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熨在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康复应用进展

2022-11-26李红彦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病机

李红彦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雅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西 柳州 545001

在中医理论中,中风属于“卒中”范畴内,主要由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护血溢于脑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患病后可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可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1-2]。分析相关报道发现[3],我国每年死亡的中风患者约有150万。虽然目前我国医疗技术较为发达,大多数中风患者在发病后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挽救生命,临床病死率有效下降,但在恢复期仍可出现偏瘫等后遗症[4]。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知觉丧失、肢体功能障碍,因此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使其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5]。近几年来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受到了临床重视,并逐渐应用中医理疗技术。本文现针对中药药熨在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康复应用进展进行分析,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1.中风恢复期偏瘫的病理病机

中风恢复期主要指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的时间,是中风患者康复的最佳时期,当中风患者进入该时期后,急性期的风、火等邪盛状态已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正气不足、阴阳失调及痰浊血瘀等征象逐渐显现[6]。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肾气亏虚: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气亏虚,髓海不足,则脑络不畅,神机失灵,肢体筋络、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最终导致偏瘫[7]。肾阳虚则水湿不运,聚成痰湿,阻滞筋络,致受阻麻木不用,上犯于脑,则脑脉痹阻,血运不畅,痰瘀互结,阻于清窍,最终导致中风相关症状。临床学者这人,肾精亏虚,筋骨失于充养,故肢体瘫痪[8]。可能与中风患者精细动作恢复最难,从而强调补肾法在中风恢复其的重要性有关。②痰瘀互阻:痰瘀互阻或痰瘀痹阻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本草新编》中提出,中风未有不成痰瘀者也,认为痰瘀是造成中风恢复期偏瘫的主要病机,痰瘀一旦产生,每每互相胶结,阻遏气血[9]。当虚、火、痰、风、气、血六端因素进入恢复期后,出现多种转归,或由深出浅,表现为诸邪渐消,正气日复而病向愈;或由轻渐重,表现为风邪横窜经络,每结痰挟瘀,互相胶结,阻遏气血[10]。临床学者以该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11],中风病恢复其肝、脾、肾三脏皆虚,导致水津运行受阻,聚而成痰,痰阻脉道,郁而成痰,痰瘀内阻,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使化气血津液功能受损,导致气血阴精不足,脑髓失充,中风不易恢复。③中风毒邪:临床学者提出相关观点[12],认为中风病主要病机为毒邪损伤脑络,络脉破损,或络脉拘挛瘀闭,气血渗灌失常,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发为中风。因此中风毒邪论逐渐成为中风恢复期偏瘫病因病机之一,认为在中风疾病进展中,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酿积成毒,引起中风后贯穿于病程始终,在恢复期导致偏瘫[13]。

2.中药药熨的概念及原理

2.1 中药药熨的概念

中药药熨是指将药物碾成粗末或捣烂,加热后或者炒热后用布包裹,将药物置于患者皮肤表面或特定部位,来回缓慢移动、滚动,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功效,具有操作简单、携带便捷、价格低廉、操作快捷等优点[14]。有关于中药药熨最早的记载于《五十二病方》中,采用中药药熨法治疗婴儿索痉等疾病[15]。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记载,认为“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16]。

2.2 中药药熨的原理

分析相关报道发现[17],中药药熨与中药熏蒸均属于暴露疗法,因此主要治疗原理为热力、药力联合作用。中药药熨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皮肤具有呼吸、吸收的功效,将热药包放置于皮肤表面,热气透入皮下后,毛细血管受到热力影响扩张,使血流量加速,从而促进机体吸收药物,并迅速排泄病变组织代谢产物;同时血流量加速后,可改善周围组织的影响,若应用的治疗药物刺激性较强可对腧穴造成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力[18]。②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及外加热力,对局部经络、穴位造成刺激,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调整经络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19]。

3.中药药熨在中风恢复期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3.1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①风湿、寒湿痹证;②风寒感冒如头痛、咳喘等;③伤寒及外感发热疾病;④因经脉不通导致的肢体关节病变;⑤各种痛症如头痛、腰痛、腹痛;⑥小便不利的癃闭;⑦厥证急救;⑧下焦虚冷、元阳衰惫之证。禁忌症:①患处皮肤破损;②患处位于大血管处;③局部无知觉者;④孕妇腹部及骶部;⑤腹部包块性质不明确;⑥实热证;⑦麻醉尚未清醒者[20-21]。

3.2 在中风恢复期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针对中药药熨在中风康复期偏瘫患者中的治疗,笔者采用五子散作为中药药熨药方,1付,每天一剂,中药外用,主要由决明子100克,炒芥子100克,菟丝子饼100克,炒莱菔子100克,吴茱萸100克组成[22]。加粗盐适量,装入布袋,微波炉加热3分钟(微波炉里事先用纸杯装半杯水)后使用,温度应保持在60~70℃,若患者为老年人、婴幼儿应不超过50℃,装入布袋用毛巾保温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于偏瘫部位涂一层万花油或凡士林,将药袋放置于患者偏瘫部位来回推熨并按揉,采用点、退、滚、揉、搓等手法,药袋温度高时用力较轻,随着药袋温度降低逐渐加大力度,过低则更换药袋。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炒芥子具有温中散寒、利气豁痰、疏通经络、消肿散毒的功效,菟丝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的功效,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加热后受到热效应的影响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可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23-25]。临床学者针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应用中药药熨治疗[26],研究结果显示,将中药药熨联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使康复总有效率提高,由69.7%提高至94.1%,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另一学者采用红花、桑枝、黄芪、桂枝、怀牛膝等药物进行中药药熨治疗[27],治疗后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疼痛及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4.小结

中药药熨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主要以药物的温热性能及外加热力为原理,对患者机体组织细胞产生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偏瘫是中风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使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如何促进中风恢复期偏瘫康复,恢复肢体正常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几年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中医治疗也逐渐被患者广泛选择,且经过相关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治疗及康复效果。在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中药药熨,可通过调节患者机体状态,改善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筋络、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使患者相关症状减轻,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及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病机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