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多元复述实践研究

2022-11-26江苏省南通市幸福中学何容容

学苑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表格整本书导图

江苏省南通市幸福中学 何容容

当前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将字词句从整本书中割裂出去,只去记忆一些重要的短语与句子等,但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却非常的含糊,有的甚至不知道文本具体讲述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整本书,要发挥整本书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复述对整本书阅读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章节多、人物多、情节多;但通过对整本书的复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信息梳理能力、理解记忆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一方面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改变他们无法张口复述的现实;另外一方面注重中等偏上学生的发展,优化复述过程,强化知识运用,拓展迁移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借助复述推进整本书阅读;同时又让复述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实质性的生长。

一、图片引导的复述

尽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还是长于形象思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他们的优势,将复述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教师可将文本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借助图片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们复述起来也更方便。对着图片复述,学生会更容易回忆起书中的具体的情节,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想象。大多数学生也会因为一张张图片进而更喜欢阅读,因此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喜好创设一些生动的图片;同时也要关注文本的难点,将其转化为图片的形式。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文本中现有的图片,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情感需要增设一些图片。

以整本书阅读The St olen Whit e Elephant为例,这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有名的作品,作者以一贯幽默讽刺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和恶行作了辛辣的讽刺。但是要让初中学生读懂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就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复述,再让他们逐步地感知。就文章的题目而言,学生就知道文本的故事情节会以“白象”展开。因此学生首先要能将“白象”的一些特点复述出来,复述出它与一般大象的不同,进而也在复述的过程中推动故事的发展。文中零零散散地对“白象”也做了一些描述,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印象也就更深了。教师让他们对着图片复述,学生首先关注的就是“白象”的一些异常之处。他们先是说出一些相关的短语如:a gold blanket、a castle with seats。接着再说出一些句子:The ear has a hole;The colour is dull whit e;The right hind leg is limp等。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些短语与句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一段话表述出来,对“白象”的感知更全面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很显然,借着图片学生对文本有了更直观的体验,也对文本中相应的内容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一方面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能增加他们的趣味,能让他们更好地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可见图片复述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又能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表格引导的复述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一些不同的表格,能帮助他们概括文本的大意,也为复述作了很好的铺垫。建构表格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将错综复杂的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让他们一目了然。换言之,学生就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表格将整本书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而复述出来。教师在建构表格时要指导学生找出关联的信息,要能依照表格的要求对文本进行归纳与总结。也就是说,学生建表的过程是将文本内容高度浓缩的过程;学生复述的过程又是将表格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

以整本书阅读Black Beauty为例,这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以动物为主体的小说。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复述整本书的梗概,还要他们就某一个主题将相关的内容复述出来,以体现他们的阅读功力。教师先确立的复述的话题为Be treated in different ways,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接着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表格,教师写上Main masters与Attitude to Black Beaut y两个关键的词,让学生将表格建构下去。学生先是想将Black Beaut y前后的一些主人列出出来,Squire Gordon、Jerry's family、The lord's family、The baker。接着学生回忆课本的表述,他们头脑中出现这四个主人对待黑骏马的画面,他们将画面浓缩为文字。他们发现前面两个主人对待黑骏马是友好的,后面的主人对待黑骏马的态度是冷酷无情的。学生将表格填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对着表格复述,先是让他们选一个家庭进行复述,进而再复述所有的家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就任由他们选择,一个学生选择的家庭为The lord's family,他是这样复述的:The lord's wife didn't care about horses'pain;His wife only cared about how smart horses looked;The lord's son made Ginger race。表格的建立使得学生的复述有了具体的路径,他们就能更好地展示才能。教师让他们建构表格,然后再进行复述,其实也教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技能,同时让他们将这样的技能用起来。

其实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表格的过程就是他们理解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文本的思想、内容等以浓缩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复述文本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复述又是必要的,它是内化文本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建构表格就是将相应的阅读内容进行再次加工,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出来。所谓简明扼要就是通过表格能看到基于某一方面的大致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就不同的主题建构不同的表格,学生在复述相应主题时就会更有条理。借助表格复述既能提升学生整体理解文本的能力,也能提升他们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

三、问题引导的复述

教师以问题驱动学生阅读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也能很容易理解文本的主题;同时问题的设置也给学生的复述带来便捷,沿着一个个问题,他们能将文本的主要情节连接起来。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基于整本书阅读,在每个章节都要创设一些问题,以引发他们阅读完全文。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要能引发学生的参与,要让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信心,让他们觉得阅读的过程就是闯过一个个关卡并取得成功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也要做到有所分层,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复述中来。对于班上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多设置一些问题,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复述的支架。

