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交融互促路径研究*
2022-11-27谢嘉雯曾建松
谢嘉雯 曾建松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引言
2022年2月23日新印发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一要“深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二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的进程”。课程思政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高校外语教育工作改革的方向,在数字化时代和教育技术融合碰撞的新时代,外语教学应该响应国家的教育要求,创新网络教学形式,运用思政元素丰满外语教学的内涵,用数字化工具延展外语教学的方式。数字化外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打通数字化外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通道,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将为外语教学的思政改革开辟新路径,助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1]。
一、外语教学课程思政
1.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元素融入到学科专业学习中,二是深入挖掘专业教育中的育人元素[2]。从本质上来说,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致力于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有指向性地引导学生思辨,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形成“国之大者”的世界观、“不忘初心”的人生观和“砥砺前行”的价值观。
外语作为融贯中外的学科,其人文性质和思政教育的契合度高,内在特点和思政教育协同性强[3]。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出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的人才,更要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2.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现存困难
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优势和特点,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众多难点和问题。对于这些难点和困难的突破和解决,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应该关注的重心。
首先,外语教学模式着重于“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课堂思政转型难度大。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注重向学生单方面地输入外国文化知识,训练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而并未将外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结合起来,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层面的培养。这种“单行道”式的外语教学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中自我文化和他者文化的失衡,部分学生政治素养缺失,盲目憧憬异国文化而轻视本族文化[3]。
其次,当下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未成体系,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对国家意识重视不足,致使外语教材编写、外语课堂授课等环节国家意识元素的缺位[4]。现行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系统化的思政教育,留给教师的教学难度大,而大部分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欠缺,经验不足,因此未能很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教学中。
最后,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入生硬,学生的接受度不高。纯粹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枯燥乏味,若不能巧妙地与课堂知识融合,则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下的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尚未实现深入融合,仍存在“孤岛化”“两张皮”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尚未转变观念,思政学习意识淡薄,对于思政教育存在抵触心理,也导致外语教学思政改革难以推进。
3.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的外语专业学生有新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外语专业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此外,在数字信息化的驱动下,外语课程思政应该更具时代特色,逐步实现与信息化工具的紧密结合,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教学的改革和突破。
二、数字化外语教学
1.数字化外语教学的内涵
数字化外语教学,是指包括计算机辅助、多媒体、网络、体验式和校园网动态等综合一体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近两年快速兴起,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是形式的催生,师生被迫“上线”寻找另外一片讲台。正因如此,数字化教学现如今被摆在了尤为突出的位置。当今的数字化外语教学,并非简单将线下学习照搬至线上,而是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的跨学科突破,是将外语教学设计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度全面融合的一种模式,将数字化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各个方面。
2.数字化外语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外语教学相比较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有着以下四方面的优势。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数字化外语教学并不是放弃传统的线下面授的课程模式,而是将教学模式升级为“线下”+“线上”的教育模式,线上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线下互动能深入师生间的沟通,将品德、思想等具有思政元素的教育具体化和生动化[5]。其次,数字化教学针对性强,可供选择的教学资源更加多元,凸显教育个性化,有利于推动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再次,数字化学习自由度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最后,数据采集实时性强,信息存储结构化突出,依托“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学生线上学习数据的收集,加强教学反馈和评价,便于教学监测和研究。
3.数字化外语教学时代意义
《通知》指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的意义在于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质量多样化、学习终身化、培养个性化、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从而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6]。从2021年3月2日教育部发布的《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中也可看出,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外语教学深入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之一,有利于推动外语类人才培养与外语教学研究范式的创新。这一系列政策文件说明,外语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7]。
三、数字化外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路径分析
基于数字化外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及时代要求,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馈四个方面为数字化外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提出路径方案,以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契合新时代外语教学培养的目标。
1.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个性化教学内容
外语课程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应将隐性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显现在专业教学中。针对教师未能很好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的问题,外语教师应该不断深化对“立德树人”内涵的理解,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研学,增强自身的文化感知力,从而更好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英美文学导读》课中,教师可以重点提取经典小说、散文、诗歌中的正向价值观,在分析文本时恰当地展现文化育人的内容,进行中外文化对比,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文化自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更注重素材的思想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可以多选取与时事相关的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素材,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也加强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需求进行思政化导向,实现个性化教学,消除学生对直接思政教育的抗拒心理。数字化有利于推动个性化教学,外语教学数字化平台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符合其兴趣方向的话题和内容。
2.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数字化形式
外语教学资源丰富,但存在零散、独立等问题。因此,外语教师在面对众多教学资源时,应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思政主题调整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完善“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统一性,并共享数字化平台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一体化、丰富化、共享化。教学资源的编排与整合应当结合渗透不同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精神,如:共享经济、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等时代主题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无形地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中国智慧。
此外,应该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丰富数字化形式和外语教学资源。继续加大慕课建设力度,开发建设一批多介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迭代的新形态教材。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建设,强化“实验空间”平台应用,加快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库。外语教师应该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加强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学习,熟练运用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教学等多种数字化教学平台,搜索各类共享资源,整合纸质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个人教学。
3.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模式,强化输出驱动
教学过程是数字化外语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的关键,外语教学应将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数字化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传统外语教学重“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轻思想教育,新时代的外语教学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学形式。
以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为指导,外语教学应该更注重“输出驱动”[8]。对此,笔者认为传统“听说读写译”中应该加入“议”,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所学文化知识和思政内容展开“议”论,锻炼思辨能力及表达能力,内化思想品德,推动“全人教育”的实现。数字化工具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自学课程内容,搜索学习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提出疑难问题;课中学生作为主体,输出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开展思辨探究;课后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完成教学评价和反馈,巩固完善课堂知识,分享学习成果。而教师作为促学者,应在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布置的教学任务中多融入思政内容和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4.教学反馈:加强数字监测,完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引导作用,评教有机结合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教学实时性数据、学生情况、教学反思等内容,以便于改进教学。学生的评价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接受度,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而改善学生接受度不高的问题。
数字化平台在教学监测和教学反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调整思政教育的动向、助力外语教学思政改革。首先,新时代的数字化外语教学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监测和反馈平台,加强学习过程数据分析,打造智慧学习社区。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和教学材料,学生完成任务获得即时评价;课中学生可以实时在反馈平台上记录个人想法,对教师的思政教学内容作出评价;课后师生共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就学生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教学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内容不仅局限于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还应该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品德情操、家国文化等方面的接受度,关注思政教学的成效性。
结语
数字化外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思政元素融入外语教学有助于挖掘外语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实现全人教育;数字化形式融入外语教学有助于拓宽教学的渠道和形式,推动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为促进两者的深入融合,外语教学课程改革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馈这四个方面着手,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为培育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