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的创新路径
----基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
2022-11-27刘冠男
刘 冠 男
(沈阳大学 发展规划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做了战略部署,重点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主要场所,高校党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保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灯塔,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红色基因是我们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的源泉,而“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又进一步深刻启迪了高校党建工作。红色基因的激活和传承成为高校党建工作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内容和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单纯的用政治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意义来概括、用思想共识来解释红色基因的概念内涵。但是用这种“不言自明”的认同,难以说明中国共产党精神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红色基因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内核与优良传统。它诞生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发展于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淬炼于砥砺前行的改革岁月[4]。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优秀品质,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红色基因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5],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谱系,共同构成了高校党建传承的红色基因。高校党建要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是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1. 高校党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建作为推进党建工作的关键一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6]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7]习近平总书记的阐释,为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供了政策方向和依据。
第一,高校党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了意识形态引领作用。高校党建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引领正确思想、弘扬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场所[8]。作为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高校学生党组织必须担当重任,切实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起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坚强堡垒,以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第二,高校党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了模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肩负着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这是高校发展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教育工作者培养模式,通过党员培养、教育、发展、管理,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帮助、引导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政治立场,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自觉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第三,高校党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着统领作用。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要保证各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抓住高校党建根本,紧扣新时代枢纽,坚守立德树人这块重要阵地。
第四,高校党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组织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也是高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探索新路径的桥梁和纽带[9]。时代的发展丰富了党建内涵,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改进工作形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有序展开。
2. 红色基因是高校党建传承的精神血脉
第一,红色基因是高校党建传承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5]我国高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加强高校党建就是要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把党在一百年奋斗发展中形成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坚持真理,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坚定理想,不忘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红色基因是高校党建传承的精神内核。红色基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是对中华民族先进本质、伟大精神、崇高思想、优良传统等的高度凝练和升华[10],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信念。加强高校党建,自觉通过各种途径和载体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下去,推动党的自我革新和自我净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员拒腐防变的能力,使党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第三,红色基因彰显了党的宗旨性质和政治品格。从小红船到大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继续前行的路,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握稳手中“接力棒”,立足新起点、新征程,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
3. 立德树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旨归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立身之本[11]。传承红色基因,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传承红色基因意在“立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应该具备人性之德和时代之德以外,还应具备高于普通人的道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传承红色基因:一要构筑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打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二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三要厚植中华文化精髓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四要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支撑和力量;五要养成生态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第二,传承红色基因重在“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还应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要以此为教育的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强化制度保障,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会同多所高校近百位专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联合开展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其研究核心为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对教育培养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第三,传承红色基因旨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地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自觉地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二、 当前高校党建不容忽视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与新问题。基于红色基因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双重思考来审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如何更好地让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并为此找到合理的机制为依托,如何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入脑入心,使之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坚实保障,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1.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要以合理机制为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党坚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2]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以合理的机制为依托,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高校党建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建立起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机制、高校党员的社会沟通机制、高校党建的工作责任机制等。就现实而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建立更为合理的依托机制,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行机制的建立存在“碎片化”的特点,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单一、零散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容易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党建要找到最能烘托教育氛围、最能体现教育效果的机制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依托,做到让青年学生常学常新,不断感悟,用好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资源,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党内政治文化。
2. 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入脑入心,使之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坚实保障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12]。这就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红色基因深度融合,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入脑入心,使之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实保障。
