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思考
2022-11-27许胜
许 胜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云南普洱 665000)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重要学科,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能够在小学阶段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双减政策指引下,这一任务的实现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思维,整合教学策略,调整和充实原有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实践来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路径。
一、高效的课前预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即体现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知识点较为零散、繁杂,科学、合理及高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对于较为容易、易于理解的生字、词汇或课文阅读等有了初步的概念,或者实现了完全消化,而对于难点、重点问题则可以带到课堂中,听取老师的进一步讲解,实现针对性的听课效果,而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效果,发现学生普遍性的难点、错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的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也是学生能够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从不同渠道不断地获取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仅仅课堂上语文知识的积累不足以满足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学生需要自身独立思考,并尽力寻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认可与评价自我意识很有裨益。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老师在安排课前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先行体会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叔叔,引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和朗读课文。因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因此,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生字,而学生好奇心已被引发,为了解雷锋叔叔的故事,学生会主动地运用随文识字、图文识字等方法来进行生字的自学,而且该篇课文系诗歌体裁,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想象力,将课文转化为想象的画面感,以体会课文描绘的景象、文笔的贴切、恰当,为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该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打下一定基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拓展了解雷锋叔叔其他的先进事迹,想一想何谓“雷锋精神”,以及为什么要提倡“雷锋精神”。虽然这些拓展预习内容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有一定难度,但这一拓展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检索能力。这种课前预习的设定,以问题为导向,先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夯实了基础。双减政策下,合理的课前预习策略可以使得低年级小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和拓展等方式,达到培养其语文思维与意识的目的,避免因枯燥的书面作业而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灵活的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也好,双减政策也罢,其最终目的都是为顺应小学生的身心教育特点,让学生能够爱学、乐学和活学,改变以往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并且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与保留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差异化成长,发现自身的潜能与优势,为今后的人生规划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避免千人一面或“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
举例子来说,在进行《守株待兔》一文学习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片或图画,从形象化认知入手,易于让学生融入其中,并在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中完成对于课文的理解,其后,老师再将动画片或图画与课文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独特魅力,全文仅39个字,但文章整体架构完整,情节精妙,寓意深刻。多媒体的介入让学生的想象力与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领会,从中知晓人们不能不劳而获,不能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幸福生活,同时不能将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作为必然事件来看待的深刻道理,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再比如,《中国美食》一课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习这一课文时,老师可以采取闯关游戏法来进行教学,第一关即为认食材,老师可以带一些课文中出现的食材实物,让学生看物认食材,然后与课文的图片相结合,达到实物与图片的统一,通过拼读,掌握食材的正确叫法;第二关即为读佳肴,老师使用联系图片识字法,让学生认读凉拌菠菜、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等,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认读美味佳肴;第三关即为识烹饪方法,不同的食材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厨师手中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口味,从而让学生在菜名中找到食材的不同烹饪方法,如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炸酱面、葱爆羊肉等菜肴中都包含着烹饪方法。游戏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游戏的设定不可脱离教学目标与内容,其根本的落脚点仍是完成教学目标,《中国美食》的学习虽然以游戏方式开展,但是通过联系图片能够识得相应字词,“炸”的多音属性需要老师给予特别的讲解,而“烧、爆、炸、烤、炖”这几个烹饪相关的字存在哪些特点,这也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关联记忆的知识点。游戏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知识,缓解学习的压力,这与双减政策精髓保持高度的一致性[1]。
三、科学的课后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同时还可以对书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而且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三者相互联系与衔接,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要求,学校、老师和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书面作业平均不超过60分钟。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最大的效能,是每位老师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的课后作业方案需要从年级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在双减政策下,小学一、二年级与其他年级作业要求不同,当然作业方案设计亦不相同,在形式上,一、二年级学生因没有书面作业,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观察作业、绘画作业、阅读作业等,而其他年级学生作业设计方案则要牢牢把控书面作业时间,同时考虑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合理设计作业。
比如,《传统的节日》一文中,以时间为顺序,围绕我国传统节目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设计作业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绘画作业,将课文表达的景象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过节的情景结合并绘制出来,实现学生在玩中学。另外,还可以安排阅读作业,即关于每个传统节日习俗的由来方面的阅读,让学生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强化语文相关知识的积累。其他年级学生在多种作业形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如《竹节人》的课后作业,老师可以分层次予以布置,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较弱的学生,主要以熟练生字、组词及熟读课文为主,理解领会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写作技巧,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在前一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拓展阅读的作业,查找作者的其他文章或者与课文类似题材文章来阅读,自己体会文章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何不同,而语文基础较好且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增加小练笔的作业,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写一下最喜欢玩的小游戏。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可以让一、二年级小学生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含义,通过“增趣”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建立初步的语文思维与意识。对于其他年级学生而言,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可以使得各层次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本层次的作业,增加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建立时间管理意识,促进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良性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其激励、反馈、导向和指引作用,使得学生更健康更持续地成长与发展,也使得在老师主导作用得到体现的同时,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反,不良的评价机制与手段将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降低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会波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信心,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良性的评价机制与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评价要系统全面,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基础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培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思维与能力,因此评价不可拘泥于教材本身,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2]。
评价要长期动态,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当时表现不佳,不代表今后发展不好,因此老师要做到“话到嘴边留半句,事经举手再三思”。尤其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意识刚刚建立,老师一句不认可的评语,就可能让学生从此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或者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以表扬鼓励为主,当然也不是不讲原则地一味表扬鼓励,而是老师要允许学生犯小错误,不能揪住错误不放,而要将这种错误放在学生的长期发展过程评价,以做到评价的有的放矢。评价要客观公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智力因素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学生会愿意学语文,认为语文很容易,而有的学生会认为语文太难了,怎样学也学不会,同时还有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老师在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地进行评价,而不能“一棒子打死”,从一个细节或问题就将学生定性,如“你不适合学语文”“你为啥总也学不会”等话语带给学生的心理暗示将会极大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评价要多元化,素质教育及双减政策,就是要摒弃以往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观念,对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进行评价,不可单单纠结于成绩高低,在评价内容上力求多元化,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等等。而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正能量的评价,让学生始终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做到适时适度,不偏不倚,从而培养出自信阳光、意志坚定的学生。同时,评价的多元化,还指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并不限于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平等主体间的评价,与老师对学生评价相比,学生之间的评价更为客观、中肯,且易于发现老师没有关注到的细节之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五、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量、提质、增趣”,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上升的过程,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老师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各项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老师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将各项策略整合,发挥协同作用,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效用[3]。
举例来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有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在课前预习时,老师可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预习,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为什么要以张思德为代表来谈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论点是什么?了解了这些课文的基本情况,进入课堂教学中,首先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老照片或影视资料,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毛主席及老一辈革命家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中。其后老师要明确课文的论点是为人民服务,初读课文后,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找出课文中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做法。各小组在班级中进行汇报,然后老师点题,即文章从正确对待生死、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对待困难、正确对待死去的同志四方面作为论据来论证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学生了解文章架构后,老师再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体会课文中字、词、句、段的深刻含义,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人、身边事,谈谈自己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老师除了安排字词的抄写,关键段落背诵外,还可以安排学生了解司马迁,以及课文中“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出自何处,并可泛读这篇文章。
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推动了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只有紧跟改革步伐,深刻领会双减政策精神,才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为培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