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科普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策略

2022-11-27马春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纸质科普

文/马春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各行各业也在这一风向中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新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教育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分析和借鉴价值。出版行业作为教育行业中发展历史悠久的重要部分,其在实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开发网络运营模式等方面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虽已实现了不小的突破,但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性思考。目前,出版行业正在通过发挥自身品牌优势和整合各类资源来加快自身发展进程,建设起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评价制度,从而成为出版内容方面的建设者和引领者、管理变革中的开辟者,逐步在行业中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本文将对“互联网+”环境下科普图书出版工作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进行一系列探讨,希望能为当下科普图书出版行业提供行之有效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我国传统科普图书出版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工作主要是依靠线下传统模式进行,墨守成规且无法对事物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这种线下模式已无法适应出版行业高速发展的要求,其中宣传推广方面的转型需求更是给科普图书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时代,拥有庞大粉丝数量、高曝光率的自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某件事或某个行业带来较高的关注,科普图书出版社也要抓住与这些优质自媒体合作宣传推广的契机,来实现自身在社会大众心中的曝光度和认可度。

(一)“互联网+”在科普图书出版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性

过去,纸质科普图书的出版是我国科普图书出版行业所采用的主要模式,互联网的出现让通信设备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这直接改变了社会大众对科普知识的阅读方式,也在我国传统科普图书出版中刮起了一股飓风。因此,与互联网实现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在新时代站稳脚跟的重要方式。要想做到这一点,科普图书出版社必须要从系统带动入手,在主题策划、稿件编撰以及推广宣传等方面建立起较为完善成熟的出版模式。虽然当下科普图书出版已经形成了新书发布会、上架发布等既有模式,但这些模式的完成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并不能满足读者快速接收科普知识的需求,同时网络电视等低成本快速传播方式也对纸质科普知识出版行业产生了冲击。因此,科普图书出版社要想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要主动加大对科普图书的宣传推广力度,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全新的科普图书营销方式,进而在行业竞争中形成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二)目前纸质科普图书不足之处

1.科普图书内容无法满足受众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科普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科普爱好者想要通过加大对科普图书的阅读来获得知识层面的丰富和精神层面的愉悦。从前期对科普爱好者关于科普知识的兴趣调查中能够发现,每周阅读了解科普知识的科普爱好者较往年实现了大幅增长,科普图书的内容知识已经成为当下科普爱好者判断科普图书好坏的标志之一。究其原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科普爱好者提供了走进科普的新型渠道,科普爱好者逐渐积累起更加丰富的科普知识体系,虽然市面上所售卖的科普图书数量和种类也在根据受众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但科普图书的内容还是存在知识浅薄和质量不高等问题,这就导致受众对科普图书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进而对科普图书行业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心理。与此同时,很多出版社为了跟上受众对科普图书追捧的热潮,选择采用抄袭、拼书或者夺人眼球的宣传方式来获取较快的短期利润,这既降低了科普图书内容的价值性,也对科普图书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科普图书的关注度下降,读者需求发生变化

互联网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习惯和方式,社会大众更加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去接收各类信息。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社会大众的关注点着重放在生活工作等相关内容上,虽然科普图书在小范围内受到了科普爱好者的高度关注,但从图书出版行业整体来看,人们对科普类知识的关注度仍不是很高,甚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可以说,科普图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对此,科普图书行业要找准困境解决的有效措施,通过采取新媒体等方式来提升自身发展魅力,进而形成一波黏性高的粉丝,在不断创新变革中破难局、创新局。

3.科普图书出版编辑模式滞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科普出版行业带来了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科普图书行业实现新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科普图书出版社要准确把握自身在行业转型中的发力点和落脚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但是很多出版社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所选择的还是以往线下生产推广的模式而不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出版新模式,这就导致出版社不能迎合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快捷方式,最终被时代抛弃。

(三)纸质科普图书相较于其他互联网科普媒介优势

互联网的高效利用在给许多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一些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行业有的无法根据现有形势及时做出有效变革而被彻底颠覆甚至是破产消失,但纸质科普图书出版仍在危机夹缝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图书出版能够生存至今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第一,互联网时代为社会大众带来了数量庞大的数据信息,其中有专业的科学知识,也有民间的神话传说,众说纷纭的网络信息无法为社会大众提供最为准确、最新的科普知识,而科普图书所传递的内容却是经过专家或者专业机构认定的正确内容,社会大众通过阅读科普图书能够围绕某一主题、领域准确了解到相关的系统知识。第二,科普图书在出版时会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特点来确定内容的编辑方式以及出版的模式,青少年作为我国科普图书阅读的重要受众群体,一直是科普图书编辑推广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科普知识,科普图书通常采用漫画等图文结合的方式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和编撰,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青少年走进科学、了解科学。最后,科普图书出版社大多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而形成如今的发展规模,拥有着十分专业的科普图书出版队伍以及十分丰富的科普知识库,可以说,科普图书出版社比互联网信息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以及更高的权威性,所传播的信息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和信任。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科普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创新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国数据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等高新技术也为科普图书在未来实现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可能。与此同时,科普知识的传播已被按下了“加速键”,不论是传播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对科普内容也实现了最大化地利用、整合以及多方推广。以科普类自媒体《好奇实验室》为例,其通过充分整合都市快报社的传播优势与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专业优势来实现科普知识的高效、准确传播,专业性的内容和吸引人的传播方式让《好奇实验室》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并在优酷等视频平台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从这些科普自媒体的运营过程中能够发现,时效性和互动性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

