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的传播作用
2022-11-27赖瑞丹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赖瑞丹(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统信息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报纸、广播和电视等,该方式单一、单向传播且无法与读者产生互动,不能作出针对性的信息传播。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方式逐渐向网络、手机和数字化媒体技术靠拢,疾控机构也意识到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尝试着将健康宣传与疾病防治工作转移到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当中。伴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传播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促进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为疾控机构带来了挑战,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虚假信息会引发群众的恐慌情绪,影响疾控机构的工作部署,扰乱社会治安。因此,疾控机构应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及时进行信息传播,打造权威平台,正确引导舆论,使民众树立健康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1]。
一、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概述
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微信软件也由最初的社交软件延伸出消息推广功能,公众号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微信平台政策决定微信公众账号是一种真正的无门槛的服务账号,任何微信用户都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获取信息,并在该平台上进行沟通与互动;其次,微信公众账号类属开放型服务账号,账号管理人员可通过后台操作将关注用户进行分组和地域控制,推送更具针对性的信息;再次,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具有多元化特性,公众号在信息推送过程中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多角度传播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推送与专题推送达到简化信息、提高信息时效性;最后,微信公众账号信息发布流程简单,发布者推送消息与用户接受信息实现同步,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2]。
综上所述,疾控机构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推广与传播,可有效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广泛性。首先,移动智能终端与微信的普及使得微信软件用户群体庞大,随着疾控机构微信公众账号功能的不断升级以及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可有效发挥疾控部门职能,广泛传播有效信息,为民众生活提供便利;其次,微信公众号具备开发成本较低的优势,使疾控机构无须进行大量资金投入,只需支付一定官方认证费用即可进行信息推送;最后,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决定其管理简单方便,有效节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成本,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后台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默认消息等功能,就可实现快速管理公众号日常工作,并且微信公众号提供的高级功能可实现关键词自定义回复,还可满足疾控中心与用户群体的日常交流,及时提供相关帮助,充分发挥部门职能。
二、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具体作用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武汉市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伴随着疫情扩散,我国各地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各省市启动一级响应的同时,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旨在第一时间解决民众关心问题,回应民众疑虑,同时传播专业的防疫抗疫知识,应对突发疫情带来的不良舆论导向,现以微信公众号“浙江健康教育”推文发布情况作为说明。
2020年1月20日起,“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针对疫情推出系列科普文章,并对全国各地疫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至2月3日,共计推送文章166篇,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科普知识》《额温枪准不准?有没有辐射?为什么要对着额头打?听听专家为你解答》等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科普知识》是浙江省最早发布的有关新冠病毒的科普知识,当天转发量达80万,浙江发布、健康浙江等75个微信号进行转发,既有效帮助群众缓解了恐慌情绪,又对防疫知识推广起到积极作用[3],积极营造“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良好氛围。时至2021年2月23日,“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达31万余人。由此可见,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民众会主动寻找相应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因此,疾控中心也应积极部署微信公众号管理工作,通过正确信息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传播相关防护知识,有效发挥部门职能。
三、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影响作用
(一)传播信息具有时效性,有效抑制谣言散播
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群众第一时间接收的信息会“先入为主”地引导大众舆论走向,即使部分消息失实,群众也会因不知事件全貌而选择相信,甚至在群体范围内引起恐慌,且当今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即使疾控部门在事后及时进行信息纠正,也会因错误信息传播范围过大导致信息引导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与后续工作推进。尤其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各家媒体争相把握流量热点,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进行迅速报道,其中难免会有部分媒体为博取眼球散布不实信息,导致群众难以分辨信息真伪,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此时,疾控中心应积极发挥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权威机构职能,基于卫生专家理论下,在事件突发的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其他媒体平台发布官方信息,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有效性、专业性[4],及时稳定群众情绪,抑制谣言传播。群众通过准确信息的指引,对公共事件全貌作出初步判断,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才能推动疾控机构下一步工作部署有序进行。由此可知,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可有效科普公共卫生防护知识,抑制谣言散播,稳定群众情绪的同时促进防护工作有序展开。
(二)发布消息具有权威性,增强疾控机构影响力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日常发布的消息多为疾病防护或保健知识,且没有专业机构进行宣传引流,影响范围也由关注人数决定,相较于其他媒体公众号粉丝人数增长较为缓慢,影响力较小。但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各媒体平台信息呈井喷式增长,群众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难以分辨各种真伪,因此普遍会主动寻求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信息[5]。此时疾控机构可使用自身具备的权威性,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推送,为群众提供准确信息,有效缓解民众恐慌情绪。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会持续关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以便日后获取更多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准确信息。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期间,“某市疾控”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群众进行正确防护,帮助民众解决相关问题,粉丝数量持续增长[6]。由此可见,疾控机构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公共卫生事件“热点”进行及时把控,利用机构发布信息具备的权威性可有效提升疾控机构影响力,便于疾控机构了解全局,推进下一步工作有序展开。
(三)推广消息具有广泛性,提高疾控机构公信力
微信公众号以微信用户群体为基础,发布消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简单的特性。在公共事件突发期间,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粉丝持续上涨,使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在日后发布的消息与推文具有广泛性。因此,疾控机构应充分利用该特性,在事件突发的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质疑,在及时更新消息推送的同时科普个人防护知识,帮助民众保护自己,防止事态扩散,同时对民众进行科普教育,谨防类似事件再次引起民众恐慌[7]。同时合理设置信息推送时间,利用上下班高峰时段,及时推送信息,持续扩大疾控机构消息推送范围,进而提高疾控机构的公信力。
四、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突发事件预案
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民众往往会因为缺乏正确处理方案而陷入恐慌,因此疾控机构可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置多类突发卫生事件预案,为民众提供相关事件发生时的解决办法,使民众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法可循,第一时间保护自身人身安全,提高疾控机构公信力,为日后信息传播奠定良好基础。
(二)信息发布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疾控机构要依照相关规定,利用公众微信号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在发布信息过程中要做到主动及时,准确把握信息真伪,实事求是,做到正确引导舆论,缓解民众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期间的恐慌情绪,注重社会效果。
(三)普及卫生知识
当公共卫生事件热点趋于平缓之际,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应对该事件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措施进行科普,通过健康信息传播,使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发挥机构自身权威性,缓和事态发展[8]。同时在发布信息时注重创新与融合,提取其他同类型公众号的正确信息进行加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解读信息内容,在群众心中树立疾控机构负责、权威、专业的形象,进一步取得群众信任,为下一步工作部署奠定良好基础。
(四)及时与群众进行沟通
疾控机构要利用微信公众号互动性强的特性,播发消息的同时积极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具体需求并提供相关信息,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疾控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进一步提高民众健康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共心理障碍,进一步推动疾控防护工作有序展开。
五、总结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号平台具备的无门槛、信息多元化、推送时效强特性,完美契合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播信息的需求。首先,疾控机构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传播,可有效缓解群众因不实信息带来的恐慌情绪,及时引导舆论导向,为下一步工作部署奠定良好基础;其次,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权威消息可有效扩大疾控机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最后,疾控中心利用微信用户群体基数大的特性,可广泛、高效传播信息,促使人民群众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能有效保护自己,控制事态发展,为疾控工作有序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链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广告收入增至36.79亿人民币,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