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片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2022-11-26王玉琳陈甦欣卫道柱宋守许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接口技术单片机驱动

王玉琳, 陈甦欣, 卫道柱, 宋守许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

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稳定可靠、面向实时控制等独特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设备与产品的自动化、机器人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成为工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理想“干将”[1]。

我校机械类专业“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这门课,主要基于目前国内使用最多、最成熟的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阐述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功能特点、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中断技术、外部功能扩展以及工程应用等知识。该课程是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测控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电控制的敲门砖。课程组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时,以CPU芯片为基础,以接口设计为主线,以应用系统设计为目的。

目前,我校机械学院机械类专业分布在合肥和宣城两个校区,每年约有900多人选修“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这门课。该课为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12,累计总学时48.3个学分。自2001年开课以来,师生们总是感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既难教又难学,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主要问题在于:

(1)采用大篇幅的原理介绍引导学生入门,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

(2)过分渲染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忽略了工程应用,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3)过多讲解汇编指令,没有将软件指令与硬件电路相结合,学生感到很抽象。

(4)孤立地讲解每一条指令,学生听起来没有逻辑性,不理解一些指令的设计意图。

(5)学生缺少工程应用系统的系统化设计思想,设计应用系统时不会协调,常常顾此失彼。

可以看出,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1-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效果自然差。因此,亟待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本课程目前存在的迫切问题。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三大因素介绍如下:

(1)单片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更新,使单片机教学应接不暇,这是采用任务驱动法的第一因素。传统教学模式是将一个一个知识点串起来去构建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相对稳定,适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而单片机教学则不同,其知识点呈网络型分布而不呈线性,即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很强或者没有逻辑关系,学生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并无严格规定,这就使得单片机的知识体系较难把握[5]。

(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单片机知识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多,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这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二因素。以前,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方式获取单片机知识,现在情况则不同了,学生既可以在线下也可以在线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与单片机课程相关的知识。

(3)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单片机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单片机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的第三因素。

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有利,易于接受。对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教学使授课生动有趣,效果明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适合需要学生动手的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5-7],尤其适用于学习“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这类直接面向控制工程的知识和技能。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2.1 总任务的设计

兴趣是一种魔力,兴趣决定一切,它可以创造奇迹。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对于一门完整的课程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我们需要首先确定一个总任务,然后对总任务进行分解,分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子任务,当学生顺利完成每一个子任务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可达到[8]。同样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拟定不同的任务。本课程组的教师们在给机械类专业本科生授课时,将以下例子作为典型任务。

选择MCS-51系列的嵌入式单片机AT89S52作为CPU,设计一台数字控制系统用以控制两坐标的数控车床,要求如下:

(1)该系统需要配置6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和32K字节的数据存储器。

(2)车床纵向与横向拖板的运动采用步进电机拖动、滚珠丝杠传动。

(3)采用两只圆光栅分别检测纵、横两台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

(4)系统需要设置一个48按键的操作键盘。

(5)系统设有LCD高清显示屏。

(6)系统设有20路输入/输出信号。

(7)系统具有螺纹零件的切削功能。

(8)系统可以控制4~6工位的自动回转刀架。

(9)系统可以控制气动卡盘并可感知对工件的夹紧力。

(10)系统可以控制车床主电机的正转、反转、停止以及无级变速。

(11)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可以接受紧急停车信号并具有超程保护功能。

(12)系统具有USB接口,可以与U盘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

机械类的本科生通常以机为主、电控为辅,他们确实觉得自动控制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实用的知识,所以,这一任务一布置下去,立即引起同学的极大兴趣。当他们听到教师说道:“你们只要认真完成这些任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这门课就可顺利过关”时,大家更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

2.2 知识点的分解

(1)AT89S52单片机内含8K字节的EEPROM,系统现要6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尚需扩展56K字节,可选用64K字节的W27E512芯片。

(2)系统的32K字节数据存储器可选用SRAM62256芯片。

(3)两只圆光栅4个方向的角度脉冲需要4个16位的计数器进行拾取,可以从AT89S52中选择T0进行一路计数,再扩展一片3通道的16位减法计数器8254,利用其引脚CLK0、CLK1和CLK2进行另三路计数。

(4)系统操作键盘的48个按键可由8位并行接口芯片NEC8279自动管理。

(5)系统的LCD高清显示屏可由SED1335液晶控制接口芯片进行管理。

(6)系统的20路I/O信号可由8位可编程接口NEC8255芯片来管理。

(7)系统切削螺纹时采用AT89S52的T1计数器,让其工作在“计数到中断”的方式;螺纹的零位信号可由CPU的P1口提供一位进行查询。

(8)车床气动卡盘的夹紧与松开可由74LS377进行控制。

(9)采用压力传感器和A/D转换器ADC0809来检测气动卡盘对工件的夹紧力大小。

(10)车床主轴电机的正转、反转、停止可由NEC8255来控制,电机无级变速可由D/A转换器DAC0832控制交流变频器来实现。

(11)数控系统的紧急停止和车床拖板的超程保护可由AT89S52的外部中断INT0进行检测,并借助74LS244引脚进行区分。

(12)数控系统通过D12接口芯片扩展USB接口,该芯片可与AT89S52的RXD、TXD引脚进行连接。

2.3 子任务的设计

(1)AT89S52最小模式系统实验:基于实验室现有的多功能单片机实验装置,选择AT89S52单片机搭建其最小模式系统电路。让学生熟悉DIP封装单片机40个引脚的功能,掌握单片机系统8根数据线和16根地址线的扩展方法,学会搭建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学习P0~P3四个端口的指令操作。

