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初中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
2022-11-26闫浩丹
闫浩丹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汉中 7230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校外培训行业的迅猛发展,学生被校内外课业负担层层裹挟,其背后是愈演愈烈的学业竞争以及择校带来的教育焦虑。每位家长在这场“教育大战”中奋力赶超,只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盲目地将孩子送入培训机构。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机械式刷题,填鸭式学习。久而久之,这种教育方式降低了教育的成效,触发了教育的“边际递减”效应,产生了“教育内卷”现象。“双减”政策重拳出击,其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切实提升学校教书育人水平。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双减”政策的核心内涵,优化作业设计。
一、“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时代的需要
目前,中学教学中存在作业数量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既达不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休息、锻炼的时间。许多培训机构为了赚快钱越线经营,甚至学校的部分老师到辅导机构兼职,部分机构花“重金”挖走学校的优秀教师。因为社会环境和教育行业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导致教育行业乱相丛生。培训市场被严重商业化,披上了功利主义的外衣。但是,在农村等不太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家庭并不能支付起额外的辅导费用,许多农村学生从未上过补习班,这就出现了培训机构对基础教育的公平提出了新的挑战。2021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政策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从而实现教育领域的公平公正[1]。
二、当前初中英语作业存在的问题
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其本质仍是四百多年前夸美纽斯强调的“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的实际操练或反复演练”。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的作业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
1.作业设计质量不佳
作业形式单一、枯燥。教师所采取的作业形式往往是布置课后练习题、抄写单词、背课文等。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另外,受应试的影响,教师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加重了学生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拿来主义”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也在逐步消磨学生英语的兴趣。这些深度不够的书面作业,没有创新,逐渐造成了学生对作业反感情绪。徐先乔就批判了任课教师对英语作业设计不够重视,更没有精心设计,而是教师从自己的爱好和意向出发随意地布置作业,使得作业设置不科学。老师设计的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内容大多数是为了应试,与考试的题型一致,如语法填空、完形填空等。口语不在中考范围之内,所以老师几乎不布置口语作业。听力作业是考什么,就听什么,其内容乏味、大多数材料脱离日常生活需要。又因听力分值相对来说较小,加上教师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发音,听力能力成为学生的一大弱点。学生误以为语法学得好就是英语学得好,这导致了“哑巴英语”的现状。长远来说,这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作业不具有针对性
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大部分老师“一刀切”地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老师通常布置的作业只适用于少部分学生,如果长期按照这样“一刀切”的模式布置作业,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果的两极分化。优等生可能会认为每天的作业都很简单,没有挑战性,而后进生认为完成作业很困难,不愿意尝试。这样低质量、“一刀切”类型的作业一直持续下去会消磨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打击学习积极性,不论是对于优等生,还是后进生,这样的作业模式都是无效的。[]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第三人称单数变化和名词复数变化,因为它们两者构成相似,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词尾后边+“s”,造成很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混淆。在学单数变复数规则时,学生感到困惑什么情况下,在词尾+“es”呢?这种情况下,给予学生一些实例,让学生自我总结出规律。①一般情况下,名词直接+“s”。②以s、x、ch、sh结尾的词+“es”。③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去掉f,再+“es”。教师通过针对性地设计名词性的复数变化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不规则的名词变复数形式后,向学生讲述谓语动词变化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区分。
3.作业量大、效果差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唯分是从,造成了学生们依赖“题海战术”,而各科老师会布置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业负担。学生需要花费大量课外时间,甚至熬夜完成这种类型的作业,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这些作业中,大多数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不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作业的功能仅仅局限于在反复的操练中加强记忆以巩固所学知识,如机械地抄写生词、文章,且大多数作业只与当天所学内容相关,知识之间不能衔接、碎片化,容易造成学生对已学知识遗忘。传统作业量大且缺乏有效性,导致学生作业态度很被动,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追求“做题做到熟练”,布置大量的作业。就本校情况来看,有些年级课外作业有课时冲浪、金榜学案、英语作业本,还有英语报纸等等。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大多数作业设有固定答案,统一标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作业设计,内容仅限于英语书本,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形式单调、机械,一般是抄单词、短语和课文,很少注意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2]。
三、基于“双减”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