以整本书阅读The Advent 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为例,教师先是指着题目中的关键词“advent ures”问学生,由这个词还会想到哪些小说。读书多的学生会想 到,Alice’s Advent ures in Wonderland、The Advent ures of Tom Sawyer,这其实为学生的复述增加了一定的厚度,他们可以在对比中复述。接着教师问的问题是,Can you talk about the charact ers;学生想到的是Jim与Huck,教师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将这两个人物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再接着教师问的问题是,Can you talk about the story?教师先是开了一个头,让学生接着表述,教师说,In the story,Huck escaped to the river,学生接着说,He took a canoeto an island,where he met Jim,a runaway slave。再接着教师问出一些具体的问题,Why did Huck want to escape?教师设置的问题将故事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对着问题就能将故事连接起来,同时不同的学生又可以采取或简或繁的回答方式,使得复述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问题引导下的复述能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先是要想好如何回答问题,再次想想好如何将在两个问题之间做好连接,最后他们还要进一步地将回答出来的问题加以想象,以变成饱满的复述。因此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以让学生在复述时有一个问题的支架,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彼此间相互设问,相互对着问题开展复述。不管哪种形式,都是充分利用问题推动学生将阅读的过程展现出来。

四、关键词引导的复述

学生在复述文本时,他们有时候会因为理不清头绪,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也不知道要复述哪些内容。因此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关键词,可以让他们对着关键词将相关的内容表述出来。教师设立的关键词要能体现文本某一方面的主题,又要能引出一系列的故事来。也就是说,对着关键词学生要能有东西复述。教师给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对学生来说,他们就抓住了文本复述的基点。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确立一些关键词,他们会依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给出不一样的关键词。

以整本书阅读The Merchant of Venice为例,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著,也是学生走进英语阅读殿堂必读的书目。教师在让学生复述部分内容时,先是列出这样的关键词“pity”,学生由这个词进行扩散思维,进而复述一些具体的情节。他们先是想谁说出这个词,然后想到了Portia,进而想到在法庭上她对于“pity”的理解。教师就让学生将她的所作所为复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词。也就是说,以这个关键词为起点,学生展开了基于主题的复述。再接着,教师问还有谁也说到过“pity”,学生想到了Shylock,教师让他们将相关的情节复述出来,学生想到了他在法庭的质问,Why must I have mercy?Who can make me merciful?进而将整个开庭的内容都复述了出来。当前初中学生选择的整本书阅读素材往往都是一些经典的英语文章,文章涉及到的人物与事情往往都能找到一个关键词来描述。教师与学生一起抓住这些关键词,其实就是与他们一起开启了一段思维扩散之旅,也是一段复述之旅。学生在抓住关键词的同时其实也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甚至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借助关键词复述能让学生举重若轻地进入文本的内核。

可见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列举出一系列的关键词,以让学生将阅读变“薄”,进而在复述的时候再变“厚”。所谓的变“厚”,就是在关键词圈定的范围内,将原文本的细节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还原。关键词的呈现一方面可以优化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能给复述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利用关键词复述时,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铺垫,以便让学生对关键词的认识从理性走向感性,进而才能有娓娓道来的讲述。

五、思维导图引导的复述

思维导图也是初中学生经常用到的阅读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想和观念,进而形成逻辑的表达。可以看出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复述就能将学生阅读过的文本整理成一幅图片。这个图片由学生自己设计,可以是圆形的,长方形的,枝条状的,不一而足。学生从思维导图上就能看出文本中大致的内容,脉络清晰、逻辑合理,进而也给他们的文本复述提供了便利。思维导图的建构既给学生的复述带来便捷,也能让教师清晰地看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

以Robinson Crusoe为例,教师想就Robinson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设计一个思维导图,也就是从图表中能清晰地看出他情感变化的过程。学生先要阅读相关的文字,再从文字中归纳出对应的情感。比如说,他们从in the storm这段中归纳出鲁滨逊当时的心情是“afraid”;再接着他们从“on the first day”这一段中发现鲁滨逊是“unhappy”。他们干脆将鲁滨逊处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处境罗列出来,因而他们从文中萃取出这些信息,when he was alone、when he found himself alive、when he solved the problems。他们再一起讨论,将相应的情感归纳出来。有了这样的讨论,他们就获得了鲁滨逊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学生再讨论如何将这些信息以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组员取得一致意见,认为先是在导图上画一个水平线,将积极的情感标在水平线上面,负面的情感标在水平线的下方。同时在每个情感方框旁边标上相应的处境。比如在“excited”处就标上“on the last day”。有了这样大致的方向,每个人再将导图涂上不同的颜色,建构成不同的形状。有了这样的导图,学生复述时就能依据鲁滨逊的情感变化而呈现相应的情节。显然地,借助思维导图复述是一种基于文本但高于文本的创造性训练,能进一步活络学生思维,提升阅读力。

结束语

复述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式,也是将识记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结合起来的常用之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复述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记忆、理解、归纳等技能。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整本书阅读文本是客体,他们可以基于教师建构的支架,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重建,最终将自己获得的认知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显然易见,复述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品质,尤其是自信地表情达意的品质。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借助整本书阅读给学生创造复述的机会,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表格整本书导图
《论语》整本书阅读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组成语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履历表格这样填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