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索

2022-11-2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陈 甸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20)

引言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所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护理知识,而且还要成为最专业的技能型护理人才,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水平。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一定要重视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必要前提[1]。

一、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

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都提出高校一定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认为双师型教师拥有双职称、双证书等,但是许多高校领导者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认为要想培养双师型教师,就应该要求教师评更多的职称、考更多的证书等,却忽视了教师教学经验,完全不考量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常见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更多的关注教师本人的学历以及相应的职称、教师个人的参赛情况和课题情况、带出来的学生是否优秀?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作品,但是对于教师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岗位实习情况没有更多的要求[2]。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们国家许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师都是本科或者本科以上的学历,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聘的形进入学校工作的,并没有去类似企业实习的经历。虽然他们一直在高职院校里任教,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也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但是实践操作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这就导致他们带出来的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没有更多的优势。比如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年轻教师来说,很少有教师会拥有长期的临床经验,这就导致这部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护理专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会依据教材来讲课,至于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学生虽然学了很多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如何应用自己学校里所学的护理知识。还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具真正有双证书的人数非常少,进而出现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3]。

3.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也收到了更多的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成本投入不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双师型教师队伍很难真正建设起来。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对于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按照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培养体制不健全。还有高职院校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培训体系,对于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许多护理专业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后,就没有办法再得到系统学习的机会,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还有许多高职院校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讲座、理论型培训,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比如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属于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在医学院进修的机会非常少,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远远不够。

4.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一定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大多数评定标准都是参考普通高校的教师,在评定的过程中过度的关注教师是否有自己的课题、科研论文的质量如何等,要想评职称,就必须要发论文,而且还要发有质量的论文,教师面临着重大的职称评定压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发论文,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进行教学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来说,双师型教师的评定重点不应该是科研,而应该是护理实践操作能力,这一点与普通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目前,我们国家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还不够科学合理,对于建设高职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4]。

二、建设高职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

1.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来说,其含义与普通高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双师型教师一定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不仅能够给学生讲解护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对于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再加上护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教师一定要对于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还有一定要教会学生遵守医生开出的医嘱,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当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学生能够快速反应过来,避免出现难以挽回的意外。在此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应该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学校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重点,根据本校护理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实施途径等,为每一名护理专业教师决定最真实有效的培训提升计划。比如对于一些护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的教师来说,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安排这部分教师多参与一些学术会议、课题研究等;对于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不强在教师来说,高职院校应该安排这部分教师去关系医院实习,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和护理实践操作经验。

2.加强师风道德教育

要想建设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一定要重视师风道德教育,才能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础。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教师团结友爱、快乐工作的精神,创新与竞争并存的意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护理专业师风师德活动,使得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能够真正爱上自己的工作。比如为了更好地培养护理专业教师的师风师德,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学习高校教师行为道德规范,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学校可以邀请教师上台做报告,分享自己学到了哪些东西?在以后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再比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还可以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征文比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深入阐述自己对于师风师德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征文比赛,使得教师对于师风师德有自己独特的感悟[5]。

3.构建完善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培养机制

首先,对于刚刚招聘进学校的年轻教师来说,这部分教师的护理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科研水平更强,看问题的角度更新,但是这部分教师的护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很难给学生的护理操作实践提供最有效的指导。学校应该积极组织这部分教师去关系医院实习提高,实习期间大约为1~3年,根据教师的水平,自行调整实习的时间,通过1~3年左右的临床锻炼,教师能够掌握更多实操的护理经验,实习期结束后,经过学校与医院的联合考核,才能真正转到教学岗。其次,对于已经参加教学岗位的老教师来说,学校应该组织这部分教师定期参加医院所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护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向自己想去的医院递交申请,学校和医院审核通过后,就能够参与进修。通过不断地参与医院所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够让教师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始终处于一个前沿的状态,避免将落后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这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没有丝毫益处。还有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专业教师管理机制,鼓励医院专业的护理人才去考取教师资格证,向自己想去的学校比较申请,学校和学校审核通过后,就能去学校任教,结合各种各样的临床实践经历给学生讲解护理知识。还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机制,比如定期对于护理学院所有的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和考核,所有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活动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参与,根据护理专业课程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急救护理操作考核、妇女与幼儿护理操作考核等等,不同的护理操作考核项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并邀请专业的临床专家对于教师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通过这样培训考核机制,给高职护理专业教师提供了对于护理操作研讨的机会,护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还有通过专业的临床专家对于教师护理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得教师所掌握的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呈现出一致性,为医院和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合作打好基础。还有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本校护理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寻求进修和医院实习锻炼的机会,使得教师所掌握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时间操作始终处于一种前沿的状态。比如学校可以积极参与提升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有一位护理专业教师,在外出锻炼两年后,学校根据外出锻炼的结果,不仅给他提供了奖金,而且优先考虑他评职称,还有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护理专家来学校开讲座,给教师提供与护理专家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使得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能够掌握更加专业化的知识,本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责任也更强。还有高职院校利用好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举办一些数字化应用培训讲座,给护理专业教师提供各种各样前沿的理论观点,引导他们结合本校的实际去申报属于自己的课题。最后,高职院校应该从护理专业教师中,要选出一名才能兼备的教师作为专业导师,专门负责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指导,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专业导师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要求专业导师每一个月都制定不同的工作主题,从学生入学指导、过程评价、学习总结等各个角度展开,通过这种专业导师的指导,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快的成长起来。

4.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护理教师评定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应该重视一线教学,经常到一线教学岗位听课指导,了解护理专业教师教学的实际状况,掌握最真实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数据,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还有对于所掌握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和指导,形成科学合理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评价机制。其次,高职院校一定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和系部的作用,成立专门的职称考评小组,重点考评的内容有:师德师风、教学经验、岗位实习经验等,最终以考评小组的平均分作为最终的核定标准,避免出现较大的评定结果误差,然后将自己教研室的测评结果上报给系部,系部也成立了专门的考评小组,系部考评小组应该仔细核查教研室考评小组的分数,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地方,应该及时纠正,避免出现一定结果不客观的问题。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制定量化考评标准,可以从教学纪律、教学计划、课堂管理等角度进行量化,每一个月公布一次量化的结果,将教研室的经费和每月量化的结果联系起来,使得教师能够自觉遵守量化考评标准。还有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完善的护理专业教师评定机制,不能单纯地以普通高校教师评职称的标准为依据,更多的关注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一定要构建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有更加准确的认知,以此为基础制定长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够有序的展开。还有我们一定要重视师风师德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和评定机制,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各种评定标准进行具体的量化,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