对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基础不同,心智发展水平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差异客观存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受益。多元智力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应具备差异作业观,教师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在内容、形式、难度上要因人而异,力求让每位学生在自己“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中取得进步。因而,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体现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往往从自身和考试的角度设计作业,对作业布置有决定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作业。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能使学生学习停留于浅层次。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当激发学习者自发性的学习时才是最持久的、最深刻的,学生的潜能才能够被激发释放出来。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主体性原则是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与兴趣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从而在自愿的基础上激发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喜悦,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有自主权,可以弹性选择做作业时间。老师对预习作业完成时间不硬性要求。上课时,老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分层性原则
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每个人的两个发展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受教育者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个区间,即受教育者能够单独处理问题的现有水平,及受教育者在老师、家长等成年人指导下或能力更强的伙伴协助下处理问题时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一区间。该理论给教师的启示就是作业布置要分层。因为每个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同,教师要分层设计作业。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针对性设计作业,力求使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取得进步。
教师不能一味地布置太简单的基础题,否则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太过复杂的挑战性题目,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会觉得吃力,失去信心,没有动机。所以,作业设计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成功的作业设计就像桥梁,架在学生实际发张展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
3.趣味性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地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如今,大多数教师让学生机械式地刷题,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学习效果反而微乎其微。要解决这种枯燥低效作业的问题,老师需要积极主动地研究教材与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出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A 部分的阅读文章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发现这节阅读课很适合改编成剧本,因此可以课前把作业布置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剧本并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的形式,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编剧、动作指导、参演人员和选择需要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老师以往的讲生词、句型,段落分析,篇章思想等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查阅书籍,学生能获得成就感,把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有助于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3]。
4.多元化设计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多种智能,有语言智能、空间智能等。美国教育家,琳达·坎贝尔认为使用语言智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发展语言才能,还能带动各科的学习。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利用不同方面的智能相互促进。
作业设计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意味着课后作业也应趋于多元化。除掌握书本中语言知识点外,也要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课程思政教育,透过语言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等。多元化作业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增加口头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实践作业等。
作业设计时,教师应改变以往只留书面作业的单一形式,创新作业设计模式,如在记忆新单词的时候,鼓励学生用手机软件闯关记忆单词。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通过闯关的形式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应对挑战的乐趣。又如,在学习一篇贴合实际生活的文章时,可以围绕topic让同学采访自己的同伴或者家长,或者为自己喜欢的英文动画片里人物配音,如练习《小猪佩奇》或《疯狂动物城》中的经典角色台词等。还可以加入情景对话、辩论、演讲、课前展示等形式。教师通过多元化创新作业形式,设置高质量作业,既能节省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发挥作业的价值,又能通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达到语言学习目标。
5.生活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就要求作业设计时必须向生活世界靠拢。
生活性原则意味着作业不是机械、死板地抄写,英语的学习应与生活环境为背景,服务于生活。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人教版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文中,给学生创设明天“我”要过生日的情景,生日前“我”会如何准备。教师可以在课前装扮教室,板报设计主题为“我的生日”。这种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很贴合,能够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感知英语、体验英语,用英语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乐趣,宛如置身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习惯,并在无意中强化自己的听说能力,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语言兴趣也就由此而产生。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封英文的邀请函,并向学生讲解如何写英文邀请函,这样学生对邀请函的格式和内容就更加有兴趣。
结语
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作业并非越多越好,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成为英语学习的桥梁。“双减”背景下的英语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差异,针对性地,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业。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然而,这一有效的学习内容往往不能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更得不到精心的准备和设计。我认为精心的设计分层作业这一途径可以很好的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是当下学生“减负”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