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022-11-26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学苑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教材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黄 坚

初中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欣赏美、感知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而美术欣赏教学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美术学习可以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大板块的学习,其中欣赏与评述跟美术欣赏教学直接关联。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美术欣赏教学,没有重视教材中的作品欣赏板块,使欣赏教学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这无疑偏离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开展好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从如下四方面着手。

一、利用美术欣赏板块教学,激发美术欣赏情感

美术欣赏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板块,其在各个版本的中学美术教材中都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其素材内容主要包括绘画作品、书画作品、陶瓷、雕塑、古代建筑等等。这些美术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素材。

1.在美术欣赏课中丰富欣赏素材。

美术欣赏课需要一定数量的作品供学生欣赏。材料的缺乏不能让学生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的特征,如古代建筑的欣赏课,古代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有代表性的建筑也难以枚举,而教材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图片素材所占篇幅很大,教材往往只能选编收录三五幅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对学生的美术欣赏而言是不够的。教师要结合欣赏课的内容进行素材的拓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索相关的作品素材来丰富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如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这一课,教材收录了3幅远古的陶器、6幅青铜器、7幅漆器、8幅瓷器图片,从数量上来说已经是尽可能地多编排,然而对学生而言要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工艺(或其中一种)仍然略显单薄。教师利用便捷的网络搜索几十张比较有代表性的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作品,如青铜器中的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等,漆器中的西汉时期镶嵌琉璃错金银漆壶、南昌汉代海昏侯遗址博物馆收藏的汉代漆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永乐款剔红莲托八宝纹圆盒等。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先进的美术工艺。丰富的欣赏素材让学生有更高的兴趣来欣赏美术作品。

2.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文化教育。

中国美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陶瓷、雕塑、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这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窗口,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利用美术欣赏课,与历史对话,品味厚重、辉煌的中国传统艺术,激发学生的文化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如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的《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介绍了北京长城、嘉峪关、辽代应县木塔、唐代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福建土楼、北京故宫等中国古代建筑,从这些建筑高超的建筑工艺、壮美的艺术造型以及多样的功能,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认识中国古代的高超建筑艺术。很多学生在欣赏中发出感叹:“古代社会没有先进的建造设备,但是劳动人民、建筑工匠凭借智慧和经验以及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了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建筑,确实了不起!我们感到十分骄傲!”通过美术欣赏课,渗透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国杰出的传统美术文化,激发起学生积极的美术欣赏情感。

二、利用美术教材插图作品,培养美术欣赏意识

美术欣赏既是一种美术课型,同时也是一种美术学习方法,要给学生灌输一种认识:美术欣赏不只是在欣赏课的学习内容,在其他课型中依旧需要运用美术欣赏的方法来进行美术学习。这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意识,以美术欣赏的习惯与眼光来对待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其中又以对插图的欣赏为主。

美术要素是从学科要素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特定概念,其不是简单的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而是指美术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美术教材的每一课都有特定的美术学习主题,有一种核心的美术知识技能需要学生能掌握与应用。而教材中的插图作品,则是为了美术要素的解释、示范以及欣赏而给学生学习与欣赏的。学生要以美术欣赏的眼光,结合本课的美术知识要点来审视这些插图作品,分析其是如何很好地应用和体现该课的美术学习要素的。

如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这一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板块的内容,其以人物造型的方法为美术知识与技能要素。教师引领学生一一欣赏徐悲鸿《儿子》(素描)、陈丹青《邻居小孩》(素描)、苏天赐《黑衣少女》(油画)、徐乐乐《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等教材配图,欣赏这些名作是怎样利用素描、油画等不同的创作手法来将人物的五官、神态刻画出来的。如徐乐乐《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这幅插图,用素描描绘了一个修着短平头,穿着格子衬衫和西装外套,国字脸、浓眉毛、高鼻梁的面容,左手拿着一根烟,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的父亲;一个穿着套裙,手里织着毛衣,面容清秀柔美的母亲的形象。绘画者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运用细致的观察刻画人物的穿着、外貌以及动作,体现了通过素描进行人物的细致观察与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特征的人物绘画知识与技能。学生欣赏的过程就是对美术学习要素的理解、感知、学习的过程,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欣赏意识与欣赏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美术欣赏应贯串于美术学习过程,美术欣赏的素材就在一幅幅教材插图作品之中,这对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十分重要。

