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圈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2-11-2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朋辈饭圈榜样

张 超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一、从追星族、粉丝文化到饭圈文化的演变历程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追星”一词的定义为:极度崇拜迷恋影星、歌星、球星等,追星族,即追星的人群[1]。上世纪80年代,国民的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强;以广播、电视为电子媒介迅速发展,大众文化日渐兴起;改革开放后国门的逐步打开,日韩国家与中国、港台地区与大陆在文化交流方面逐渐增多,娱乐产业开始兴起,明星文化潮流在本土孕育而生,以“小虎队”、四大天王等港台明星、“H.O.T”等日韩明星为追捧对象,在内地掀起一阵追星狂潮。“偶像”一词走入平民百姓生活,随之而来的还有“追星族”这一群体的诞生。由于网络与通讯不发达,这一时期的追星者,以追影视节目、参加演唱会、购买相关产品等自发的个体行为为主。

有学者将2005年视为“饭圈元年”[2]。这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选秀,随后各大卫视纷纷上线《快乐男声》《我型我秀》等同质综艺节目。“追星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由“fans”音译的“粉丝”。选秀参与者来自民间,具有草根性,选秀结果与观众短信投票数直接相关,使粉丝拥有一定选择权和决定权,因而选秀节目的关注度和粉丝参与度极高。这一时期的“粉丝文化”特点有:(1)粉丝经济崭露头角。短信投票、集资购票、现场打灯牌、购买大量周边产品等消费行为已然出现,甚至发生“粉丝为投票狂掷数万甚至几十万买电话卡”等不理性行为。(2)网络普及下的粉丝群体日趋组织化。QQ群、百度贴吧、BBS论坛等社交媒介使粉丝由分散的个体逐渐走向抱团的群体,形成一定规模后,再有组织地采取更多应援行动,为偶像获得支持度和曝光度。

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成熟,围绕偶像展开活动、借助网络构建追星圈层,粉丝追星的空间得到空前拓展,公域流量池成倍扩大,“饭圈”从贴吧转移到微博超话、明星势力榜等众多社交媒体上。文娱行业迅猛发展,同时受韩国商业偶像产业影响,养成系偶像、流量明星使得粉丝与明星的黏连度更高,资本市场顺势建立“饭圈”团体,培养职业粉丝,使粉丝群体组织化、结构化。资本方介入和操控,用“明星影响力”来驱动粉丝的胜负欲,将明星和粉丝利益捆绑,在粉丝竞争中制造更大的流量,形成以粉丝数据为核心的产业链条,促成“饭圈文化”的繁荣。

二、饭圈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分析

对大学生消费观和金钱观的影响。资本以数据、算法等技术为手段,使粉丝经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作方式、完整的产业链条,粉丝消费的全过程都处在其操控过程中,使粉丝产生情感上狂热,金钱上投入等非常规、非理性的举动。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4000万人,大学生普遍没有收入来源,但在父母支持下独立支配生活费用是常态,故而大学生已成为重要消费群体。目前我国的追星族超5 亿,“95 后”中有50.82% 追星族,近7成“00 后”认为自己是混饭圈的人[3]。可见大学生是粉丝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观念和金钱意识受到粉丝经济影响,存在为“爱豆”在音乐榜单刷榜首,锁场撑票房支持“爱豆”参演的电影,掷金购买联名产品,为“爱豆”选秀“打投”等行为,其消费价值取向或偏离社会普遍认同。资本的运作逻辑不可避免将大学生带入其中,刺激大学生作为粉丝的消费欲望,滋生攀比消费、冲动消费等不理智消费行为,甚至因过度消费导致误入“校园贷”等不安全陷阱。饭圈用流量驱动粉丝消费行为异化,缔造出“流量至上”“金钱至上”“氪金光荣、爱豆至上”的价值观,更是对大学生消费意识形态造成消极影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形成挑战。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亦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是接受社会教化、学习社会文化,逐步成为独立成熟的社会人和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相统一的过程。

大学生需汲取有益身心健康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价值引导,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方能拨正人生航向。近年来明星丑闻、偶像塌房事件频出,假唱、婚内出轨、阴阳合同、偷税漏税、代孕弃养、吴亦凡事件、王力宏事件等不仅频繁占用网络公共资源,丑陋事件不断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以及国家的法律底线。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认知,认知主要来自于对互动对象的评价和看法。大学生将违法失德艺人作为偶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及情感寄托,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丢弃原则失去自我;逐渐脱离真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加重情感和精神上的空虚和匮乏;在自我塑造、自我认同的追求以及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的形成中发生严重的内在冲突与矛盾。为维护偶像进行人肉搜索、造谣攻击、互相拉踩、网络暴力等荒谬极端行为,不仅滋生极端情绪,更会扰乱传播秩序,破坏网络舆论环境,触及法律高压线。