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党员发展、党员思想教育、党的组织生活,等等,这些内容都构成高校党建工作整体的考量向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工作还可以更加深入。比如在党建内容贯彻方面,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与学校中心工作及师生实际需要的结合还可以更加紧密,红色基因还可以更有效地转化为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特点的话语和内容,等等。这些都影响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也更利于红色基因在党建工作中的深入推进。
三、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路径
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必须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从打通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用好高校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党建工作“仪式感”、改变党建工作传统方式、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形态等5个方面重点着力,不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打通红色基因传承路径
打通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是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党建的第一路径。由于现代自然科学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个体都必须亲自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从这个角度来说,红色基因作为从个体精神追求升华而来的群体价值观念,以及从革命先辈实践中凝结出的优良传统,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3]
第一,深挖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融入红色基因,重点在于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拓展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红色基因的传承也从宏观到微观,从生产到生活,从红船精神到雷锋精神,从小岗精神到抗疫精神持续不断,要将这些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融入高校师生的灵魂中。
第二,统合红色基因的学习教育。要把党史与“四史”结合起来系统学习,实现从单一的党史向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学习教育的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3]可以利用各地各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利用党校这一专业平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融入红色基因,并做好传承发展和贯彻执行工作。
第三,激活红色基因建章立制。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3]。也有学者认为,稳定且受到尊重和不断重现的行为模式可以称之为制度。激活红色基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意味着要给激活红色基因工作建章立制。制度化的过程,也是人们脑海中的红色基因意识不断得到加强的过程。自1999年起,每年的9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都会全城拉起防空警报,撞响14下警钟,以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制度化的仪式唤醒了人们对“九一八”事变那段屈辱历史的记忆,唤醒了人们对那段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历史的记忆。
2. 用好高校历史文化资源
高校历史文化资源作为高校深厚的文化资本,贯穿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脉络,蕴含了高校发展的文化精髓,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其中积淀的丰富红色基因资源,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人文素材。
第一,开发校史资源。一所学校的校史必定是无数先贤的奋斗史,是教育模式的突破史,是社会进步的革新史,也是时代变迁的发展史。“一二·九”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北大学师生用生命和鲜血生动诠释了爱国热情的光辉一页;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中国医科大学将在学校的发展中继续传承长征精神;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培养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的高等学府,等等。这些都从红色校史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久弥坚的百年征程,赓续传承的百年故事,充分发挥了校史文化的隐形育人功能。
第二,用好校友资源。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优秀校友的光辉事迹像一盏盏明灯,精神内核像一簇簇火把,铸就起党建工作的“根”和立德树人的“魂”。沈阳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沧桑百年,沈阳大学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校友,如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吴英恺,充满“三爱精神"的教师楷模符莉等。沈阳大学校史馆已成为学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基地。
第三,建设文化资源。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强大的,要增加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红色基因文化,深入挖掘高校的红色故事。2021年4月,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联合人民网辽宁频道启动“百年路上的我们”----辽宁高校红色校史故事融媒体展示活动。文化传承着历史,牵系着未来。以文化的力量强省兴校,以文化的力量教化育人,让文化成为高校全面发展的“永动机”、立德树人的“方向标”。
3. 增强党建工作的“仪式感”
仪式感,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 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 人类学家涂尔干将仪式解释为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规定了人在神圣的对象面前应当如何表现自己[14]。 强化,可以建立起稳定性联系, 让群体成员在今后的行为模式中达成一致性。 增强党建工作的“仪式感”, 会给党员以强烈的心理暗示, 激发党员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 不仅能使党员怀揣着对党的尊重与敬畏, 更能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度。
第一,用“仪式感”唤醒理想信念。可以定期组织简约而庄重的仪式,如升国旗、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等,都可以激起人们心中的各种爱国情怀。国家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二七”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等特殊日期进行集体公祭活动,这些制度化的仪式强化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信念。
第二,用“仪式感”锤炼党性修养。党建工作中的“仪式感”,能唤起作为一名党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认同,激发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例如佩戴党徽、设立党员先锋岗,这既让每位党员真切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时时处处事事提醒自己党员这个身份,又让自己愿意以党员的标准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为之自豪。
第三,用“仪式感”传承文化精神。人们在仪式中沉浸式地感受着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高校通常以历史人物、文化事件、建校周年、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内容作为纪念仪式的内核,通过缅怀先贤功绩、传播文化思想、传承大学精神等强化师生的心灵归属感。2021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为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党员代表颁发纪念章。这必将会增强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励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并进一步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4. 改变党建工作传统方式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15]因此,改变高校党建工作传统的教育方式迫在眉睫。
第一,善于运用“互联网+党建”。为了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在党建工作实践中可以融入虚拟仿真、数字科技等现代信息技术,更便于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全覆盖的思想浸润和价值感染。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访问各地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实现了身在屋中坐,心已游天下。举办高校党建论坛是辽宁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等主题展开交流,成为推动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开创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第二,延伸党建工作到企业。每个高校都有着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有些企业本身就具有非常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背景。将党建工作与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可以改变传统党建工作过于严肃的模式。此外,企业中的行业优秀人物、创业导师也会现身说话,言传身教,校正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16]。
第三,转换教育思维模式。教育不应该是被动的、填鸭式的。在党建模式和思路上应该进行大胆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在实践中创先争优,比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建设“智慧党建”网站、网上党支部、红色基因微党课等。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建设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党建+”特色品牌创建,着力培育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力争形成“一院一品”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5. 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形态
积极发挥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依托红色基因加强高校党建的意识形态建设,增强主流思想的渗透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连艺术学院推出的原创党史教育题材音乐剧《信念·青春》,以大学生党课汇报演出为视角,讲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等三位英模人物的故事;东北财经大学启动了“百年工运地红色沙河口”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文化活动,聚焦大连早期革命活动主阵地沙河口区,采用线上小程序云打卡和线下遗址实地打卡相结合,辅以线上图文留言墙、互动答题、谍战小游戏和线下领取“红旅”地图、“红旅”护照、“红旅”文创产品等方式,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四、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启迪了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成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保障。虽然时间会流逝,历史会远去,但红色基因会成为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融入血脉,历久弥新。党建引领有道,春风化雨无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是千秋大计,不能一蹴而就,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征程中,我们虽任重道远,但仍会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