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板栗高效栽培途径

2022-11-26王海霞

园艺与种苗 2022年6期
关键词:板栗树枝组母枝

王海霞

(驻马店市驿城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驻马店 463000)

板栗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坚果,其味道甘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难得的代用粮食。虽然目前与相同单位面积的水果类果树相比,板栗经济效益较低,但其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在丘陵山区、河滩沙地、坡地均能正常生长。我国地形多变,各地可因地制宜发展板栗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绿化荒山荒滩,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板栗如果能实现优种化、栽培区域化、高技术管理,总体核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从品种选用、栽培树形、合理密植、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方面对板栗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供林业科技工作者和板栗栽培专业户参考和借鉴。

1 选用优良品种

板栗树的品种很多,不同的地区适种品种不同。所以在选择栽种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等条件。一般优选果粒大小均匀、口味佳、外形美观、易栽培管理,且抗旱、抗病虫、适生性广、耐贮运的丰产、稳产品种。

2 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

2.1 栽培树形结构

2.1.1 自然开心形。通常是3个主枝,以180°角伸向3个方向,无中心主干。在3个主枝的两侧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采用母枝更新修剪法控制枝组高度和母枝数量,树体高度控制在4 m 以下,减少养分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

2.1.2 延迟开心分层形。一层主枝3个,主枝角度65°~75°,二层主枝2个,主枝角度45°~55°,一、二层主枝高度1.5~1.8 m。层间枝组采用短截直立枝进行培养,选留平斜中庸枝结果。叶幕厚度一般控制在1 m 左右,二层叶幕厚度控制在0.8 m,母枝量8~10个/m2,树形高度4.5 m 左右。

2.1.3 纺锤形。纺锤形树形干高80 cm,有中心干,树高3 m左右,冠径2.0~2.5 m,适宜密植栽培。中心干上呈螺旋状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即小主枝)8~10个。主枝角度 70°~80°,枝轴粗度不超过中心干的1/2。主枝上不留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其特点是只有一级骨干枝,树冠紧凑,通风透光好,成形快,结构简单,修剪量轻,生长点多,早丰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板栗丰产栽培树形。

2.2 栽培密度

合理密植是板栗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因栽培品种、土壤肥力和修剪管理方式的不同,采用的株行距也有差异。目前,我国的板栗栽培地以山坡地为主,按山坡的等高线或围山栽植,光照充足,基本不受行向限制。栽植于土壤瘠薄干旱的山地,应根据坡度不同,一般采用株行距4 m×5 m;矮化品种的栗园株行距为2 m×3 m;坡度较缓、土质较好的园地,株行距为3 m×4 m;河滩沙地土壤贫瘠,保肥保水能力差,可适当加大栽培密度。

2.3 整形修剪

板栗树以粗壮母枝抽生新梢结果,根据这个结果习性,过去采用的修剪方法是多留较粗壮的结果母枝,疏除中下部弱枝或中庸枝,导致树体内外扩展加快,内膛光秃带加大,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栗园很快郁闭,只能进行间伐。后来,相关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母枝修剪试验,结果表明,结果母枝全部短截的板栗树,从母枝基部瘪芽处抽生的枝条照常结果,但抽生的枝条较长,产量较低,减产20%~30%;把先端粗壮母枝从基部2 cm(保留瘪芽)处短截后,中庸枝和偏弱枝自然结果,短截后的母枝基部抽生的枝条在当年有的结果,但多数形成中庸营养枝,成为第2年结果的预备枝,第2年再通过短截壮枝留中庸枝,使树冠前后都有结果枝的出现,形成了轮替结果,并且有效地控制了结果部位外移,通过连续几年的母枝轮替更新修剪,产量比传统修剪方法(疏除中庸弱枝,保留先端壮母枝)提高了17.8%,而树冠面积比常规修剪减少70%,密植幼树的高产年限可延长3~5年。

2.4 疏花疏果

板栗树的雌花和雄花比为2∶2 300,花期长达30 d,雄花过多会大量消耗树体营养,对雌花形成及正常发育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造成板栗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工疏除雄花和化学疏雄,可有效促进雌花分化,提高坐果率,促进板栗丰产、稳产。