三、利用美术欣赏——评述活动,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欣赏·评述作为初中美术教材的四大学习板块之一,其侧重于学生美术审美教学,相较于单纯的美术欣赏课内容,其还有一个方面的侧重,那便是评述。所谓评述,就是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开展作品的审美评价,从作品的构图方式、创作手法、艺术手法以及思想内涵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学生的个性化评价,这是艺术审美的高阶能力。美术欣赏教学,要利用好欣赏与评述教学素材进行美术欣赏。

1.尊重学生的感性认知。

艺术审美是一项主观的审美活动,所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审美视角、审美品位下,学生对同样的美术作品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审美感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大胆表达出来,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开展美术欣赏。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这一欣赏与评述教学内容中,教师以《少女肖像》这幅公元1世纪创作于意大利的知名壁画为欣赏与评述素材,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欣赏这幅壁画作品,说说自己对壁画中的少女形象的感受。有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少女时髦的发型和华贵的头饰上,认为这个少女肯定是上流社会的人;有的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她的眼神上,认为她此时虽然手里拿着书,但是思想却飞得很远了;有的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她手里的书和笔上,认为她是追求知识、情趣高雅的人……教师一一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表达,学生的感性的审美认知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2.引导学生的理性评述。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的评述,发表自身的个性化的感受与见解。欣赏与评述中,欣赏侧重于赏,而评述侧重于评,即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不仅要能判别和欣赏美,而且还要评价和论述作品的美。评述是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与叙述,要引导学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来对所赏析进行作品进行评述。这体现了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与审美态度核心素养的要求。如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的欣赏课教学,教师以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局部)和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局部)这两幅中国人物画为材料,让学生在观察与欣赏的基础上描述这两幅作品的内容,分析作品在人物形象表现过程中以形写神的手法应用;试着评价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绘画中的环境、人物的动态来进行描述和理性评价,既懂得审美的艺术又学会艺术地审美,这有益于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美术欣赏素养

综合性学习、体验式学习是美术欣赏课的重要组织方式。美术实践活动是活动育人的重要途径,为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契机,营造了浓厚的美术文化氛围,激发起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美术活动中欣赏美、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1.美术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美术欣赏。

校园美术节是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重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开展人人参与、人人欣赏、人人评价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式的美术欣赏契机。如本学期学校组织了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之下的以“关爱生命健康,享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校园美术作品征集与竞赛活动。活动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各个年级分别角逐出一、二、三等奖。每个学生都参与,用一周时间精心绘画制作一幅与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先在班级进行初赛,选出8名学生的作品进入年级的决赛。在班级初赛过程中每个学生既是“选手”又是“裁判”,评选出班级中的获胜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欣赏到同学的精美画作,点评这些作品的优点。活动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美术欣赏的机会。年级决赛过程中老师和同学都会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在投票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欣赏到很多高质量的参赛作品。此外,一年一度的校园美术画展,将美术社团成员的优秀创作展出来供学生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吸引了同学和老师的驻足观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美。丰富多彩的校园美术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美术欣赏素材与契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欣赏素养。

2.美术采风研学活动中开展美术欣赏。

艺术源于自然与生活,艺术审美要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式的美术审美活动来达成。组织开展美术采风研学活动,将休闲旅游与美术学习结合起来,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深受学生欢迎。一是自然生态主题采风活动。祖国大好河山是绝美的美术素材,在自然采风活动中欣赏美的风景,用画笔描绘美的自然景色,使学生拥有美术创作的美的素材。如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这一课以山水画为教学内容,山水画讲究“师法自然”,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天地间感触山水的灵动。通过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自然风景名胜进行写生活动,将美术课堂搬到山川,边欣赏边构思边创作,欣赏和表现自然之美。二是社会民俗主题采风活动。立足地域实际,挖掘本土特色的社会美术实践资源,通过对本地的传统民居、古建筑、民间美术形式等的采风,给他们提供直观、真实的美术素材,给他们更好的美术创作灵感,由美术欣赏向美术创作进阶。

总之,初中美术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欣赏教学承担着审美品位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命。初中美术教学要重视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要将欣赏课摆在与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好开足美术欣赏课程;要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意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素材来关联美术学习要素;要在欣赏的同时学会述评,将感性审美与理性审美结合起来;要借助丰富多彩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发挥活动育人的效果,在实践活动中欣赏美、创造美,让世界不仅不缺乏美,同时也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让美深植于学生心田。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美术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