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研究进展
2022-11-26黄伟英
黄伟英
昭平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贺州 546800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因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其病毒属于肠道RNA病毒,传染性较强,主要侵袭1-7岁左右的儿童,与其机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抵抗能力较差存在密切关系,一旦患病后,可产生咽痛、呕吐、高热、流涎、厌食等症状,直接危害患儿机体健康。而中医上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属于口疮、喉痹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与古籍中喉疮较为相似,主要是因小儿过度温饱,心脾积热,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极易感染风毒湿热之邪,并内乘心脾,循经向上,熏灼口舌,最终引起疾病。另外由于小儿长时间呕吐、腹泻,加上体质虚弱,阴液亏虚,水无法制火,使得虚火上行,导致疾病出现。研究发现[1],常规西药治疗已经无法满足临床要求,不利于病情的快速恢复。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中药制剂在疾病治疗中效果更好,其中以开喉剑喷雾剂较多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一定认可[2]。对此,本文进行综述,对该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患儿更好的恢复健康提供参考。
1 常规西药治疗
目前临床针对疾病多选择对症处理(口腔护理、解热镇痛等)以及抗病毒治疗,均可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其中(1)利巴韦林:作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存在广谱抗病毒作用,可对多种病毒DNA、RNA的合成进行抑制,同时还可控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等。该药一旦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可快速磷化产物,直接抑制鸟普转移酶、肌普单磷酸脱氢酶,从而降低细胞中鸟普三磷酸,防止病毒复制及传播[3]。(2)干扰素:源自人与动物细胞受到一定刺激后分泌的糖蛋白,其存在较高的生物学活性以及广谱抗病毒能力,能够在细胞表面与特定的膜受体发生结合反应,并达到抗DNA与RNA病毒的效果,有效避免感染病毒细胞发生病毒复制现象[4]。(3)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不仅对DNA病毒有效,同时还可抑制RNA病毒,被广泛应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疾病中,取得过一定应用价值。曾有报道显示[5],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入试验,分别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前者的总有效率90.5%高出后者70.7%,从而证明了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疗效。但实际工作中发现,常规西药虽然能够减轻患儿症状,但效果并不显著,且长时间服用后可能产生较多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直接延缓病情康复,增加患儿痛苦,甚至提升家庭经济负担。针对此,临床迫切需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促进小儿正常生长发育上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医的病因病机
临床总结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病机,发现其可总结为三点,(1)风热时疫毒邪搏结咽喉,热毒淤堵经脉,并牵连肺胃受累,腐灼血肉,形成溃疡以及疱疹,对此,临床治疗原则应以疏风散热、透邪外出为主,同时加用清热、解毒、利咽等疗法,例如黄芩、金银花、牛蒡子、连翘、甘草、板蓝根等,均可达到清热解毒、疏散表邪的作用。(2)有学者认为疾病属于暑温病,多发生于春秋暑热季节,因此疾病的发生与外感暑热有关,使得邪疫毒产生,同时兼夹湿邪,因此临床原则以化湿暑、祛暑热为主[6]。(3)《幼幼集成》[7]中曾提及“口疮者,满口赤烂”,说明疾病的病因为苔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脾积热,并熏蒸向上,形成口疮。因此,有学者提出心在窍是舌,脾在窍是口,一旦将养过温,心脾蕴热,无法发散,冲攻上焦,导致口舌生疮,此类患者的治疗原则应以祛火解毒、清热降火为主[8]。由此可见,疱疹性咽峡炎是因内外合邪共同协作造成,加上小儿脏腑较为娇嫩,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从而导致肺卫不固,极易外邪侵袭。另外脾常不足,暑热季节患儿贪凉喜冷,使得脾气受损,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一旦外感后极易导致邪疫毒趁虚而入,并与内热搏结在咽峡,最终造成咽部疼痛、红肿,并见疱疹。
3 中医治疗
3.1 中药汤剂
