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资助现状及困境研究
2022-11-27张丽莉
张丽莉
(辽宁教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2)
良好有序的研究生资助工作,不仅可以让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术研究需求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对于学校建设与学科发展方面也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对此,高校应该在实际资助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积极对相关资助政策展开深度研究,并与区域其他高校进行交流,以逐步实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一、高校研究生资助困境分析
1.资助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研究生的人数也在持续增长,研究生资助工作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本身就有着很大不同,所以,在实施研究生的资助时,要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资助政策,与本科生资助区别开来,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研究生[1]。在高校现有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中,针对存在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资助政策相对较少。另外,高校在制定本校资助政策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研究生方面的关注,所以对应的资助政策也并不健全;通常是采取与本科生一致的政策,针对性不足,导致研究生资助难以发挥出理想化的作用。
2.助学贷款金额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在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当中,助学贷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举措。目前,研究生都能够顺利办理助学贷款,但贷款金额难以满足研究生实际需求,无法从根源处缓解研究生家庭贫困的经济压力,所以对于研究生的资助作用是有限的。按照国家关于研究生助学贷款额度的规定,其金额是以研究生学费、住宿费为基准确定的。而且,研究生的学费比较高,部分已经结婚的学生还要面对家庭、子女成长等问题,政府提供的助学贷款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与其面对的经济压力不契合,而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到贫困研究生。
3.奖助学金作用发挥不突出
针对研究生奖助学金包含多种类型,即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校内优秀奖学金等。奖学金的实质是由国家拨款与学校筹资的方式给予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奖励。因为各高校以及各专业的情况各有不同,奖学金评选标准也存在差异,通常都是侧重于具有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往往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家庭情况的考量。另外,国家助学金和校内优秀奖学金覆盖面虽大,但金额较小,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研究生现阶段的经济困境。优秀学生奖学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参与科研,不过优秀奖学金的名额并不多,而且可申请的次数有限,其实在研究生资助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
4.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少
现阶段,由于我国高校的研究生资助经费来源相对较少,所以能够产生的资助效果非常有限。研究生资助经费大部分都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学校筹资以及社会力量所提供的资助比率均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因资助资金来源渠道的狭窄、资助金额少,很容易导致资助政策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应对高校研究生资助困境的具体对策
1.推动资助主体多元化
政府是高校研究生资助的主体,未能有效地发动社会力量一同分担教育资助成本,使整体的研究生资助水平有所降低。在政府教育拨款有限的条件下,高校需要鼓励校友资源、企业团体、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研究生资助中,以此让研究生资助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首先,高校可广泛凝聚校友力量,设立各种校际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以为成绩优异、科研成绩突出、家庭贫困的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资助。其次,可以通过与各种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来获取科研经费支持[2],并鼓励研究生主动走出校园,充分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这样研究生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技能,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减少生活经济压力。另外,通过鼓励慈善机构、导师资助、实习单位等社会主体参与,也是高校促进研究生资助水平提供的一个方向。以美国为例,通过号召多元主体参与研究生资助,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助学基金、奖励基金以及专业学术基金。国内高校也可以积极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深入挖掘,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2.加大资助经费投入
充足的资助经费是高校稳步提升研究生资助水平的关键所在,通过保障研究生的基本生活,促使其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与科研中。有了多元主体共担研究生资助经费之后,各个资助主体还应适当加大资助经费投入力度,如此既可以保障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不会辍学,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调动其学习与研究热情,使资助政策中的奖优与助贫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3]。
首先,政府需要结合区域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的整体情况,立足于现行的资助政策,适当增加资助金额,让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增强。其次,是学校方面,高校可以参考本科生资助体系,从学费所得中抽取一定资金,用于设立研究生资助基金。此外,还可以从科研经费和培养经费中入手,从中抽取部分经费用于设置研究生专项奖助,采取多种资助方式来实现资助的有效性[4]。在这方面,高校也可借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验,他们的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三助,就可以达到学费的2/3。美国研究生受资助的金额在世界范围内都位居前列,而且奖助金额相对较大、受益面宽,让研究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3.进一步加强资助力度