一般板栗的结果母枝控制在6~8个/m2,抽生的果枝粗壮,结蓬量多,坐果率高。如果1个果枝结4~6个蓬苞,会造成树体营养不足,果粒变小,而且蓬苞质量差。所以在6月中下旬,要对板栗树进行疏蓬,1个果枝上最多留4个蓬苞,枝条较密的只需留3个蓬苞。

3 矮化密植栽培

3.1 板栗矮化密植效果

过去板栗的栽培密度为120~150 株/hm2,需要10~15年才能进入盛果期,产量低,效益差。采用优种嫁接后,结果时间比传统的栽培方式缩短5~8年,产量提高8~10倍。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矮化密植栽培试验,采用株行距2 m×(2.5~3.0)m,栽植密度由传统的 120~150 株/hm2增加到675~1 650 株 /hm2,产量可从嫁接后第 2年的 300~750 kg/hm2增加到 2 250~4 500 kg/hm2。

板栗园采用矮化密植,一是有利于机械化管理,特别是修剪、喷药、采收等树上作业效率可大大提高,还可减少修剪、采收时对树体的损伤和喷药时对药液的浪费。研究表明,矮化型果园可减少修剪用工量30%~50%,板栗整个生长周期可减少生产成本20%~40%。二是板栗矮化密植结果较早,进入盛果期快,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较高。目前,随着品种选育工作的加强,板栗新品种不断出现,可以根据市场和生产需求进行品种更新,采取多次高接换头进行品种改良。三是可以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内的板栗株数增多,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板栗矮化密植可以充分利用贫瘠山地,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矮化密植的途径

3.2.1 选用矮化品种。短枝型品种树体矮小,枝条生长慢,适宜用于板栗矮化密植栽培。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莱州短枝、海丰变异、阳光短枝、燕山短枝、沂蒙短枝等板栗短枝型新品种,为板栗矮化密植栽培和获得高产稳产提供了基本条件。

3.2.2 利用矮化砧木。目前,矮化砧木在板栗上的应用还不多见。湖北栗区利用野生板栗作砧木,达到了一定的矮化目的;江西峡江用选出的全矮垂栗作中间砧嫁接板栗良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矮化作用。新选育的优选3 号矮生优株板栗,12年生树高2.3 m,冠径2.15 m。

3.2.3 不过分强调树形。板栗幼树期不应过分强调树形,重点是控制结果枝的生长,减慢树冠的生长速度,增加结果枝的数量。在培养树形过程中,应以合理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提高树体光合效率和生产能力为目的,遵循“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空间则留,无空间则疏”的原则,切忌机械定形。

3.2.4 枝组紧凑。板栗树要有一定量的母枝,才能有较高的产量,可以说枝组是高产的基础。修剪枝组时要控制先端优势,防止伸展过快而后部光秃,应充分利用后部嫩枝,在树冠内膛培养枝组,随时更新外围枝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3.2.5 化学致矮。目前市场上用于果树的生长抑制剂较多,但大多是用于生长量较大的树种或品种,如多效唑、比久、矮壮素、烯效唑等。板栗生长周期短,盛果期大树从发芽到新梢停止生长只有60 d 左右,枝条生长量在15~25 cm。虽然幼树生长量较大,但早期施用抑制剂会影响树势生长和早期枝量的增加,进而影响板栗产量。板栗是壮枝结果,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选用促进成花效果明显而抑制生长较差的药剂,如果树促控剂PBO、烯效唑等。

猜你喜欢

板栗树枝组母枝
‘仙进奉’荔枝结果母枝质量与坐果和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
我们捡起板栗时
育71-1桑树母枝直径与开花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板栗树下打坑集水技术
‘红富士’苹果树枝组的培养与更新
红富士苹果树枝组的培养、维持与更新
红富士苹果树枝组的培养、维持与更新
鸡足山的板栗树
猕猴桃二龙组合交替结果栽培法
苹果树结果枝组修剪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