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平台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22-11-27郭亚珂马斌赵鹏
□文/郭亚珂 马斌 赵鹏
我国的农业要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使农民的收入日益增加,农村的人居环境变得更加和谐,这些都离不开科技与创新的助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加重要,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也正在于此。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制度上创新体制,深入挖掘农业相关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合理布局。
河北省坚持用科技力量来发展现代化农业,铸造内涵式的发展道路。通过开展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专项,充分利用优质种子资源,一方面能够促进粮食增质增产,另一方面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1]。此外,还大力重视农业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农业领域区域高水平知名大学,近年来,积极承担国家、省厅农业领域相关科技研发专项,促进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科技特派员专家队伍,长期下乡助农,指导田间技术。多年来帮助河北许多村庄发展甘薯产业、板栗产业、黄瓜产业等。依托学校本身成立的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努力贯彻实施科技助农、智慧农业等国家战略。
一、高校科研服务主要做法
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在农业高校中,科研管理部门具有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涵盖了农业技术的创新,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以及储存农业后备力量等重要作用。同时,科研服务平台也是学校一个重要的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更新的重要桥梁。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高校科研服务部门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不可或缺。
(一)创新农业科技体制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运用全新的科研组织方式,改善原有的管理机制。从组织方式角度来看,科研立项申报成功率是决定后期科研能否继续开展的关键起步。在项目发布之初,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动员所属部门教职工申报国家、省市县区级等各级别项目,强化其主动性,提高科研积极性。立项审批后,管理人员要精简相关流程,使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成果、专利、著作权等相关科技成果,要及时协助进行专利申请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改变原有的立项机制,着眼于本学科、本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增强成果的创新性[2]。同时,必须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动态,科研成果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可转化性。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农业科技体制。通过派遣科技特派员、鼓励学校老师、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广泛技术指导和交流,培育出了诸如左右集团、中薯集团等一批具有农业特色鲜明的龙头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高校科研服务平台,搭建了“高校+企业+政府+合作社”的科技创新体制,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经济活力。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农业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相关技术在与市场、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鉴于此,如果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就必须为农业科技人才制定支持政策,重点在于提高科技人才的成果转化收益,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调动科研积极性[3]。一是农业高校在自身拥有大量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需要成立相关部门具有针对性的与市场中的企业、团队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指派科技特派员或专家教授等在一线企业进行走访,发现问题,改进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二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打造优良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进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中,提高科研人员的占比,这样才能激发科研活力,形成科研的良性循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根据国家和省里相关文件制定出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文件,比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关于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励级别认定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同时,还成立了专门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服务管理,并且在最终的转化收益分配中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占比。学校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不断促进教授专家团队在农业技术转化推广中的积极性。
(三)加强科研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把河北省优秀创新团队的创新经验引进来,发动广大师生参与到众创空间、学创大赛等项目中来。在学校与社会交流融合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双创型人才。学校向贫困农村地区输送各类农业科技类人才,进行定点帮扶、精准帮扶。创新团队独立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自身特点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高校+农户+企业”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不断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未来学校发展,科研建设具有前瞻性。同时,专家教授又不断培养一批批科技型学生,为国家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二、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建议
(一)积极学习科研政策
科研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资金、场地、科研人员等流程衔接方面。农业类项目大多需要在田间地头开展实验,也有不分需要在室内进行实验,因此,需要定期检查科研工作,以保证科研资金和人员落实到位[4]。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科研人员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支出较为庞大,这就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诸多挑战。而且,河北省加快科技计划攻关改革,一些政策在不断深化,这些都要求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政策知识储备。
(二)切实提高自身能力
科研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胜任这项工作,然而,现在很多高校中的科研管理人员多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5]。根据2012年提出的《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对于科研管理类的人才要定期开展职业培训,目的在于提高管理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不断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才的业务水平。
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培养既懂业务知识,又能具备不断自我更新政策知识能力的双料人才。
结束语:
鉴于当前高校产学研合作不断走向深化,这一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把高校科研人才对接到社会和企业中去,进行三方融合,使区域经济异常活跃。因此,农业高校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提振区域经济,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人居环境,更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