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2022-11-26浙江省象山县第三中学骆宇哲

学苑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核心

浙江省象山县第三中学 骆宇哲

教育局正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考核学生培养成果的一项新指标。如何对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及如何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已经成为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教师应勇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水平,以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如何定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所谓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以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为例,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所形成的知识框架、思维观念和学习态度等构成了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其中学习态度更多体现的是学生的品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尊重,其余内容则更多地代表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是一门学生借以了解与探索宇宙与自然真相的学科,其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等特征,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对其终身发展十分有益。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更多的是考察学生能否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可调动的资源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是指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包括但不限于客观知识的积累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做人,更要做个优秀的好人。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高中生物理学科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其客观看待并科学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以更开阔的眼界和胸怀来看待世界,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实现学生个体的多样化发展。发展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需依托于物理教材内容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因此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物理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实际身心发展现状,在其理解能力可接受的范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素养,实现每位学生全面而综合的发展,使其能依靠所学技能适应社会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进程。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近几年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模式将高中物理教学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快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节奏,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方案,会使教学方案更加全面和完善,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更利于学生在成绩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追求进步。

2.利于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师往往从知识概念出发,让学生预先学习相关定义和规律,以便于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平台。教师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基础,通过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评估交流等环节,形成学生知识学习的闭环。在新兴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能够为学生建立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并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物理这一学科的本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对物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升华,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并辅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从物理视角出发去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为切入点,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并提升课堂趣味性,以提升物理学科竞争力。最后,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4.有助于树立以生为本的发展观。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上充分活跃学生大脑和思维以及如何培养学生主动钻研物理知识的能力,都是教师肩负的重任。打造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全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综合使用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物理学科的美与神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能得到极大限度地提升。

5.促进物理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发展转型。物理自身具备较强的可应用性,这一特征也是物理学科的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物理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摒弃单向传输这一教学方法,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物理学习,不要局限于物理书本知识,更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其成长为全面型人才,更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奉献,从而促使物理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现今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今天的物理课堂中仍然少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身影。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准确,没有正确定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然后,有些物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的能力;学生尽管学到了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应用其去解决问题,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对物理知识产生共鸣。

2.重物理定律,轻思维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探究能力有一定要求。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教师机械讲解物理理论定律不注重规律总结的现象,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物理知识。还有许多教师推崇题海战术,常常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练习题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使他们能够取得优秀的高考成绩。在这样的战术指导下,尽管学生能够得到理想的考试成绩,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这种重定律识记却忽略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兴趣,发展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每一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将生活事件再现课堂,通过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的有趣现象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增加物理学的亲切感,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探索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自由落体现象来切入,如秋天树叶凋零、果实落地等,此时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者播放范例视频,通过这些现象提出一个问题:是否重的果实会比轻的树叶掉落得更快呢?由此来引出自由落体运动主题。此后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来研究不同物体下落的状态。首先,在实验室中备好打点计时器、纸条等实验工具,并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然后,取一条纸带,将另一端挂上重物并用夹子夹住;最后,让带有纸条的重物自由下落,观察并测量打点计时器在纸条上留下的计时点,通过不同重量的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对比、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2.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有效课堂。

在学习物理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课堂气氛活跃,但都是教师在主导,学生没有主动进行思考。没有质疑精神,更何谈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探讨,不要轻视、忽略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不要存在提问焦虑感,给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以参与者的角色来加入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尊重初学者的每一个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勤于思考,敢于提问。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创造课堂情境让学生有提问的空间。比如在引入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课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握紧拳头,或是两两之间掰手腕。有些学生在体验后会提出疑问:单个物体能够发生力的作用吗?这是在正式学习知识之前非常正常的提问,主要是因为学生从直觉出发的理解。在学生发出提问后应进行鼓励,同时解答疑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会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问题意识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切不可在此阶段浮躁焦急。

3.实验检验真理,提高动手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能够教导的终究是纸上谈兵,有些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过关,但在动手以后才暴露出其问题所在,这便是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弊处。与应试教育不同,目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局限于分数和考试,而应包含更丰富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光靠单薄的教科书本是不够的,完全可以挖掘身边的器材等来做实验。动手能力是实验的基础,只有拥有动手能力才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进阶。有利于对创新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好的实验还能让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但是,传统课堂的物理教学实验都是将一切步骤甚至是结论完完整整地写在教科书上,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按图索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得到了实验结论,但是缺乏思考的过程,失去了实验应有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教科书实验的基础上,使用新的材料,或者是自己设计实验过程,额外增加其他趣味小实验。例如,在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中,可以改进成如下内容:找到一个矿泉水瓶,在瓶底开一个5毫米左右的小圆孔,在矿泉水瓶中水位较低的时候,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会从小孔中流出。但此时如果使矿泉水瓶做向上的加速运动时,水就会喷出,可以由此来说明超重现象。

4.分组教学,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应仅靠模仿和记忆,合作交流也是关键手段,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与跟教师相比,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层级感更浅,因而可以大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也是开放的。在交流过程中,知识掌握更深的学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归纳整理知识框架,巩固知识;而知识掌握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初步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这样的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这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受益良多,知识掌握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合作交流还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写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又是额外的收获。

比如,在对欧姆定律进行教学时,由于在初中时已经有过对欧姆定律初步的教学,所以高中教学应该是更深层次的。教师可以通过以往对学生能力的了解,再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来进行分组,遵循组内学生互补的原则,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这次分组中学有所成。在分组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趣味竞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竞赛还能够拉近小组成员的距离,在小组内形成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竞赛内容可以安排学生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的连接,通过速度和正确率来决定胜利的小组并给出一定奖励,寓教于乐,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物理的魅力。在引入课题后,教导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5.借助智能终端,优化教学条件。

随着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使用网络端进行线上教学的使用者也越来越多,高中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在课堂上的时间再有效,也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在这个网络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教师也应该迎合发展趋势,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智能终端进行应用,这也是为适应社会而提前做准备。

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由于此章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可以录制好一定的视频为学生课后复习做准备,这样在课后如果学生遇到困惑便可以通过查看视频来解答疑惑。还可以将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在教案中进行动画模拟实验演示,并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等放入资料库中,引导学生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以及重物理定律轻思维过程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激发物理兴趣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通过分组教学及创新实验来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智能终端的应用也能够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助力,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核心
只因是物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