爽,曹克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700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拙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导致的以头部出现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可单独出现,也可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见到。《黄帝内经》中“头痛”多作为一种症状出现,但亦有作为病名的描述,如“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甚则入肾”[1]。现代医学的头痛指头颅上半部,以及眉弓、耳轮上缘、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也包括高血压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源性头痛以及感染、外伤、肿瘤等导致的继发性头痛,而连线以下的疼痛多属于面痛。笔者认为古医籍中关于“头痛”的记载其内涵应包括“面痛”,治疗时亦可将二者统一而论[2]。现就“三辨三法”辨治头痛进行阐述。

1 “三辨”辨头痛

1.1 一辨原发和继发头痛首先要辨别原发和继发。辨别是否继发性头痛,可避免陷入“头痛医头”的困境,亦可避免误治的发生,若不属中医内科范畴,应另谋良法,不致错失治病良机。笔者认为,继发头痛当警惕“真头痛”与“类中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方法排除器质性颅脑病变,如颅内感染、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亦需鉴别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变态反应、中毒;还要排除五官科疾病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智齿冠周炎以及外伤头痛。

1.2 二辨外感和内伤先审病程之久暂,以别外感和内伤。外感头痛当伴随外感症状:感受风寒、风热、风湿等,有恶风、脉浮等表证。外感头痛,每因外邪致病,发病急骤,往往痛势较剧,疼痛特点为跳痛、灼痛、胀痛、重痛,多属实证。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痛势不甚,特点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多属虚证;因肝阳、痰浊、瘀血所致者多虚实夹杂。外感头痛需论部位,头后部下连于项属太阳、前额部及眉棱骨处属阳明、头之两侧连于耳属少阳、巅顶之上或连目系属厥阴。内伤头痛要分虚实,实证要分清偏肝火、肝阳、痰湿、痰热还是血瘀,虚证要分清气血阴阳。

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可相互转化。外感日久,内伤气血,演变为内伤头痛,因体质因素、感邪性质而从化不同,阳盛感寒易热化、阴胜感热易寒化。实证头痛与虚证头痛亦可相互转化。痰浊内蕴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气血亏虚;久病及肾,肝阳、肝火日久则子病及母,出现肾阴亏虚、肾精不足。久病必瘀、久病入络,各种头痛迁延不愈,久而入络,则络脉瘀阻。

1.3 三辨实证和虚证内伤头痛要论虚实。实证不通则痛,虚证不荣则痛。实证无非气、火、痰、瘀,虚证不过气、血、阴、阳。笔者认为,虚实之辨从头痛的性质亦可窥知一二,头若胀痛,责之肝阳;头见重坠痛,责之痰湿;头若跳痛,责之肝火;头见刺痛,多因瘀血;头若隐痛、空痛、昏痛多属虚证,可见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等证。另外,头痛病势缓者多为虚证,病势急者多为实证。头痛程度轻者多为虚证,头痛程度重者多为实证。然内伤头痛常缠绵不愈,虚中夹实,实中有虚,临证当辨虚实主次,切莫顾此失彼。

2 “三法”治头痛

2.1 一法祛外风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循头面,正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和头痛发作关系密切。《素问·风论篇》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因此,治疗头痛必用风药,李东垣在《兰室秘藏·头痛论》中说:“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3]风药善行走窜,走而不守,引经可用,以引药直达病所,太阳头痛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用吴茱萸、藁本等[4]。笔者临证多以选奇汤为主方治疗外感头痛,该方出自《兰室秘藏》,由羌活、防风、酒黄芩(冬月不用,如能食,热痛者加之)、炙甘草(夏月生用)组成。方中羌活引药上达头面,防风祛风散邪,黄芩清上焦热,甘草缓急止痛。此即笔者所言“外感头痛,必散外风,兼备引经”的诊治思路。

2.2 二法调肝气《脉经·头痛》中曰:“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目痛”,《石室秘录》中云:“诸痛治肝”。因此笔者认为,一切内伤头痛论治均不离肝。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疏泄不及和太过均可导致气机失调。若忧思恼怒等精神刺激致肝失条达,气郁不畅,肝气郁结,极易生他变[5]。“气有余便生火”,肝气不舒,肝气郁滞,不及时治疗则易化火,火性上炎,肝火上犯造成头部阴阳气血失于和顺,不能正常运行,则可发生头痛,亦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6]。调肝气之法,在《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早有论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藏器法时论篇》又云“肝欲酸”。因而,调肝气不唯疏肝一法。肝脏其性刚燥,易动难静,若肝气太过,总宜酸柔平抑,以逆其横,此即《黄帝内经》所谓以酸泻肝之法[7]。若肝脏失于条达而出现气急、躁急、拘急等不舒展的病理状态,可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急者缓之”之旨,治以甘味之品,恢复肝之柔软、舒展的生理特性[8]。遂其性为补,反其性则为泻,“辛补之”即顺应肝气升发之性而用药,“酸泻之”即收敛升发太过之肝气而用药。辛以散之、用辛补之是对肝用不及而言;甘以缓之、酸以泻之是针对肝体不足,肝用有余而言[9]。因此调肝气当明“体”“用”之别,灵活运用辛散、酸泻、甘缓三法。笔者常以四逆散为主方调肝气,该方出自《伤寒论》,方中柴胡、枳实味辛以顺应肝气、芍药味酸以收敛肝气、甘草味甘以缓肝急。笔者认为此方不失《黄帝内经》所言“辛散、酸泻、甘缓”治肝三法大旨。

