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孩子对话美好未来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11-26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廖小玲

学苑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形声字信息化语文

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廖小玲

“对话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届的应用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定义上来说,“对话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要形成一个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之间应该是平等、信任的关系。从教学目的来看是在对话中产生“经验共享”,从而达到创生知识、师生共成长的教学目标。但是,随着新时期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它给“对话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革,因此教师一定要革新观念,紧紧把握对话教学的变化发展趋势,善用各类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来提高对话教学的整体效能。

一、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话教学”给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形式带来了新的生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偏差:

首先,是对话流于表面。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主要是教师成为了整体教学的主导,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并未从心理情感上建立联系和共鸣,自然难以产生合力效应。

其次,是缺乏思维启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唯分数论”的压力下,大多数教师还是将课堂效率放在第一位,从而出现“满堂灌”的对话现象,学生的回答和提问较为约定俗成,缺少质疑和反思的机会,从而对话教学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最后,是学习质量较低。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对话教学课堂得到了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不断增加,也造成了学生的“惰性”产生,学生自己并未形成独立的见解。这样的操作方式,看似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其实都是流于表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牢靠。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四大策略

人生意味着对话,人类生生不息,对话绵延不止。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紧紧把握好这一机会,来丰富和创新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使对话主体:文本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1.以“情感对话”搭建心灵桥梁。

据相关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主动接受知识信息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积极的“情感”。情感由心而生,这也代表着想要获得更好的对话效果,只有不断构建出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逐渐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建立起情感联系,才能构成“对话教学”的基础。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建构起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增强文本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情感联系,在这样的情境下,自然学生更愿意说、愿意学,学习兴趣效能自然也会大大提升。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夏天里的成长》这一内容时,由于此课文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把握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并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懂得遵循规律、珍惜时间。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四季的如诗如画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然后,邀请学生来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原因。很快,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从而产生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大家纷纷打开思路,畅谈自己喜欢的季节。此时,教师也要对刚才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地肯定,并总结出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教师、课文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理解,并串连他们不完善的答案,整体的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浓厚,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索课文的兴趣,从而创造了课堂“众声交响与复调”的局面,且对话主体间通过彼此的对话互动而共存,真正做到了尊重并认同每一个学生最纯真的想法。

2.以“师生对话”拓展思维能力。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同理,想要实现“对话教学”的一个更重要契机是要让学生产生“想表达、想质疑”的对话动机,这样真正地“对话”才会产生。特别是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更为宽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新时代的“对话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质疑、提问的权利,并鼓励学生运用好信息手段,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发挥想象力,创新形成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质疑,改进和重构知识体系的对话,积极捍卫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构建属于他们各自的“标准答案”。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有趣的形声字》时,教师可通过有效的师生交流让学生对我们的汉字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有趣的形声字》并不是一篇以阅读理解为主的文本教学。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两种形式的汉字,一是象形字,二是形声字。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所以仅列举了几个象形字和形声字的例子。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到的汉字中,属于象形字或形声字的有很多。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课件或短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除了教材中列举的象形字“星”“凤”外,教师还为学生们列举了汉 字:“水”“火”“日”“月”“雨”“目”“鸟”等,并将其演化的过程用课件图片展示后,还使用动态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理解象形字的演化过程。接着,借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还能想到哪些汉字是象形字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库中将符合象形字标准的汉字筛选出来。学生准确地回答出了“山”“车”“弓”等象形字。然后,教师将学生列举的汉字板书在黑板上,并继续向学生发出邀请:“哪位同学愿意将其中的一个象形字演化之前的样子在黑板上画出来?”这样便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有趣。此训练促使学生对象形字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更深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记忆生字。在形声字的讲解中,除了教材中列举的形声字“蜀”和“祭”外,教师还为形声字的分类做了充分的讲解。由此,学生更加深入获取了“形声字”的具体分类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次列举汉字例子,在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构造后,教师还提问:“大家还能不能再列举出几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归类?”很快,通过前面的学习,有的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打开,他们纷纷说出左形右声、上声下形、外声内形等不同类型的形声字。紧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话:“下面老师给大家展示几个字,我们来思考一下究竟是属于哪一类的字?”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汉字“胜”“宝”,学生们一时并不确定这两个字究竟属于象形字还是形声字。随后,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有关会意字的视频讲解,其中“宝”与“胜”就属于会意字,学生在视频观看后又答出了几个会意字的例子,都得到了教师的肯定答复。由此,教师能够判定学生基本掌握了会意字的构造要求。实践证明,在师生对话交流中,学生们学会了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三种类型的汉字以及它们的演化过程和分类标准,这促使学生对中国的汉字有了深入的认知,同时对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产生了崇拜。而学生们也因与教师的交流互动,锻炼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开发了想象力,这使得学生也对教学内容感到十分的有趣,更乐于参与后续有关于汉字综合活动的学习。