(一)时效性快

科普类自媒体借助互联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专业知识的广泛传播,以LIGO探测器的公开发布为例,其首次发布是Virgo团队通过LIGO科学合作组织同意和授权后对外进行的首次发布,主要介绍了关于双黑洞合并所导致的引力波信号这一新发现,远远早于其他自媒体对该内容的发布和推广。与此同时,科普类自媒体往往对发布内容能够形成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通过漫画等方式为社会大众进行简洁明了的科普。

(二)互动性强

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之一就是社会大众能够借助网络平台提出建议、表达看法,评论区成为当下社会大众与编辑进行直接交流的主要阵地,同时读者和编辑也能够共同针对某一主题或者领域展开热烈讨论交流甚至是共同进行内容创作,以我国知乎平台为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话题的发起人和解答人,在这里,作者和读者的界限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设置,然而在果壳网这种专业性较强的网站上,其内容传播和分享处处充满着专业性以及准确性。互联网时代给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对此,很多科普作者正在通过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短视频等媒介开拓内容传播新渠道、开拓发展新版图。

(三)不足之处

从前文分析中能够看出,科普类自媒体对知识的传播推广是以碎片化的形式进行的,虽然当下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更趋向于碎片化这一新形式,但其并不能实现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普及和推广,这就导致很多读者在科普类自媒体上读完相关报道后仍无法对其形成全面的了解。另外,互联网的共享性使得很多网络信息的作者和传播渠道无法确定,这使得网络上传播的科普知识无法让人信服。

三、未来纸质科普图书出版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融合发展思考

纸质科普图书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不上自媒体的独特优势,但其在专业性和准确性上对读者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科普图书出版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能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一)资源整合

1.作者资源整合

纸质科普图书出版团队拥有着十分专业的人才队伍,其中包括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专家以及相关媒体记者。受到科普不是科研领域的内容和稿费低等因素影响,纸质科普图书出版工作越来越不受到重视、越来越难,但互联网自媒体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为纸质科普图书出版开辟了新的方向。出版社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挖掘、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线上作家队伍。这些作家可以是各行业的专家也可以是热衷于某一领域的非专业人士,通过最大化优势整合,将最优秀的科普类知识传递给受众。

2.内容资源整合

当前,我国作为科学技术进步飞快地国家拥有着数量十分庞大的科普内容,但由于科普知识使用着十分专业的科学术语,普通社会大众并没有对其进行过专业的学习,无法准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普知识及时、准确传递给社会大众。科普图书出版社要注重紧跟时事热点进行科普知识的推广宣传,根据大众喜好将相关科普知识进行线上的整合推广,并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资源进行重新编辑和审核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这也是未来科普图书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渠道融合

以往,纸质科普图书出版的方式大多都是借助于新华书店等实体店和当当网等电子平台进行售卖,这些售卖渠道抗压性差,很容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为科普图书出版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优质的自媒体运营能够对受众形成独特的吸引力,有的甚至拥有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固定粉丝群体,在科普图书出版和宣传合作等方面都拥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对此,科学图书出版社要注重线下和线上渠道的融合发展,从而为自身带来新的发展优势,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三)形式创新

如今,AR/VR等技术已经被用到各行各业中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些技术对科普图书的传播更是十分有利。虽然科普图书已经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对各类知识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是3D呈现方式能够更好地对相关内容进行立体化展示,以动物类科普图书为例,AR/VR等技术能够让动物“活”起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动物的习性和特征等方面内容。与此同时,AR/VR技术能够帮助科普图书出版社收集到受众的喜好信息,从而为后续科普作品的编撰提供支持。另外,现在很多出版图书中都会增设二维码作为视频讲解知识点的新形式,但这在科普图书中运用的范围十分有限,后续可以加大二维码在科普图书中的运用力度,增强读者对科普图书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科普图书行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今,互联网凭借着独特优势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推动着各行各业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与此同时,互联网背景下出版行业以往所采用的传统纸质媒体平台迎来了不小的挑战,对此,科普图书出版社必须要正确看待互联网时代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既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来掌握新技术,也要主动提升自身、开拓核心资源、形成发展优势,相信未来科普图书出版将会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助力教育行业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纸质科普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知识的互动式宣传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咱们班的科普展
电子疲劳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