三、饭圈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1.发挥榜样效应,打造时代新“网红”

“榜样”在辞海中解释为:“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产生的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或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又称先进典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获得的诸多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来自间接经验,并非直接学习所得,即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后果来间接发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班杜拉认为是观察学习。生活经验证实,我们确是通过观察学习掌握了大量的行为模式,我们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有赖于被观察的对象。如大学生所追捧艺人言行不良,品行不佳,也可能成为大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在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多途径和方法树立和宣传榜样,打造高校自己的新“网红”,让榜样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能较好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对认知和行为处于塑造期的青少年有重要意义[4]。

充分利用全国榜样资源。中华民族的璀璨长河中,特别是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历程中,涌现出无数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志士,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奉献者,他们既是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大学生汲取精神力量的榜样资源。新时代和新形势下,高校应借用“网红”模式探寻有效利用新媒介资源,发挥网络化、信息化传播模式的新途径;增强师生的双向沟通和互动,借助主题班会等形式打破以往单向施教的灌输式、塑造式方法;多开展同辈对榜样的认识和交流,拓宽对榜样的认知视角,增强其情感认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效用,让学生走进养老院、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采用口述访谈等生动的形式走近和了解榜样。

积极发挥朋辈榜样力量。朋辈之间在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情感认知等方面有诸多共通性,相较于身边人,对国家、社会、学校做出特殊贡献的英雄人物与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时代感和距离感,同辈沟通交流共鸣性强、代沟性小,模仿和学习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因此在发挥国家榜样资源的基础上,高校更要注重在高校选取先进典型,打造高校自己的“网红”,充分发挥朋辈榜样作用。高校要从不同方面树立大学生的朋辈榜样,寻找道德风貌高、价值取向正,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能引领校园文明风尚和良好学风的朋辈,在不同方面引领学生成长。采用多层次、多渠道方式让大学生走进和了解朋辈榜样,包括组织开展“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榜样评选活动;通过榜样颁奖礼、榜样特刊、榜样视频、分享交流会等,加强榜样事迹宣传;通过朋辈结对、朋辈导师等制度,发挥朋辈传帮带效应等。

2.发挥三全育人功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高校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教育方面都能体现立德树人的初衷和使命,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领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生长在“Z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对网络存在极大的依赖性,已形成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型社交关系,网络虚拟组织和虚拟社区正是助推“饭圈”快速生长的温床,也是大学生进行“控评”“打投”“应援”的主要阵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高校好网民”,教育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真伪,不随波逐流跟风造势;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上网时间,不因追星导致沉迷网络脱离现实;引导学生远离网络金融诈骗和其他无意义消费,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培养学生理性、平和、健康的情绪,不散布谣言,不诋毁他人制造网暴,守住网络道德底线。

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大学生通过搜集证据,运用知识和逻辑,从多个视角去认识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定型期,无法完全透过表象看清事物本质,容易对资本和市场包装出的偶像产生片面认知和理想崇拜,对其盲目追逐,进而降低了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网络充斥着的信息,容易不加思考和求证,被垃圾信息带节奏,被不良用意之人左右思想,制造极端情绪。加之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限于课堂和教师,如高校仅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更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因此,高校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生活的主体,教师由“教”转变为引导,多采用寓教于乐、参与互动的方式开展思政和学科教育,以期切实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审美日趋娱乐化,新一代大学生感受美的方式日渐受限于视觉听觉等浅表性的感官方式,快节奏的消费文化更能迎合大学生的审美趣味;欣赏美的对象由过去传统的大自然风景和需要深层思考的文学美术等作品,转变为娱乐至上的、生活化、庸俗化、肤浅化的文化消费产品。以对明星喜好为例,上一代青年人对影视作品演艺者的喜爱和好评,是肯定其演技和艺术修养,以及在演艺事业中精益求精,不畏苦累,在艺术中向观众和粉丝传递真善美的理念。如今“饭圈”是资本为具有一定颜值的“明星”制造流量,利用造势提高明星圈粉能力。大学生追星更倾向于“流量明星”外在的颜值和形象,忽视其是否具备从艺的基本守则,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大学生对偶像盲目崇拜反映了高校审美教育的滞后和缺失。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扬彰显时代精神和向美向上的审美文化,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将中华传统美育文化和精神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带领大学生参与文化作品创作,在创作中提升审美想象力,提高审美创造力。

近年以来,娱乐圈、饭圈乱象频发,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职业发展等都产生不利影响。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整治“饭圈”环境。改变外在环境是“外因”,思政教育是高校重要职责,利用好思政教育主渠道,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加强学生的社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是通过“内因”切实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朋辈饭圈榜样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榜样
榜样
榜样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榜样