3.以“生生对话”引导自我构建。

“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主体就是学生本身,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以及知识的自我构建能力。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从课堂控制者转变成服务者,为学生的自我构建知识提供条件,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从而产生自我与文本和他人之间的互动“对话”,最终帮助学生能得以检验先前经验,构建出自我新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月光曲》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们播放了我国古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静夜思》。古诗内容中提到了月光,诗人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此。教师借助月这一要素引出了《月光曲》,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也曾在月光的启发下创作了一曲有名的钢琴曲《月光曲》。随后,教师为学生们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同时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该曲的五线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欣赏后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结合五线谱曲谱的音符变换,谈一谈贝多芬创作时的初心是什么。在学生小组交流对话中,每个人畅所欲言,对文本内容做了充分的剖析,并从中意识到人物与环境的背景介绍都能够体现出贝多芬的创作心境,以及他同情并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经过了生生对话,学生们基本成功完成了对本篇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的认知与建构,脑海中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再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松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鲸》这篇文章作为对比,让学生来对比阅读,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篇文章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具体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预设一些问题:1.《松鼠》一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特点?2.对比《鲸》一文,它们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异同?接着,让学生来探讨教师的刚刚这段话有几条要求?哪个是基础要求呢?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得出:明确共有三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是基础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有效对话,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前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最后,教师继续让学生通过“生生对话”的形式,并借助信息平台,来收集资料,一同探讨与《鲸》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并在小组内形成表格汇报交流。通过生生对话交流合作后,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三个方向上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对比研读及信息平台的助力,能让学生深入比较同样是说明性的文章,所用方法有相同的,也会因介绍对象不同,作者写作风格有所区别。从而让学生从内心上理解和构建出:在习作时,可以根据自己习作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说明方法。

4.以“人机对话”升华人文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更深入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整体课堂上,从而形成了新时期的“人与机器”的新对话。在这种的大趋势下,教师要真正的革新观念,将原有的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进一步拓展。借助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直观动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对话教学质量。如: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建立虚拟的学习空间,组织“语文读书会”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空间中,更加自由的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态度;又或是借助一些“人机对话”形式的信息化学习工具,去尝试创作活动,从而来提升学生表达运用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学习完《花之歌》后,教师也要把握好“阅读链接”中宗白华《杨柳与水莲》,来进一步开展阅读拓展任务。从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花之歌》是一首散文体裁的诗,它运用了第一人称写作手法,将“花”比喻成:大自然话语、星星、亲友间交往的礼品、生者赠与死者的祭献等等;而《杨柳与水莲》一文中也是将“杨柳”作为第一人称,描述了它对夜的遐想,这与《花之歌》的语文要素十分贴近,依此来开展拓展阅读任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知识重点。因此,在拓展阅读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自行利用好信息平台工具,形成“人机对话”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思考通过“夜”可以联想到什么?并勾画出相关的思维图像。通过这样的任务方式,学生必需形成与信息平台良性的互动对话,构建出自我的思维能力,最终才能绘出与众不同的思维图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依赖信息平台统一答案的弊端,也进一步发展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不难看出,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自然对话教学的作用也得以发挥,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赋予了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教师一定要掌控好信息技术的这块“魔力板”,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且富有生命力,让对话变得更加轻松,从而让学生想要对话、敢于对话,自然而然地提升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善用信息技术的这块“魔力板”,来让教学任务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化,让对话变得更加多样真实,从而真正的将学生学习落到实处,帮助学生构建出自我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思维空间,最终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形声字信息化语文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