高校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资助力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从奖助金设置开始入手,设置多种奖助方式。比如,专业奖学金,奖励在某一专业领域上做出突出贡献,或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公益奖学金,奖励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同学;励志奖学金,面向家庭经济贫困且学业成绩优异的同学;社会实践活动奖项,用于奖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选优异的同学。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发放办法,加大对研究生的补助力度,确保贫困研究生在校期间可以安心地读书,并顺利地毕业。此时,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也会愈加突出,促使研究生将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投入在学业与科研当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从整体角度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5]。同时,高校要积极地利用好社会资源,为研究生提供不同项目的奖助学金,并组织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以此来达到提高资助水平与加强资助力度的作用,让更多的研究生均能享受到来自国家与社会的福利。
4.完善资助管理制度
在高校研究生教育投入体制变革的背景下,使得相关的资助管理工作更加繁重。要想进一步提高资助工作质量与实效,高校必须从资助管理制度开始着手,通过制度的完善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对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统筹、合理分配,促使资助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落实到位。
(1)建设资助工作队伍
针对研究生的资助工作,高校可以按阶段、分批次地组织研究生资助政策宣讲与业务培训,进而组建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熟练、综合能力突出的资助工作队伍。培训工作主要面向现有的资助管理人员,培训内容需要涵盖资助管理信息化、政策解读、电子政务等,并利用培训机会让相关工作人员互相交流经验,让其自身的资助工作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使高校的研究生资助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6]。
(2)明确资助管理人员的分工
高校在开展研究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涉及部门与人员的职责分工加以明确,突出专业化与规范化特点,克服资助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比如,将奖学金管理工作归于研究生院负责,助学金管理工作归于各个系负责,助研的管理则由导师直接负责。通过明确分工,即使资助类型与形式多样,依然可以保证研究生资助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设置,要体现出自上而下的特点,并实施自下而上式的自我管理方式。坚决对不按期发放助学金、拖欠奖学金、奖学金抵付学费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罚;通过对研究生资助工作强有力的监督举措,让资助发放在阳光下运行,让尽可能多的研究生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切实发挥研究生资助育人的功效。
(4)对奖助信息进行公开
此举措可以让资助工作更具信服力,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官网首页对校内奖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以及资助信息进行公示;学生也可拨打查询电话自主了解不同种类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以及注意事项,让研究生对于学校各项资助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5.优化研究生三助工作
(1)拓展三助岗位
要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研究生培养经费和学费收入等作用,增加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等岗位,增加研究生三助补贴,让研究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让其在读研期间的经济有所保障。比如,高校可以立足于本校发展需要,聘任研究生为助教,负责本科生作业批改、选修课教学等教学辅助类工作;或者设置一定数量的行政管理岗位,负责辅助辅导员管理学生事务、与就业指导教师一同处理本科生的就业问题等。拓展三助岗位的举措,可以适应大多数研究生的实际需求。而且,研究生在从事三助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还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一举两得。
(2)提高三助薪酬
每一位从事三助工作的研究生,均在工作阶段付出了自己的精力与努力,理应得到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薪酬。所以,高校要基于对研究生助教、助研,以及主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下,对其薪酬进行适当调整,使其与研究生所付出的劳动高度契合。不仅如此,要根据当地物价水平、研究生学费标准、奖助学金额度等实际情况,继续增加在三助经费方面的投入,以此来让研究生三助岗位的津贴水平可以得到稳步提升,如此便可在缓解研究生经济负担的同时,让其安心地投入学习与研究,顺利完成学业[7]。
(3)完善导师资助制
导师资助制是指研究生帮助导师一同完成研究课题,而导师会提供一定的报酬,以供其学业和生活开销。实施导师资助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促进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且让其科研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对于导师而言,也能提升导师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与水平,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因此,在科研工作中,要尽可能多地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科研工作。研究生自身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导师的课题研究活动要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协助导师的过程中让自身的科研潜力得到有效挖掘,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如果在有足够科研经费的情况下,高校应该鼓励导师积极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全额助研岗位;相反,如果导师的研究项目资金比较少,那么学校就可以通过津贴配套发放的方式来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薪酬,也就是由学校与导师共同承担助研薪酬。高校通过健全导师资助制度,使研究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科研潜力,并且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而且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技能获得知识,又能获得助研报酬,以此来有效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资助工作,需要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管理工作,设置专人负责有序推进工作。首先,要对现阶段研究生资助的现状与困境展开深入研究;然后,基于国家颁布的资助政策以及学校现有政策,立足于研究生群体的生活需求与学术研究需求,采取针对性的资助策略,如推动资助主体多元化提升研究生资助水平,加大资助经费投入保障研究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资助力度,通过建设资助工作队伍、明确资助管理人员的分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奖助信息进行公开等举措来有效完善资助管理制度;最后,是优化研究生三助工作,高校可通过拓展三助岗位、提高三助薪酬、完善导师资助制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