(2)程序存储器扩展实验:在上述数控系统中,程序存储器用来存储系统的底层程序,它决定了数控系统的功能属性。AT89S52虽然内含8KB的程序存储器,但对于较大的数控系统,尚需外扩一定容量的程序存储器EPROM。该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不同种类、不同容量程序存储器的选择、连接和编程。

(3)数据存储器扩展实验:当使用者操作数控系统时,需要设置参数、编制零件加工程序等,这些数据都将存储在数据存储器SRAM中。该实验训练学生使用不同种类、不同容量的SRAM芯片进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学会SRAM芯片与CPU的连接以及数据的读/写指令操作。

(4)矩阵键盘管理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NEC8279芯片与CPU的连接,实现大型矩阵键盘按键动作的自动扫描,节省CPU的键查询与扫描时间。掌握NEC8279芯片控制字、命令字的格式及编程方式。

(5)LCD显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液晶显示控制器SED1335与单片机AT89S52的连接电路与编程方式,实现320×240分辨率液晶显示屏的点阵字符和图形显示编程操作。

(6)AT89S52单片机定时/计数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AT89S52单片机T0、T1、T2计数器/定时器的“单纯计数”功能、“计数到中断”功能以及“定时到中断”功能,学会三个计数器/定时器与外设的连接以及编程设定方法。

(7)AT89S52单片机外部中断实验:让学生学会INT0和INT1两个外部中断引脚的连接方法和编程方式。

(8)AT89S52单片机扩展USB接口实验:要求学生掌握USB接口芯片D12如何与单片机AT89S52进行连接和编程,以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9)外部计数器/定时器扩展实验:AT89S52只有3个16位的加法计数器/定时器,当需要外扩时,优先选择内含三个16位计数器/定时器的8254芯片,该实验要求学生掌握AT89S52如何扩展连接8254芯片,学会使用指令对8254进行控制和读写。

(10)8位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NEC8255扩展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将NEC8255芯片与AT89S52芯片进行连接并采用指令控制读写,掌握数字电机(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脉冲控制方式以及加减速运动控制方式,学会NEC8255芯片PC口的位控方式。

(11)8位简单I/O接口扩展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常用简单I/O接口芯片如74LS244、74LS377等如何与AT89S52芯片进行连接与编程,从而进行数字量的读取或输出。

(12)A/D转换实验:让学生学会A/D转换器ADC0809如何与AT89S52单片机进行连接和编程;了解常用工程物理量通过哪些传感器进行采集,这些传感器又是如何与ADC0809进行连接的。

(13)D/A转换实验:本实验将告诉学生如何将计算机的数字量转换成工程模拟量。首先要求学生学会8位并行D/A转换器DAC0832如何与AT89S52进行连接与编程,其次要求学生掌握2线串行D/A转换器MAX517如何与CPU进行连接与编程。

纵观上述的任务设计可以看出,一门抽象而又乏味的“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被浓缩到了一台令学生兴趣倍增的机床微机数控系统上。而这台功能丰富的控制系统又被分解成13个具体而又详细的课程实验,这些实验本身也是令学生颇感兴趣的小任务。只要学生顺利完成这13个实验任务,他们就达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汇编语言融入到了一项项具体的实验任务,一条条抽象的汇编指令得到了具体的功能体现。

教学实践表明,“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了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学习难度。一个个具体任务的顺利完成,让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继续新的探索、接受新的任务。针对每一项子任务,都是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完成的,电路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器件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程序也是他们自己编制的。因此,他们对课程的知识点理解得清楚,掌握得透彻,应用得灵活。

3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师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和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协作,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得到了实践锻炼。在此过程中,要求转换师生以前的角色与地位。首先,教师不能再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需要去组织和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答疑解惑;再次,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是处于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

3.2 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将单片机应用到工业现场,所以我们在设计总任务和子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面向工业场景、针对工业控制,不要设计一些过于理论化的实验任务,需要最大程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内容非常繁杂,既包括单片机本身的内容又包括接口技术的内容。掌握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设计实验任务的时候,既要考虑任务的工作量、知识量、重要性、难易度以及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等因素,又要从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力争循序渐进,做到因材施教[9]。

3.4 任务设计要留出学生思考空间

在设计实验任务的时候尽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自我拓展和创新创造的空间[10],着力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技能。对于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方案不是惟一的,只要学生最终达到目标即可,鼓励他们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5 认真设计课外任务

增设课外任务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本身就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延伸。课外任务的设计形式有多种,包括教师布置的设计报告,教师指导的各类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互联网+”大赛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为今后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法进行了诸多革新,该方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单个或多个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实验,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近年来,作者所在课程组教师结合单片机技术与接口技术的最新应用成果,按照机电产品的开发思路对单片机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规划,精心设计了大量的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用、有效、先进”。

该教学法2005~2008年期间在我校机电实验班开始试行,2009年至今已在我校合肥和宣城校区每届900多名机类专业学生中推广应用,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师生欢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分析复杂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应用以及独立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方法值得在工科类的课程教学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接口技术单片机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MOOC+SPOC+翻转课堂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脑机接口技术可帮助人类克服残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基于高压制备液相的多维色谱技术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C8051F020与80C51单片机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