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伦理思考
2022-11-26彭晓琪综述审校
彭晓琪 综述,陈 婷 审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 核医学科,云南 昆明 650118)
2019年底,一场不明原因的肺炎于湖北武汉市暴发并迅速席卷全国乃至全世界,2020年初世卫组织将此种病毒引起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为应对新冠肺炎,各级部门及医疗机构纷纷响应,医院成为了主战场。医院除了提供医疗以外,治疗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除外新冠肺炎的治疗,疫情防控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对疫情的伦理思考,反思防治过程的伦理要求,才能不断完善各项决策与相关防疫措施。
1 疫情诊治中的伦理思考
在疫情的诊治中,如何处理好感染者与非感染者,感染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伦理问题是医学伦理委员会及医院伦理相关科室面临的挑战。在疫情面前,既要保障患者的权益,也要保障医护人员的权益,同时,决策单位与医疗机构还要权衡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之间的权益。
针对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及伦理问题,笔者将分别用医学伦理的四大原则来思考分析。
1.1 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一般地说,凡是医疗上必需的,属于医疗的适应证,所实施的诊治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面对感染者,我们既要保证其身体不受伤害,也要保证心理不受伤害。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耐心引导其积极治疗,采取个体化的早期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恢复[4]。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不歧视感染者,做到一视同仁,注意医患沟通的方式,同时也要保护好感染者的隐私。
1.2 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病人的利益、促进病人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5]。针对不同的患者应制定不同的诊疗计划,合理诊疗,因病施治,不得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6],所以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应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感染者的受益不应损害非感染者的利益,非感染者也不应占用无益的医疗资源损害感染者的利益。
1.3 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及其做出的理性决定。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责任,在诊疗过程中既要保证给予患者自主性,又要选取适合该病的诊治方案。尊重病人包括帮助、劝导,医生要帮助患者选择恰当的诊治方案,必须向患者提供正确、易于理解、适量、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在对感染者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尽量选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让感染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避免过多专业术语造成心理恐慌,影响后续的治疗[7]。
1.4 公正原则
医疗公正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与国籍、民族、性别、年龄、身份等因素无关[8]。在医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个病人都应尽可能的享有所需的医疗资源,但这种公平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应用同样的诊疗方案和医疗资源,是需要根据病情合理的分配及享有。
在疫情时代医务人员遵循伦理原则,并由多方人士参与的国家或地方的伦理委员会或类似的机制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医院发挥作用,不断完善对资源分配的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解决存在的医患矛盾[9]。
2 疫情防控中的伦理思考
防控传染疾病大流行需要依靠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能仅依赖医疗体系[10],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也存在着许多伦理问题值得深思。笔者将会分别用四个传染病防治的伦理原则进行思考分析。
2.1 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防控,对广大群众的健康负责
面对疫情,我国初期政策主要是公共卫生措施,官方启动应急响应,出台多版诊疗方案,推迟学校开学等[11],通过限制人群聚集,佩戴口罩等措施减少病毒传播[12]。此次疫情不管是人民群众还是领导决策部门都高度团结一致,领导决策人员制定合理的防疫措施,人民群众也十分信任国家并身体力行投入到抗疫之中。在部分欧美国家,群众以“自由人权”等缘由反对佩戴口罩、限制聚集,大量民众聚集游行示威甚至发生冲突[13]。相反我国人民群众出行自觉佩戴口罩,非必要不出门,出入各个公共场合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并出示各地的健康码,这一系列的措施让我国的感染范围及人数大大减少,甚至在一部分时间里实现了本土零新增。难道只有“自由”才是符合伦理所要求的吗?其实不然,在疫情面前人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无数个关键点,缺一不可,光是领导人员、医务人员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要全民一起共同参与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健康出发,积极地开展新冠肺炎的防治,才是符合伦理所要求的。
2.2 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履行其道德和法律责任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接诊的医护人员应先将患者进行隔离并进行上报,逐级上报后根据感染者的行动轨迹对密切、次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调排查,如有疑似病例出现及时转运至集中隔离地点,确定需要封锁的地区并开展核酸筛查,尽可能的控制住病毒蔓延。在我国,定点隔离的人群每日都有专业的医务人员上门测量体温和采集核酸,检测隔离人员的体温及核酸情况并进行上报,以便及时制定防疫政策。
2.3 尊重科学,无私奉献
疫情期间各地的医护人员赶往疫区医院进行支援,他们无私奉献、不辞辛苦,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他们都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疫情中伦理的重要体现。在疫情时代,涌现了无数的人民英雄,他们有医务人员、公务员甚至是普通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合作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14]。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促使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无数人民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15],不聚集不外出,出门佩戴口罩等,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 尊重传染病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随着抗疫经验的不断累积,国家和各地区相继推出健康码、行程卡等来评估人群感染新冠的风险,每天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相关信息、防疫举措和进展,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16]。既方便了排查管理,也可以让群众进行自查、自行隔离就诊。流调工作是传染病疫情现场应急处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专业人员运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专业理念和思维对病人进行调查,才能查明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17]。随着大量的流调信息公布,紧随其后的是感染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更有甚者编造假的消息到处散布。流调的目的不是要大众指责或是将对方钉上耻辱柱,在疫情面前不管是感染者还是非感染者都是一体的,病毒并不会甄别身份,人人都有被感染的几率,感染者在被感染的巨大压力下还要遭受无端谩骂,造成生理心理的双重创伤,这并不是一名理智、客观、有素质的公民应该做出的。当一个病例的确诊,变成了全网隐私的狂欢,拿别人的隐私当八卦热闹对他人隐私指指点点,试问在之后的流调还有谁敢说真话?经历了一次次隐私泄露级网暴事件,大部分群众相比感染新冠更害怕被网暴,这恰恰反映了保护隐私、尊重感染者人格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应让媒体在疫情期间发挥最大作用,阻断谣言传播,报道真实有效的信息,为疫情的群防群治提供正确的信息和舆论支撑[18]。
综上所述,疫情的防治并不只限于科学的组织管理、物理的隔离防范和医学的治疗救助,伦理关怀的“软约束”也能暴发强实力[19]。笔者认为在整个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不断优化防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合理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医患矛盾是整个社会、决策机构及医疗机构值得思考的。不管是资源分配还是流调信息的公布,都体现着伦理的重要性,运用伦理的视角看问题更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更有利于新冠肺炎的防治,而这就需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强化伦理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文情怀及氛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