2.3 三法补肝血肝主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之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为肝内贮藏血液,制约肝气的升腾,使其不亢,以维持肝之疏泄功能,使肝气调顺。同时,肝之藏血,亦有防止出血之功。因此,肝不藏血,可导致肝血不足、肝气横逆,也可引起出血[10]。笔者认为,补肝血之法非徒增益肝血,若使肝血藏,便是补肝血之良法。化瘀活血是补血之法,柔肝平肝亦是补血之法。此外,滋肾水可谓补肝血之妙法,诚如张景岳在《类经附翼·质疑录》中所言“然补肝血,又莫如滋肾水;水者,木之母也,母旺则子强,是以当滋化源”[11]。此即精血同源之谓也。笔者常善用四物汤补肝血,此方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中熟地黄益精填髓,滋水以涵木,肾精充则肝血得化;川芎、当归活血补血,瘀血去而新血自生;芍药柔肝养血;全方益精养血、活血养血、柔肝养血。笔者认为此方契合了“补肝血非徒增益”“补肝血莫如滋肾水”之旨。

然而,“三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未必是一法单用,临床中内伤兼外感、虚实夹杂情况不少,需斟酌联合使用两法、三法,甚至取他法之妙为我法所用,但总不离乎三法之变化。

3 典型病例

案患者解某,女,1981 年3 月出生,2016 年2 月25 日就诊。主诉头痛反复发作15 年余。患者15 年前因睡眠欠佳而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吐后症状缓解,此后每月发作1~3 次不等,与月经关系不密切,不服用止痛药最长可持续3 天,休息后疼痛缓解。本次头痛发作3 h,以后枕部为主,疼痛程度同前,伴恶心呕吐,吐后症状缓解,手足心汗出,头晕,无视物旋转,无一过性黑曚,无畏光流泪,无畏声,夜眠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晨起疲倦下午减轻,大便时溏,质黏,小便调,月经量少,经期延后3 周,既往经行腰腹痛。刻下诊见:神清,语利,面暗红,少神,气息均匀,舌红,苔薄黄略腻,双寸关脉弦、尺脉沉。

患者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有内伤头痛之根基,无真头痛、类中风之状。此次为急性发作,疼痛以后枕部为主,考虑太阳经脉感受外邪诱发头项强痛,伴恶心呕吐,吐后症状缓解为太阳经受邪,里气抗邪于表,气逆于上之征。“女子以肝为先天”,月经量少,经期延后,经行腰腹痛,此肝气郁滞之征兆,舌红苔薄黄候热,寸关脉弦主肝主痛,尺脉沉为在肾在里,考虑外感风邪兼阴虚肝郁化火。肾水亏虚不能制约肝木,水不涵木,故肝火旺盛。肝火犯胃故恶心呕吐;肝火上炎则头晕;肾阴亏虚则手足心汗出,肝火扰心则夜寐易醒、醒后不易入睡;肝郁则脾虚,故晨起疲倦午后缓解,大便时溏,质黏。治疗以祛外风,补肝血二法为主,处方以选奇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芩15 g,羌活10 g,防风10 g,炙甘草10 g,生地黄30 g,当归15 g,赤芍15 g,川芎20 g,细辛3 g,黑芝麻15 g,阿胶10 g,龟甲15 g,知母10 g,川牛膝15 g,桑叶15 g。7剂,每日1剂,颗粒剂,水冲服。

2016年3月24日复诊。自诉服药1剂头痛程度减半,服药1 周手足心出汗减少,睡眠改善,遂自行抄方续服3 周,本月头痛未发作,大便成形,月经来潮。2019 年春节后患者诉此后每年有2~3 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不甚,未继续服药治疗。

按方中黄芩、羌活、防风、炙甘草为选奇汤组成,原方主治风热夹痰上壅、头痛眩晕、眉棱骨痛,笔者认为头痛发作有“风”的特点,一切外感头痛和头痛发作期均可用之。羌活、川芎又为太阳经之引经药,这体现了“三法”之祛风法并重视引经药的使用。方中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为四物汤原方组成,以生地黄易熟地黄增强凉肝作用;细辛祛风止痛;黑芝麻填精生血,阿胶、龟甲滋阴养血,此即补肝血莫如滋肾水之意;更以知母、桑叶清肝热,牛膝益肝肾并引热下行。此方妙在肝郁而不疏肝,却独养肝血。笔者认为调肝气非唯疏肝一法,此处借养肝血以调肝气,该患者肝郁已化热,直接疏肝未尝不可,但不合时宜。疏肝法好比自然界之风,火势不甚时可灭火苗,火势旺盛时非但不能灭火,反而助长火势。养肝血法好比自然界之雨,而雨不仅能灭火,还能滋养草原新生命。

4 小结

诚如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序言中所言:“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12]正因为辨证方法灵活多样,临床头痛病症又纷繁复杂,常易厚此薄彼,无所适从。笔者以“三辨三法”为辨治头痛的纲目,执简驭繁,指导临床,每获良效。总之,“三辨”识头痛,当以排除真头痛、类中风为先,再辨外感和内伤,内伤当别虚实;“三法”治头痛当分外感和内伤,外感头痛重在祛风,重视风药运用,配合循经用药,内伤头痛重在治肝,宜分调肝气、补肝血。

猜你喜欢

内伤外感肝火
微信在线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憋出内伤
治愈系心理学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产后外感高热辨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