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022-11-26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族六号农场小学吴艳军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族六号农场小学 吴艳军
作为创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创新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案设计中精心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对于语文创新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从现代化教育模式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意义分析
1.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出,是国家素质教育改革实施的必然要求,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语文综合素养体现在一个人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情操的陶冶,更体现在对学生个人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再以单纯的分数为标准,而要查看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因而从语文日常教学的方法选择上,创新式语文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心思想理解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学习。
语文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文化课程,语文课程所达到的语文素养是需要将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平时的语言积累,语言的运用,体现一定的道德情操、传统美德,体现不同的审美能力。因而需要教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能力。要达到小学语文的综合素养目的,就需要融入更多的创新手段,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达到最高的语文新境界。同时小学语文素质化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写作灵感激活以及情境体会意识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在文化涵养、社会风俗渗透教育中,来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自身语文学习能力。
2.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落实语文课外实践开展,促进教师教学改变。
传统语文教学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课堂上,采用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机械的记写模式,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学习固定于生字、词语的抄写,课文的背诵,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唯一标准。新课改下,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出,唤醒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和意义的重新审视,认识到语文教学也需要课内外相结合,课内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课外组织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更为直接的感受,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发展。课外实践教学能够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即根据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的环境,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系统化学习意识。即通过强化教师专业素养的训练、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才能打造丰富形象、活力互动式语文创新课堂。
比如,语文教材中的《说话》儿歌学习中,小溪、小雨点、小鸽子、小青蛙等不同的声音,以说教的形式告诉学生,小溪流说话哗哗、小雨点说话沙沙,孩子缺乏生活的认知和体验,难以理解。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在春游时走进小溪流,用心聆听溪流哗哗的声音。下雨天,停下手中的笔,感受雨点的沙沙声。这种实践式的教学方法,是高分数所不能体现的,是抄写数十遍的“哗哗”“沙沙”所不能感受的。针对于这方面的创新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互动教学、师生良好的情感交流,来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之中,以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创新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创新教育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各项能力全面发展以适应新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形式多元化,使得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在实际生活中,在与人接触和交流中,需要运用语言进行交谈与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谈形式就是语言的沟通,通过口眼耳的相辅相成来进行交谈,这是既简单又不可取缔的,因此创新教育更多的体现了你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元化的创新手段,实现了学生的思维提升和对作品的理解。从多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情景交涉、角色扮演、视频学习、家园配合等更多的创新形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想象空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加有助于对作品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突出体现在三大领域:学科领域表现为知识创新,行业领域表现为技术创新,职业领域表现为制度创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是在良好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并且将语言运用于情景中,联系自己的思想,赋予诗情画意和高品质的境界。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精华,将思维、情感、心情、语言连贯在一起,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创新应用方法,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激发创新力,调动教师的创新意识,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观念下,认真把握教学改革要求,在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上下功夫,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通过课堂上的翻转、白板、多媒体应用等多种方式,抓住小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吸引他们眼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上思考、课下实践。工作之余,教师要善于学习、敢于探索,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学经验,通过课堂打磨,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方法,在分析情况、总结经验中激发教学活力,释放自身的潜力,推动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创新创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从文章中感受到思想之美,作品之美。
审美不仅仅限制于美术方面,在吃穿住行等生活中都存在着审美的用处。而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学习,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从书本中发现知识的美。比如阅读一篇文章,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思想甚至表情,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遇到的事情发生的场景,从文章中体会到各种美的情感。在创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更加了解,传承与发扬经典国学之作在创新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学习语文知识,是一个漫长又深入的过程,通过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模范先进事迹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得学生从小拥有一颗爱国的心,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小要树立爱国情怀,报国的信心,用一颗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意志奋发图强,不断充实自己、报效祖国。
2.强化执行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精神。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只是思想意识的接纳和改变,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对于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要改变固有的教学经验和习惯也非一日之事,但只有行动才是促进改革发展、政策落实的基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就要赋予兴趣和喜爱,用兴趣营造气氛,养成好习惯。要掌握在实际中对语言的运用自如以及写作方面的应用,从对民族的热爱,对历史的研究,把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在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摘抄句词,将创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来提高小学语文综合素养。
比如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板书过程中教师“不小心”将“喝水”的“喝”字写成了“渴”,很快就被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教师的错误,然后其中一个同学大胆地举手报告:老师,你的一个生字写错了。教师装作惊讶的表情表示对自己所犯错误及时进行更正,并称赞该学生是一个用心听讲、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有勇气指出教师存在问题的好学生,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喝”和“渴”偏旁部首为什么不同,加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在对比和思考中发现汉字的有趣处,加深对这两个新生字的掌握。通过这个小插曲向学生说明一个道理:教师也有犯错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敢于质疑、敢于说不的勇气。通过多种类型的阅读书籍所掌握的知识大不相同,从书籍中接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通过所知所看所想所触来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历,搜集更多的题材,提高对文化知识的素养认识。
3.以小组为单元、适时开展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小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要在教会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仍以《乌鸦喝水》的小故事为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故事中的小乌鸦通过向瓶子里投放石子的办法喝到了水,那么同学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能够让乌鸦快速的喝到水呢?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组织讨论、提出观点,各组之间相互验证彼此之间的方法可行度。在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活动中,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小组之间的答案可谓是千奇百怪,但也正是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推动了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这样通过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并有效提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更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来更深入地搜集课外学习资料,寻找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即教师应从作业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分组,并激活每个学习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的热情。从而营造比拼赶超式语文学习氛围,以打造生动、趣味、高效的教学环境。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桥》这篇文章时,可以实施合作学习式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自助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并根据该篇小说的写作线索来设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如设计“让学生根据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来分析作者想要刻画出老汉的哪种形象?这对于小说的中心意义表达又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开放式问题。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深入讨论,来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创新思考、灵活想象。并通过学习小组相互之间的创新思维交流,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视角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
4.以教材为中心,找准文章作品蕴含的内在实质,拓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材编写的是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章,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中心,抓住文中优秀的人文内涵,拓展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个人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高的欣赏目光去看待每一篇文章,挖掘文章中语言的文学性之美、字句中蕴含的感情、作品结构搭建的奇妙之处,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完整体会整篇文章的蕴意。因为只有教师有了对教材的深入性解读,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感知和体验。适当的举办课外拓展训练,从更多的课外素材中丰富自己,提高对文化知识的素养认识。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和课外拓展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不仅学习教学书本,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先进事业。
比如教材《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这一单元中,课文不仅在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和热爱,更是要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细致的观察自然、体验自然,走进自然时不是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用心去聆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在感受自然界美好的同时,燃起一种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在读书中,需要有比较和鉴别,这对于提高读者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是有好处的。当今,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不少年轻人喜欢上网,而忽视读书。虽然网络上存储着巨大的信息,但网络不能代替读书。既不全面,也不见得都正确。因此,应当把网上阅读与读经典著作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
结束语
语文形成的语文素养,因人而异,差异不同。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可以从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度和主动性以及日积月累的沉淀厚度表现出来。当语文知识达到一定的高水平位置,就会在一个人身上的言行举止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而达到这样的效果的主要途径就是更大限度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手段来努力提升语文素养,从基本的语文背诵记忆阅读写作开始,不断提升与进步,把语文教育作为重要的学科。在最高效的时间里多读多背,学习古人钻研的伟大精神,弘扬现代创新教育,消除传统的教育教学,抓住优良的教育方法继续运用,综合现代新形势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