(1)咽喉作为肺胃之门户,一旦外感风热后可直接侵犯肺胃,导致阳明火盛熏蒸于口,增加疾病发生的几率,因此临床治疗中可选择清热解毒利咽方进行治疗,与利巴韦林相比,前者疗效更高,值得推广。另外有学者提出[9],疾病是风热疫毒侵犯肺胃后引起,其病机是风火热毒互结在咽部,因此治疗方式以解毒利咽、疏风散热为主。曾有报道中对比了清营利咽汤与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结果显示前者总有效率93.0%高出后者73.0%,且疱疹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后者,说明中药汤剂的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快速消失,并缩短病情恢复时间[10]。另外有研究表示疾病属于风热邪毒侵犯卫表,直到就诊后,其多热入气分或气营两燔,对此展开试验比较了利咽解毒汤(板蓝根、青黛、金银花、人工牛黄、玄参、蝉蜕等)与利巴韦林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发现中药组总有效率高出西药组,且2d热退率、5d疱疹消退率也高出西药组,从而证实利咽解毒汤的效果显著[11]。(2)临床指出[12],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常以心经热盛较常见,因此治疗方式应以清心泻火为主。有学者利用导赤散+清心泻火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并与利巴韦林进行比较,发现中药组总有效率更高,且疱疹及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更短。(3)针对病因是暑热湿邪的患儿而言,应选择解暑、利湿、利咽的治疗方案。有试验曾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观察,分别给予咽峡炎1号方、利巴韦林治疗,结果发现咽峡炎1号方的治疗3d、5d总有效率均高出利巴韦林[13]。另外有学者认为[14],患儿因受湿热邪毒,内乘心脾,循经上炎,熏灼咽喉,引起疾病,对此治疗原则应是解毒利咽、清热祛湿。试验中选择蒿芩退热方与利巴韦林进行比较,结果中看到前者总有效率更高,可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3.2 外治法
(1)穴位敷贴:主要是将中药贴敷在对应穴位上,使其对穴位产生热性及化学性刺激,从而达到调节阴阳、补气养血、舒筋活络的目的。曾有试验中选择穴位敷贴+清咽散、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出对照组[15]。(2)中药灌肠:通常将中药经过肛门灌入直肠,使药物直接到达肠壁,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活血通便的效果。现代医学上认为中药灌肠主要利用肠壁的渗透性发挥治疗效果,由于小儿的肠壁较薄弱,通透性较高,且血管丰富,药物中有效成分可经过肠粘膜完全吸收,并进入下腔静脉,避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同时保证药物浓度,促进病情快速稳定。(3)针刺:主要在中医理论基础上,选择不同针刺手法刺激机体腧穴,促进机体阴阳平衡,并发挥治疗目的。其中针刺取穴可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并选择泻法进行操作。(4)推拿:表示在小儿体表的特定位置进行手法,存在补气活血、舒筋通络、祛火解毒的作用。而推拿过程中的取穴应以清天河水(解毒祛火)、平肝清肺(疏风散热)、清胃经(祛除脾胃湿热)、退六腑(解毒祛火)、清大小肠(通腑泄热)为原则[16]。(5)刮痧:利用刮痧器在体表经络穴位或者皮肤上进行刮拭,有助于机体中毒素以及邪气排出,其中穴位可选择风池、合谷、肺俞、曲池、大椎等,均可达到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被广泛运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3.3 中药制剂
随着中医技术与医学水平的进步发展,中药制剂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其中开喉剑喷雾剂作为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药物,主要利用现代纯化提纯技术制作成中药喷雾剂,针对细菌病毒的抑制、杀灭功效显著,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被广泛应用在牙龈肿痛、急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口腔炎等疾病中,均取得了较高的应用价值。经分析发现,开喉剑喷雾剂中八爪金龙清咽利喉,散瘀消肿;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薄荷脑止痒消炎,清风散热,诸药联合可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17]。而现代医学上认为,薄荷脑具备镇静抗惊厥效果,同时可阻断神经节,降低机体紧张性,并稳定患儿焦虑情绪,提升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山豆根中包含丰富的生物碱成分,不仅能够减轻疼痛,同时存在一定抗炎效果,并兴奋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最终使得开喉剑喷雾剂达到消炎抗菌、消肿止痛的作用,并促进溃疡面快速愈合,有助于病情快速康复。该药物以喷雾剂形式用药,操作较为简便,促进药物直达病灶,并经过口腔黏膜吸收,有效减少药物用量,且加速药效发挥,促进血液循环,快速降低疼痛,其中残留口腔的药物被食入后,可经过血液循环到达病灶,再次发挥药效,进而提升患儿抗病毒能力及机体免疫能力,促进其自愈能力提升。与粉剂相比,喷雾剂更适用于小儿,有效避免误吸呛咳,同时具备水果清香口味,可增加患儿服药的依从性,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冯洁等学者曾展开试验[18],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开喉剑喷雾剂+复方鱼腥草合剂、单纯复方鱼腥草合剂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34%高出对照组79.07%,且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实开喉剑喷雾剂可改善患儿免疫能力及炎症状况。
4 小结
综上所述,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作为急性传染性咽喉炎,传染性较强,可导致患儿机体健康受到极大威胁,故引起临床重视。目前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方案较多,其中常规西药虽然能够减轻疼痛,但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引起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治疗结果。随着中医技术的进步,临床发现中医治疗的效果更好,尤其是开喉剑喷雾剂较多见,安全性高,并促进患儿病情快速好转,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